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大明征途 > 第七十七章 临阵救花云

朱元璋在家赋闲的这些时间里,众将在滁阳王府议事一直都是低头不语,每次所谓的商议军情其实也就都是郭子兴与张天佑两人在对唱双簧,底下众人则是一副冷冰冰爱理不理的模样。今日不同,众人见朱元璋也来参加军事会议,整个气氛顿时为之一振,特别是周德兴等结义兄弟,更是欢欣鼓舞。郭子兴、张天佑见此情景不禁眉头紧皱,他二人恼怒归恼怒,却也是万般无奈。 郭子兴勉强带笑对朱元璋说道:“右元帅这几日在家,休息的可好?” 朱元璋知道郭子兴每次都是局势危急了才会想到他,但他出来之前马秀英已经叮嘱过他不要与郭子兴斗气,他这时微微一笑,低头答道:“儿在家中养精蓄锐,随时准备为王驾效劳。”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现在赵均用这奸贼,从泗州率军五万前来进犯,扬言要踏平我滁阳城,你有何应敌之策?快速诉说来”,郭子兴问道。 “孩儿并无他策,想必父王与张元帅早就有退敌之策,孩儿随时愿听父王和张元帅调遣”,朱元璋谨记李善长的韬光养晦之策,并不愿出头。 朱元璋的这两句话貌似无比客气得体,在郭子兴听来却是无比刺耳无比恼怒,只是他现在还有求于朱元璋带兵破敌。因此只得压住心中怒火,故作无事的问张天佑道:“那左元帅又有何退敌之策呢?” 之前朱元璋已经把这个球转给了张天佑,郭子兴现在一问,张天佑哪里有什么破敌之策,但是他却不好再学朱元璋那样推脱,只得硬着头皮答道:“禀王驾千岁,赵均用既然来了,我们迎战就是了,对付他又何必另外想什么计策呢?” 张天佑以为这番话冠冕堂皇,足可以搪塞郭子兴,哪想到郭子兴这时候正在恼怒朱元璋的冷漠态度。郭子兴见张天佑这么说,他想滁阳城现在英雄豪杰众多,兵力也不下于赵均用,纵使张天佑再不济有这帮人马在,也不至于大败于赵均用。这样想着郭子兴刚好有意借张天佑打压朱元璋,于是他下令道:“好,左元帅好气魄,本王就命你点起全城人马,前去迎战赵均用,务必要替本王生擒赵均用,一雪前耻!” 郭子兴又下令道:“花云、汤和,本王命你二人为正副前锋,各带本部人马听候张元帅调遣”,郭子兴用眼角扫了一下朱元璋,“至于右元帅嘛,就随本王在城中等候众位佳音了。” 谁知郭子兴军令一下,众将却无人均令,汤和、花云更是眼睛只看着朱元璋,动也不动。张天佑心里就着急了,他比郭子兴心里更清楚,如是朱元璋不出站,滁阳军中的这些将领根本就不会听命,到时候他一个空头元帅就这样出城,哪里是去迎战,价值就是给赵均用送命去。他只得站出向郭子兴请命道:“王驾千岁,本帅常思手刃赵均用报仇雪恨,怎奈年老力衰,还是右元帅久经战阵、年轻有为,此番若是得右元帅相伴一定能大获全胜。” 郭子兴听张天佑这么说,又见底下众将对自己的将领理也不理、动也不动,他也知道张天佑难处,却又拉不下面子请朱元璋出兵,只是苦笑着问朱元璋道:“儿呐,那你可愿意与张元帅一同出兵?” 朱元璋本心当然想让张天佑独自迎敌出丑,可是每一战都关系道滁阳城的存亡,自己若是不出战,滁阳必败无疑。朱元璋这时应允郭子兴道:“孩儿愿随张元帅一同出战”,他话音甫出,旁边的其他将领才像得到了王命似得,这时纷纷领命出战。 却说朱元璋、张天佑大军开动,汤和、花云领兵先行做前锋,队伍浩浩荡荡开出滁阳城。张天佑见前军有花云、汤和这两员猛将做前锋,以为光凭这两员猛将就足以大败赵均用,他有心独吞战功,好在守兵回城的时候能够在郭子兴面前人前显能,于是对朱元璋说道:“国瑞呐,你是我滁阳军中军心所系,杀鸡焉用牛刀,不如你在后面替我观敌掠阵,看我如何生擒赵均用,为滁阳王报仇雪恨!” 朱元璋当然明白张天佑的这点小九九,他也不和他争,只是嘴角一笑,“张帅既然有这等豪情,那末将就在后面静等元帅佳音了。” 说完张天佑率军突出前行,朱元璋却不理会他,反而命令后军跟着他不紧不慢的慢慢走着,可以和张天佑拉出一段距离。张天佑正得意的率军一路前行,突然听到前面传来阵阵喊杀声,接着就听到前军来报,说是花云、汤和突然遭遇赵均用大军,双方现在正厮杀在一块,张天佑正准备派人再探,又听到前军来人传报,汤和、花云斩杀赵均用前锋,现在正在一路追杀。 张天佑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心中大喜道:天助我也,此番正好扬名立威。当下他想都没想,一挥大刀就号令全军一起冲杀。却说赵均用这边与汤和、花云厮杀甚久,赵均用战花云不下,又被汤和在旁砍杀,一时左右支绌。他跳出战圈,命全军紧紧围住汤和、花云,轮番厮杀,汤和、花云确实英雄,阵前连斩赵均用数员大将,冲动赵均用阵脚。 那花云杀得兴起,马上解下了盔甲,活动活动筋骨对左右道:“这盔甲太碍事,看我如何杀贼建功!”汤和多了一个心眼相劝他道:“兄弟你不要轻视了徐州旧军,朱元帅的大军就在后面,我们现在人少,还是等元帅大军到了在冲锋吧”,花云不以为然的说道:“一点点毛贼,还不够我的利剑荡平,那里还用朱元帅出手?”说着一策马就带兵向前冲杀,汤和劝阻不住,只得也跟着左右冲锋。 赵均用刚接战的时候被花云、汤和的一阵猛烈冲锋打乱了阵脚,好容易缓过神来,一看花云、汤和竟然如此勇猛,不禁感叹道:“都说朱重八英雄,他手下的这帮人马也都是些不要命的主”,又见汤和、花云虽然勇猛,但是人数相对自己要少得多,当时心中有底,恨恨想到:“就你滁阳军能打,难道我的这些徐州兄弟就都是纸糊的吗?”忙传令全军猛攻花云、汤和。 汤和、花云被赵均用紧紧围住猛攻,花云杀得越加兴起,他又擅长左右开弓,竟夺过敌军一把大刀,左刀右剑猛烈砍杀。汤和见势头不对,敌兵竟然越杀越多,越杀反而越围上来。原来当年芝麻李招募徐州军的时候想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因此多半是招募各家族人、兄弟一同参军,或是利用明教的形势,招募相近的教徒从军。因此徐州军的特点是数人为一个小团,若是有一人被杀,余人必定会同仇敌忾的要来报仇,所以徐州军一旦发动,战斗力极为强悍。这也就是为什么芝麻李单凭一座孤城就能够纵横中原那么久,就连脱脱要进攻徐州都不得不集中十几万大军全力以赴的缘故。 何况现在赵均用所带的这些徐州军还都是从当年徐州大战中幸存下来的老兵,战斗力更加强悍,他们见花云杀人如麻,非但不后退,反而成群结对的不断冲杀进攻。汤和从军时间最长,究竟战争,他从来没有见过不需要号令军鼓就能如此自动舍生忘死的士兵,就是当年的悍将撤里不花、丞相脱脱的部队也没有这么勇悍。 汤和感觉到在这么打下去,自己和花云的这点前军现在就要全部战死在阵前,他忙问左右亲兵道:“后面大军来了吗?”左右亲兵一看后面却还没有大军的踪影,正在焦急之间。忽然这时花云杀得眼红,他看到敌军中有一将被众人团团簇拥,猜想那定是敌军主将赵均用,但是也不多想,竟然抛下汤和等人,怒吼一声策马直取赵均用。 赵均用这时正在指挥军队夹击汤和、花云,见竟然有一将单枪匹马杀出重围直冲自己而来,赵均用也恼怒了,他对左右道:“这厮欺我太甚,一人竟也敢起来欺我,你们替我把他给拿下!”一声令下团团围困住了花云。 汤和这时候见花云形势危急,也想去相助花云,奈何他左右冲杀竟然冲不透重围,只能勉强自保。就在这时张天佑的大军赶到,后面一阵呐喊冲杀,前军正在危急,见到后面有大军赶来,一起欢呼道:“我们大军来了,杀呀。”汤和却多了一个心眼,他大声问道:“后面大军打得是谁的旗号?”有亲兵回答道:“是张元帅旗号”,汤和一听来将竟然是张天佑不是朱元璋,当时大为失望,失声感叹道:“完了,完了。” 赵均用正在准备彻底剿灭眼前朱元璋的这股小股部队时,突然见前面鼾声如雷,接着又是一股生力军冲出来,他当时还以为是朱元璋亲自带兵来了,心中还有些紧张。结果一看赶来的兵马所打的旗号是张天佑的旗号,顿时大喜道:“哼,我道是谁,原来是张天佑混蛋来送死了。左右,快给我准备弓弩,专门给我射大旗下面的那个老将!” 张天佑本来还以为花云、汤和是旗开得胜了,他所以这才匆匆赶过来夺取胜利战果,没想到一来到战场,竟然只是看到汤和、花云被赵均用紧紧围困,形势危急,那徐州军仗着人多势众,越战越勇。张天佑见此形势心中一开始就胆怯了起来,反倒停住马不敢继续向前。这时赵均用的弓弩手一齐对准张天佑万箭齐发,张天佑正在犹豫间,哪里会提防到冷箭。一时战马中箭,跌落马下,自己肩上、腿上也中了几箭。 好在他的亲兵得力,危急之际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他,张天佑翻身上马转身就撤。他这一后撤,带动整个大军溃逃,就连汤和、花云的千军也受到波及,士气大落,只剩下汤和、花云还在舍命拼杀着。 赵均用见张天佑中箭撤退,得意的哈哈大笑道:“众将听令,那滁阳军主将已经溃逃了,现在正是我们趁势夺取滁阳的大好时候,兄弟们给我杀呀”,全军紧追张天佑不舍。 花云这时候杀得眼睛都红了,连自己的亲兵和敌军都分不出了,见人就杀,汤和也放弃大军来救的幻想,身下敌军尸首堆成小山,就是不退后一步。张天佑一军一触就溃,汤和、花云毕竟人数太少,渐渐的支持不做,花云这时还受了伤,只是他杀得亢奋,自己也丝毫没有察觉。两人的这股狠劲,就连围攻的徐州军都心生畏惧,不敢单独向前,一定是几人靠成一团一起进攻。 正在花云、汤和绝望之际,身后又是一股大军冲杀而来,这股兵马如白风雨般猛烈,刀枪不避,只管一个劲的向前。花云这个时候渐渐的力气乏了,他杀得太入神,竟然丝毫没有在意到后面有大军前来,他使出最后一点力气逼退敌军,横剑在自己胸前,仰天长啸道:“大哥,花云来世再来辅佐你!”说着就要横剑自刎。 这时旁边一柄大斧飞来,正好打落花云宝剑,接着跳入一员大将,手执双斧左右劈砍,嘴里还怒吼道:“花云兄弟莫慌,俺周德兴在此”,紧接着冲进来一员主将,金盔金甲当先冲锋,左右执枪舞刀者,乃是徐达、费聚等人,这正是朱元璋大军到了。 朱元璋这时跳下马来就要抱住花云,哪知道花云杀昏头了,只管不停的挥舞宝剑,口里还喊着:“花将军当战死沙场,绝不投降!”无论旁人怎么叫也都没有反应。朱元璋只得先命周德兴硬生生扛着花云后撤,然后自己立即上马组织反攻。 赵均用大军之前与花云、汤和拼杀多时,早就耗尽了锐气,已经显出疲态了。而朱元璋的大军又正是滁阳军的全部精锐所在,赵均用哪里再经得住朱元璋这股生力军的冲击,当即就抵挡不住,匆忙后侧败退。朱元璋想到滁阳城中再无其他兵马,怕有人趁机偷袭,不敢向前追赶,也见势收兵回城。 朱元璋带兵击退赵均用后,回到城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花云、汤和,花云因为之前拼杀的太过用力,被周德兴强行背进城后竟然半日都没有缓过神来,迷迷糊糊地不知言语。汤和这时也接近体力虚脱,好在最后朱元璋带兵来的及时,解救了汤和、花云。 朱元璋看着这两位爱将因为受到张天佑牵连,几乎性命不保,当时心疼的直叹气。看过汤和、花云后,朱元璋这才起身要去面见郭子兴,汤和这时挣扎着拉住朱元璋道:“三弟呀,我陪你去吧,我在濠州军中的时间最长,我最知道这个张天佑的为人,此时他一定是抢先去滁阳王哪里把此番兵败的责任全部都归罪在你身上。三弟,我是前锋大将,只有我去了才能在滁阳王面前说明事实的真相。” “哼,滁阳王若是一味听信那张天佑谗言,那也就任他去吧”,朱元璋看着还在昏迷中的花云,又是心疼又是气愤的说道,“这张天佑真是可杀,险些害我损失两员大将。我不到滁阳王哪里禀明事情真相已经算是对他客气了,难道他还敢反过来血口喷人。” “主公息怒,眼下主公独揽滁阳兵权,滁阳王早就对主公心生猜疑。这个时候滁阳王自然会和张天佑走得比较亲近,所幸花将军、汤将军都并无大碍。滁阳王现在毕竟名义上还是滁阳军的最高统帅,主公可要沉住气,不要在这个时候再生出是非。” “是啊,三弟,还是我跟你去吧”,汤和也劝朱元璋道。 朱元璋压住心中怒火,与汤和一起来到滁阳王府面见郭子兴。一进王府,果然见张天佑正一脸狼狈的站在郭子兴身旁。朱元璋、汤和行过礼后,郭子兴只是只是冷冷的嘲讽道:“好神气的一个朱元帅,只怕是你自己迫不及待的就要做滁阳王了吧,我怎么还敢接受你的参拜呀?” 听到郭子兴这么说,朱元璋已经猜到一定是张天佑在郭子兴面使坏煽风点火,他强压住心中火气对郭子兴说道:“末将方才还在在父王拼死杀敌,现在我的两员先锋大将都差点战死,父王为何不问清楚原因反而赏罚不明责罚于我?” “你还不服气?”郭子兴恼怒道,“我且问你,我命你与张元帅一同出战迎敌,你为何迟迟按兵不动,致使张元帅势单力孤不得已战败。就是你的那两个兄弟也险些因此阵亡,你还有何脸面反过来说张元帅?!” “父王,自脱脱进攻濠州起,父王屡次受困于危难之中,又那次不是因为听信了张天佑这厮的一面之词。奈何现在父王方才得以安定就又相信起了张天佑的挑拨离间,岂不是让将士寒心”,朱元璋说着又愤怒的直指张天佑道,“张天佑,你这无耻小人,我们一起行军时,分明是你见我那花云、汤和兄弟在前军占得优势,你以为胜券在握,有心独占战功,因此亲口对我说你要先行一步。我有心成就你的军功,因此才甘居后军,却哪里想到你竟是如此的脓包,一见赵均用凶悍,竟然率先溃逃,还连累我那汤和花云两位兄弟身陷敌阵。若不是我见势不对急忙帅后军赶上,两位前锋就要被你害的战死沙场,滁阳城也难以保全。亏你还有脸面逃命回来血口喷人,你到底是何居心?!” “你!”张天佑自知理亏,被朱元璋一顿抢白,他恼羞成怒却又无话可说,只得对郭子兴道,“王驾千岁,明明是他心中怀恨,公报私仇,却反而在说成是我的不是,王驾千岁,朱元璋这是在污蔑我,你可要替我做主哇。” 郭子兴也不是完全糊涂透顶,他见朱元璋、张天佑两人这么说,心中已经知道事情经过原委了。但是郭子兴的为难就在于他现在已经再不像是在濠州城那样手握全部重兵了,他知道这次出战之所以战败多半是因为张天佑的临阵溃逃,但是他却不能问罪与张天佑,把自己在滁阳城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可是朱元璋这边,显然已经是功高震主,他又想敲打一下朱元璋,却又不能敲打的太狠,不能把朱元璋逼向反叛。 一时郭子兴觉得好无奈,他夹在张天佑和朱元璋两人中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得放缓和态度劝解二人道:“好啦,所幸贼兵已去,花云、汤和两位将军安然无恙,此事就此过去吧。你二人乃是我的左右元帅,总要你二人和衷共济,这滁阳城才能够坚守无虞。” 朱元璋、张天佑彼此对对方现在都恨之入骨,奈何郭子兴已经做出劝解,二人都不便再发作,正在彼此心中恼怒对方。偏偏汤和见自己和花云今日在战场上九死一生,不甘心郭子兴就这样一句话把事情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汤和心里一横,也顾不得那么多,对郭子兴说道:“王驾千岁,末将有话要说。” 郭子兴一看是汤和,心里就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但是汤和是他的老部下是,又是这次的先锋大将,他只得含笑问道:“鼎臣,你有何话要对本王说?” “王驾千岁,此战末将和花云将军身为先锋大将拼死杀敌,正在势均力敌稍微占据优势之际,这时张元帅的大军到了。本来正好可以一鼓作气生擒奸贼,怎奈这个时候张元帅见赵均用来势凶猛,竟然当先溃退。因此拖累我前军,致使我和花云将军身陷敌军重围难以脱身,几乎就此全军覆没。幸好危难之际,朱元帅所帅大军及时赶到,这才扭转了战局,将赵均用击退,在乱军之中救出了我和花云将军,但我和花云将军的前军也几乎损失殆尽。王驾千岁,这便是此次战役的全部经过,请滁阳王为我军战死的弟兄们住持公道”,说罢汤和跪倒在地恳求郭子兴。 汤和是前军大将,他和花云最有资格来描述这场战役的经过,此时他如此说来,张天佑再也没有一点狡辩的余地了,郭子兴更是心里无奈,暗自在埋怨汤和。可是汤和说的光明正大,郭子兴只得故意怒斥张天佑道:“大胆张天佑,你竟然临阵脱逃,致使我军大败,还有脸反过来诬陷朱元帅,你该当何罪?” 张天佑一哆嗦忙跪下哀求道:“滁阳王,我已经知道错了,看在我与王驾多年出生入死的份上,就再饶恕我一回”,说着张天佑跪倒在地苦苦哀求。 “哼,你屡次坏我军机大事,还诬陷我贤婿,我岂能饶你”,郭子兴虽然表面上极为恼怒的说着,但是实际上并不想处罚张天佑。反而是看着朱元璋怎么反应,他是希望朱元璋这个时候能够领悟他的意思,主动为张天佑求情,给可以下台的台阶。 朱元璋当然知道郭子兴的用意,他心中正恼怒张天佑居心叵测,偏偏坦然的迎着郭子兴的目光,却是一句话不说。郭子兴又看看汤和,那汤和险些丧命,对张天佑正是恨之入骨,更加不可能为他求情。郭子兴无奈,只得故意呵斥张天佑道:“姑且念在你多年追随本王,就饶你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给我拉下去,重打二十军棍。” 在郭子兴看来朱元璋带汤和前来就是有意要他责罚张天佑,他这时心中更加是在恼怒朱元璋,然而却不能对朱元璋发作。因此张天佑拉下去后,郭子兴只是冷冷的象征性宽慰了朱元璋几句,倒还更像是在敷衍,朱元璋、汤和也看出来郭子兴极其不悦,才说的几句话后也就知趣的告辞了。 回到府邸后,朱元璋想起今天的事情,心中无比的懊恼,不禁长叹一声。马秀英在背后轻轻抱住了他,柔柔的问道:“怎么啦,这么不开心?” “没什么,就是一点小事”,他看马秀英似乎不相信,又说道,“真的没什么,我就是为军情担忧。” “我还不知道你呀,我家夫君英雄无比,什么样的危险军情你不能化险为夷?又怎么会让你长吁短叹呢?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你该和我说说呀?” “现在到处都是在尔虞我诈,算了,你毕竟只是一介女子,就不和你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朱元璋爱怜的抚摸着马秀英的长发说道。 “我怎么能不知道呢?在滁阳城里真正能让你不开心的也就是我义父吧,想必一定是义父又不信任你了。” “唉,你既然已经知道了,又何必再来问我呢?” “今天的事情我也听说了,那张天佑确实可恶,临阵脱逃,还险些害的汤和、花云两位兄弟丧命。不过你今日有些地方也做得过分了,张天佑固然该罚。可他毕竟名义上还是我们的长辈,又是义父的心腹。义父其实更本就不想处罚张天佑,你却不给他台阶下,逼得义父不得不杖打张天佑二十军棍,你说他对你如何不恼怒?夫君呐,我知道你早晚必成大事,需知为人君者要宽宏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又何必咄咄逼人弄得彼此不快呢?” “我也不想这样,只是那张天佑屡屡在我背后使坏,我现在一想到花云兄弟还昏迷不醒,心中就怒火横生。哼,饶他不死就已经是便宜他了”,朱元璋愤愤的说道。 马秀英见朱元璋还在气头上,直接说是说服不了他,于是又问道:“夫君,你可知道我义父心里的真正心思吗?” “我岂能不知?他自己不过是想称王称帝,却又疑心猜忌我手握重兵罢了。若是真的不放心我带兵,他可以另外选贤任能呀”,朱元璋说起郭子兴对他的无端猜忌,越说越激动,“前些日子把我闲置在家,却和张天佑跳过我想直接收买徐达、李善长等人,我想到兄弟们听命于我也是效命于滁阳王,也就忍让算了。后来想无非是猜忌我手握重兵,于是我甘愿消除兵权在家陪你,以为这样总该会相信我了吧。谁知道这时候有人进攻滁阳了,明明是他和那张天佑无能,却又怪到我头上,居然说我心怀不满,说我嫌左元帅官小,不愿意效命。” “好吧,这次我重新出山,带着众兄弟在战场上奋命厮杀,好不容易在击退了赵均用。原想这回总该相信我了吧,没想到若不是汤和说出了实情,他又要听信张天佑的污蔑,反过来要责罚我”,张天佑越说越气愤,说道最后轻轻地拍了一下桌子,又是恼怒又是无奈的说道,“说实话我还真是不知道你义父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说不定可能是从前世开始就对我有仇了吧。” “又说傻话了吧,我义父怎么会与你有仇呢?若是与你有仇又怎么会把我许配给你?怎么会放手让你南徇定远,还让你当元帅呢?”马秀英耐心的听完朱元璋的倾诉,她毕竟是郭子兴的义女,在很多地方比朱元璋更加细微的了解郭子兴。 “唉,我现在明明就是处处被你义父猜忌,处处被那个张天佑排挤打击了,亏你你还笑我傻。” “夫君,你我是患难夫妻,我怎么会笑你傻呢?”马秀英耐心的宽慰劝解朱元璋道,“我只是说你虽然明白于攻杀战守,可是对我义父的实际心里却是一点都不明白。” “那义父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你总说那个张天佑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无能,有一点你却远远不及他,所以每次义父都听他的却不听你的。” “我有那点做得不如张天佑”,朱元璋又是有点好奇,又是有点不服气。 “你看那张天佑虽然百般不是,可是他却有两点深的义父义母欢心。一是只要他每次出兵,一有俘获总是会拿出许多战利品孝敬给义父义母。可夫君你呢,军中都传闻你的战功最多,俘获也最多,可是你却没有一次会想到拿出一部分给义父义母,你说难怪他们会对你心生埋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