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19章 误会冰释

两人漫步在雪地上,边走边聊。 谈话中,张良似乎可以感受到凌天心中的不满,显然后者对于薛仁贵的异常行为,感到极度失望;看来自己想要回复二者的情谊,恐怕不太乐观。 为了让凌天淡忘心中的不忿,张良故意赞扬道:“若不是个人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像野狼可以像家犬一样地听话;看来贤弟的役兽术已大功告成,未来在深山丛林中走动,不再会有任何危险了!” 事实上,凌天的心里是五味杂陈,既紧张且兴奋;因为,刚面对一群凶恶陌生的野狼时,他一点把握也没有,只能将天书上所学的尽情展现;若不是先以御风术飘浮在半空中,震慑住野狼的凶性,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的话,可能不纯熟的役兽术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就先引起恶狼群攻了。 凌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坦然回应道:“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秒钟左右,却让自己有经历过天老地荒的漫长感觉,其间的惊险过程,个人是战战兢兢,心中捏一把冷汗;因为,深恐役兽术发挥不了作用,不仅无法驯服野狼的兽性,帮助张合他们脱困,反而惹起狼群的凶性,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凶险;幸好张兄及时赶到,才能够让小弟在无后顾之忧下,尽情挥洒,侥幸完成任务。” 张良感受到凌天心中的兴奋情绪,于是竖起大拇指道:“贤弟客气了!当愚兄看到群狼犹如百鸟朝凤般,臣服在百兽之王凌天脚下时,心中有股莫名的冲动,也对贤弟的异能感到相当欣慰。” 正处于高亢情绪中的凌天,突然哈哈大笑道:“我想通了!原来如此,想不到个人竟然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驯兽师,哈!哈!哈!” 张良不解其意,疑然问道:“贤弟,此话怎讲?” 凌天欣然答道:“在二十一世纪时候,有所谓的马戏团表演,及森林王子泰山的故事,个人觉得他们应该懂得役兽术。” 张良听得一头雾水,喃喃自语道:“东岳泰山是森林王子?” 此“泰山”非彼“泰山”,二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关,于是凌天不厌其烦地述说马戏团及森林王子的事宜,让状况外的张良恍然大悟。 张良若有所悟地道:“看来当个驯兽师也不错,纵使不能成为森林王子泰山,也可以凑个数,当个森林小将华山。” 与张良相处逾半个月的凌天,还是首次听到前者诙谐风趣的谈话,闻言为之莞尔,乃自我解嘲地道:“小弟的役兽术还不是很灵光,尚难登大雅之堂。” 张良疑惑问道:“贤弟,何以见得?” 凌天坦然答道:“役兽术,顾名思义是指野兽可以听命供人役使;实不相瞒,小弟尚未达到此一境界。” 张良点头表示理解。 两人聊得兴起,直到离营区约千步远时,才注意到异常的亮光。 由于发出亮光的地方,好像就在营区的附近,使得张良与凌天两人感到很不对劲,莫非薛仁贵他们遭逢意外。 因为状况超乎想像之外,两人不约而同地展开身法,务求在最短时间内赶回现场,了解真实情况。 离营区愈近,打斗嘶叫声愈明显,连风雪声都不能遮隐。 两人使出看家本领,在最短的时间内赶抵营区外围时,均对眼前的景象生出警觉;于是同时停下脚步,二者心中不禁担忧薛仁贵等人的安危。 张良与凌天两人只见到营区四周,已遭不知名的敌人重重包围,在火把的照映下,可以隐约看到营区不断地遭到攻击。 张良联想力丰富,迅即想到这些山贼应该与张合有关,低语道:“贤弟,张合他们可能就是受到这批山贼偷袭。” 凌天点头表示认同,双眼紧盯着场中状况。 从现场人数来看,显然近千人的山贼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总数仅有百名左右的唐军仍可坚守阵地,让山贼无法攻入营区;由此可见,唐军训练之精良、素质之高,及薛仁贵临危不乱的指挥作战能力,皆令熟谙兵法的张良留下深刻印象,也认同前者是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踏!” 蓦地,当两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敌我双方的攻防战时,左侧山边骤然传来急促地脚步声,声势相当惊人,着实让张良与凌天两人大感不妙。 两人立即将目光移向山区暗处,看见一条火龙快速移动中,赫然有数十名山贼手持燃上火油的弓箭,显有准备以火箭射击营帐的样子。 由于山贼进攻节奏分明,显然有高手在暗中主持大局,难怪山贼如此嚣张,连唐军都敢招惹,让张良感到相当奇怪。 际此紧张时刻,凌天没说半句话,迅即施展御风术腾空而飞,投入敌人的生力军中;张良见状不对,随即持剑追上。 本是不分胜负的攻防战,因两人及山贼生力军的加入,而生出激烈的转变。 山贼的火箭部队,原以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投入攻防战,使得坚守阵地的唐军措手不及,却没有预料到半路会杀出两个程咬金。 一个犹如天将神兵般,骤然从漆黑的天空冒出,确实让已瞄准目标的弓箭手吓一跳,因目瞪口呆而忘了进攻;另一个则像似来自冥间使者,强大莫可抵御的浩然剑气,迫使得山贼阵脚大乱,只好纷纷避往一旁。 同时间,一直坚守营房不出的唐军,终于在薛仁贵带头冲刺下,忽然全部冲出防守线,势如猛虎出柙,锐不可当。 唐军或许是处于挨打时间太久,一肚子的怨气全加诸在攻击火力上,纵使人数远低于山贼,唯展现出来的整体战意却不容忽视;尤其是薛仁贵,更有一代名将的气势,如入无人之境,想直接卯上贼首。 刹那间,杀声震天价响,双方短兵交锋。 然敌我双方人数差距太大,使得唐军的反击优势维持不了多久,且在贼首沉着冷静地指挥下,山贼很快地重新稳住阵线,展开新一波地攻势。 虽然薛仁贵英勇神武,具有气盖山河的威势,唯山贼阵营中亦不乏实力坚强的高手;在两名实力顶尖的贼首截击下,薛仁贵的攻势迅即遭遇到阻碍,已不再对山贼构成威胁。 双方交战不够一盏热茶之久,已稳住阵脚的山贼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再度将唐军团团围住,取得绝对的优势。 看到好友及唐军面临败亡的局面,凌天心急如焚;虽然御风术可以让自己身轻如燕,宛若飞鸟一样在半空中移动,却不具有丝毫杀伤力;因此,面对人数众多、骠悍凶猛的山贼时,有帮不了忙的感叹。 另外,张良凭藉着高超的剑法,已陆续杀伤数十名敌人,然而对战局影响有限;于是对着凌天传呼道:“擒贼先擒王!” 话一说完,张良先以宝剑迫发出强大剑气,逼离挡在前头的山贼,随即展开身法,以肉眼莫辨之速掠往前。 当张良与凌天两人几乎同时抵达交战核心处时,前者神情骤变。 战况急转直下,唐军节节败退。 在两名贼首默契十足地夹击下,薛仁贵挡得相当辛苦,渐有力不从心的迹象;若非方天画戟发挥长兵器的特点,可能已伤在对手的刀剑下。 由于两位贼首均蒙面,张良难以看清楚他们的脸容,只觉得二者的身形似曾相识,应该是自己认识的朋友而没有持剑攻击。 当凌天正在纳闷张良持剑不动时,骤然发现敌营两大高手弃薛仁贵不顾,转而朝自己及张良逼至,让临敌经验不足的凌天慌了手脚。 就在薛仁贵救援不及、张良仍然不为所动、凌天感受到危险之际,两名贼首离二者不足三步远,竟然不约而同地摘下面罩;其中手持两尺短剑者满脸讶异,却高声喊道:“是自己人!是自己人!” 另一位手持两尺弯刃贼首更是嚷道:“停手!全部停手!” 山贼闻令纷纷收起兵器,退后到两旁;而差点遭到剿灭的唐军,则像似死刑犯获得特赦般逃过一劫,全都避入自己的营区。 薛仁贵与凌天两人则是对眼前紊乱的景象,感到相当茫然。 眼前两名贼首果然是自己“过去”的好友,让张良喜出望外,神情激动地道:“老五,老七,你们两人也来了!” 老五与老七两人上前拥抱张良,异口同声地道:“老大,真的是你呀!” 看着张良与两名贼首紧紧拥抱在一起,不禁让薛仁贵与凌天两人吁一口气,至少双方不用再厮杀了。 薛仁贵明白三人历经时空异变、久别重逢的喜悦,唯因职责所在,仍有将真相弄清楚的必要,于是道:“这里风大,我们到营帐内再叙旧吧!” 张良点头表示赞成,神情愉悦地道:“好,我们到里面详谈。” 老七欣然回应道:“五哥,你先陪老大进去,我忙完就来。” 在薛仁贵带领下,张良、老五与凌天三人跟着走进唐军营地。 经过张良简单的介绍后,薛仁贵与凌天两人方知道,原来老五叫冷剑,老七名荆刃,二者均是前者在刺杀秦始皇前,共同结拜的兄弟之一。 在时空异变后,由于冷剑与荆刃两人没有其他结拜兄弟的讯息,再加上暗杀目标秦始皇已消失不见,顿使二者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而两人本对君王存有负面的看法,于是躲进山间避世。 只是命运捉弄人,在烽火连天的乱世里,使得很多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成为四处流浪的难民;因缘际会下,让冷剑与荆刃两人成为流民的保护者,最后更成为领袖,而在偏僻的山区立寨存活。 听罢冷剑述说完落草为寇的故事后,虽然张良心有戚戚焉,却指责道:“老五,你们的处境个人感同身受,当山贼虽是情有可原,却绝非光采的事;如今,秦岭一带已归属唐朝,境内已无战乱,所以老大希望你们解散或另作处理。” 对冷剑而言,张良的话就像皇帝的圣旨一样,绝对是言听计从,乃欣然应允道:“是,五弟会遵照办理!” 冷剑人如其名,个性冷峻高傲,除了自己结拜的兄弟外,对于任何人均不买帐,尤其鄙视官府中人;亦因此,犹可勉为其难地与凌天寒暄问好,却对薛仁贵不理不睬,全然漠视后者的存在。 遭到冷漠的待遇,薛仁贵并不以为意,仍可保持风度地问道:“冷兄弟,何以要警告在下入夜后,不管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约束人员不得随意外出呢?” 不知是个性使然,亦或是彼此曾经交过手,对于薛仁贵问话,冷剑充耳不闻,根本不愿回应。 倒是凌天与张良两人均听出薛仁贵话中之意,前者猛然醒悟道:“原来如此,薛兄之所以不愿帮助在下,是因为接到警告之故。” 薛仁贵点头微笑,并从怀里取出纸条递给凌天,淡淡地道:“当在下接获这张警告字条时,就觉得事情不太妙,所以指示两名副手加强警戒;想不到张兄及凌公子侠义心肠,听到狼嚎声后,即表示要出去救人,着实让在下很为难;由于没有其他可替代方案,只好断然拒绝两位的请求了!” 张良调侃道:“在下也明白了!可能薛兄弟认为贤弟有御风术,可以避过恶狼的任何攻击;而在下身手还不差,自保应该不成问题;或许是这个缘故吧!我们伟大的薛将军才会拿我俩的性命开玩笑,是不是?” 薛仁贵闻言感到颇为不好意思,垂首不语;反而凌天自觉先前误会了前者,于是身体略为趋前,表示歉意。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只要凌天知道薛仁贵的困难后,肯定会原谅对方;张良看到两位好友误会冰释,重归合好,感到相当欣慰;接着沉声问道:“老五,为何要警告唐军入夜后不得外出呢?” 不敢违拗老大张良的命令,冷剑勉为其难地答道:“因为我们正在追杀三名厉害人物,不希望受到官兵的干扰,才会予以警告;不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若非如此,小弟也无缘见到老大了!” 张良与凌天两人闻言点滴在心头,因为整个事件实在太巧合了,彷佛是经过有心人刻意安排的样子;唯二者心知肚明,不可能是有人蓄意为之。 的确,自己的结拜兄弟若不是成为打家劫舍的贼寇,且袭击唐军的话,彼此仍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遑论可以见面;因而张良喟然道:“唉!确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相逢诚属必然;老五,有没有其他兄弟的消息?” 冷剑摇头答道:“目前没有。” 张良肃然问道:“难道,你和老七都没去找吗?” 冷剑意兴阑珊地答道:“刺杀暴君失败后,众兄弟分头躲避秦军的搜捕,老七与我就藏匿在寿春附近;约莫一个月之后,我俩察觉官兵服饰改变,于是……” 由于情况与自己所见所闻一样,张良已明白冷剑是无法查探兄弟状况,而非不愿找寻,于是中断后者的话,有感而发地道:“老五,其他兄弟姐妹或许没有来,所以找不到也不用自责,尽力就好。” 冷剑点头表示知道,然心中已发下宏愿,纵使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隐姓埋名的兄弟姐妹;因此,准备将自己的手下重新组织,转变成情报蒐集的帮派,并到各地设立据点及散布眼线,期能有所斩获。 柴桑大都督府内。 在诸葛亮的要求下,东吴与蜀汉两国的联军召开第二次正式会议。 东吴与会者,有负责柴桑防务的大都督周瑜、张紘、太史慈、甘宁、潘璋、吕范六人,及从豫章来的鲁肃与吕蒙两位;在蜀汉方面,则有诸葛亮、庞统、张飞、严颜、李岩与邓艾六人,及刚从成都来的吴懿与费禕两人。 身为主人的周瑜表示欢迎之意,神情愉悦地道:“难得有成都来的贵客莅临,本都督感到相当荣幸。” 接着话锋一转,沉声问道:“贵我双方既然站在同一阵线,你们要去探察敌情,为何不通知我方一声呢?” 对于周瑜一丝不苟,甚至于斤斤计较的个性,诸葛亮相当清楚;所以,闻言笑而不语,并没有回应前者的质问。 对方没有回应,周瑜亦没有不悦,只是语带夸张地道:“听说南宋将领功夫非常了得,连邓将军都不是其对手,三招败北。” 与会者无不是实力高人一等的猛将,尤其是张飞、太史慈、甘宁与吕蒙四位更是独当一面的悍将,闻言均觉得不可思议;若非前者已先获庞统告知事情真象,以其冲动好胜的个性,一定会首先发难,打破砂锅问到底。 敌将如此神勇,使得甘宁生出浓厚的兴趣,一对虎目猛盯着邓艾,狐疑问道:“邓将军,对手是谁,这麽厉害?” 太史慈亦附和道:“愿闻其详!” 邓艾摇头苦笑道:“事实上,都督言过其实了!宋将杨再兴的确勇猛威武,个人自认为武技远不如他,但还不至于如此不济;不过,以甘将军之神勇,或许有机会与其一拼,替小将讨回公道。” 难得一次正式的军事会议,然与会将领却将心思放在宋将杨再兴身上,让庞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语带讥讽地道:“你们不是在建业、庐江、皖口等地,曾经和岳家军交手过吗?理当清楚他们的实力才对?根本毋需在此赘言!” 眼见太史慈、甘宁、潘璋、吕范等将领闻言均神色不悦,似有出言相责之意,且激起旺盛的斗志,让周瑜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借题发挥道:“凤雏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严格来说,我方与会将领中,除了吕蒙将军外,皆未参与建业等地的战役,甚至连吕将军在内,都还没有和岳家军正面交锋的经验;君应明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吧!因此,众人为了对战的需要,而探讨潜在敌人的能耐,实属理所当然,焉能视为赘言矣!” 接着坦然续道:“既然凤雏先生认为南宋将领的实力不是谈论重点,那我们就言归正传了,请说!” 周瑜借力使力的伎俩,当然瞒不过诸葛亮与庞统两人的慧眼,也皆能体会前者为了顺利打败强悍的岳家军所付出的心血,可说是用心良苦。 诸葛亮轻摇羽扇,意态自若地道:“对大家来说,与曹魏为敌并不可怕,因为彼此的能耐都略知一二,双方尚可以公平对抗。” 接着话锋一转,肃然道:“问题是,南宋的状况则是截然不同,因为他们是属于不同时代,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预知的未来;相反地,我们对他们来说已是历史、过去;因此,他们肯定对我们知之甚详、了若指掌,甚至于可以针对在座每位将领的个性、习惯拟定出不同的战术,而取得对战的优势;换句话说,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要赢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与会将领皆知实情为何,所以闻言均有同感,唯独潘璋仍觉不服,皱眉道:“阁下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鲁肃注意到周瑜神情自若,似乎没有要表示意见的样子,自己只好勉为其难地问道:“孔明先生,今日的会议,阁下该不会只是述说此战之艰难而已吧!亦或是贵方想要打退堂鼓,弃我方不顾?” 东吴与会者除了周瑜外,余皆闻言譁然。 诸葛亮洒然笑道:“子敬,阁下之言虽不中,亦不远矣!” 此话一出,连镇定如常的周瑜也为之色变,莫非诸葛亮已有怯战的念头;而太史慈等东吴将领则脸露不忿神情,鲁肃更觉得状况不妙。 原本热络的厅堂,因诸葛亮的一席话,使得气氛骤变。 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周瑜神情不悦地问道:“孔明先生,可否讲明白一些,以免因误解而滋生不必要的困扰!” 由于对方语带责问之意,登时引起张飞的不快,圆睁环眼地喝道:“白脸小儿,你胆敢如此无礼!” 蓦地,东吴诸将领亦群情激愤;甘宁不甘示弱地道:“张翼德,别人或许怕你蛮横不讲理,但是我甘兴霸就偏不信邪!” 不待张飞回应,李岩语带不屑地抢先答道:“呸!凭你甘兴霸三角猫的功夫,也敢捋虎须,实在太不自量力了。” 双方将领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叫阵,反唇相讥,针锋相对,使得现场气氛为之紧绷,这样的场景是周瑜与鲁肃两人始料未及;后者于是忙调解道:“各位将军,请稍安勿躁,也许我方误会孔明先生的意思了!” 与会的东吴将领闻言,无不将目光集中在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将与会者的神情及反应尽收入眼里,已可看出东吴将领表面上是士气高昂、斗志旺盛,实际上却非如此,内心的想法肯定是错综复杂;乃淡淡地道:“既然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我们为何要战呢?” 当与会者仍摸不着头绪时,诸葛亮油然续道:“在下认为战争不是解决纷争的唯一方式,因此想以和谈方式化解彼此间的误解;于是,特别央请杨再兴将军充当使者,安排南宋岳元帅或任何一位主事者共商解决之道。” 除了庞统、邓艾少数几人之外,包含周瑜在内的与会者,均认为诸葛亮的和谈之议确实高明,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谋略。 吕蒙心中疑虑尽去,神情愉悦地道:“很好!至少在和议举行之前,南宋当不会发动攻击,则我方将有充裕的时间好好准备;纵使双方谈判破裂,和议不成,仍需要兵戎相见时,亦有较多的胜算。” 鲁肃心中窃喜,因为有了和议的缓兵之计,至少可以拖延南宋的攻势,对吴王总算能够有所交待了;然而,口中却埋怨道:“两位为何不早说清楚,让在下虚惊一场,差点不敢回豫章面告主君了!” 庞统摇头微笑,反讽道:“子敬此言差矣!君不见各位将军对于宋将杨再兴议论纷纷吗?在下焉有置喙之余地;只好识相点不言不语,免遭人厌。” 庞统讽刺之语,周瑜当然听得出来,不但不予理会,反而意有所指地道:“看来本人的消息无误,你们不但与南宋有所接触,且私底下放走敌将杨再兴,显然未将东吴放在眼里,欺我太甚!” 众人没有到周瑜会强词夺理,闻言莫不感到意外。 鲁肃正想发言辩白时,却遭周瑜以手势制止,只好对着庞统苦笑。 张飞一向不喜周瑜,对于后者的妄语很不爽,不禁怒道:“小白脸,俺实在看你很不顺眼,真想……” 诸葛亮当然不愿意看到张飞逞一时之快,而引起东吴诸将的反感,破坏双方合作的气氛;于是沉声制止道:“翼德,不得对周都督无礼!” 张飞相当信服诸葛亮,只好闭目养神,眼不见为净。 东吴诸将对于诸葛亮的善意,均留下正面的印象;相反地,对于周瑜强势的作风,心中均略有微辞,只是不便明言而已。 诸葛亮忖度蜀汉在目前的紊乱时空下,想要长治久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广结善缘外,尚无更好的方法;基于此,实在没有必要在小地方与周瑜争,而失去东吴的支持;于是语带歉意地道:“都督言之有理,在下一时权宜之计,来不及知会贵方,实有不对之处,尚祈都督见谅!” 周瑜面子里子兼得,意气风发地道:“本都督明白!”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和议相关事宜时,蜀汉的传令兵紧急赶到,禀报有南宋水师船队逼近,使与会者感到相当不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