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68章 长驱直入

听完一堆是似而非的看法后,张良微笑看着众人后,却语气沉重地回应道:“长平一役,大获全胜的秦将白起,坑杀数十万名赵军俘虏,使得赵国国力一落千丈,最后难逃亡国的命运。” 接着话锋一转,语带玄机地问道:“两国交战,死伤惨重势所难免,个人虽不乐见,却只能黯然接受;不过,值此时空异变之际,在国与国的战争中,是否该如此残酷地对待敌人,实在值得大家深思及商榷,何况铁鹰堡算是一介江湖帮会而已;所以说,你们认为要如何处置俘虏呢?” 平心而论,在凌天的认知里,受俘虏者顶多是被当作战犯审判,再送进监狱服刑即可,根本没有想过“坑杀”的残暴处分,所以闻言愕然;然而,对人权观念不足的冷剑他们来说,凡是敌人都不值得原谅,尤其是无恶不作的铁鹰堡份子更不可饶恕,他们不仅闻言视为理所当然,且认为老大有同样的认知。 因此,封刚自以为是地答道:“当然罗!敌人少一个算一个,能够赶尽杀绝最好了,免得夜长梦多。” 显然张良不在意老四封刚的意见,而是用神打量着凌天的神情,洒然问道;“天弟,你觉得该如何处置他们呢?” 此时的凌天心神已飞驰到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脑海里则是浮现出各国对战俘的处理态度,当然究没有注意听了,因而没有答话。 由于凌天没有回应,使得众人将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才察觉到他眉头深锁,似乎对于俘虏的处置另有看法。 这样的情景,特别引起赵云的兴趣,于是故意提高声量问道:“凌公子,心中可是要释放他们呢?何不说来听听。” 赵云的宏亮声音果然奏效,让凌天自沉思中回神过来。 在众人质疑、好奇、认同、否定的目光下,凌天沉默片刻,终于摇头道:“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只要是犯罪者,不管是犯下什麽罪,都必须经过法院审判后,才会入监服刑;即使是罪该万死的杀人犯、十恶不赦的纵火犯、令人发指的强暴犯、杀人越货的强盗犯,等等滔天大罪,也是要经过侦查、起诉、申辩、判决、上诉、定谳等司法程序后,才能执行刑罚。” 语气顿了顿,接着神情木然续道:“一般来说,凡是一群人犯罪的话,定有主从之分、轻重之别,而非以同一刑则定罪。” 包括张良、赵云在内的众人,闻言还在消化之际,凌天的声音已再度响起,缓缓又道:“以个人的观点,除了罪魁祸首、或是素行不良、恶迹显着者应予以重惩之外,一般帮众应可以考虑从轻论处。” 虽然张良犹未消化完毕凌天的论述,却支持他的建议,于是点头认同道:“贤弟之言甚善,愚兄完全支持。” 接着分别询问赵云、太史慈、甘宁与邓芝四将的意见,在没有人表示异议的状况下,张良神情笃定地道:“很好!就依天弟的意见处置俘虏。” 或许凌天自己也没想到,他的建议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居然可以左右神鹰、夏侯惇、夏侯渊一干人的命运。 翌日清晨。 十名唐军精锐奉张良指示,以最快地速度回去通知唐军主帅李靖。 同一时间里,凌天已把握难得的空闲时刻,针对自己仍感陌生的剑法,特别去请教剑法已臻化境的赵云。 听完凌天详尽的说明后,赵云有感而发地道:“先撇开个人不熟犀的“灵犀剑”不谈,单纯以剑法角度论断的话,凌公子的问题并不难答。简单地说,是阁下习剑的时日太浅,尚未将剑法融会贯通而已。” 看着凌天满脸疑惑的模样,赵云哑然失笑道:“哈!哈!既然公子心中的疑惑仍然未解,何不试着演练一次剑法,在下或可从旁说明之。” 虽然赵云讲得很谦逊,将“指导”、“纠正”讲成“说明”,唯凌天并未因此感到沾沾自喜,而是郑重其事地答道:“是,请前辈指点。” 话已说完,右手紧握着剑柄,凌天却没有丝毫挥剑的意思。 时间慢慢地流逝,不知不觉间就过了半柱香左右。 对于凌天宛若石雕般静止不动,迟迟没有挥剑的现象,赵云不仅没有感到奇怪而催促他,反而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点头问道:“公子可是在感应宝剑的神奇,才会陷入难以出剑的困惑呢?” 的确,当凌天手握着剑柄,正准备拔剑出鞘的时候,突然自宝剑处传来阵阵的“讯息”,教他吓了一大跳;由于讯息并不是很明确,也不清晰,且是断断续续的,使得凌天必须集中精神去感应,才能渐渐地体会出其中的意涵;因此,在听到赵云的问话后,着实让他惊讶后者的厉害,连自己在用心感应宝剑的状态都可察觉,不愧是名留青史、后人景仰的名将。 凌天毫无保留地答道:“没错!晚辈正在吸收宝剑传来的讯息。” 话音刚落,“灵犀剑”就闪电离鞘了;刹那间,金芒大盛,犹如日正当中的阳光一样,教人不敢正眼视之。 虽然剑芒耀眼刺目,连功力超凡入圣的赵云都要闭上双眼,却没有因此忽略到光芒万丈的剑影后面,就是波澜壮阔的剑招及浩瀚汹涌的剑气。 以赵云绝世非凡的修为来看,可以感受到“灵犀剑”威力强大的剑气,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他犹可以用心去感应出千变万化、波谲云诡的剑招,几乎与亲眼目睹无异一样,如此功力确实教人匪夷所思。 用心“看”了一会儿后,赵云的佩剑“青釭”似有灵性般生出共鸣,颇有跃跃欲试的态势;当然,身为主人的赵云岂会不知爱剑的心意,且他本身也对凌天的剑招生出兴趣的情况下,于是顺其自然地拔剑出鞘。 “铿!” 一声清响,“青釭剑”飞鞘而出,气势磅礡;瞬间,它独有的青色剑芒璀璨亮丽、炫目耀眼,丝毫不让“灵犀剑”的金色光芒专美于前。 “当!” 未几,青光与金芒相互争辉,彼此交缠着,火花四溅,煞是好看;不旋踵,即响起连串的碰击声,声声清亮悦耳、扣人心弦。 骤然看见“青釭剑”独特的青光闯入剑芒内,凌天倒是吓了一跳;接着,当他再看到赵云熟悉的身影时,反而心里笃定;因为,他知道后者应是一时技痒,想要以本身出神入化的剑法,启发自己的用剑观念。 一个是学剑不足十天的初学者凌天,本该是招式生疏、动作迟滞的现象,却没有如预期地出现,反而在“灵犀剑”的玄妙带领下,展现出娴熟高超、行云流水的剑法,就像是一位成名多年的剑侠一样。 一个是剑法已达登峰造极的赵云,舞剑与家常便饭无异,一招一式都具有剑中皇者的无上气势,唯我独尊;而自“青釭剑”展现出来的剑法,是那麽地美妙、赏心悦目,实在很难用任何言语予以形容。 金青剑芒缠绕依旧,交击声响不绝于耳,足见二者打斗之激烈,就简直像是仇人见面份外眼红般,皆欲置对方于死地的样子。 由于剑击声响既清晰且震耳,连远在百丈外的兄弟会成员及唐军都可耳闻,因而有不少人循声而至;不过,在金色及青色剑芒相互辉映的情况下,使得众人一时之间难辨敌我,于是全都手握兵刃,提供警觉,以防有变。 烈日当空,阳光洒射而下,确有君临大地、睥睨天下的威势;虽然如此,正在争辉的金青剑芒,并未因此而光芒减退、黯然失色,仍然是锋芒毕露、璀璨耀眼,颇有与阳光一别苗头、互增长短的意味。 凌天与赵云两人的较量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张良、邓芝、冷若雪、封柔等人则是闻讯先后赶来,唯看到眼前的景象,每个人的反应却不尽相同。 在不识得金青剑芒的情况下,封柔与冷若雪两位美女对于突如其来的打斗,本能上是紧张高于好奇,即使有剑法通神的张良在场亦不例外;因而不敢靠得太近,只敢站在后者及邓芝后面,偷偷地“观看”打斗而已。 对一般人来说,青芒亮丽刺眼,教人心生敬畏胆寒,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唯独邓芝是少数例外者;因为他对青色剑光极为熟悉且亲切,当然知道宝剑主人就是赵云了,更对后者有绝对信心之故,于是脸上不禁流露出愉悦的神情。 张良是观战者中剑法造诣最佳者,以他的修为在十丈之外即能察觉到两股气势磅礡、各有千秋的剑气,因而神色凝重;虽然他认识赵云的日子并不长,却心知肚明后者的实力犹在个人之上,绝对不亚于叱吒江湖、独占鳌头的鹰王黑涯;因为如此,到底是谁有此实力可与赵云一争长短、分庭抗礼,着实教张良他既感兴趣且讶异,于是不得不严阵以待。 光华夺目的剑芒强若阳光,可以迷惑观战者的双眼,让人难以辨明对方是谁;同时,到处流窜的强大剑气则是毫不客气“攻击”旁观者,使得实力较弱者需后退数步,方能避过可能的“危险”;然而,功力高强的张良却是从容面对、夷然无惧,因为他单凭自己浑厚的护体真气,就足以化解剑气的威胁了。 凌天右手随着“灵犀剑”挥舞,身形当然跟着移动,唯他的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模糊迟钝,依旧是清晰无比,明白自己在做什麽?只不过,每当手中宝剑以奇异难测的角度进击赵云的时候,他就想要予以停下宝剑的速度或改变它的方向,免得误伤后者;可惜的是,凌天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根本驾驭不住“灵犀剑”,只能莫可奈何、眼睁睁地“配合”它前进。 相对于凌天的无助,赵云则是展现出盖代名将的自信,丝毫未将迎面而来的凌厉剑势放在眼里,仍是绰有余裕、轻松自若地挥剑挡格。 虽然剑芒依旧光辉耀眼,且火花不时闪烁其间,剑击声仍是清亮悦耳,无形剑气还是到处乱窜,就算是面对如此险恶的情景,张良犹能露出愉悦自在的神情;因为他察觉到两道剑气,表面上是强烈无俦、凶险恐怖,实际上则是温和自制、嬉戏热闹,并没有丝毫杀伤力可言;也就是说,眼前的打斗实非生死决战,仅是点到为止的较量而已。 卸除警戒状态,张良悠然自得地欣赏打斗,如此洒脱的神态,看在全面戒备中的唐军精锐及兄弟会好手眼里,均感到意外且纳闷;倒是跟随张良许久的冷剑、封柔诸人,在明白前者习性的情况下,见状已知晓打斗者是友非敌。 “当!……”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特别清亮、格外尖锐的剑击声突然响起,简直教人闻之色变,魂飞魄散;未几,所有人都能够清楚看到两道身影倏合乍分,不是别人,正是凌天及赵云。 日暮西垂。 外出打探铁鹰堡巢穴的太史慈与甘宁两人才回来不久,还没有时间述说一天的收获,李靖就在大队唐军的护卫下,及时赶到。 能够活捉夏侯惇、夏侯渊两昆仲与神鹰等一众高手,对大唐来说,可算是一件重大的喜讯,以李靖的沉稳练达,也会有度日如年、迫不及待的感受;因此,一到目的地,他即请众人会商最新情势。 在地势略高的平台上,与会者李靖、张良、凌天、赵云、太史慈、甘宁与邓芝七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 凌天因为没有通知李靖或同伴而私自外出,使得大家担心、忧虑,更为了找寻他而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在自认为理亏的情况下,首先花了一些时间,向后者交待一下这两天的“行程”,连遇上神医华佗的奇遇也没有省略。 听着凌天离奇曲折、匪夷所思的述说时,李靖的神色数变;忽而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前者,仔细聆听的神态,忽而眯着眼睛,或是俯视着地上,一副思索品味的模样,足见他对内容的专注及重视。 李靖默然片晌,缓缓地抬头看着即将躲进山后的夕阳,不疾不徐地道:“在将士们齐心协力下,本军发挥出最强大的战力,轻而易举地扫除西鼎娘娘垛附近的秘密巢穴数处,至少降服数百名的帮众。” 接着,神采奕奕地续道:“纵使还有一些余孽匿藏在山区里,或是化整为零地想要逃回贼窟,亦不足为惧;当然,在仁贵及仁轨各率千名精锐的追捕下,本帅认为足以将铁鹰堡的喽罗一网打尽了。” 听到这里,凌天心中才明白,原来李靖要扫除铁鹰堡的决心如此强烈,居然要将叱吒江湖、号令武林的第一大恶势力铁鹰堡连根拔除,来个澈澈底底地歼灭,不由得叹道:“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太史慈点头呼应道:“凌公子,说得好!若不斩草除根的话,以铁鹰堡逾百载的基础,要另起炉灶并非难事。” 语音方落,太史慈起身站着,右手指向东南方,扬声续道:“经过在下与兴霸的察探,才知道铁鹰堡的实力多麽强大,教人无法想像。” 此话一出,无论是对铁鹰堡深有研究的张良、亦或是胆识过人的赵云、还是沉着冷静的李靖,闻言莫不感到惊讶而愁眉不展;至于“经验浅薄”的凌天则是不觉得有何奇怪,心里认为本该如此。 当众人陷入严肃气氛的时候,甘宁神情肃穆地接续道:“可以这样说,整座伏牛山区都在铁鹰堡的势力范围内,几乎随时随地都可遇见敌人;不仅如此,我方有任何行动,都躲不过对方的侦查网,敌人皆可事先防范、布署;所以说,李元帅一网打尽的指令,适可有效防堵敌人的侦察。” 这个时候,凌天特别留意到同伴们个个神色凝重,因而感到颇为纳闷,于是摇头问道:“伏牛山本是铁鹰堡的根据地,到处有敌人的踪影实属正常,不足为奇!只是,两位前辈何能断言铁鹰堡的强大,超过想像呢?” 太史慈欣然答道:“或许是在下没有说清楚,凌公子才会有所误解。其实,当李元帅率领五万大军兵临伏牛山时,以铁鹰堡的侦察网,定当早已知晓;换句话说,鹰王黑涯明知对手实力强大后,犹能训令属下坚守岗位,且由神鹰带人伏击兄弟会好手,都表示他们不怕攻击,显然有备无患的样子。” 听完太史慈的说明,凌天用力摇头道:“不对!若是铁鹰堡已准备好的话,何以在西鼎娘娘垛附近的巢穴如此不堪一击?两三下就被李元帅扫平了;所以说,个人还是觉得阁下高估铁鹰堡的能耐了!” 由于邓芝有相同的认知,因而附和道:“是啊!末将也有相同看法;因为,只要铁鹰堡实力够强的话,就不会像毫无抵抗般轻易地就被攻陷了,而是足以和唐军相对抗,至少让唐军难以抽身,泥足深陷才对啊!” 对于凌天与邓芝两人的推论,甘宁没有予以反驳或另外解释,仅是语气坚定地道:“子义与在下遍察方圆百里的山区,至少看到十处铁鹰堡的巢穴,且每个巢穴都有百名帮众以上;据此,才敢断言铁鹰堡的实力非同小可。” 自聚会以来,近半个时辰之久的讨论,一直静默不语的张良终于开口了;虽然他从未低估铁鹰堡的实力,也认定鹰王黑涯是个杰出超卓的人才,却没有想到对手的实力如此之强大,几乎有小型国家的规模,确是他始料未及。 张良神态平静地道:“事实上,在座的各位,应该没有人会低估铁鹰堡的实力,尤其是李元帅;只不过,依目前的情况研判,鹰王黑涯确是有备而来,才敢无视于我们的攻击;甚至于可以这麽说,他们应该有其他势力的支持,根本不怕大军长驱直入的样子,更故意示弱,好让我们一头栽进去。” 的确,张良的推论可能性相当高,这是鹰王黑涯精心设计的陷阱,于是赵云慎重地呼应道:“先生的讲法,的确值得大家深思啊!” 虽然凌天是与会者中年纪最轻、经验最浅、功力最差者,却是识见最广泛、想法最特殊、好奇心最强者,于是信心十足地道:“既然他们不想多作抵抗,也没有落跑的行为,甚至于开门迎接我们;若是如此,我们与其拒绝对方,不如顺遂鹰王黑涯的心意喔!” 众人闻言,皆认为凌天直截了当的建议,不失为可行的方法之一;然而,在情况仍未明朗之前,却不得不谨慎面对,因而没有人附和之。 片晌的静默后,李靖郑重其事地道:“公子之言颇有见地,倒是值得参酌。” 接着话锋一转,神情愉悦地续道:“当在下知道擒获夏侯惇与夏侯渊两人时,可说是惊讶大于欣喜;惊的是,曹魏与铁鹰堡的关系这麽紧密、深厚,鹰王黑涯确是不简单,竟然可以让曹操派出夏侯惇、夏侯渊如此重要的将领相助,的确教人出乎意料之外;喜的是,能够活捉两名魏将,这样的成就更胜打赢一场战役,怎能不教人感到兴奋呢?” 不待众人回应,就神采飞扬地又道:“沿路上,在下一直思考着,应该如何处置夏侯兄弟呢?不管左思,还是右想,都拿不定主意;幸好,在听到凌公子独到的见解后,终于灵机一动,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了。” 赵云、邓芝、太史慈与甘宁四人和夏侯惇昆仲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当然关切后者被俘的命运,于是甘宁好奇回应道:“愿闻其详!” 李靖清了清喉咙,神情笃定地道:“只要各位前辈不反对的话,本帅将派人押解两名魏将回伊阙,直接交由皇上处断。” 纵使夏侯惇、夏侯渊两将身份非比寻常、地位与众不同,元帅李靖好像也用不着大费周章、千里迢迢地押送两人回伊阙一趟;因此,凌天摇头苦笑道:“虽然他们声名显赫,身份重要,也毋需这麽麻烦吧!” 本是热烈的讨论,却在凌天发表看法后,变得异常安静,让他感到诧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