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商战职场 > 重生之仕官风流 > 第4章 改种

重生之仕官风流 第4章 改种

作者:匿名 分类:商战职场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在石门村住下来的这些日子,赵建齐先是和林晓东,去了趟南山村,对南山村春耕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而在空闲的时候,赵建齐则是让石门村支书孙友正家的次子孙诚,领着自己深入到了散落在大山里各村小组,进行了一次走访,这次走访让赵建齐知道了,原来那些住在山沟里的村民,生活的更加贫穷,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很难有学习的机会。 因为那些大山里的村民,有的十几家一组,有的七八家住在一起,而他们住的地方,离石门村委会,近的五六里地,远的有二三十里,而唯一来往的道路,则多是山沟溪流,根本没有完整的道路行走,所以这些山里的儿童,要想来村委会的小学堂上学,几乎可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 面对两个村大队,散落在大山里,数百家家庭中的儿童无法接受教育的情况,赵建齐完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种一代代文盲的下去的现象,无疑比贫穷来的更可怕,也更让人心酸。 大半个月时间里,石门村和南山两个村大队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赵建齐的脚印,每到一个村落,他都会坐下与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心声。 虽然他只是个普通的党员,但他所走访过的地方,村民只要一听说他是镇干部,人人无不把他当成大官来对待,这点让赵建齐感慨之余,也了解到原来这些散落在大山的村落,这十几年根本没有几个镇干部,去过他们的村庄 走访的结果,让赵建齐对这两个村,有了个全面的了解,一是他确认了这石江水系源头,方圆几十里山区中遍布的茶树,二是两村村民的生活状态,与各自耕地面积;尤其那些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最大的心事。 在回到石门村村委会后,赵建齐在房间整整待了一天,为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定下了几个目标:第一实验改种白莲,改变土地过熟问题,第二寻找投资人开发山茶,第三向社会上征召志愿者,为山里的孩童普及基本教育。 虽然在心里定下这个目标,但赵建齐知道以他现在的身份,那一条都不会容易实现,但他仍然坚持一定要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经过考虑之后,赵建齐找到林晓东,说:“林哥,最近我走访了石门和南山两个大队,发现这里的土质,因为过熟的原因,应该更适合种白莲,你看我们是否写个报告,向镇里表达一下我们的看法?” 林晓东的决定没有出乎赵建齐的预料,只听他当场就摇头道:“你的想法我不赞成,白莲这种农作物在我们县,可是从来没有栽种过的,再说如今全国都在主抓粮食生产,你贸然提出这样的该种想法,显然是不成熟的,这个报告我还是不写了。” 见林晓东反对,赵建齐也没有劝说,通过这些天的接触,他已经看出这个林晓东,并不是个干大事的人,更缺乏年轻人的冲劲,显然目前的生活,他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林哥,既然你不赞成,这个报告我一个人写好勒,不过还请林哥能够帮个忙,在我说服村民种莲子前,暂时不进行水稻育苗的培育?”赵建齐的想法,是准备先跟村委会村干部沟通下,在取得他们的支持后,然后争取说服一些农民,自愿进行白莲实验栽种,但这些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林晓东算算春播时间还早,加上他也不想过分得罪赵建齐,听完他这番话时,点了点头道:“这几天我正好想休息下,你做你的事情好了。” 周末清早,赵建齐在经过两天的构思,把自己那份改种计划书完善后,随即来到孙友正的家中,准备寻求他的支持。 “赵大哥,我爸下田了,应该快回来了,到屋里去坐。”孙诚牵着牛在院落外,见到赵建齐朝自己家走来,忙挥手说道。 孙诚这些天陪着赵建齐,走遍了各村小组,所以两人自是混的十分熟络,赵建齐见这小子淳朴,自是待他像兄弟般。 “小诚,今年十八了吧?有没有什么打算?”赵建齐见他一个棒小伙子,要是这辈子就这样下地种田的话,无疑就走上了跟他父亲同样的道路,那可以肯定这辈子基本算是定性了。 孙诚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眼神显得有些迷惘,他从去年在镇上读完初中后,就在家里帮父亲干农活,还真没有想过,将来自己能干些什么。 “小诚,如果你爸同意的话,今年秋季征兵时,你不如去部队上锻炼几年,也算是出去见见世面如何?”赵建齐的话音刚落,屋外就传来孙友正爽朗的声音:“我没什么不同意的,孩子出去闯闯也好。” “赵大哥好!”跟着孙友正一道进来的,是他小女儿孙琳,这丫头才十四岁,还在镇上读初二,每逢星期六才回家。 “小赵,吃早饭了没,一起吃?”孙友正把赵建齐当成自家人,语气中自是透着亲热。 “刚在村委会吃过,你们吃,我过来找大叔你说点事。”赵建齐挪了挪凳子,坐在边上说道。 “那行,老婆子给小赵泡杯茶,他喜欢喝我们石门山茶。”孙友正洗了把手,朝进来的老婆就喊。 “大婶,不用麻烦,你们先吃饭,我不口渴。”赵建齐忙推拒,但孙大婶最后还是为他泡了杯茶。 坐在一旁的赵建齐,看着他们一家四口人,围成一桌吃饭的和睦情景,不由有些羡慕,想起自己从小就没有见过父母,听抚养他长大的爷爷说,他是爷爷从车站拣回来的。 此刻赵建齐依然清晰的记的,如果没重生的话,爷爷在94年秋季,因旧疾引发生了场病,因为当时自己正在狱中,最后导致爷爷因无钱看病和无人照料,凄惨的病死家中。 这件事情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伤痛和遗憾,从狱中出来后,他回到破败的家中,在爷爷荒凉坟头整整呆坐了三天后,从此毅然离开了石江县,一直到这次重生前,也再没有回过家乡。 也正是人生的种种磨难和变故,让赵建齐深刻体会到,人的一生中,权利与自由的重要性,所以他在面对这次重生的机会下,毅然的选择了走上仕途的道路。 “小赵,你不是有事吗?”孙友正低头吃着饭,好一会也没有听到赵建齐说话,随仰头询问起来。 赵建齐发觉自己走神,忙收拾起心神,点头说:“孙大叔,根据这些天我的走访,和我所了解的一些资料表明,你们石门和南山两个大队,因该更适合种另外一种农作物,那就是白莲,不知您可以愿意试种一年?” “白莲?这个东西,我到是听说过,邻省的莲山县好像全县都是种植白莲,不过这东西真比粮食值钱?”孙友正显得有些迟疑,毕竟稻子产量再低,那也是等当饭吃的,可这白莲要是不值钱,那可是连吃都吃不饱的。 赵建齐虽然对白莲的种植,也不是很专业,但他却知道未来的几年中,白莲的市场的确十分火暴,尤其是96和97年时,卖过20多元一斤的高价,按每亩产莲子80斤左右算,并且以每斤只卖10元左右的价格,那也有800元的收入,远比继续种植稻子的收入高上许多,所以他到是比较有信心的。 “孙大叔,你先联络一些村民,如果有自愿种莲的,今年就把自家的自留地,作为种莲的实验田,如果年底白莲收入,要是低于种稻子的收入,我用我工资补偿你们,你看这样行不行?”赵建齐也知道,要想村民放弃祖祖辈辈熟悉的稻子,改种白莲,那是需要一定魄力和决心的。 “爸,赵大哥这可是诚心帮助我们,我觉得我们该试试。”孙诚见父亲仍然有些犹豫,处于义气,忍不住抱起了不平。 孙友正不由点了一根卷烟,沉思好以会,才道:“我作为村干部,表个态支持你,至于村民们我就不替他们做主,南山村的村干部,我也可以帮你做些工作,你看这样行吗?” “谢谢,谢谢孙大叔。”赵建齐可是知道孙友正,在石门村和南山村,那可都是说的上话的,因为孙友正不但是石门村村长,也是全村三分之二的孙氏家族里族长,而且他的大女儿孙小红,去年则嫁给南山村村支书陈正贵的儿子,所以只要得到孙友正的支持,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事情只要镇里点头,就可以进行改种,赵建齐对镇里也是有信心的,信心的来源就是副镇长游立信,他相信游副镇长在为百姓谋福利的事情上,应该会有这种魄力。 “小赵,晚上我给你确实答复,我现在出去跟村民说说这事。”赵建齐自是高兴答应一声,起身离开了孙家。 “老头子,你还真信小赵的话呀,万一这白莲没种成,你如何向乡亲们交代?”孙大婶在赵建齐走后,有些担心的责怪道。 “你懂什么,小赵虽然年轻,但我看得出,他是个稳重的人,再说他不是也说了吗,就算种不成,也会按粮食价格赔偿吗?”孙友正出于于赵建齐的信任,所以并没有把老婆的话放在心上,吃过早饭后,就在村里联系起村民商讨改种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