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异术超能 > 我的老婆是黄蓉 > 第1章 偏门之术

“我说老吴,你确定就是咱们现在的位置?”中年人一脸的尘土,手中端着一支碗形蜡烛,看着身前正用铁锹刨土的青年急切的道。 这时,老吴放下手中的铁锹,并没有理会他的话,顿时眼睛一亮,露出兴奋之色,用手触摸着那白色土壁。 中年人看到前方的土壁也激动起来,这花岗石一出现,就说明到墓的入口了,刚想问这是不是入口,就被老吴打断了。 “快,老姚快把锄头递给我,墓口在这里!” 听他这么一说,老姚也激动起来,连忙把工锄递给他,对于这个老伙计,老姚还是很信任的,毕竟他是真正的模金校尉,盗墓是他的老本行。 只见老吴拿起工锄就往花岗石敲去,这敲就敲嘛,但偏偏是往花岗石底部位置敲,第一次见老伙计这样,老姚不由得楞住了,按理说王室贵族的墓都是用玉石所筑的断龙石封住入口,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特意用上很坚固的巨石。一般平常百姓也就用花岗石来封住入口。于是问道:“老吴你以往都是直接敲中间,怎么这次敲下面啊?” 老吴笑道:“这墓和其他的墓不一样,实话跟你说吧,这其实这墓是我祖先的墓。” “祖先的墓,你怎么不早说,哎,这次被你害惨了!”老姚焦急的道。 这时,老吴停了下来,叹气道:“你的担心我明白,若不是为了妻儿老小,这挖祖坟的事我是决不会做的,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如今正是乱世,清廷随时会灭亡,到时免不了改朝换代,遭殃的始终是我们老百姓。”说完,老吴继续敲了起来。 老姚一想,老吴说的也不无道理,这乱世之中谁说的准,被新朝取代,上税是肯定逃不了,穷人都揭不开锅了,那还有钱上税,可当官的不会管百姓的死活,这上不起也必须上。被清朝的统治压迫,使老姚深有体会。 这时老吴又敲了起来,哐铛一声,花岗石底部的一小块岩石被敲了下来,露出一个空洞,老吴见状停下手中的工锄,小心翼翼的蹲下身来用手摸了摸空洞下的泥土,接着点了点头,轻声道:“老姚快出去,我要推dao断龙石。” 老姚心下漏了一拍,担心道:“不会有那东西吧?” 见老吴否定的摇了摇头,老姚立刻朝身后的洞口爬了出去,动作很利索,这身手也和他经常跟着老吴盗墓有关。 还好,这通道挖的不深,深两米、长三米,能在离墓地位置这么近的地方挖掘到入口的所在,还真要经验丰富的摸金校尉才能做到。 一来到地面上,老姚就紧张的望着洞口,站在这荒山野岭之中,周围都静悄悄的,还是有点心虚。这时,老吴一头钻出,拉着绳子上到地面,这才让老姚紧张的心放松下来。 老吴一上来就拿着草烟点燃,吸了两口后缓缓道:“入口的断龙石已经被我扳倒了,等墓里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形成对流,我们再进去。” “老吴,这位祖宗是谁啊,让我们大老远从四川跑到安徽来?还以为是个大墓,虽然也不小,但这墓地未免太简陋了些,就算不用玉石,也用点别的石头建造吧,居然还是个土造墓。” 老吴自己也很郁闷,本来在翻阅祖籍的时候,看到祖先中一位有名的大夫被葬在徐州,既然有名,那墓中肯定有值钱的东西,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留下的东西还不如帮助下后辈的子孙来的管用。这下,立刻找到了古董商人,也是老吴的好朋友老姚,老姚也干脆,在知道这事后,二话没说就和老吴不远千里来到这徐州。 “老姚,我决定这次倒斗后,就洗手不干了。” 老姚一听楞了,心想:这不是干的好好的吗?怎么就说不干了。于是问道:“老吴你没事吧,这么多年我们都走过来了,怎么就要说洗手了?” 老吴深吸一口,吐出一阵烟雾道:“老姚啊,你是知道我们摸金校尉这行子事的,干我们这行很缺阴德。” 老姚一听觉得不对劲:“什么缺阴德,怎么没听你说过?” “经常和死人打交道,你说缺不缺阴德。” 老姚一听点了点头,是挺缺德的,通常有德之人谁会来盗墓呢。 老吴扔掉手中的草烟,正色的道:“最重要的是干倒斗这行,会影响子孙后代。” “不会吧!我那傻儿子不活得好好的吗?” 老吴站了起来:“现在好不表示以后会好,为了我的子孙着想,以后就让他们入医道。好了,差不多了,我们进去。” 老姚点燃了火把,走在前面,冷汗直冒,这已成他的习惯了,看着前方的入口:“老吴,你确定真的没有那东西?” 老吴玩笑道:“嘿,怎么老姚,怕了!” 老姚硬挺着胸膛走了进去:“怕,我就不会来了。” 老吴摇了摇头:“你这老小子就爱逞能,放心吧,来之前我就问过先生了,这里是高山起伏,山脊平岗,周围绿茵繁茂,既然是土穴,土中有生气流行,万物才得以生长。气聚则人生,气散则人死,人埋此处,人死气散,肉体腐烂,独留一把枯骨,很久都不会烂掉。如果我说的没错,这应该是个四象方阵墓。还是老规矩,摆四根蜡烛,中间的我来。” 老姚直接在东西南北四方各摆上一根蜡烛,这是老吴的要求,用四圣五行灯来冲散这阴气。在墓中不能大声说话,以免惊扰墓主亡魂。 老吴在中间棺木上放了一根蜡烛,以达到五行连环。接着点燃三根祭香在棺木前,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祭香只有在遇到有血缘关系的长辈遗骨前才能使用。 老姚来到老吴身边,小声道:“老吴,果然是四象方阵墓,四象处各有暗阁,而且四象环水。” 四象方阵墓,棺木在中,四象各据其位,(古代四大神兽镇守的方向,东南西北) “啊,我就说怎么一直没看到水,原来在这墓里,四象环水,有水则风自成,这本是一个土穴,但由人力的疏导,形成环湖,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清水穴。”老吴一脸兴奋地道。 老姚看着一脸喜色的老吴,这风水自己不懂,但听也听的出来是好事,问道:“清水穴是什么。” “本来我还在担心,这次进墓会不会破了风水,但这下好了,不用担心了。” “那还等什么,我们这就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一提起宝贝,老姚就精神起来。 正要打开棺盖,老吴拉住了老姚道:“先别开棺,这石棺有点问题!” “什么问题?”听到老吴的话,老姚立刻停了下来。 “就算是清水穴,也不用石棺作棺材啊,这上面一定另有文章。”说着,老吴走到石棺前仔细琢磨着。 正在这时,老吴突然一笑:“原来是陶瓷墓。”说完打开了棺盖。 一打开棺盖,二人同时惊呼,棺内只有一个头骨再没有别的东西。 “老吴,这怎么回事,你的祖宗就只有个头吗?”老姚看着棺内头骨,错愕道。 老吴揉了揉眼睛,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的,当再次看到,闻声叹气:“我哪知道,咦!头下有东西。” 老吴拿起头骨,嘴里念叨着:“祖先莫怪,祖先莫怪。” 头骨被移走,下面出现两捆竹简,老姚一见,立刻大呼出声:“竹简,这可是战国时期的东西,喂!别用手!” 老姚刚说完,老吴就把两捆竹简拿了出来。 “哎,老吴你急什么急啊!”老吴看着竹简如丢了儿子一般哭丧着脸。 老吴疑惑道:“怎么了?” 老姚惊奇的看着他手上的竹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风化,竹简早就丢失了本有的坚韧,随时可能碎裂,可这两个竹简怎么会完好无损?” 老吴这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笑道:“这两个竹简都涂上了陶瓷,你看。”说完把竹简交到老姚手上。 老姚拿着竹简,果然有层陶瓷,接着打开一看,上面写有文字,而且字迹很清晰。接着又打开了另一个竹简,这下令老吴也看得出神,里面九根针大小整齐的排列着。 “老姚,你了解古文,快念念上面说了什么。” “太暗了,你把火把照近些,好,别动,我看看。” 见老姚思索着,老吴只好等待,谁叫这种古文只有他懂呢。 “老吴这是一本偏门医道,名为九针奇脉,这九根针就是医具。”老吴说完把竹简和针都递给老吴。 老吴看着他,一脸的不解,问道:“你怎么给我了,我又看不懂?” “谁说给你了,先帮我拿着,待我瞧瞧这一个。” 见老姚看完,这次老吴没有问,是为了等他自己说出来,可话还没等到,他就把这一捆竹简也交给了自己,老吴不得不先问道:“这上面说了什么?” “也是个偏门算命术,哎!你说你这祖先也是,没事,弄什么偏门嘛,这不等于骗人吗?” “那你不要了?” 老姚摇了摇头:“这战国时期的竹简,我又不是没有,但这两捆竹简被陶瓷所染,年代不好鉴别,内容又不是很名贵,不值钱。” 听到这话,老吴自己也没话说了,连古董行家都说不值钱,那肯定不值钱了,但眼下这九根针再不值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一想到自己这多年的朋友什么都没得到,心里也不自在,于是问道:“老姚,那这九根针还是能值几个钱吧?” 老姚点了点头:“这几根针还算是那么回事吧,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既不是银也不是金,想不出什么东西能存留这么长时间,既然都没用,我也不需要了,都给你。” 老吴这下急了,把针递给老姚,可是又被推了回来,疑惑的看着老姚。 老姚摇头苦笑道:“老吴啊,你我多年的兄弟,你的心意我领了,这些东西我真的不需要。” “可这……” 老姚打断了老吴的话道:“老吴你不是说要让你的子孙修行医道吗,我姚峰明也没什么好送的,就当借花献佛吧!” 听到他的话,老吴心中感激,这一辈子的兄弟算是交对了,有此知交,此生无憾。 “老吴,你别谢我,蜡烛快烧完了,我们快点离开。” 老吴看了看四周的蜡烛,只剩下一小节了:“等等,老吴,这次不远千里来到这,不能让你空手而归。”说着一手伸进棺内,顺便把祖先的头骨放回了原处。 二人一齐在石棺前三跪九叩,然后出了墓室。来到地面,老姚笑了:“还是这里站着踏实啊!” “老姚,这个给你。”老吴手中握着一物,交到老姚的手里。 老姚拿着,首先一呆,接着笑了起来:“老吴,没想到你还藏了一手,这东西我就收下了。” “喂,老姚,快给我说说这是个什么东西?” “你看这上面的字,通行令,这可是三国时期的青铜令啊,好东西,好东西,可以卖不少钱!” 老吴看到自己的好兄弟高兴,再没什么歉疚,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东西找到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老姚点头,手中还把玩着那块青铜令:“好,上路。” “这东西卖了,分我点儿!” “这要看你姚老爷我的心情了,哈哈!” 这是他们兄弟之间常开的玩笑,当然在玩笑中,更能体现出友情的可贵。 老吴一回到家乡,立刻洗手,为了多积点阴德,带着自己的子孙从事医道,老姚也顾兄弟情义,嘴上虽没有明说,但还是分给他不少钱,也为了能让他顺利走上医道这条路。凭借祖先留下来的偏门医术,也为吴家在医道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可好景不长,百年过后,经过战争年代,在颠簸流离的岁月里,吴家的医道没落了,吴家后代在战争中牺牲的牺牲,失踪的失踪,吴家后人也只剩下了一人,最后因没本家子孙,便把吴家的家传医术《针灸断篇》(也就是《九针奇脉》)传到了嫡系子孙华鸿英手中。 “爸,我上山去了。” 华鸿英点了点头,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华岩道:“早去早回。” “我知道了。”华岩背着竹筐走出门去。 “鸿英,岩子已经十八岁了,看来得给他找个媳妇了。”华岩的母亲于苏琴急道。 华鸿英楞了楞,是啊,儿子已经成年了,是该成家的时候了:“这我知道,可关键要看咱儿子的意思,他如果看不上,我们再着急也没用啊,总不能强迫他吧。” 丈夫的话使于苏琴眉头紧锁,儿子心地善良,可这年头光心地善良有什么用,虽然医术得到了他爸的真传,但始终没有个医师证,如今已是2010年了,什么职业都要讲求证明,就连自个儿都有个证,就是千千万万人都有的身份证。这找媳妇也一样,有钱有势,找大家闺秀。没钱没势,有手艺,找个小家碧玉。再没本事,找个乡村女孩,还怕找不着吗,再说了,乡村女孩不见得就比城市女孩差,如今的城市女孩都是回家三不曲,一不会教育孩子,二不会洗衣服,三不会做饭,让丈夫替代了妻子的位置,成了家庭主男,悲剧,真是新时代的悲剧。 于苏琴对自己儿子还挺满意的,虽说算不上帅,但也是一表人才,人也勤快,饭也会做,继承了家传的医术,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找个小家碧玉那应该很容易。想到这,于苏琴就喜上眉梢。 “大胆儿,这么早就去山上采药啊?” 华岩笑了笑:“是啊,张姨,今天下午还要去给病人看病,所以早点去把药采回来。” 张姨点了点头,看着华岩一脸微笑:“还是你们年轻人好啊,看着都精神。” 这时,从张姨身后钻出一个小孩来,调皮道:“大胆儿哥,你说过今天要带我上山去玩的。” 华岩笑道:“小伍,别皮了,下次带你去,今天哥的事儿特多。”说完朝张姨一笑朝上山跑去,边跑还边暗自庆幸,基本上每天早晨这个时候都会遇到张姨,张姨她是我妈的好朋友,她为了去看庄稼也顺便说媒,每当我遇到她都会给我介绍村里的某某女孩,听的我一个头两个大,自己可不想这么早结婚。 张姨见自己儿子想跟去,立刻拉住了他教训道:“伍子,你再调皮我可打你屁股了。” 小伍在威逼之下只好妥协了。 华岩本来在华家这一代,应该是排在刚字辈的,这是乡下人的习俗,但华刚岩三个字怎么听怎么别扭,最后华鸿英和妻子于苏琴无奈之下,决定去掉这个刚字。而大胆儿这个称呼却是村里人给他取的,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父亲。 一天,村里来了个送谷种的人,叫胡川,听说是县里派来,给村民们搞生产的,这天他教村民们新的种植方法时,突然晕倒在地。 这些村民见此情况立刻抬起他就往华家送,看着村民们焦急的样子,华鸿英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就向村民们询问,经了解才知道是因为天气热的原因,很明显是中暑。 听其中一个和胡川事发之前离的最近的村民说起,这胡川晕倒前,说自己胸闷。这一说弄得华鸿英为难起来,自己懂医这没错,可如果这胡川因突发病晕倒,这就不好办了,要是医出点事儿来,还要负全责,村里也没有什么先进的医疗设备,只好去大医院。刚想说送大医院。这时,华岩回来了,见家里这么多人,全是村里的人,于是问出了什么事,在得知这胡川的情况时,毫不犹豫的走到胡川身边把起他的脉来。 当时华岩才16岁,但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被村里所有人知晓,16岁就接替了他老爸的工作,亲自外出给病人看病,一手熟练的针灸虽然解决不了大病,可小症状是难不到他的。 华鸿英见自己儿子给胡川把脉,并没有阻止,他其实也想看看儿子的医术到了什么程度。 华岩把完脉摇了摇头,华鸿英心想这小子也会有为难的时候?于是笑了笑,准备叫他过来,只见华岩的手伸进了医药箱中,下一刻,三根针齐刷刷的拿在手中,往胡川身上一扎,三根针刚落下,就被华岩抽了出来。 华鸿英惊道:“我的祖宗,你小子可别乱来啊!” 华岩也不解释,拿着药箱走了。在他走后,胡川一阵咳嗽醒了过来:“哎哟,闷死我了。”锤了锤自己的胸口。 “嘿,还真被那小子给治好了,还真够大胆儿的!”华鸿英笑了起来。 见胡川醒了过来,村民们可高兴了,问寒问暖的,胡川一醒来就听见华鸿英说大胆儿,疑惑道:“谁是大胆儿?” 其中一个村民大声道:“就是救了你的人,叫大胆儿。” 此话一出,其余村民也随声附和起来,从此大胆儿就了胡川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华岩因此有了大胆儿这个称呼。 到了山上,华岩拿着《针灸断篇》看得起劲,千万别以为他在学习针灸,针灸这东西在他14岁就精通了,各种穴位说哪指哪,完全记在脑海之中。他其实是在看《针灸断篇》最后那三页,偏门算命术,这偏门算命术乃是当年老吴亲自抄的副本,如今原本已经不知去了哪里。 “这个偏门算命术还真有意思,出门时算了算,给我的提示是天、地、人、长、死头尾相连,而短、粗、细则连边都没沾到,意思是说我今天采药,要走远路,而药都死光了吗。”华岩一手拿着八根针,仔细看着偏门算命术上的意解。 偏门算命术上所写,此乃老夫闲暇时所著,非正非邪,已是偏门,天地人长短粗细生死,九根针作为牵引,以小至大各应其针,天乃天道,地乃地道,人乃众生道,众生皆有长短,切粗细各异,命运始终跨不过生死二字,以此记,故作之偏门占卜法。 天意指日月星辰, 地意指迢迢大川, 人意指得缘之者, 长得之益取之短, 短得之弊取之长, 粗近生相,远生形, 细远生相,近生形, 生死乃众生之道也。 这偏门算命术,被老姚译过,天指代天上之物,地指代地上之物,人指代算命者,长短即人之优缺点,粗细形之体,生乃生灵之大,死乃亡魂。 虽然这偏门算命术被译过,可对于华岩这只是懂得文字,不知道大意的人来说,要想弄懂比登天还难,除非有高人指点。看了这么久,也只是一知半解,其中很多都不能理解。 华岩想来想去都没想明白,于是把书收了起来:“这上面说九根针,可自己只有八根针啊,那最大的生针不知道在哪里?算了,还是先采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