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三国潜龙 > 第63章 七星宝刀

三国潜龙 第63章 七星宝刀

作者:匿名 分类: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卢公眼光果然不差!”听了童英所言,曹操忍不住赞道。 听到卢公的名字,童英不禁面色一黯,隔了片刻,才缓声说道:“孟德可知?卢师亦是为那董贼所害!” “什么!”曹操闻言不禁面色一变,沉声说道,“此事你是从何而知?” 童英还没来得及回答,曹操却是仔细将童英打量了一遍,眼角的余光瞥到大帐角落里放着的药渣,忽然缓声道:“我听闻十数日之前有司空府曾有刺客,莫不是…” “孟德不用猜了,那刺客的确是我。”童英也不瞒他,乾脆的承认了,“只可惜那董贼身边有高手护卫…” “童英,不愧真勇士也!”曹操赞道,努了努嘴,还想说点什么,忽然胡车儿却在帐外大声道,“洛阳有事。” “进来。”童英眉头微皱,看了曹操一眼,高声说道。 胡车儿大步走到帐中,见童英身旁坐着曹操,目光中颇有犹疑,童英却道:“无妨,有事直说。” “遵命!城门校尉伍琼刺杀董卓,被杀了。” 童英不由一惊,曹操却是眼前一亮。 这个城门校尉伍琼,却是一个受董卓信任和拉拢的人。伍琼字德瑜,汝南人,少有大节,为郡守门下书佐。而后大将军何进征辟伍琼为东曹属,后迁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后来董卓进京,伍琼虽被降职为城门校尉,可董卓屡次延请,深以为重。 伍琼的名头,童英也是听说过的,却不料此人竟会去刺杀董卓,于是急问道:“如何杀的?” 胡车儿道:“伍琼着小铠于朝服之内,藏佩刀谒见董卓。伺机出刀刺杀,但董卓武艺不差,又兼力大,退却几步避开刀锋,便反击将伍琼击倒了。” 童英挥了挥手,胡车儿便默默地退出,默然良久,童英才是一声叹息。 孰料曹操却道:“伍琼武艺并非不堪,之所以功亏一篑,错在无利刃在手。昔年专诸刺僚,将鱼肠宝剑藏于鱼腹之中,是以一举功成;荆轲刺秦王,为求一刃而耗费千金。同样的道理,若是今日伍琼换以利器刺杀董卓,未必便不能成事!” “孟德所言极是。若是给我一把利器,我必定能杀董贼于剑下!”童英点头道。 “勿急,凡事谋定而后动。董贼武艺高强,又兼伍琼今日举动,此后极有可能身着铠甲。若非良兵,只怕不能成事。”曹操摇头道,“何况你之武艺,世人皆知,贸然求见董卓焉能不防?” “孟德所言也不无道理。”童英蹙眉道,“那照你所言,这刺杀一途只怕难成了。” 曹操摇了摇头,忽然诡异的一笑:“童兄可曾见过我的武艺?” “这…”童英细细回想一番,似乎从未在人前见过曹操动武,不由开口道,“我从未见过孟德的武艺,莫非…” 曹操摇头道:“我的武艺,比起童兄是有不如。” 顿了顿,他目光闪烁,却是话锋一转开口道:“但当年我学的乃是击剑的功夫,并非将军的战阵搏杀之能。更兼这些年从未在人前对他人对阵,只怕那董卓眼中必定以为我武艺不显,这反而是我等一个良机!” 闻言,童英不由一喜,然而片刻却又皱眉道:“此计虽好,但还是得寻一良兵才能付诸实行。昔日专诸刺王僚,以二尺鱼肠藏于鱼腹之中,猝而刺之,力贯三重铠甲方能全功,这良兵,还要短小方能瞒过董贼耳目的搜查。” 两人苦思冥想,却是都没有什么短小而精悍的兵器。 末了,童英突然道:“有了!昔日童英跟随卢师于河北戡乱平叛之时,曾经在葫芦谷从贼酋张角的手中夺得一柄七星宝刀。那宝刀只有二尺许,削铁如泥,端的是不世出的利器。” “那七星刀现在何处?”曹操急问道。 童英的神色须臾又复归沮丧:“我当时将这宝刀送给了大将军,希望他能打通关节,营救卢师。可惜…” “罢了,良兵之事,你我再多方寻访便是,天下之大何愁找不到一把利刃。”曹操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董贼其人党羽甚多,即便我等击杀了贼首董卓,其手下亦是极有可能趁机作乱,我们切不可重蹈十常侍之乱的覆辙,需想个万全之策才是。” “孟德所言极是!”童英点头道,十常侍的乱象他自然见过,不由当下道,“我营一千五百人外,俱为有志之士!董贼府上守卫虽然森严,然兵士稀少,只需雷霆一击,必定能一举破之,谅董贼插翅也难逃,届时便将其党羽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我那一校亦是还有数百士卒,然似乎还是稍微少了些。”曹操沉吟片刻,皱眉道。 “这…”童英想了想,忽然开口道,“何不求助袁本初,他如今是为西园禁军之首…” “难道你不知道本初他已经徙为渤海太守了?”曹操瞥了童英一眼,将那日在董卓府中发生的事与童英说了一遍。 “想不到此人能在如此威压之下仗义执言,也算是英雄,可惜业已出京,否则若是能求得其相助…”童英不无感慨的说道。 “嘿嘿!童兄实在是太天真了,你还当真以为那袁绍是在仗义执言,忧心社稷不成?”曹操却是打断童英的话,冷笑说道。 “难道不是么?”童英诧异的问道。 “当然不是,这不过是他那叔侄二人合演的一场戏罢了。”曹操忆起那时袁隗脸上得意的笑意,眼中不自觉的闪过一丝不屑。 “孟德此话怎讲?”童英追问道。 “如今京畿之地,董卓势力愈盛,人人只知他司空之名,焉知天子。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那些士人们愿意看到的,但在董卓眼皮底下,势难有一番作为,因此那袁绍借机自请出京,只要到了山东之地,那便是天高任鸟飞,董卓又如何能奈何得了他?”曹操缓缓说道。 “可是他就不怕董卓当场发作,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么?”童英皱眉道,“董卓其人心狠手辣,此事未必做不出来吧。” “董卓心狠手辣是不假,然而他根基未稳,又要行废立之事,必定要徵得天下士人的拥戴,那袁氏一门根深蒂固,若是大动干戈,只怕连董卓自己也要伤筋动骨,因此他也只得任由袁绍离去,还封他做了渤海郡太守。如此一来,他袁绍非但赢得了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好名声,还遂了自己的心意…”曹操冷笑连连,“如此心思深沉之人,我俩岂可将身家性命加诸在他们身上?” 童英默然不语,有了曹操这一番分析,他自然已经明悟袁绍之意,忍不住摇头叹道:“借社稷之危来谋自己的前程,此等人着实下作。” “罢了,兵在精而不在多,有两千人亦是足以成事,这两日你我便可以寻找那良兵,一旦寻到,便立刻动手,早一日铲除奸佞,便能早一日还我大汉朝一个朗朗乾坤!”二人又商议了良久,毕竟刺杀董卓之事事关重大,除了对方京中再不敢相信其余一人,因此到了最后,曹操也只能无奈说出这么句话,然后与童英拱手作别。 等到曹操从西园军中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日头西垂,隐现昏黄之色。 曹操骑着瘦马从长街走过的时候,路过司徒王允的府邸,但见府邸仪门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他心有疑惑,便去询问仪门的管事。 那门子答道:“司徒大人今日延请百官公卿,凡是汉臣,皆列其中。” 凡是汉臣,皆列其中?曹操微眯起双眼,若有所思,旋即微笑问道:“不知司徒大人可曾延请骁骑校尉曹操?” 门子想也不想的答道:“曹操阉竖之后,实不足赖,他为董卓所重,乃是汉贼,如何是汉臣?” 曹操眼中厉芒一闪,这些时日为了接近董卓,他的确也做了不少违心之事,然而想不到落在他人眼中自己亦是变成了汉贼,曹操不禁一时悲愤莫名,然而他毕竟不是一般人,片刻之后却是哈哈大笑,大步走进了大门之中。 门子急问道:“你是何人,敢擅闯司徒府?” 曹操脚步不止,早已进了府中数步:“吾人,乃曹操是也!” 门子顿时目瞪口呆,立在原地。 曹操的到来,令王允大感惊讶。此人是他特意从名单上划掉,不打算宴请的董系新贵,孰知其人竟是不请自来,显然是刻意为之。 而曹操亦很是随意,随口叫来从人,在一列长案的末尾加了一席,自斟自饮,也颇见闲情逸致。 可曹操舒坦了,在场的众人,尤其是新任的司徒王允,却不舒坦了。王允因伍琼刺杀董卓一事,匆忙间宴请众人,为的乃是商议出一个对策来来应对董卓废立之举,却不料为董卓所重的曹操突兀而至,让他颇有些拘谨。 有了曹操,有些话便不能说开,王允又无法将曹操赶走——来者是客,更何况当着众人之面,曹操可以逾越礼数,王允却做不得违礼之事。 于是乎,众人从文景之治、黄老刑名之术聊到三代之治,上古贤圣,从吕后乱政聊到汉武帝作《秋风辞》,花前月下,风流韵事,乃至于文韬武略,历史隐秘,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就是没有谈到当朝局势。 一场原本用作未雨绸缪的宴会,在压抑和漫无边际的闲聊中结束。 及至众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曹操还在默默地自斟自饮,他酒量不错,竟然还没喝醉。 等到只剩下曹操一个客人,天色已然全黑,王允终于耐不住性子想要下达逐客令,曹操却突然站了起来,哈哈大笑:“王司徒,今日百官群臣,不过土鸡瓦狗耳!” 王允已是隐隐有了愠怒:“骁骑校尉何故如此狂狷?须知月满则缺,水满则溢,天道有常,不幸一人。” 他这话很清楚,有些事情并非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而已,你现在得志,保不准明天就要摔个一塌糊涂。 曹操笑声方止,沉声道:“董卓名为国相,是为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王司徒今日设宴,不正是为了此事么?可惜百官群僚,却无一人敢说出来,不亦悲哉,不亦悲哉!” 王允脸色一变,沉吟片刻,却是快步到了曹操跟前:“孟德小心说话,你我后堂细说。” 曹操说了这两句大实话,让王允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以至于方才硬邦邦冷冰冰的“骁骑校尉”,也变成了亲昵的“孟德”。 王允赞赏曹操的勇气,却还是不敢太过信任。到了内堂之后,王允便问道:“孟德以为董卓此人如何?” “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司徒大人还用明知故问?”曹操眼中闪过一抹厉色,沉声说道。 “兹事体大,须得妥善谋划,不可有失。”王允摇了摇头,开口道。 “如今大权尽付与董贼之手,多拖一天就困难一分,你们只道妥善谋划,却不知尚未谋划周全,董贼已经部暑内外,坚如磐石。如是一来,董贼高枕无忧,诸公的谋划还如何妥当?” 王允被曹操问住,沉默了许久,只得说道:“那依孟德之意,是要尽快,可是如何个尽快法…” “书生谋事,十年不成。”曹操语带微讽的开口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方法,能比一刀子下去更快呢?” “伍琼之事犹在眼前,董贼岂能没有防备?孟德所言实在不妥,此事太过行险,不宜采纳,还是另择他法为佳。”闻言,王允不禁面色一变,连连摇头道。 孰知,曹操却是大笑三声,急声道:“那便坐等着董卓收拢权力,安插心腹便了。曹操不才,也能在相国大人手下混得风生水起,司徒大人和一帮老臣,就尽快备齐棺椁,等着家人帮你收尸吧!” 曹操此话说得分外难听,王允禁不住脸色大变,便要下逐客令,将这不知好歹的狂徒逐出门去。然而努了努嘴,刚想要开口,两眼却似乎看到了什么,站起身来,对曹操说道:“孟德且稍带片刻,我去去便来。” “大人自便。”曹操亦不管他,反正自己话已至此,听不听便是对方的事了。 王允急急的站起身,快步走到屋外,也不知去做了什么,过了良久才又返身回转,坐到曹操对座,沉声道:“我亦知孟德你所言乃是效聂政刺侠累之法,可是惜乎无人可用啊。” “聂政乃是天下豪勇之人,怎可一朝而得?然荆轲、专诸之人,无不身配良兵,可以事半功倍,不知司徒大人的府中,可有良兵?”曹操想也不想的开口说道,他此时已有了微醺之意,因此并未发觉王允这态度转变得有些突兀。 “我府上虽无甲士,但是良兵却是不乏。”闻言,王允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大人此言当真?”听到这话,曹操的酒已是醒了一半,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王允笑而不语,只是拍了拍手,不多时,便有一府中管事手捧一个木匣快步走了进来。 王允从管事手中接过木匣,挥手让管事出去。而后缓缓打开,里面却是一柄长近二尺的宝刀,静静地躺在匣中,犹若处子。 “此剑唤作七星刀,削铁如泥,孟德以为如何?”王允伸手指向那宝刀,开口说道。 曹操眼前一亮,伸手将刀拔出,但见萤光顺着刀刃微微滚动,寒气逼人,刀身与刀柄更是连铸而成,果然是一口宝刀。 须臾,曹操忽然开口问道:“不知此宝刀大人又是从何得来?” “唔,黄巾之乱后,王允回到洛阳,曾在大将军门下任事,当时大将军便将这宝刀送给了王允,只是王允年老体衰,却没有舞剑的本事了。”王允缓缓答道。 曹操点点头,心道果然是童英的那柄刀,想不到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终究还是落到了自己手上,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曹操还刀入鞘,便即配在了自己的腰间,迎上王允惊愕的目光,坦然说道:“我欲刺董,正需此刀,多谢司徒大人相赠。” 王允还是为曹操的直白所震撼。按照他的想法,一个月商议,再一个月绸缪,最后一个月实施,一次下来,要得三个月的功夫。却不想曹操竟是如此直接,如此坦率。 “告辞!”王允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曹操已是慨然的留下这么一句话,转身扬长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