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都市言情 > 寻爱千年 > 第13章 

寻爱千年 第13章 

作者:匿名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刘九妹去丝厂,没有想到不大一会就跑了回来。母亲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在路上碰到庄姐,庄姐告诉她现在厂里有变动,因为丝场的房子要坍塌,老板趁此改建,要扩大厂房。昨天已经有两条船没有开车了。她劝九妹等些日子新厂房盖成后再去,那时候一定要大招新工的。按庄姐自己说,现在的几个师仔都不如九妹灵,她一直想着九妹哩! 这已经是一九二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恢复繁荣,生丝需要量急剧增加。一些财主佬眼看办丝厂好赚钱,也就纷纷向这方面投资;而已经开厂的老板们更是想方设法扩大生产,相互竞争。 九妹没有能够进丝厂,又象以前一样每天和母亲一起,在田里、家里干活,从早忙到晚。 这样地过了三、四个月。一天,刘芜宇托人带来口信说,沙田那里就要雇请成批的短工,希望母亲和九妹能够跟着邻舍一起去。 一听这话,九妹高兴极了。她早想见到哥哥,好和他痛快地谈论谈论,因为最近又听阿月从厂里回来说:省里的学生又到处上街讲演了,还打着大旗满街“巡行”哩!她还听说港城的海员们“搞蚬”,大家齐心不作,就是要老板答应条件。老板找来番鬼兵弹压也没能解决问题,工人们反而团结得更紧了。最后,港城的东家老板们只好答应增加工银……这到底是怎么的一回事呢?这些日子,她整天从家里到桑基,再从桑基回到家里,转来转去就是这个小圈子,难得听到外面一点消息。九妹是有心机的,她想知道外面的大事,她要弄清楚学生演讲过那些事情,看来也只有问哥哥才能弄清楚了。 于是,九妹一力撺掇母亲,还找了罗婶讲好,请她相帮照顾细妹。母女二人收拾了一点换洗衣服,准备不日动身。一面托人给刘芜宇捎了个口信。刘芜宇得到信后,自然满心欢喜。 阴历六月,正是农田的夏收秋种季节。在栽植双季稻的珠江三角洲,因为赶节气,农事十分紧张,都把这时期称做“双抢”。这期间,种禾田的大地主,总要招雇一些临时工,二十来天一个月不等。那些沙田多的田主更是如此。按照历来的习惯,靠近省城那些地少人多的乡村,农民常在这时结伙到老远的海山县或邻近的县份去,那里有辽阔的沙围,每逢这个季节都需要大量人手。刘芜宇去的就是这种地方——那是海山县和虹城县的交界处,地名“羊角沙”,东家的“圈口”叫“德兴围”,田地不少,不过比起其它大沙田主来,还算是小的。刘芜宇的东家叫胡一霸,就是那个人称“九指神手”的人,他左手受过伤,缺了个指头,因此得名。他和刘芜宇是同宗不同族,都姓刘,分属二个祠堂,一个在风云乡,一个在赤冈乡。胡刘两家的械斗就是从他开始的。是他领着刘芜宇父亲等人偷袭甘江未成,致使刘芜宇父亲受伤身死。现在他又借口宗族近亲把刘芜宇拉去干活。九指神手是个瘦筋筋的细长汉子,说起话来有点大舌头。他颧骨高高,下巴尖尖,一副猴脸。腰里别一把“曲尺”,说是防身自卫,其实是用来欺负穷人。他身兼护沙队队副,在这一带也是一个头面人物。护沙大队长叫田九,人称九叔。他在南边有块沙田叫“安伦围”。因为队长一年难得下乡一次,所有护沙队的一切事务都归九指神手管。 北边也有几个沙围,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天成围”,是地主胡琴诗家的沙田,也就是风云乡胡家的田产。这个胡琴诗是龙鼎的二女婿,年纪不大,但是善于经营。他父亲早已死去,家财一直由这个儿子掌管,现在仍然是刘姓一族的仇家。 这种沙田原是珠江上游冲下来的泥沙成年累月淤积而成,逐年扩增,便成了辽阔的一片。最初由附近有势力的豪绅占领,划定地界圈围起来,报一报官府就据为已有。后来连这手续也免了,谁有势力占了就算是谁的。因此田主都有自己的武装,他们划地为牢,互相勾结又互相火并,到后来更搞得土匪和田主不分。这种沙田的收益是子孙世袭的,好象是块封地。他们称这叫“太公田”。由于地广人稀,田主平时长工极少,春秋二季总要大量招雇短工。 刘芜宇的东家九指神手很少在羊角沙,他和小老婆、小女儿住在附近的墟镇上。这墟镇叫“东涪”,属虹城县赤冈乡,离沙田不远,他家也有田产在那里。羊角沙的家只住着他的大老婆和大女儿。 九指神手不在家,雇工种田的事就全归这个大老婆管。她对长工十分刻薄,连多盛一碗饭都要盯一眼,人们都叫她刻薄三姑。九指神手看中刘芜宇人老实,气力大,做工从不偷懒,因此特别赏识他,一到他家帮工,就支给了五块白洋,这在九指神手是破天荒的事。刘芜宇得了这五块银元,连忙托人带回家去,让他妈高兴了好几天。 自从刘芜宇来到羊角沙以后,一切重活都归了他,犁田、耙田、清塘、送肥……一天到晚不停手地做。已经三、四个月了,可是,除了那五块银元,工钱却再也没有支付过分文。想去问问,又找不到九指神手;好容易找到了,却又推三阻四,说什么再过几天啦,等刮了鱼塘啦,等头二造蚕茧卖了钱啦……如此这般地讲了一大堆,就是没有钱。刘芜宇只好等着等着,等得他好心焦。他虽说沉默寡言,但空下来总想找个人谈谈心,可是这里住的人太少,更没有什么人可以交谈,所以感到十分寂寞。九指神手家还有一个本家哥哥帮工打杂,名叫根来,是个无亲无戚的孤老头。这位老弟平日只给他一碗饭吃,并无工钱。他很少和人讲话,好象是个哑巴。刘芜宇有时和他谈话,他也总是爱理不理。 刘芜宇在这里实在呆不惯,总想离开。可是他不能空手回去啊!只盼挨过一夏一秋,挨到年底把那四十块光洋全拿到手,回家另寻生计。因此他拼死拼活地干,说割草就割草,说戽泥就戽泥,说刮鱼就刮鱼,禾田里的犁耙,样样都是他的功夫。 刘芜宇刚来的时候,根来对他存着敌意,因为刻薄三姑老说他懒惰,做工差刘芜宇好一大截,还骂他白吃饭。这个已经上了年纪的庄稼汉,腰腿有毛病,千不了重活,常常做不多大工夫,就按着胯骨喘不过气来。这地方除了大片禾田和少数桑基之外,有的人家在死水荒堑里放养点鱼花。九指神手干脆就势挖了二个鱼塘。 有一天,九指神手吩咐他们车干鱼塘水后戽泥。车水的活已经不轻松了,现在又要刮鱼,又接着“挽泥”,虽说桑基就在鱼塘边上,但却要双手提着装得满满的泥蓼,爬上十一级的木梯往上递啊!那泥蓼,看起来不大,提在手里却分量实足;光着脚板爬木梯,两边又没有扶靠,刚开头还好对付,过不了多久,泼出来的泥水把梯档糊得滑溜溜的,稍一不慎就会滑倒。这样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就是年轻力壮的刘芜宇,也感到异常吃力,何况老弱的根来——他的动作稍稍慢了一点,在一旁督工的三姑就直着喉咙尽嚷;“怎么的啦!没有吃饭还是怎么的。这样慢吞吞的要做到哪一年才收工嘛!”刻薄三姑总是跟根来过不去,咬牙切齿地恨不得踢他两脚。可是根来使尽全身气力,也只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浑身汗湿,上气不接下气了,还得咬紧牙关,任由汗珠沿着额头、眉毛、眼窝和整个面颊往下淌,一滴滴落在地上。刘芜宇眼看根来越走越慢,拖着沉重的脚步,爬一级,歇一下,再爬一级,再歇一下,腰杆越来越佝偻,好象提着千斤重量……好不容易才登上最高的一级。有两次,“哧溜”一下差一点滑了下来。粱基看着不忍,忙放下活计跑去搀扶。出乎意外,他的满腔好意竟受到根来大声的呵斥: “要你来做什么!走!走!就你有本事?!”根来太阳穴的青筋暴胀得似蚯蚓般粗。 刘芜宇只好退了回来,心里老大的懊恼:这老头今天怎么啦,发这么大火? 东家九指神手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看了看根来,没有说什么,又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过去。 这时,根来已筋疲力尽。看得出来,他已使出吃奶的气力,爬登那最高的一级,艰难地、抖抖歪歪地摇晃着,喘着气往上抬腿…… 刘芜宇的心揪紧了。他深知这关口最难过,要是谁去相帮一把,根来就可以登上去;如果全靠他自己,怕真会连人带泥蓼都摔下来的。正当他不顾一切,冲上去要帮忙时,九指神手却回过头吼叫起来:“根来,你不好好站稳。你是讨死啊!” 话未说完,只听得“咔嚓一声,根来栽倒在淤泥里,泥蓼丢在一旁,那十一级的木梯也横在池塘边,折断了。 “饭桶!木梯给你弄断了啦!”九指神手赶过去查看木梯,用手摸拍着,十分痛惜地说,“用了七、八年了,从来没坏过。不想今天就断在你手里啦!”然后转向根来恶狠狠地骂道,“你是要买我这木梯怎么的?你赔得起吗?” 根来在泥浆里挣扎着。刘芜宇跑过去把他搀扶起来,这一次他再没有表示拒绝了。 “不碍事,不要紧的。”根来喃喃地说,脸色发青,“你快去挽泥罢!不然他们又要骂了!”泥污掩盖了他脸上的破伤,但是刘芜宇却看见了那渗出的几道鲜血。 刘芜宇让他坐在田基上,一面对九指神手说:“根来体弱,昨晚还发寒热……”他边说边走去收拾扶梯,把它修好。 九指神手沉默着,象没听见。他盯着刘芜宇,见他又开始动手挽泥,这才走了开去。 一旁,刻薄三姑却淡淡地说:“有病嘛,就躺着,谁要你来挽泥。”说罢又关照刘芜宇,“天黑了,你就送他回去吧。不用在这里吃饭啦!叫拔女烧碗姜汤给他喝下去,包好!”拔女是她家大女儿,帮着做点杂事。现在根来跌伤了,三姑便趁此要停他的伙食好节省一顿晚餐。 幸好收工后,刘芜宇即把根来背回茅寮。马上又去给他打饭,但根来却虚弱地微微摇头,他不但当天的晚餐没吃,往后接连几天都吃不下东西,一直拖了十来天才逐渐好起来。 自此以后,根来对刘芜宇完全变了样,再不象先前那样冷淡,那样不让人接近了。 有一天,他们俩偶然谈起挽泥的事,刘芜宇问他:“根叔,那天你明明已经没气力了,为什么我好心帮你,你还不要呢?” 根来凄苦地笑了笑:“你没有看见全叔和三姑直盯着我吗?他们就是要看我还能不能干活……要是不能于,他们就会把我一脚踢开的!”他叹了口气,“讲起旧时……我也是一把手啊!现在,唉!要是离开这儿能找点别的干就好啦……没有家……唉!就一个人……” 根来苦笑了两声,欷漱着,无限感慨。刘芜宇要他讲一讲身世,他却怎么也不肯说,只是摇头。 半晌,根来忽然对刘芜宇说:“你体魄好,年轻。好啊!我在你那么大的时候,比你还壮实哩!壮实得象头牛,你为什么不省些气力呢?”他禁不住感伤越来。“唉,你啊!有你这样拼死拼活替东家卖力的吗?你这样做,我在这里就呆不下去啦!”奇怪的是他难过地说这些话时,看着刘芜宇坚实的胸脯、胳膊和腰腿,脸上却泛出无限欣慰。 刘芜宇听了这话先是惊奇,继而难受。 “你们是一个祠堂分猪肉的啊!他怎么这样对你呢?”刘芜宇问根来。 “同一个祠堂又怎么样?”根来自我嘲弄地笑了起来,“倒运就倒运在这里。不是亲族,还有个合约,还可以讲定工银,就算是口头的也好。是亲属嘛,就什么都不好说,什么都可以免罗!不花钱,收容人来帮工,这不比雇工还强吗?哈哈……”他忽然笑出声来,笑得那么凄惨!止不住引起一阵咳嗽。听了这话,刘芜宇更加可怜这个劳苦了半生的老头。 沉默了一阵,根来接着又说:“老弟,你以为多卖力就可以多得工银吗?……”他止不住满腔愤恨,“全叔他白雇了好几个耕仔,一个铜板也没有花……白干了好些天,到头一走了事。” “不给一点工钱?” “找个差错是很容易的,用不着等到吃‘无情鸡’就可以打发你走路!” 刘芜宇听罢,象吃了个铁秤砣,半晌说不出话来。他一直在想着怎么能带点钱给母亲一一她已经托人带来两次口信,说家里度日如年,二女要出嫁,九妹至今未回丝厂,最后的两亩桑基病虫害弄得毫无收益,母亲和九妹只有去给人家割草、摘桑,明仔托人情进了糖寮,如今糖寮又停了榨……总之一句话:万事不如意。家里生活急等钱花,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境况。 自己这么辛苦,也养活不了家,刘芜宇一肚子气。原先是为了躲避±匪头才来到羊角沙的,如今已经过了几个月,事情已经平息了,窝在这里可不是办法。他不禁想到过去扒“经济艇”的日子,来往于四乡八镇,还能上省城,听到许多新闻。现在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听不见。九妹在他离家时曾叫他打听那个肯帮穷人的人。这个人到底在哪里呢?是不是家乡近旁裉本就没有这种人。省城里打着小旗,沿街讲演的学生仔里头有吗?这一连串的疑问,在心里翻腾不停。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赶快离开这个丢块石头到处打不着一个人的死地方。于是他打定主意,去东涪找九指神手,讨得工钱就走。 第二天,刘芜宇在东涪九指神手小老婆的家里,从下晚一直等到半夜也没有等到他。那个小老婆的女儿骚女说,胡一霸常常整夜不回来,到哪里去了,她和她妈都不知道。没有办法,刘芜宇只好连夜往回赶,因为三姑早就安排好,第二天天不亮就要锄草,迟了她会骂街的,还有更厉害的一着,就是不让你吃上千饭。幸好那晚有月亮,走到凌晨,终于回到了他们栖身的仓库——那间破茅寮。 为了不惊醒同住的根来,刘芜宇轻手轻脚地打开破蚊帐。 “怎么样呀,要到手了?”不料根来却是醒着的。 “连人影都没见着。”刘芜宇满肚子气。 “我不是早就跟你说了,你不听嘛!”根来好象带着责怪的神气,但他马上改口说,“教你个好方法:过不几天,要割禾,又要秋插。全叔得找一大批人来打短工抢季节。你抓住这个时机去要……他准会给你。” 刘芜宇很感激这个饱经世故的老人,他的心是善良的。由于阅历深,他的脾气才变得有点古怪。从外表上看,他对九指神手很随和,实际却满腔愤恨,但对刘芜宇,却关心备至,告诉他许多应该注意的事,还有许多没有听过的见闻。原来他做过各式各样的工,又跑过不少地方,最后流落到这里,一住下就再动不了啦。刘芜宇可怜他,也同情他,常照顾他干轻活,因此根来觉得刘芜宇心好,是苦水里长大的,没有坏心眼。虽然两人年纪相差好大一截,相处得却十分融洽。 过不多久,禾田的稻穗已经灌浆,鼓鼓囊囊的,长势很好,眼看就要收割,三姑却又叫刘芜宇培育了好几亩秧田,准备插种晚稻。 这时节,最需要人手。在这方圆几十里地,不仅九指神手家,田家、胡家……各个围口的田主家都要雇短工。这些短工往往都住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很快就相熟了。 九指神手家请了二十来个临时工,除了两个妇女帮助养蚕,其他全部是割谷插秧。九指神手又找了一个管事的,此人是个无赖与胡一霸沾点亲,个子矮小,脑袋干瘦得象个苦瓜,因为抽大烟,脸色青里发自,象个吊死鬼模样。因他爱叽哩哇啦穷叫唤,乡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拉街竹”。凡是前来打工的人,都归他管辖。 这些男男女女多半是来自较远的地方,光是刘芜宇家乡——风云乡一带就有十几个,除了少数几个人去帮田家、胡家……大部分都集中在九指神手家的沙围里。他们为了挣几元工钱,用条破草席卷了烂蚊帐和一、二件换洗衣服就来到这儿,住宿在一间破旧的茅寮里。这茅寮本来是间仓库,临时修整了一下,便用来住人。仓库是没有窗户的,因此十分气闷。好在大家都是穷人,现在又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什么都联在一块,工余说说笑笑,倒也十分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