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菁菁校园 > 绿水湖畔的人们 > 第29章  方晓燃放孔明灯雨生一心求功名

老天爷似乎在与人们开了一个玩笑,方晓的家与娟子姑姑家虽然只隔几座山,但冰雪似乎对他们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村里的房屋完好无损,山中偶尔也有山核桃的树枝折断,但并无大碍。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得益于此处的山地肥沃,山核桃树长得树大根深,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这里的农民没有向山里过分地索取,没有在山核桃果树林里大面积挖掘开垦,让其草木自然地生长。说句不好听的话,这种懒惰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被雪封了的大山里没有多少的乐趣,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白色。小动物们早已冬眠,没有冬眠的也早已贮藏了足够的食物,它们在地下的窝里安稳地睡着,并不焦急地等待地上的冰雪融化。 外出打工的农民陆续地回到村子里,他们口袋里装着从老板那里领来的血汗钱,坐在小桌子旁打牌、抽烟、搓麻将。单纯的娱乐没意思,得有点小刺激,一、三、五元不等。也有押牌的,但数量要大点,五、十、百元的不等。偶尔也有人耍大牌,出手就是几百上千元。他们这时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钱看得很随意,输了就输了,明天再赢回来。在家烧饭的女人们不时跑到牌桌上来观看,看见自家的男人钱输多了,她们就适时地将自己的男人拽回家。但在这时,打牌的男人多半不服输,也不会屈从自家的女人,他们说这钱是自己赚来的,愿怎么花就怎么花,让自家的女人别多管闲事。于是,男女的双方便免不了一场口舌。结局多是女人大获全胜,男人乖乖地跟随女人回家,但是吃过晚饭,这些男人又会重新回到牌桌上。 学校放了寒假,方晓就像是脱离樊篱的小鸟,他的心就静不下来看书,因为他对看书确实不感兴趣。而方晓的父亲在这方面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他说读书也要靠天分,现在大学生多如牛毛,反正读书也没多大出息,不如顺其自然。因此,方晓有时也去看别人打牌,久而久之,他便看出了一点门道,四缺一有人手不够时,旁人就邀请他凑一个场子,对此方晓也不推辞,从容地坐到牌桌上,洗牌、出牌也十分老到,有时还能赢点小钱带回家。 但是,方晓的父亲不去打牌和搓麻将,他有自己的生活宗旨,别人的钱自己不想去拿,自己的钱也不让别人拿去,守着自己钱袋子过日子。现在山里到处都是积雪没法干活,他守在家里抽烟看电视。偶尔他也会到山里去转一转,因为他在山里已经埋了几张铁弓,如果运气好,逮上一只山鸡或野兔还能为除夕的晚饭增加一道下酒菜。心里正这么想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的声音,走出门一看,见有许多孩子朝村外的方向跑去。 “什么事情?”他问。 “孔明灯!”孩子们边跑边说。 方晓父亲抬头一看,果然看见一只“孔明灯”刚刚飞过自家的屋顶。 “谁糊的‘孔明灯’?” “我们自己糊的!”孩子们自豪地说。 方晓父亲跟随小孩来到空旷的地方,往天空中一瞧,只见那只“孔明灯”摇摇晃晃地飘向天空很不稳定,一看就知道不行,便说:“这只孔明灯飞不太高,不久就会掉下来。” 领头的一位小孩问:“为什么?” “主要是这纸张不好,另外大小的比例也不合适。” 这只“孔明灯”果然被方晓父亲所言中, 它摇摇晃晃地飞到二三十米高的时候就再也飞不上去,慢慢开始地往下掉。起初还好,“孔明灯”近乎垂直地往下落,后来就开始旋转起来,更要命的是小火苗从里面冒出来点着了灯的边沿,只一瞬间“孔明灯”就在空中烧成了灰烬,只剩下一个圈子掉落到地上。小孩子们看到自己心爱的玩物烧毁于空中,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有的小孩不甘心,嘴里嚷嚷着说:“我们再去糊一只来!” 方晓的父亲站在旁边笑着说:“好啊,你们去买纸来,我帮你们糊一只大的。” “真的!”有小孩问道。 “这还会有假?” 有了大人的支持,小孩子们更高兴了,有几位小孩便蹦着跳着向村子里的小商店跑去。恰巧方晓赢了点小钱,他这时走回家来,看见自己父亲和小孩聚在一起,便问是什么事。小孩们便告诉方晓说:“你爸说要帮我们糊‘孔明灯’,现在已经有人去商店买纸了。”听说糊“孔明灯”,方晓也来了兴趣。他心想:“要糊就糊一只大的,但孩子们口袋里的压岁钱不多,买不了多少纸,不如拿自己打牌赢来的钱去买纸。”于是方晓来到村里的小商店,他看见一位小孩已经把纸抱在怀中,另一位小孩正在向店老板付钱。 方晓对那位老板说:“我来付钱!” 小孩一扭头,看见是方晓,就说:“晓哥,你也来帮我们糊‘孔明灯’?” “嗯,是的。”方晓付了钱同小孩回到家中。 因为下了雪,家里来往走动的客人并不多,方晓母亲也来帮忙,她拿来做馒头的面粉煮了一锅浆糊。大家进行了分工,方晓的父亲负责剪纸和制作灯框,方晓与几位大点的孩子负责拼接,小个的孩子帮着往纸上抹浆糊,大家各就各位,有条不紊。 燃放“孔明灯”虽是这村里老少都喜欢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但是这种活动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须冬天下了雪以后才能进行,否则极容易引发山林火灾。近些年来,村里的绿化做得好,森林的防火工作抓得很严,山里没下雪,村里人谁也不敢贸然燃放“孔明灯”。 制作“孔明灯”,这看似简单,可实际上也是技术活,关键是在于它的上下大小比例。比例不协调,既不美观,也飞不太高。况且空中风大很容易失去平衡,左右摇晃就容易被火苗烧毁。方晓的父亲已经制作过上百只“孔明灯”,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裁剪纸张时他无需用尺子量,只要往纸上瞧一眼,他就能知道这“孔明灯”大小形状。他把大家拼接的纸张平放在八仙桌上,一张张地叠好,然后又找来一把锋利的剪刀,就像裁缝裁剪布料似的,剪刀“咔嚓咔嚓”地响,拼接而成的纸张便变成了梭形的长条,这就是“孔明灯”的经。再把这些长条拼接起来,糊上一个竹圈子,这“孔明灯”也就完成了。 小孩子们看见这只新糊的“孔明灯”有模有样,心里十分高兴,他们吵着嚷着立刻要去燃放。方晓父亲知道这糊“孔明灯”的目的也就是图一个“乐”字,便让方晓领着小孩带着“孔明灯”到村前的空地上去放飞,自己也跟着来到村边指导。因“孔明灯”的制作好,升空非常顺利。灯内的热气充满,方晓一松手“孔明灯”就飞过屋顶,平步青云飞向天空。此时,孩子们拍着手,跳着叫着笑着,方晓也和孩子们同样感到快乐。但他望着这飞向高空的“孔明灯”,心里突然想起了一首歌《我要飞得更高”》,禁不住轻轻地哼了起来: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像一把枷锁,把我困住无法挣脱。这迷样的生活锋利如刀,一次次将我重伤,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因为这只“孔明灯”已经糊得足够大,添的燃料又足,所以它一直上升,在天空中渐渐变成了一个小点,最后又在大家的视野中消失。这时大家的心里又有点感到惋惜,他们说,这只“孔明灯”本不应该飞到这么高的,应该让它飞低点,这样我们下一次还可以燃放。 再来说一说唐雨生。唐雨生的村庄对面有一座小山,叫做美女山,山上的土地肥沃,长着青翠的绿树。按理说来这本应该是好事,可是年长的人却说就是这山长得不好,阴气太重,说它守着村子里的男人。有人掐指算了算,果然见村中的男人都不爱出远门守在自己的家里。解放初年,有一位人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外地教书,可是到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他还是回到了自己村里种地,直到前几年他才去世。这么一想,大家还真信了这话。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山里农民典型的农耕思想,这村的农民对生活没有太多的愿望,他们很实际,也很知足,不图画饼充饥般的梦一样的生活,只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一日三餐能够吃饱喝足就行,那怕是玉米红薯南瓜菜也可以。但是这种传统思想后来被邓老“让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打破了,他们从电视上看到了与自己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特别是开通了公路,山外的人偶尔到山里来,他们才知道电视上的生活也可以变成现实。于是山里人也开始尝试着走出去,唐雨生的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走出去的。现在村前的那条公路上来往的车子已经多了几辆,但是唐雨生知道母亲不会再回来,因为上次她回家的时候,自己已经明确地向母亲表明了自己的主张,不愿跟随她到城里去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他说在这山沟里生活虽然苦了点,但是过得很踏实。唐母听了很失望,去了上海后就连电话也没有来一个,所以这春节就只有他和父亲一起过。 家庭的变故无疑给唐雨生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由此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他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走怎样的路需要自己去选择,除非是上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你自己。于是,他像在学校里一样坚持每天早起,读英语,背单词。白天他帮父亲做事,晚上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做作业,学习上丝毫没有松懈。 家庭不幸给人造成的伤害不只是在心灵上,同时也表现在生活上。以前唐母在外面打工,唐大伯已经学会了做家务事,比如洗衣和喂猪,有客人来了,做碗饭烧一盘菜,这些当然都不在话下,可是到了过春节还得唐母来把关。现在唐母不回来,唐大伯就是赶鸭子上架,有些事情不会做,比如蒸馍馍、做豆腐等,他就就得现学现做。邻居的大婶大娘也来做指导,唐雨生在旁边添柴烧火做一些杂事,说一句比较难听的话,现在他们是两个和尚在家过大年。 白天也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了,可是到了晚上却是寂寞难熬。电视里的节目虽然是精彩纷呈,可是两人都懒得往电视上瞧一眼,唐大伯坐在火炉旁黯然伤神。这都是金钱惹的祸,本来一个好好的三口之家,现在却变得如此孤寂冷漠。唐雨生看见父亲如此,却不知道如何说话,走向自己房里。 “明天早点起床,还有事情。”唐大伯坐在火炉边说,他没有抬头。 “噢,知道了。”唐雨生关上房门,他走到书桌边打开从学校带来的书。现在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打磨时间,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他想母亲的荒唐行为已经让自己蒙受了足够的耻辱,而现在自己唯一的做法就是要发愤读书,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现在并没有过时,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摆脱自己目前这种窘境。 大年三十,唐雨生添柴烧火,父亲掌勺,烧了鸡鸭鱼肉青菜胡萝卜,蒸了馍馍米糕饺子裸,这就是他们的大年晚餐。唐雨生的父亲从来不喝酒,但这晚他也喝了点酒,并且还有点醉了。他对雨生说:“雨生啊,毛主席也说过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设,由他去吧!’你妈那不要脸的东西,她走了也好,我们两人反而清静一些,不过你以后读书要努力些,可别让她把你看扁了。”唐雨生听懂了父亲的话,他知道父亲的心里很难受,摆在桌子上的那些好鱼好肉也食之无味,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难下咽的苦味年夜饭,但是,不管有多苦他都必须去面对。他说:“爸,我知道啦!” 父亲说:“知道就好,将来一定要争口气!” 晚饭后,唐雨生没有看‘春晚’电视节目,他回到自己的房里温习功课,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他才下了楼,同父亲一起燃放新年的花炮,而这时,他父亲的酒醉也已经清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