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都市言情 > 寻爱千年 > 第10章 

寻爱千年 第10章 

作者:匿名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天没有亮,九妹还在蒙蒙陇咙的睡梦中,只要听见妈妈一声叫:“九妹,起来啦!”她便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跑到河边拿块土布浸湿,抹抹脸,再喝口水,漱一漱口,就算梳洗完毕。只有碰到过节,或是天阴下雨出不了工,九妹才在窗台上对着那面已经裂了一条缝的小圆镜,拢一拢头发,梳好辫子,拿把小刷蘸蘸刨花水,把一头乌黑的头发刷得平贴光滑,在平时,即使来不及梳洗,九妹那俊秀的脸蛋也总是显得十分洁净。 刘九妹被开除出厂回家后,便潜心农活,要为妈妈分担辛苦。每天早晨,不论怎么忙,九妹也争取赶在她妈妈前面,提着一瓦罐水,挑着一担箩筐,跟着母亲一齐去桑基摘桑。 刘九妹家种的这两亩桑基是龙家夺佃后仅剩的耕地,位置在离村很远的涌边。母亲背着熟睡的细妹,用锄头做扁担,挑着两个箩筐,走在后面,九妹却是急冲冲地抢先走在前头。母亲常常怕她摔倒,一再叮嘱:“慢点,九妹,慢点!” “不怕,不怕的。”九妹就是不听。她担心的例是阿妈,那么大年纪,又要背细妹又要挑箩筐,如果一不当心,摔倒才糟糕哩!还是自己在前面探路的好。其实这条路,已经不知走过多少遍了。哪里转弯,哪里有瓦砾堆,哪里有个树根,九妹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背得出,怎么会摔倒呢?九妹为了分担母亲的负担,提出要让自己背细妹,母亲也不答应。两母女一路互相关照着。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先是东方天边透露出一线红光,接着出现了无数道彩霞镶边的云块,然后就是红得象画上那样的,一个滚圆的大太阳从远处的水面上升了起来。原来显得一片黑乎乎的蕉林、桑基、蔗地,慢慢地都变成翠绿翠绿的了。那一块块在昏暗中闪亮的鱼塘,现在水面上都映出了蓝天、云块和庄稼的倒影。在小涌里,可以看见许多扒着小艇的庄稼人,其中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大家打着招呼,一路划去…… 在路上,有时还会碰上一些丝厂的女工。九妹最希望碰到的是阿月,因为起早睡晚,她很少有时间去阿月家玩,要是路上碰见了,她就可以从阿月口中打听到厂里的信息。比如上次参加反对拿竹牌的七嫂被开除了,刘凤山因为应酬番鬼有功老板派他做了巡巷,庄姐身体不大好啦等等,等等。听了这些,她心里总是又难过,又生气,恨不得回到丝场大闹一场。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空气特别清新,泥土里不断地散发出新戽的塘泥气息。桑叶长势很好,一片青翠鲜嫩。一看就让人想到那些吃了它会变得肥壮的蚕虫。天色还早,桑叶上还有露水二_一有露水的桑叶,蚕吃了会生病的,送到养蚕人家也不收。于是,母女俩就锄草,这草仿佛是永远锄不完似的。锄了一阵草,桑叶上露水收了,就开始摘桑。九妹的一双手特别灵巧,桑叶摘得飞快,就象蜜蜂在花草上飞舞采蜜,从这一株飞到那一株,从不错过该摘的新叶,也不会伤到桑枝头上应该留下的嫩芽。母亲心里高兴,嘴里却告诫她要当心。九妹说:“你来看看嘛,阿妈,看是不是伤着了。 阿妈,哎哟!糟啦!”她突然慌张地叫了起来。母亲连忙过来一看,哪有什么事呢!九妹却顽皮地拍手哈哈大笑起来。“看你疯的!”母亲也笑了。却做出生气的样子,责备了她一顿。说她年纪也不小了,还是那么淘气,全没有点大人样子。“学那样老成做什么?”“这阵还不学得正经一些,你能一世不嫁人吗?”“能!”“你要当姑婆?牙尖嘴利!我只提醒你一句,我象你这么大年纪,已经照看一家老少了。你呢……”其实母亲也是十分疼爱这个女儿的,因为她又乖巧,又能干。“我怎么样啦?”九妹噘着嘴辩解说,“阿妈,你就是偏心阿哥和明仔,他们不薅草,不摘桑,一早扒艇出外玩去了。”九妹说得仿佛真地受了老大的委屈。“他们是去玩的吗?”母亲这一下有点生气了。结果还得九妹前来哄她。其实,九妹知道他们去扒“经济艇”是为了挣钱补“家用”,这不过是故意寻阿妈的开心罢了。 生活虽说苦,劳动虽说累,但是有了这么个女儿在身边解解闷,母亲的心情也舒畅多了。 可是,在那个年头,灾难总是降临到那些贫苦的人身上。桑叶本来长得很好,但过了春分却忽然枯萎下来,附近好多人家桑基都是这样。据老人家说,这是一种黑热病,得了这种病,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桑枝一片一片地萎黄枯死,无法挽救。往日在不远的龟山上有一种草叶,煮水洒上去可以治,可是自从这座山地被有名的贼头绰号“大瘤炳./的霸占了,就谁也进不去。现在只有跑到县里买一种药粉和了水来洒,晚了就救不活了。家里本来就是靠每天摘桑卖来的钱买米做饭,现在又哪里来的余钱买农药呢? 幸好,这几天刘芜宇扒“经济艇”得到一点钱,听母亲一说,一大早他便赶去街上买药。明仔也跟着去了。 九妹这时已经把一大桶衣服洗完,正在一件件地晾到水阁外面的竹竿上,猛一回头,见母亲又要往外走,急忙过来阻挡。“阿妈,今天你就跟细妹在家休息一天吧!横竖田里的活什么也做不了。” 可是母亲却坚持着要出去,只说:“不,阿基那点钱还不知道够不够买药哩!我还是想法再找一点!”母亲一面把细妹背到背上,一面嘴里喃喃地念叨,“你不知道,龙家二小姐前天出嫁,今天‘回门’,摆酒席请女婿,诚阿婆和我讲了,要雇人帮忙哩!” “龙家请女婿?那女婿不是我们仇人胡家的吗?”九妹蓦地想到了这一点,更不同意母亲去了。“阿妈,这是我们的仇家,你不要去!” “仇家是仇家,可这回是龙家请客。再说,我们还等钱用哩!不然那桑基……” “还是我去吧,阿妈!”没等母亲说完,九妹就打断了她的话。 “你去?算啦!你能忍得住?回头又要闯祸!何况你又不懂得那些规矩!”母亲总是不放心九妹,她看了她一眼,见九妹噘起一张小嘴,便马上哄慰她说,“好啦,好啦,你来照顾细妹。怎么样?家里还得有个人煮饭哩!” “煮饭还早哩,衣服我也洗了,还是我去——” 九妹还要和母亲争论,但母亲已不再听她的,轻轻把细妹放下,摸了摸她的头,转身匆匆地走了。她担心迟到了会失掉这个打工的机会。 虹城地方的风俗,女儿出嫁第三天要回娘家,叫“回门”。起程时,女婿并不跟着一齐来,等到午后,女家宴席摆好来催请,这才带着谒祖礼物乘了明轿第一次到外家来拜亲。这龙鼎家的二小姐,长得奇丑无比,脑袋象个猪头,身子象只吊桶,但却找了风云乡的名门望族胡家的公子胡琴诗做女婿,真可谓门当户对了。不用说,两家自然都十二分满意。婚事办得轰动全乡,全县城,两家也不知挥霍了多少钱财来“争奢斗富”。先是猪头二小姐带的回门礼,不用说猪腿、羊腿、鸡、鹅、鸭、茶、果、酒等等礼品,就是金猪便足有六、七十个。自然,这回龙老板回请女婿,更要显示豪华,大摆排场,不能稍有逊色。为此,虽然省城丝庄事情很忙,龙老板仍然留下龙家伦来作陪。 到了这一天,胡琴诗吃过午饭,就来到龙家。对于龙、胡两家大户结亲,耕田打工的人都在冷眼旁观,别的没有什么,就怕他们勾结在一超,又兴出什么坑人的花样来。至于那些田主、财东、无业游民、光棍无赖以及亲戚故旧,却都把这事当什么逢迎巴结的机会,自有不少人去捧场、凑热闹。这天,龙老板不仅雇请了八音吹打,还特别找了县城有名的“天香楼”的大师傅来掌勺作菜,准备办一桌八大八小、十二圆碟、二十八样的大席。 由于诚阿婆的推荐,母亲被安排在厨房给大师傅帮忙,先是劈柴,后来又叫她去洗碗。这个天香楼的大师傅名叫区和,他和一般大师傅不同,并不生得肥胖,相反,是个戴眼镜的瘦个子,有点象个学堂里教书的先生。他沉默寡言,只是一声不吭地调理原料,一样一样地掌勺做菜,只在有时用简短的话指点一下。当胡琴诗来时,他先将三道茶献上,那就是燕窝莲子茶、杏仁茶和银耳香茶。然后,再把鸡汁槟榔、脆炒杏仁、瓜子、椰角之类送上席面。接着,第一碗菜是“红烧鲍翅”。至于酸甜橄榄、醋渍杨桃、脆皮花生、榄仁、叉烧、烤鸭等等,各色冷盘,早已布满了一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当中的两件:一是用虾仁、蛋片、猪肚、火腿、白鸡、火鹅等摆砌了一个“泰”字的大拼盘;另一个是鸡和蛇做成的“凤凰回头龙摆尾”。 这两个拼盘不仅色泽鲜艳,而且维妙维肖,一端上去,立刻博得宾客们的大声喝采。大家一致称赞这个厨师不仅手艺高超,而且寓意巧妙,确实颇有心计。 “哈哈哈,不要急,不要急!”龙鼎咧开蛤蟆般的大嘴笑道,“好戏还在后面哩!” 说着说着,“南乳扣肉”、“芙蓉虾球”、“大良炒牛奶”以及各式各样作法的田鸡、乳鸽、海参、鲍鱼……接二连三地送了上来,又在大菜中间,配搭了各色各样的糕点。主人殷勤招待,客人大嚼不停,正是觥筹交错,宾主尽欢,一片劝酒和碗、筷、杯、碟碰击的声音。 胡琴诗按照书香人家的礼仪,席前和上头道菜时向龙鼎打躬作揖,一再表示辞谢。 “好戏就来,好戏还在后面哪!”龙鼎粗鲁地一把按住女婿,一面派人到厨房催促区和。龙鼎所说的“好戏”指的就是两道主菜,其中一道是“鳜鱼”,一道是“燕窝”。这鳜鱼又叫桂鱼,虹城地方产的鳜鱼驰名全国,而今天的这一条又是罕见的肥大,十斤秤都称不下来。那是龙老板一早就专门派人到水流湍急的地方去捉,半天才抓到两条然后活养现杀的。另外一道菜是燕窝,但这燕窝,却不同凡响,不是一般的燕窝。这是“花旗’,洋人克罗格大班送给龙家伦的所谓贺礼,说是来自南洋的婆罗洲,和普通国内的大不相同,还说这个特别滋补。在西洋都是颇不易得的珍品……现在为了安抚中国手下的帮办人员,特别分了一点给他。 原料既然如此珍贵,按区和的想法:一要避免加工炮制时损伤原味;二要尽量显示出它本来的特点妙处,所以烹调上未加以过重的调味品和过多的配料。 鳜鱼是清蒸的,只加了几丝香菇、火腿。刚端上去,毫不显眼。可是一放进嘴里,就鲜嫩得象要溶化似的,滑溜溜地顺着喉咙眼溜了下去。最绝妙的是那鱼的眼睛还在微动,嘴巴好象也在轻微地翕着,这是“天香楼”拿手的“清蒸活鱼”,身子熟了,头还活着,宾客们顿时齐声喝采。 厨房里,烩燕窝很快也烧好了,不过配了点鸡茸、鸽蛋,却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扑鼻的清香,真可谓沁人心脾。区和招呼一旁的九妹母亲帮忙用托盘送上席去,自己还站在炉前操作。本来作为大师傅作出最拿手的主菜,一般习惯是亲自吆喝着送上席面,以示手艺高超的。但区和不同,一方面还有四个菜没有作好,一方面他一提到龙鼎就生气,非常不愿意看见这位老板。他的妹妹阿巧就在“锦绣华”丝厂打工,月月被扣罚得只剩几个银毫。一想到这里,区和就满腔怒火,但是今天“天香楼,’派下来的活又不能不作,因此就借着装拼盘有意用了“龙摆尾,必有灾”的谚语和“泰”字即泰山(岳丈)来影射龙鼎。不过,这帮酒囊饭袋的财主佬又怎能懂得其中的奥妙? 母亲端着托盘走向客厅,大花碗里的菜香不断扑鼻,使她饥饿的肚子叫得分外厉害。由于饥饿难捱,她几乎抬不起足步。她这时想的只是在哪里能弄到一碗烂米饭或是一块番薯饼进口;要知道,从早上起床直到现在,她还没有一粒米进肚哪!可是她仍不得不挺起腰杆,竭力把托盘举得高高,使尽全身气力,颠颠巍巍地向前走去。 好不容易到了客厅后门,她才能止住脚步,稍为喘一口气。她不敢贸然走进去,耳边满是吆五喝六的声音,于是便伸头向客厅里望了望。 客厅里已经到了宴席的高潮,那些财主佬们大都已然半醉,露出种种丑态。座中龙鼎和他的几个亲戚,母亲是见过认识的,其它的宾客在五光十色的耀眼灯烛的光辉中,有三个人最引人注意:一个是龙家伦,身着西服革履,在一群长袍马褂之中,显得很不协调,洋气十足。再一个是坐在首席的大腹便便、满脸胡子的军官,他身穿笔挺的黄军装,腰系武装带,脚蹬长统靴,在人群之中威风凛凛,说话声音也最高。母亲不晓得这就是黄营长—一一个爱摆架子,故作斯文,实际蠢笨如牛的地方长官。另外又有一个尖头长脸的人物,十分年轻,穿着衣饰却特别华贵,也在上席就坐。母亲手里的托盘不禁抖了两下,她猜想大概这就是那个姓胡的女婿,——这个他们刘姓全家的仇人。九妹的父亲就是被他们打伤最后死去的呀!她特别细细地观察了这个人:那张脸天生没有下巴,又格外惨白,看见他就叫人想到那些神话里的妖魔鬼怪。 随席服侍的大使妈走来接过托盘,还没有端上席面,那四溢飘散的清香就使得这些来客馋涎欲滴了。 “花旗克罗格大班的馈赠——珍珠燕窝!”龙老板马上向宾客们显耀地说,“烧法是‘天香楼’的名牌:‘雏凤出世’,又有乳风,又有风卵,又有风窝。哈哈哈哈!大家尝一尝,请!请!” 因为是洋大人的礼品,满席兴致大发。刚刚要用小碗来分装,女婿胡琴诗却发现银白发亮的菜碗中有个黑点:“这是什么?” 他用筷子指着那个黑点。引起旁边黄营长的注意:“是呀,是什么特殊的材料呀?” 这个脑满肠肥的黄营长,还以为是特别加的配料,但是一旁的龙家伦却看清楚了那是什么,头上不禁冒出汗来。那是一只淹死的苍蝇啊!在那红自青翠的汤盆中,分外醒目。 怎么办?如果被地方长官黄营长看穿,那岂不要勃然大怒。虹城的丝厂和圈土税收是全靠黄营长暗中打点的。新姑爷胡琴诗如果传出去,岂不也要贻笑大方? 谁知龙鼎老眼昏花,还端起碗来要仔细察看。龙家伦心中又急又气,又无可奈何。正在这万分尴尬的时候,旁边一个人机灵地就势接过龙老板手里的碗,走到窗前去: “鼎伯,我来!” 这是刘凤山。今天龙老板特别赏脸请他来陪客,因为他能言善辩,作事乖觉。席间得有这么个清客才行。于是龙老板选中了刘凤山。刘凤山早已发现了碗里的苍蝇和龙家伦的窘态,便立即过来端着碗走向窗前,认真细看了一下,蓦地把苍蝇当众丢到嘴里一口吞下去,还特意嚼了两下。 “是葱花,炸透了的葱花!”虽然苍蝇在嗓子里使他感到一阵恶心,但他还是做出—副坦然的,笑容。 全桌的客人都放下心来,特别是龙家伦,难得地向刘凤山一笑,刘凤山这时确象得了一个金元宝。当大家各自分到碗里开始品味洋大人赠送的燕窝时,刘凤山抽身走出后厅。他要好好惩治这个送菜的人。 九妹的母亲还没有走到厨房,就觉得脑后猛地被人打了一掌。只听见“哎哟”一声,人已栽倒在地,托盘也滚在一边。 “给你点厉害尝尝,你这个该死的使妈!”刘凤山不问青红皂白,看也不看对方是谁,又飞起右腿,一脚踢了过去。 九妹的母亲刚刚撑起上身想爬起来,刘凤山这一脚正好踢中她后心,踢得她再次倒她,呼吸急促;但是刘凤山还不满足,又冲向前去,没头没脑地猛踢、猛踩这个使妈的腰背。一边还不绝口地诟骂:“丢,你个短命的,没有好死的!叫你搞坏老板的菜!叫你丢尽老板的脸!” 母亲脸色刷白,左手撑着腰,右手拄着地,拼命挣扎。她只觉得胸口发闷,一股热气往上冲,嗓子眼里又腥又粘,嘴一张,竟吐出一口鲜红鲜红的血来。 这时,上菜的使妈和做菜的大师傅、帮厨、徒弟、下手……各式人等,闻声赶来,见母亲被打成那样,都异常气愤。区和一个箭步冲到刘凤山面前,伸手拽住他的肩膀,质问道: “你要干什么?瞎!”说着又更高地挽起袖子。 “哎!”刘凤山冷不防被这一拉一搡,弄得趔趔趄趄,倒退了好几步,几乎站不住脚。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场合有人竟敢冲撞他,便立刻拿出巡巷对工人那副凛厉的架势,高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你知道这燕窝汤里有苍蝇吗?滚开!莫管闲事!” “我是干什么的?”区和向两个帮厨的小伙计挥了挥手,接着说,“好,告诉你,苍蝇是起锅时飞进去的!嫌我们管闲事?哼,我们不午了!”说着,转身扶起九妹的母亲,搀着她准备一起离开。 母亲气喘吁吁,艰难地转身一看—— “你……”她发现背后站着的打手就是本家侄子刘凤山,就是那个自己曾经想去求他帮忙的刘凤山! 刘凤山也认出母亲来了,见她嘴角流血,脸色煞白,也不免有点慌张。加上他已经弄清了区和的身份,深怕他走了,宴席摆不全,老板会怪罪自己。于是连忙换了一副神气,并且走过来帮助扶着母亲,一边还装作十分同情的样子说:“唉,看你呀,这么不当心……” 九妹的母亲用力摔脱刘凤山的那只手。她疾言厉色地瞪眼看着欺负自己的恶人,这是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大师傅,算啦!还是做下去吧。呵!”刘风山满脸赔笑,对区和连连点头,“嘿嘿,嘿嘿!真是误会,真是误会……还是做下去吧!”说完,转身象没事似的返回酒席上去了。 可是九妹的母亲却因为身体虚弱,哼着哼着又昏了过去。区和急忙叫来“帮厨”和“下手”几个人,交代了几旬,便和诚阿婆一起把伤者挽扶着送回家去。 家里只有九妹一个大人,见母亲给刘凤山打成这个样子,气得她要去找刘凤山说理,但又舍不开母亲,猛地趴在母亲身上,大声嚷叫起来:“阿妈!阿妈!阿妈!你不能走啊!你不能走啊!” 好久好久,母亲才苏醒过来,她徽睁开眼,看了看九妹又闭上了。随后便似乎再没有力气把眼睁开,只是连连地喘息。幸好这时国权把林伯请了来。林伯懂点中医草药,仔细做了一番检查。刘芜宇也回来了,便赶紧按林伯开的单方去抓了副药回来。 母亲喝了药才缓过一口气来,眼睛也能稍稍活动了,但还是起不了床,爬起来立刻又倒下,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不想吃东西,只三四天,便瘦得不成人样。林伯说这是外火内虚,一定要设法补养,才能恢复过来。 九妹和阿哥商量,如今家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哪里吃得起什么补品?眼看阿妈的身体日益不行了,怎么办?全家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邻居寡妇罗婶来了,她是经风霜的人,很懂调理生活。她说,可以搞点生鱼煲汤喝。只要刘芜宇歇一天不去扒经济艇,再找几个人搭伙就办到了。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到河涌里抓鱼捞虾,刘芜宇兄弟可拿手得很哩! 说去就去,决定明天一早就去洛涌。那里河汊多,早晨又正当退潮水浅,更是捞提鱼虾的大好时候。刘芜宇当即让明仔收拾渔具,想起前几天添叔曾来约过一起去抓鱼,这回倒可以拉上添叔一齐去。添叔家有只烂艇,还可以省下租艇的钱;多打些鱼,除了生鱼煲汤让母亲喝,还可以拿些到墟上卖,好给母亲多买几天药物。刘芜宇主意已定,便拉了九妹一同到阿月家去找添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