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21章 逃过一劫

战局骤变,原是一场难分难解的武技较劲,因张飞的介入而变质。 “丈八蛇矛”犹如大蟒蛇般,精准无比地咬中“惊虹剑”及“无钩刃”,再以强大的力道及巧妙的招式化成一股黏劲,紧紧绞住刀剑,使得原本是甘宁与杨再兴两人的比斗,形成三人混战的局面。 甘宁与杨再兴两人的比试,因为已到了该分出胜算的紧要关头,使得两人根本无暇分心他顾;因此,当二者骤然感应到一股莫可抵御的强大气劲近身时,均为之色变,心中大叫不妙。 由于事出突然,面对不速之客张飞的搅局,实在是让甘宁与杨再兴两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更不敢掉以轻心,只好分出一半的功力予以拦截,免得出现意外;幸好,混乱局面并没有持续不久。 早已准备好出手化解武技较量的太史慈、王贵与张宪三人,一看到张飞闯进战斗圈时,立即出手拦阻。 “叮!”“当!” 蓦地,响起连串惊心动魄的金铁交击声,教所有观战者闻之震撼;同时,刀光剑影、矛形枪芒穿插交错,更使人看得眼花撩乱、目不暇给。 战局从单纯的两人较劲,骤变成复杂的多人混战,对于想要化解争斗的双方主事者来说,是一件既麻烦且棘手的事;然而,诸葛亮见到如此场景,不仅不感到烦恼,反而脸上流露出成竹在胸的神情。 混战过程仅是转眼之间而已,才一开始就结束了。 当太史慈、王贵与张宪三人的长枪及长剑,分别架住张飞的“丈八蛇矛”时,已有罢手意愿的甘宁与杨再兴两人,迅即掌握时机,同时猛一发劲,藉势脱离长矛的牵制及羁绊,顺利地脱身退往两旁。 由于失去杨再兴此等好玩的对手,且在太史慈、王贵与张宪三大高手力压下,着实让张飞觉得有些乏味且感到吃不消。 就在此时,诸葛亮淡淡地道:“翼德,不要闹了!” 原来张飞自始至终,仅想测试杨再兴的能耐而已,并非真的要闹场;因此,他一听到诸葛亮的话后,立即急速旋转蛇矛,将两道剑劲及一道枪劲予以甩离,并上下左右挑动,逼开长剑及长枪的纠缠,快步后退。 人还未退到原位,意犹未尽的张飞忍不住骂道:“呸!实在不好玩,俺都还没交手就结束了,一点都不过瘾!” 在张飞退出后,太史慈、王贵与张宪三人亦各自归位,结束短暂的插曲。 比试终于顺利落幕,与会各方均感欣慰。 杨再兴神情坚定地道:“甘将军的确名不虚传,刀法出神入化、变幻莫测,让小将眼界大开,甘拜下风!” 在两人较量过程中,几乎从头到尾的攻击都是由甘宁所掌握;因此,众人闻言觉得理所当然,并不感到意外。 然而,甘宁个人的感受与旁观者却略有不同;表面上看来,自己是取得主动攻击的优势,掌握进攻的节奏,实际上却非如此,顶多与对手在伯仲之间而已;基于此,自己对于杨再兴的武技极为赏识,诚然回应道:“杨将军,身手果然不凡,不负在下所望;下次沙场再见时,定当分出高下!” 甘宁与杨再兴两人相互推崇,二者均表现出泱泱大度,确有君子相争的风范,因而赢得众人的赞赏。 诸葛亮轻摇羽扇,状似潇洒地道:“各位,看过杨将军的绝世剑法,及甘将军的傲世刀法后,应该都有一种认知;就是彼此阵营里,均是卧虎藏龙,高手如云;若大战正式爆发,肯定会是非常惨烈的。” 王贵闻言心领神会,坦然回应道:“先生所言甚是!在下定当将今晚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禀报元帅,后会有期!” 目送王贵、张宪、杨再兴、郝政与岳云五位宋将,及亲随登上小舟离去,蜀汉与东吴两国的重要成员,均露出期待的神情。 因为在山上盘桓数日之久,一行人抵达上庸城时,已是冬尽春来时分。 虽然时间已很晚,离子时不到半个时辰,唯张良、凌天与薛仁贵三人一进入上庸城,随即由守门卫士领往指挥所,晋见元帅李靖。 前进指挥所灯火通明,显然里面正在开会中。 经过通报后,三人在卫士带领下走进大厅,厅内已有六人在座,分别是李靖、长孙无忌、殷开山、段志玄四名肃清汉中地区曹魏军队的将领,及刚从江夏回来的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位特使。 在座者均是大唐赫赫有名的重要将领,除了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外,凌天都曾见过,或有数面之缘,而颇有久别重逢的感触;尤其是舍己救人的殷开山将军,其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深烙在他的心中;于是,凌天自然诚恳地趋前向后者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张良已习惯“后人”好奇的眼神,所以不在意众人将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反而意态自若地审视六人,特别是用神打量端座主位的李靖、以及身穿长袍的文士身上,觉得两人的气质回异于诸将;一个是行军大元帅,英勇神武、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舍我其谁的威势,不愧是唐朝首席猛将;一个犹似神仙中人,俊秀的脸孔流露出异样的神采,深邃的眼眸藏着洞悉人世间的智慧,连自己也无法看得透彻,深觉此人相当不简单。 李靖诸人在接获长安的通报后,知道“谋圣”张良会抵此,无不怀抱着一颗期待的心,欲睹前辈的绝世风采;因此,本该北上南阳进窥东都洛阳的诸将,或是要回长安述职的特使,都将预定的行程延迟。 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及深富内涵的气质,在在使得唐朝诸人眼睛为之一亮;张良的不世风采,果然不负众望。 李靖请张良与凌天两位贵客上座,薛仁贵则位在殷开山之旁。 李靖帮两人引见其余诸人后,坦然道:“凌公子,听到你现身长安后,在下感到相当欣慰,内心可以不再自责了!” 凌天点头微笑,表示会意。 接着,李靖神情愉悦地续道:“先生计谋层出不穷,用兵如神,一直是在下努力学习的对象;今夜,在下有幸与先生谈话,可一圆梦想了!” 在大唐众将领中,素以谋略着称的长孙无忌,见到自己的偶像张良后,平常的才智骤然消失,只能附和道:“先生的莅临,是大家的荣幸。” 早已习惯自己“声名”的张良,对于与会人士的恭维不觉得的意外,只是礼貌性地回应道:“各位,在下忽然来到这个时空,懵然不知自己‘从前’的经历,焉敢不自量力地妄想成为各位的学习对象;说实在话,目前在下孑然一身,犹不知未来命运会是如何,还望大家多提携栽培呢?” 凌天风趣地附和道:“各位大人,不要忘记我喔!” 众人闻言轰然大笑。 “咚!” 一阵交谈后,时间飞快流逝,已是初更时刻;而经过长期旅途劳顿的张良与凌天两人,脸上不禁微露倦意。 李靖察觉到两人已有倦意,立即吩咐道:“开山,夜深了,速去安排两位公子休息的客房;明日还有一整天的时间相聚,大家仍可以尽兴畅言。” 当殷开山正要离去时,传令兵急忙入内求见。 李靖感到有些意外,微哂道:“何事如此慌张!” 传令兵语气颤抖地答道:“李将军败战了!” 长孙无忌闻言愕然,神情不悦地道:“怎麽回事?敌将是谁?” 传令兵赶紧答道:“好像是韩信?” 在座之人闻言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大厅内,约莫持续十秒钟左右的静默。 李靖神情肃穆地问道:“消息是否正确?” 传令兵略为犹豫地道:“回禀元帅,小的不敢肯定。” 李靖挥手示意传令兵先退下,沉声问道:“各位,对这件事的看法如何?” 本是倦意上涌的张良与凌天两人闻言后,精神为之一振;尤其后者更是睡意全消,觉得事情愈来愈有趣且热闹,若连功绩彪炳的韩信都来了,是否意味着西楚霸王项羽、刘邦或萧何等风云人物,亦会陆续出现。 长孙无忌略为思索后,疑然道:“以懋功谨慎小心、明察秋毫的个性来看,当会调查清楚敌将的状况才对,应该不会犯上轻敌之兵家大忌;何况皇上不是要他按兵不动吗?怎会吃败仗呢?” 李淳风的看法不同于长孙无忌,半信半疑地道:“前辈张良先生都可以现身于此,则韩信为曹操所用,个人并不感到奇怪。” 由于韩信在萧何慧眼识英雄、汉高祖刘邦登坛拜将前,可说是相当不得志,这一段故事凌天相当熟悉;因此,纳闷地问道:“没有萧何的推荐,纵使韩信的才华再高,亦难被人发现啊?” 李靖摇头回应道:“凌公子,你的看法基本上没有错;的确,在楚汉相争时期,空有满腹才华的韩信,因为没有得到陈胜、项羽等人的赏识而大器晚成,可说是怀才不遇;然而,在目前的时空下,几乎每个人都有萧何的眼光;因此,个人认为韩信的际遇定当截然不同,不管是在我朝、魏蜀吴三国,亦或是在陌生的南宋,任何一位君主遇见韩信,一定会重用之;况且以曹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个性,有韩信如此将才,焉能不重用矣!” 殷开山附和道:“元帅之言不无道理。虽然史册记载的历代名将不少,像战国时期的白起、廉颇、李牧、王翦、蒙恬等战将,或是汉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猛将,甚至于晋朝的祖逖、谢玄、刘裕等将领,均是声名显赫之士;但是,平心而论,个人还是最欣赏不受尊重、宁可求去的韩信。” 秦末时期的人物相继出现,是否表示自己的其他兄弟姊妹亦在人间,让张良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同时,亦联想到暴君秦始皇也有出现的可能性,乃语出警告道:“关中是贵国命脉所系,亦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离开时,听说长安西边的地区出现宋军,如今韩信现身洛阳,个人认为秦始皇很有可能会重现咸阳。”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因为在时空异变的诡谲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由于秦始皇的威名大家耳熟能详,其若出现的话,绝对会影响大唐的根基,所以李靖诸人当然不希望张良的推测成真。 值此东都洛阳争夺战的前夕,绝对不能有任何动摇军心士气之事发生,于是李靖语气坚定地道:“当时空出现异常后,我们已巡查过长安附近的城镇,并没有任何异象出现;所以,先生之疑虑应该是多余的。” 话是这麽说,心中却不是如此想,李靖认为张良的推论不能忽视,于是决定上禀皇上,有必要再澈底巡查关中各地一次,以确保长安不受到骚扰。 李淳风接续道:“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很明显天下分成五大势力;换句话说,纵使秦始皇再现,在没有王翦、吕不韦、李斯等人的辅佐下,亦成不了气候;因此,个人也觉得无关紧要。” 既然李靖与李淳风两人都持相同看法,张良亦无话可说。 东都洛阳地位非比寻找,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理位置,更是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绝对性的影响力;因此,对于有心一统天下的大唐或曹魏任一方而言,其存在价值更是非凡。 因东都洛阳形势丕变,使得李靖不敢轻忽,神情肃穆地道:“当懋功兵败韩信的消息传到长安后,皇上一定会感到非常震惊,而重新评估对手的实力;因此,皇上肯定会排除一切万难,御驾亲征。” 以唐太宗李世民的个性来看,在“战神”韩信相助下的曹魏,其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更不会坐视李积的败战;所以,长孙无忌、程知节、殷开山与李淳风四人闻言,均点头表示皇上确有可能御驾亲征。 李靖沉声续道:“辅机、开山,看来局势有变,我们必须改变计画,即刻启程赶赴伊阙,支援懋功他们。” 接着,询问张良与凌天两人道:“不知两位是否愿意同行?” 到襄阳或南阳任何一处,对于想要遍游天下、观察局势的张良而言,并没有多大差别,于是没有表示意见;然而,对凌天来说,却有不同的意义。 凌天拒绝李靖的邀请,摇头答道:“元帅谢谢您!我曾答应关云长将军,自长安归来后,到襄阳城一趟;所以,不能随各位北上南阳了。” 李淳风闻言愕然道:“凌公子,莫非你不知道关羽将军已离开襄阳吗?” 凌天摇头,疑然问道:“不在襄阳,在那里?” 李靖泰然答道:“你们两人要找关将军,就要下江陵了!” 李靖刚讲完,即发现自己讲错了,忙改口道:“喔!凌公子,对不起!在下说得太快了,不是在江陵,应该是在江夏才对!” 正在沉思中的凌天,没有特别留意李靖的话,只是脑海里忆起诗仙李白的名诗《下江陵》,而不自觉地吟诵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口咏出绝妙佳句,让众人闻言动容。 李淳风击掌赞道:“好诗!四句话道尽轻舟船行两地间的情景;凌公子真不简单,连文学造诣都这麽高,让在下望尘莫及。” 长孙无忌接续赞叹道:“这首诗好美啊!一边描述轻舟顺流而下之快速,一边咏怀三国白帝与江陵双城,令人隽永、回味无穷。” 听到两人的赞美后,凌天猛然想起诗仙李白尚未出世,而自己竟然冒用后者的名诗,显然有违反智慧财产权的嫌疑;于是坦然自白道:“各位,实在很不好意思!因为,刚才诗句不是我写的,而是贵朝‘诗仙’李白的名诗。” 唯恐大家听不懂,于是凌天将自己所知有限的唐诗状况,约略述说一遍,让李靖、长孙无忌、李淳风诸人听得目瞪口呆。 凌天续道:“关云长不在襄阳,在江夏更好,还可以顺便拜访诸葛亮。” 看出凌天去意坚定,李靖不便强加挽留,坦然道:“本想和两位多聊聊,然因时间不允许,只好期待来日再叙了。” 接着命令道:“仁贵,时值动乱,由此到襄阳或江夏,沿途上定不安宁;因此,你一定要保护他们安全抵达,否则以军法论处。” 薛仁贵恭谨答道:“是,末将遵命!” 有薛仁贵及唐军的护送,自己要到任何地方都相对安全,凌天当然觉得不错;于是神情愉悦地道:“阁下……” 凌天话才说出口,即遭张良打断。 张良义正词严地拒绝道:“阁下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贵国与曹魏在东都洛阳的争夺战将会异常激烈,正值用人之际,岂能浪费人力在我俩身上。” 接着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道:“何况凌公子与在下可能会到四处走走,如有贵国军队保护的话,容易引起各国的侧目,实有不便。” 话中之意甚明,颇让在座的李靖诸人颇为尴尬。 虽然张良之言属实,却不宜在大唐文武重臣之前明讲,或许会引起他们的不快及介意:于是凌天忙解释道:“请各位不要误会!由于我们骤然来到这里,除了到江夏拜会关羽将军外,尚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标,或许可能会浪迹天涯,甚至于到塞外走走;因此,张公子才不愿麻烦大家。” 李淳风微笑回应道:“凌公子多虑了!值此风起云涌之际,两位天纵英才,本该择明君而仕;所以,到此走走观察局势是正常的,我们不仅不觉得意外,皇上更会虚位以待,静候两位的归来。” 由于张良的坦言婉拒,使得李靖心中感到不太愉快,乃冷冷地道:“没错,在下差点忘了,张先生另有高手可以暗中保护,根本用不着我们;仁贵,刚才的命令取消,随大军北上吧!” 薛仁贵闻言颇感失望,神情木然地答道:“是,末将遵命!” 接着,语气诚恳地道:“张兄,凌公子,祝你们一路顺风!” 张良与凌天两人辞别众人,并在段志玄与薛仁贵两人的陪同下,到城南的馆舍暂宿一晚。 已过三更,唯前进指挥所还有数人未就寝。 长孙无忌有感而发地道:“凌公子,来自不可预知的未来,对时下各国的君主及重要将领,都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可说是具有未卜先知的特殊能力;而张子房先生的谋略及兵法,更是留传千古,是我辈中人学习的典范;若能得到他俩的帮忙,当我们要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就比较有把握了。” 接着喟然道:“唉!皇上可说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明明知道两人的才干,何以不强留他俩在长安呢?纵使二者不为皇上效力,至少不会成为可怕的对手;如今,眼看他们要南下江夏见关羽,以卧龙与凤雏两人的眼光,一定会费尽心思地留住两人,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 李靖苦笑回应道:“辅机,皇上的个性你应该比在下更清楚才对,既然不会强人所难,就不需要怨天尤人。” 长孙无忌质疑道:“以房、杜两位大人的才智及思虑,理当会设法留住他们两人才对;还有,玄成与登善两人不是伴在皇上身旁吗?怎麽没有将利敝得失分析给皇上知道,或献计留人呢?” 显然,长孙无忌认为大唐天子李世民没有留下凌天与张良两人,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徵与褚遂良的责任,颇有怪罪的意味。 相对于李靖的无奈及长孙无忌的肃穆,李淳风则是神态优闲地道:“在下认为这件事不能怪责朝中的四位大人,应由皇上自负其责。” 程咬金闻言感到不解,纳闷问道:“李大人,此话怎讲?” 李淳风欣然答道:“当隋炀帝杨广遭宇文化及杀害后,天下即陷入空前混乱中,登时具有野心者即趁势崛起;斯时较有实力的豪杰有李密、窦建德、王世充、萧铣等人,唯前述诸人的才德、声望、器识皆远不如皇上;诚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因此,天下有识之士莫不投效我方,亦使得皇上用不着费心神,去寻找治国人才及统军将领。” 程咬金点头认同,却质疑问道:“是啊!既然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为何他们不留下来襄助皇上呢?” 程咬金的暗讽,李淳风当然听得出来,却是风度十足地答道:“因为时空不同,使得皇上个人的优势未必存在,所以想要留下人才较为不易。” 李靖与长孙无忌两人当然明白李淳风的话中之意,前者坦然回应道:“除了南宋君主的为人、好恶、作风,是我们不清楚外,不管是用人唯贤的曹操,亦或是爱民如子的刘备,还是事母至孝的孙权,三国时期的三名君主,扪心而论都还算不差,也各有千秋;纵然三人的才德不如皇上,还是有个人的魅力存在,一样可以吸引人才效力,所以凌天他们才会犹豫不决。” 长孙无忌接续叹道:“唉!看来凌天与张良两人,很有可能因皇上心胸宽阔,反而为他人所用,实在可惜啊!” 程咬金闻言感到不解,皱眉道:“既然两人还在城内休息,我们就可以强制留下他俩,至少可以免除楚才晋用的烦恼。” 李靖闻言神情不悦,沉声道:“知节,切勿胡言乱语!两人是皇上的贵宾,我们不可无礼而坏了皇上的美意。” 个性直爽的程咬金觉得李靖之言似是而非,太过牵强,口服心不服;而长孙无忌对于前者的建议有些意动,认为与其让两人为他国所用,明显对己方不利,不如先将两人软禁,再威胁利诱之。 李靖察觉到长孙无忌与程咬金两人神色有异,更不想再此话题上打转,于是故意问道:“辅机,你觉得懋功是轻敌,还是魏军实力超乎预期?” 没有想到李靖会突然问到东都洛阳的战况,使得长孙无忌本想说出口的话只好吞回去,支吾其词地答道:“目前状况不明,难以判断。” 李靖点头道:“辅机,既然你也有相同认知,事不宜迟,即刻传令下去,大军辰时出发!” 幸好李靖果断行事,让不明就里的张良与凌天两人躲过一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