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顾枫的江湖 > 第52章 下山

顾枫的江湖 第52章 下山

作者:匿名 分类:新派武侠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她看了这封信后闷闷不乐,她把信给我看,我看后心想她虽然聪慧到底年纪小了些,李少冲信中暗含的深意她多半没看出来。 于是我就给她分析李少冲在信里的隐含着的另一层意思,我说:你看啊,在天火教,教主便是统摄天下的君,风衣府主如同总领朝政的宰相,首座形同三公,只有虚位,并无实权,更无从对下面发号司令。你父亲之所以能大权独揽,是他将教主杨清捏在手中,用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段,如今他南巡海外,没了‘天子’在手,他实际上便是大权旁落成了空架子。这样争名夺利的事就与他无关了,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可以跳出来大干一场了。这是他的以退为进之策。等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再回来的。 听我说李少冲不会有事,还会回西川,她顿时轻松了许多。 我又指着信的最后几句话劝她跟我一起回天山。她笑了,说你不是要找婶婶吗,我怎么跟您回天山呢?不如我跟着叔叔一起去找婶婶吧。我自然是不愿意,我一个人行动自由,想去哪去哪,带着她多不方便?况且她这么大了,无瑕又不喜欢她。 她最后叹息了一声,说:咱们各让一步吧,我让金叔叔派人护送我回天山,你去寻找婶婶。金叔叔是我父亲的心腹,他会好好照顾我的。我想这也是个办法,就答应了。但我没想到,这只是她的计策,我以为她没看出李少冲在信中的深意,其实她已经看透,只是假装不知罢了。她是怕我因此误了寻妻,也耽误她去成都找金岳。 原来她看到安平堡在调兵遣将,料想将有战事,她私下打探得知,半个月前蒙古人突袭中州总舵,总舵主张希言及钱粮、中枢、铁心三堂堂主遇难,教众更死伤四千有余。此时教中一片喊打之声,金维四耐不住性子就要调集重兵攻打肃州,为死难的同教报仇。 李迎深知陇西总舵已成了蒙古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是江南大战在即,精兵猛将皆调往中原,所剩兵力只能暂取守势,此时聚兵攻城岂非正中敌人下怀?何况陇西精锐早已南下,剩下的这些老幼残兵哪有取胜的希望?她想起金岳身为东使,又是陇西元老,或许能劝阻金维四蛮干,因此决定去成都找金岳,寻个两全其美之策。 为了迷惑我,她向金维四开口要了四个侍从,护送自己去天山。她料想我会暗中跟着她走一程,细查她是否会真的回山,就故意往西走了五十余里,直到我确认她的确是回天山,折转马头放心东去,她才设计甩掉随从,单人独骑去了成都。 我自与李迎分别后一路访亲问友,都打听不到无瑕的行踪,忽想道:“她在晋州长大,或许思乡回晋州了也未必。”于是日夜兼程赶到了晋州。 昔日的晋王府已经改成驻军衙门,百花村也被辟作了牧场。从百花村返城的途中,路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听到了一阵哀嚎声,一个蒙古卒挎着一口弯刀,手执皮鞭驱赶着百十个汉人壮丁去修牧场栅栏,壮丁们光着膀子肩上扛着铁锹、镐头,左臂被一根麻绳拴着,一个个神情麻木,若失魂魄。穿过林中一块空地时,蒙古卒喝了声:“停!”大部壮丁都及时站立不动,有六个人稍稍慢了半拍。 蒙古卒喝道:“那几个蛮子你自己过来。”六人垂头丧气地走了过来。蒙古兵喝令六人跪成一排,挥舞皮鞭望脊背上死命抽起来,一边抽打一边怒骂,六个人咬牙硬挺着,一声不敢吭。旁观的百十人也如泥塑一般,一动不动。 那卒打累了,丢下鞭子,抽出腰刀,在跪在面前汉子的腰上点了一脚,喝声:“把脖子伸出来。”那人就乖乖地伸长了脖子,弯刀在脖颈上比划了几下,伴着一身大喝:“杀!”一颗血淋淋的脑袋就滚在地上,四周一片惊叹声。 那卒将皮靴踢倒无头尸,察看了切口,皱了皱眉,目光从剩下的五个人中又选了一个,用皮靴狠踢他的屁股,笑责道:“把脖子伸长,不许动!”那人就尽量把自家脖子伸长,弓着身有些偏斜,他就极力地抓着地,撑着,累的面色发紫。 寒光过处,又一颗人头滚落。那卒对自己的这次表现还是不很满意,于是目光又落在了第三个人的头上。 我忍不住走了出去,那卒见着我,用狼一样的狠毒目光瞪着说:“蛮子,你也来送死?”我没有理睬他,只对着上百名壮丁呼喊道:“就是头猪,被杀前也要哼一声吧,你们还不如头猪吗?” 众汉面面相觑,内中有个胆大的满腹委屈地说:“我们闹也闹过,打也打过,好歹都难逃一死,与其折腾的心焦,不如死个痛快。那兄弟,此事与你何干?你走自家路去吧。” 我气的哭笑不得,竟说不出话来。 “蛮子你找死。”那卒骤然不耐烦起来,挥刀劈向我后脑勺劈来,我难抑满腔的怒火,劈手夺了他的刀,拧断他的手腕,在他腿肚上踹了一脚,他吃力不住就跪了下来。 我将刀丢在地上,问:“谁来砍他脑袋?”众人先是低头不敢说话,继而面面相觑。我催的稍紧,众人伏地叩拜,口里乱嚷“饶命”。我将刀踢到那个胆大的汉子面前,他黑着脸,双手合十道:“既知难逃一死,何苦多伤人命。”也不肯接刀。 我仰天长叹了一声,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众人望着蒙古卒凶狠的目光,个个颤栗不敢动。罢了,只是一群行尸走肉,管他作甚,由他去吧。 边境小城均州,每日巳时城门开启申时关闭,驻防均州的边军有一千五百人,洪湖乡军却有五千之众。康青山昔日是洪湖五虎之首,现已官拜均州防御副使,我跟他还算合脾气,之所以没有表明身份去叫开城门,主要是怕麻烦,再者康青山是个板正的人,万一他不肯徇私开门,自己岂不讨个老大没趣?夜幕四垂时,我拴好马匹越城而入,城墙上岗哨严密,戒备森严,街道只有巡逻兵卒并无一个行人。 横占半条街的康青山府邸,大门口有十六个兵卒挎刀把守,我暗笑道:“做了将军就是不一样,好大的排场!我偏要去吓你一大跳。”我在他家正房屋顶上揭了片房瓦,想看看他究竟在忙些什么。果然,他正和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低声私语。我暗道:“康师兄不愧是算盘精,当了将军也不忘旧业。” 二人头抵头低语了一阵,商人便起身告辞,康青山送他到门口,叮嘱道:“请张大人回禀噶和将军,大军南下之时,康某一定起兵响应。”又喝令护兵:“送张掌柜出城。”望着康青山的背影,我想:“我是否要劝他一劝呢。”转念一想:“他们的事我何必搀和。”又想“到底是兄弟一场,还是赶紧告诉苏师兄,让他有所提防吧。” 我打听到刘青发、荣清泉驻守在襄阳城西丹枫镇,便急着赶去,走到半路转念一想:凭我空口白言,他们如何肯信?况且二人与康师兄私交甚好,万一根本就是康青山的同谋,我岂非是自投罗网。想到这,我折转向南,直下小平山。 刘青烈正在青阳镇镇南清洋河上训练水军,听到我来,放下令旗就赶了过来。我指着河面上如林般的樯橹,笑道:“如此阵势,何惧北狄。”刘青烈叹了一声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啊。”我不想跟他纠缠这个话题,就岔开问:“怎么不见弟妹?你们不是形影不离的吗。”刘青烈道:“眼看蒙古人就要南下,师兄要我们加紧练兵,一时顾不上她了。”我说:“我这一路行来,的确见到蒙古人有南下的迹象,荆湖已危在旦夕。三弟四弟驻守在襄阳城外,康师兄驻防均州,两地都是临敌门户啊。” 刘青烈道:“三弟和四弟那儿我倒不十分担心,眼下最担心的是康大哥那。”我笑道:“康师兄难道还不如三弟四弟么?”刘青烈道:“康大哥文武人才,均州又不是襄阳,蒙古人不会重兵攻城的。我担心的是康大哥因为康勤之死怨恨掌门,临阵之际,会……”我惊道:“康勤死了?怎么死的?”刘青烈道:“说起来让人笑话。你还记得穆晓霞身边的那个月儿吗?”我点点头:“听说她嫁给康师兄了?” 刘青烈道:“是啊,月儿长到十三岁出落得花儿一样,康大哥收他做了偏房。这小妮子可不是省油的灯,不知何时搭上了掌门,闹的沸沸扬扬,康大哥如何能忍得气?一怒之下远走均州。这小妮子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略施手段又勾上了康勤,把这混小子迷得神魂颠倒。康勤那张破嘴你是知道的,什么话都藏不住。没不多久他就溺死在湖里。康大哥为这差点和掌门动起手来,几十年的兄弟情分就此一刀两断。” 刘青烈叹息了一阵,继续说道:“而今他拥兵过万,朝廷和蒙古人都在拉他。最近风传他和蒙古人打得火热,怕只怕他念及旧恶一时做了傻事。到了那时,同室操戈,你要我如何下得去手?”我见他已经有了防备,把要说的话就又吞了回去。 有小校来报:“朱大人带着许多酒食,来营中劳军。”刘青烈眉头一皱,道:“他怎么来了?带了多少人马?”小校答:“随行卫队三十人,丁壮一百三十人。”我说:“师兄有事,我先告辞了。”青烈有些不舍,握着我的手说道:“掌门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师兄难得回来一趟,正好去见上一面。”我唏嘘道:“我与他也有十几年不见了,是该去叙叙旧了。” 水师营帐外面百十名丁壮正在搬运水酒、猪肉、羊肉、米面等物。水酒、米面上都贴着红纸,整猪、整羊上扎着大红绸花。锣鼓乐队大吹大擂,好不热闹。来犒军的朱大人便是刘青烈之妻朱雨菡的堂弟江陵知府朱玉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