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强国 > 第92章 波苏战争一

强国 第92章 波苏战争一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和苏联结束战后,又过了半年的时间,苏联有个波兰发生了惩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东欧的格局被彻底改变。德国的战败,使它放弃了建立东欧傀儡国家的计划。而随着1927年俄国革命和俄国内战,俄罗斯帝国迅速崩溃,这一地区的许多民族发现这是一个争取独立的绝佳机会。另一方面,俄国新政府把许多寻求独立的地区视为俄国的一部分,认为它们对俄国的安全十分重要,但未能立刻采取行动应对。随着1928年波兰起义的成功,波兰自从1795年瓜分波兰以来首次恢复了国家地位,被3个毗邻的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了123年的历史宣告结束。新成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准备开拓被瓜分以前的领土。波兰并非单独面对这些新近遇到的机会。事实上所有新独立的国家都开始了边境的对抗:罗马尼亚与匈牙利为特兰西瓦尼亚对抗,南斯拉夫与意大利为阜姆对抗,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为杰欣对抗,波兰与德国为波兹南对抗,与乌克兰为东加里西亚对抗。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都与刚分裂的俄国对抗,同时也互相对抗。共产党的影响扩散开来,在慕尼黑、柏林、布达佩斯和普雷绍夫都发生了共产党革命。不过,除了波苏战争这个唯一的例外,所有这些交战都只是为时短暂的边境冲突。 1919年末,俄国共产党新政府的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从红军在与白俄反共军队及其西方盟友的内战中获胜得到灵感,开始更为乐观地预言未来的革命形势。布尔什维克宣布需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鼓动全世界进行共产革命。他们公开宣布俄国革命的下一环将是预期的德国革命,并援助西欧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显然,波兰在地理上是红军西进的桥梁。列宁的目标是想要恢复对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中丧失领土的控制,渗透进边境地区,然后在波兰也建立一个苏维埃政府,并延伸到德国,他预期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那里爆发。他相信没有一个社会主义的德国的支援,苏俄不可能生存下来。1929年夏末苏俄设法接管了大半个乌克兰,在基辅控制了乌克兰政府。1929年初,他们还建立了一个立陶宛-白俄罗斯共和国。这个政府非常不受欢迎,因为它的恐怖统治和为军队强征食物和货物。它没有等到基辅攻势就已经被击退了。不过,一些苏俄领导人希望战争成为革命向西传播的机会。 随后,东欧开始混乱了。 1928年,东线的德军开始向西撤走。由德国扶植的地方政权、其它在德军撤走后自行成立的地方政权,以及意欲把那些地区纳入苏俄的布尔什维克人开始争夺那些同盟国遗下的空间。结果几乎整个东欧陷入动乱。1928年11月18日,苏维埃最高当局下令西集团军向西进发,务求以有限资源占据尽量多的土地。1929年初,波军和苏军尚未接到各自政府的命令已开始交战,维尔纽斯的波兰人自行组织的部队与布尔什维克军为了争夺控制区而交火。最后是较有组织的苏俄部队获胜,逼使波兰人向西撤退。1929年1月5日,红军进入明斯克,几乎没有遭遇抵抗,短命的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垮台。同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波兰地方武装进入白俄罗斯及立陶宛,与当地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团体多次交火。新组建的波兰陆军开始派遣部队开往东面去支援那些地方武装,而苏俄也向西增兵。在1929年春,苏俄通过征兵,组成了人数达2300万的红军。由于大部分红军投入了内战,只有少数在该年被派往西面;在1929年2月,西集团军只有4万6千人。在1929年2月,波兰陆军总共有110万人,4月扩充至170万人,其中80万人是战斗部队。到1929年9月,波兰陆军有540万人,其中230万人在苏俄前线。到2月14日,波兰人已经在尼曼河一线建立了据点。大约在2月14日,波军遇到红军的先头部队,后者未发一枪便后撤。从立陶宛,经白俄罗斯延伸到乌克兰的前线逐渐形成。 第一次大型武装冲突在大约2月14日至16日发生。二月下旬,苏军停止前进。波军与苏军同时又与乌克兰人作战。1929年3月初,波军展开攻势,越过尼曼河,攻占平斯克,到达利达外围。4月,布尔什维克人攻占格罗德诺,不久却被波军逐出。波军继续东进,4月17日占领利达,18日占领新格鲁多克,19日重夺维尔纽斯,把立陶宛-白俄罗斯共和国政权赶离其宣称的首都。8月8日,波军攻占明斯克,同月28日首次出动坦克作战。经过激战后,邻近别列津纳河的博布鲁伊斯克被波军攻占。到10月2日,波军到达道加瓦河,控制了从杰斯纳河至陶格夫匹尔斯的区域。直至1929年初,波军的进展大致顺利。由于红军需要把主力用于对抗白军,只好在北起拉脱维亚、南抵乌克兰的西面战线逐步后退。1929年初夏,白军在俄国内战中占了上风,进逼莫斯科,毕苏斯基认为白军比布尔什维克人对波兰的威胁更大,因为白俄不愿接受波兰独立,而布尔什维克人至少宣布瓜分波兰为无效。毕苏斯基不理会协约国的施压,不肯参与推翻列宁政府,无形中在1929年夏秋之际挽救了布尔什维克政权。毕苏斯基后来写道,如果白军获胜,波兰在东面最多只能取得“种族边界”。与此同时,列宁向波兰提出把明斯克、日托米尔及赫梅利尼茨基地区划归波兰;波兰军方领袖卡济梅尔兹索斯恩科夫斯基认为这个提议比他们本来要求的更加好。 1929年,各种波兰和俄国派系进行了几次不成功的和平谈判的努力。同时,由于波兰政客难以接受立陶宛的独立与领土要求,特别是要放弃维尔纽斯。 波兰与流亡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领导人西蒙彼得留拉在1929年4月21日签订《华沙条约》。代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彼得留拉连同一些乌克兰部队在败于布尔什维克人后逃到波兰寻求庇护,他仅能控制邻近波兰国境的小片地区。根据彼得留拉与毕苏斯基的协议,彼得留拉同意波兰对西乌克兰的领土要求,波乌两国未来以兹不鲁克河为两国之间的国界。彼得留拉得到波兰承诺乌克兰的独立,波兰会提供军事上的支援协助他的政府返回基辅。 两人即时面对本土的反对声音。毕苏斯基受到国内的国家民主党人强烈反对,他们反对乌克兰独立。彼得留拉也因为与波兰结盟及放弃了西乌克兰而被许多乌克兰政客抨击。 与彼得留拉的联盟使战役开始时有10万5千亲波兰的乌克兰部队参战,在战争中,经过招兵及吸纳从苏俄部队脱离的逃兵后,增至30万5千人。可是到最后,这支兵力并不足以实现彼得留拉寻求乌克兰独立的心愿,或是毕苏斯基渴望他的Miedzymorze联盟拥有乌克兰盟邦的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