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都市言情 > 寻爱千年 > 第2章 

寻爱千年 第2章 

作者:匿名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到走廊里。 “巡巷’他们那里倒满宽敞哩!”龙老板的亲信现在对刘凤山显得很亲热,伸手要帮他拿雨伞。但是刘凤山执意不肯,他忽然停下足步,向四胡打量一下说:“我看,不要太麻烦了,这儿搁几块铺板就行。”他指着走廊的一边。看到龙扬廷有些大惑不解,马上又补充解释说,“这样上班近便得多。” “晤!”龙扬廷笑了笑,很佩服这青年对职责的认真。 而刘凤山心里中意的“近便”,不是离丝场近,而是离老板常在的账房近。他时刻在盘算着如何能有靠近老板的机会。 转眼已经是下午了。 殴打刘九妹的一幕惨剧已经过去,丝场里一切已恢复原状:女工们不停地打茧、索绪、缫丝、丢茧、出蚕蛹、捻水结,或是转身在大筑上“续头”。她们已经操作了快一整天了,腰酸、腿软、浑身筋骨疼,但仍不得不强打精神撑持下去。曾经有入由于累得实在不行,做着做着,一头栽到车台上,被滚水烫肿了脸。 杂工不停地来回送茧、收空桶。巡巷背着手往返逡巡,看看这边,又望望那边,不时用大筑的轴心棒敲打师仔的脑袋,随口用最难听的粗话骂人。有时便歪斜着身子靠着船头和女工搭讪,进行调戏。尽管是这样,女工们、师仔们仍然提防着突然地袭击,随时互相传递消息。 过不一会,这些巡巷不见了。原来他们上了天桥,走进小木屋抽烟闲扯去了。但是恶鬼却不放松一刻时间,沿着天桥一直走去,监视下面女工的行动,这天桥是专为监督工人造的,它顺着丝车的车顶,盘旋在丝场的上空,两旁用木板遮拦,底下用疏木条间隔而成。通过木条的空隙,女工的行动,可以一览无遗。这是个最阴毒的办法,巡巷可以暗中窥视每个工人的情况,而工人却发觉不了他们的所在。 忽然,叮、叮、叮一阵铃响,只见天桥上向“地”字船吊下来一根系着铜铃的链索,上面结着一个字条。 “地字五号挨茧,扣罚一毛!”巡巷阴阳怪气的叫声胁迫着整个丝场的女工。在丝场,工人们的名字从不被称呼,她们依车位被编了号,好象囚犯一样,失去了人的尊严。 被叫着名字的女工惶惑不解,环顾胡围,才发现原来上衣大襟上沾着了一粒茧。 “哎哟,这是我掏口袋不小心粘上去的!”尽管她讲的是事实,可是巡巷仍然在小笔记本上记上她的名字。 约莫一顿饭时间,巡巷休息够了,又走下天桥来分头逡巡。恶鬼庞谔威风凛凛地来到“天”、“地”船,他东张张西望望,一双眼睛活象猎食的豺狼。当他走到刘二女的车位后面时,猛地停了下来,象想起什么,抽出插在脊背上的笊篱,大声叫道: “好!看你是怎么傲的!”他量一量丝绞,掏出口袋里的小本子,又在上面记了一笔,吓得刘二女胆战心惊,半晌说不出话来,因为她知道,这一笔,又不知道要扣掉多少工钱了。 接着,恶鬼又象猎犬似地竖起耳朵,听到西边贴墙的车位好象有人谈笑,于是刷地一下蹿了过去。 “要你们做工笑,笑!”他举起笊篱威胁两个女工,“罚一毛!”一边掏出小本子。 “我们没有笑啊,谔叔,我们讲的是这批蚕茧……”女工分辩说。 “你还顶嘴,加罚一毛!”恶鬼在小簿子上又添了一笔。 女工只有自认晦气,闷声不响了。这时,丝场里,除了大筑的转动声,一片肃静。一直等到恶鬼走了出去,女工们才长吁一声,缓过一口气来。 今天是阴历十六日,发工银的日子。快下班的时候,恶鬼端来一个木盘,上面放着一包一包女工的工银。 女工们心里油然产生即将得到劳动报酬的喜悦,但随即又担心这一次的工银能不能拿到足数。特别是刘二女,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她怕今天九妹对恶鬼的顶撞,会给她带来意外的灾难。因此,当她眼见恶鬼神气活现地捧进工银盘时,不禁打了个寒噤。 “发工银啦,阿姐!”刘九妹似乎忘掉了身上的创痛,悄悄地绕到刘二女的身后,报喜似的说,“能拿到五块钱吗?给阿爸请个医生,买几升米……”她老是想着卧病在床的爹。 刘二女惨淡地笑了笑,只是忐忑不安地注视着恶鬼手里的工银盘。 恶鬼一路叫一路拿出纸封,让女工前来接取。 “天字一号十五个工,七元五毛三……”接到工钱的女工马上打开点数,看看扣罚了多少。“天字二号十五个工一…”巡巷一路往下面发过去。 这时,刘九妹已经回到她师傅庄姐的车台旁边,睁着双骨碌骨碌的大眼睛,瞅着女工们领得了工银,心里说不出地羡慕。想到将来自己有朝一日满了师,不就跟她们一样,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得到报偿了?那时候,如果阿爸有病,就可以给他多配几副好药,吃下去把病连根除掉,让阿爸象早年那么健壮,白天耕田,晚上吃了饭躺在那张三条腿的竹榻上讲顺天王大战自鹅潭的故事。——直到现在,她还会不时地疑心是不是真有一只大白天鹅,把顺天王救了飞上天去呢……九妹又想到她妈,如果自己能挣上工钱,就可以让她有个歇脚的时间。阿妈一天忙到晚,又要摘桑,又要锄草,忙得团团转。当阿爸讲顺天王的时候,阿妈总是说,如果有神仙显灵下凡救人就好了。不过九妹却总觉得神仙很渺茫,顺天王倒是真的。 九妹又想到她阿哥,如果自己领了王钱,积攒起来,就可以帮助阿哥买只小艇,戽泥,运东西,接送顾客;还有她弟弟,可以读几天书,不用整天泡在水里抓小鱼、小虾去卖;让她的妹妹有件新衣裳穿。不止他们家,还有寡妇罗婶,瞎了眼的孤老头林伯,都可以帮助帮助他们……九妹越想越兴奋,仿佛她已经出了师能够做许多许多她想做的好事。她那出神的眼睛,益发明亮起来。 尽管由于幻想,一时忘了自己手里的活,但西妹并没有受到庄姐的呵斥——庄姐是从来不大声呵斥人的。这位特别善于体贴人的师傅,是最能了解年幼的师仔想的心思的。 “用心机学罢,九妹!学好一行手艺,一世也不用愁的。”庄姐和颜悦色地轻轻地抚摸九妹的肩背。 九妹听着,不禁回过头来瞅自己的师傅,仿佛是今天笫一次发现,师傅是这么利落端庄、慈祥、美貌,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纤巧的手。九妹看了又看,幻想着将来自己就和庄姐一样。她是多么敬爱这个象亲姐姐那样和蔼可亲的师傅啊! 受到庄姐的鼓舞,九妹的一双小手更加勤快地操作起来。 传来对面地字船龃龉的人声。那是刘二女和恶鬼庞谔发生了争执。 只听见二女说:“怎么扣了我这么多工钱呢?谔叔!”她尽力赔着笑脸。 在刘二女手里,打开的工银包中只有几个双毫和铜元。 恶鬼冷冷地冲她叫道:“你看嘛!上面写着哩!” 可怜的刘二女,扁担大的“一”字也不识,她又怎能看懂呢?即使识几个字,这恶鬼的“天书”又谁能认识?何况认出来也还是他记的对呀!二女只有捧着手里的纸包发呆,竭力忍住,不让自己的泪珠掉下来。 恶鬼自了她一眼。为了表示自己的准确无误,故意掏出小簿予来报数二女的扣罚:“水浑一毛;水清过头一毛;中午吃饭一毛;擅自离位一毛;拍板面一毛;船面洗脚两毛……”一连的罚款说得二女目瞪口呆。“还有,你的‘千度’十八都过头啦!”这最后的一句,仿佛是对囚犯的判词。因为,工人们全知道,一说到千度,谁也没有办法分辩。这缫丝标准,是掌握在检验员和老板手里的,工人能说什么? 刘二女站着发愣。这时,“船尾”也有一个女工远远地向庞谔提问,说自己的工银少发了。恶鬼正要过去查对,两个青年女工已经堵住了他的去路,要他解释。 “丢!”恶鬼发火了,凶狠地举起拳头,作势要打人:“滚!滚!这些臭婊子。不好好做丝,尽想好工价!只配饿死!滚!滚!”他的拳头在女工脸上摇晃着。野兽般的眼睛里发出凶光,“天生就是拣垃圾菜皮的命!鬼纽女没有一个好货。” 这句话刺伤了所有的缫丝女工。 “保佑你这恶鬼全家死绝!”刘九妹低声骂了一句,倒没有让庞谔听见。 这时,放工的汽笛凄厉地嚎叫起来。 车停了,丝场里一片骚动。女工们捞起沉底的湿茧,归理好汰头,清除茧蛹,拾掇车台。年轻的女工把下工穿的唯一整洁些的衣衫换上,准备出厂。庄姐换上的是一件湖色文华绉的阔袖圆角上衣,显得分外合身。她放好口盅,提起饭罐,在一片嘻杂声中走出丝场。刘二女也换上她那唯一的干净衣裳。至于九妹,她没有什么可换的,只是帮助她姐姐提起那个破藤包,走在最前面。现在,她正在和那个与她年龄相一的师仔阿月手挽手并排走在一起,又是说,又是笑,完全恢复了儿童的天真。,就象一群放风的囚徒,女工们磕磕碰碰地离开了丝场,一时堵塞在丝厂大门出日的甬道里。工厂的门口,站着几个“煲饭婆”,把女工们一一地搜过身,然后才放她们走出门外。出门后经过一道小石桥,再绕过厂门口那棵芒果树,这才来到河岸的开阔地带。 已经是暮色昏黄了。厂门外的河岸,已经挤满了小摊:卖酸甜渍品的,卖油器的,卖猪红粥的,卖凉茶的,以及卖各种熟食的,还有卖烟丝的,修木屐的……他们有的大声呼喊,有的低声吟唱,有的敲打着担挑,一片嘈杂的声响。 转弯不几步就是一条大河,不断有大小船只运载客货来往。厂里搬运丝茧也通过这条大河,再经过支流小涌,直达厂房前的码头。 码头上靠满了船只,货物起落,乘客上下,络绎不绝。 住在河东的许多丝厂女工也麇集在岸边,等待渡船“过海”。这些劳累了一整天的女工们,疲惫不堪,只希望早点回家,好获得一点休息——有的还有好多家务事等着她们回去做哩。 在这群嘁嘁喳喳,等着渡船的女工当中,有庄姐和刘二女,她们静静地站在一边。在她们的身旁,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正盛开着满树红花。树下有几个小孩争着捡拾落下的花朵。孩子们的吵闹声搅扰着刘二女,她等得特别心焦,因为阿妈一早关照过,阿爸病重要人照顾,家务事一个人忙不过来,要她一下班就赶紧回家;可是,现在渡船连影子也没有。这可怎么办?正当她万分着急时,猛一抬头,高兴得不禁大叫起来: “喂,阿基,阿基,过来,过来!” 随着喊声,河上一只小艇迎面扒来。扒艇的是个青年农民。他就是刘九妹的哥哥、刘二女的兄弟刘芜宇。这一段日子,他每日靠扒“经济艇”谋生,有时自己一个人,有时带着弟弟明仔相帮。现在,他正一个人去了趟省城回家。 “真巧!”刘芜宇边说边把小艇划靠了岸。 这是个约莫二十来岁的青年。头戴竹笠,身穿破旧的老蓝布衫裤,敞着胸,露出他那厚实、晒得象古铜一般的胸脯。他颧骨高高,大鼻子、大眼、厚嘴唇,两道浓眉,特别显得敦厚、朴实。仔细看去,他那脸盘和炯炯有神的一对瞳仁与妹妹刘九妹着实相似。 刘芜宇原本在家务农,帮着父母耕田,无论是开沙、割草、戽泥、斩蔗、打鱼、清塘……他样样能干,而且干得扎扎实实,是家里一个强劳动力。但是,自从去年田主龙鼎借口他们家缴不起租,夺走了三亩田的佃,剩下两亩,便再也做不够吃了,二女在丝厂做工也贴补不足家用,全家只好另打主意。于是九妹被送进了“锦绣华”学丝;刘芜宇便到艇行,租了只小艇,做一些送客过渡,载运货物的营生,家庭生活得以勉强维持。刘芜宇扒艇偶尔也到邻县或省城去。这样进进出出,使他打开了眼界,增长不少见识。 他时常把这些见闻讲给家里人和邻舍听,其中数刘九妹听得最起劲,最认真,总是问东问西,盘根究底,有时竟问得做阿哥的无法回答。但是他觉得妹妹问得很有道理,不象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九妹又很关心她哥哥的生活,衣服脏了,破了,不用吭声就拿去缝洗。因此刘芜宇十分钟爱这个妹妹,而刘九妹也很尊敬阿哥。“咦,九妹呢?”刘芜宇环顾左右,不见妹妹。 直到这时,刘二女才发现呆在一块儿等船的九妹不知什么时候跑开了。 “咦,刚刚还在这儿的,一眨眼就不见了!这丫头,我就是看不住她。”二女只管埋怨自己。其实九妹并未走远,就在人群的后面,那里有个广场,正对着丝厂老板龙家这一族的祠堂大门。现在那里聚了不少人在看热闹。 这虹城郊区风云乡一带的大姓富族,共有五个:刘、龙、胡,黄、金,而其中较有名声的又属前三家的当权者。刘家朝中有人辛堂大,掌握着乡局保卫团,因此称为官绅;龙家经营生意,财雄势大,因称商绅;胡家地广源长,是个所谓“书香门第”,靠田土租金过活,因此称为士绅;这三家都是风云地面上的强霸,横行乡里,无所不为。人要下到风云,只要一提到刘、龙、胡,没有一个人不摇头,不暗里咬牙切齿痛恨的。 镇边上这个龙氏宗祠平时很少开正门,总是阴森森地关闭着。行人也宁愿绕着路走,不愿靠到祠堂边上去。但是今天却不同,不仅大门敞开,还招惹了许多入在那里围观。原来今天是龙鼎的族兄给他死去的老婆作“冥寿”,又上供,又念经,场面不小。 九妹从未见识过这类事情,她家那个小村里是没有祠堂的,现在听说要给龙鼎族兄的死鬼老婆做生日,她很奇怪——死人怎么过生日呢?她想不通,于是拉着阿月钻过人群,想去看个究竟。 祠堂大门虽然是敞开的,但临暮的阳光本来已不明亮,加上香烟缭绕,祠堂里竟是昏糊一片,看不清楚。 祠堂正中摆个牌位,两边是烛台、锡器之类,前面的三张供桌尽都空着。几个龙族父老坐在一旁,沉着脸,静静地默不作声,除了偶尔有人上前去续香,和其中有个最干瘦最矮小的老头手里不断地转数着一串念珠,象是有点儿活气之外,其它的都象刚从棺材里发掘出来的陪葬土俑。整个祠堂阴森冷寂。 九妹并没有认真地注意他们。她只是对在一旁诵经的六个和尚发生兴趣,看他们那身古怪的服装和光头上的香火点,为他们嘟囔念祷和敲木鱼的刻板动作感到好笑。随后又想到那个疑问:“那过生日的老太婆在哪里呀?”她问阿月。 阿月摇摇头。 “就在后面香案上。”旁边一个也是看热闹的女工,指给九妹看。 “我怎么看不见?”刘九妹踮起脚跟睁大眼睛,但还是看不明自,“那上边只有个木牌牌。” “就是这个哩!”那女工好心地解释给九妹和阿月听,“人死了能活吗?木牌位就是她的魂灵。” 刘九妹点点头,好象明白的样子,但马上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我们家的牌位供的都是神,难道那老太婆也成了神吗?” 她就是这么个刨根究底的脾气,惹得那女工盯了她一眼,半象回答半象自语地嘟嚷着说:“神不神的,说不清。不过就是在阴间,也和我们不一样,人家是荣华富贵的命!” 那是真的,随着女工的视线,刘九妹看见走来了好几个丫头使妈,手里都是提着食盒,挎着饭篮,捧着汤钵的。她们走到祠堂门口,便一样样取出来,隔着门槛递进去,由里面的男人再接过来摆到供桌上。只见递了一样又一样,什么烤乳猪,红烧鹅,全鸡全鸭,鱼翅海参以及白果、香菇、腐竹、金针、云耳等等,应有尽有,五色俱全,最后逐在供桌上摆上一双象牙筷子、一个细花瓷碗,和斟满酒的酒杯,跟活人请客摆宴时一模一样。 “死了还吃这么多?”九妹忿忿不平地说,想到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全靠野菜度日,和这个死人相比,真是天地之差呀!为什么会这么不同呢,她怎么也想不通。 正当刘九妹的脑子里盘旋着这些事时,忽然有人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叫了起来:“在这里,在这里哩!”刘九妹被她姐姐刘二女一把捉住了,“快回去,阿哥有船。” 尽管九妹还想再看一眼,弄清她头脑里的疑难问题,但终于不得不跟着二女走出了人群。阿月也默默地跟在后面。 九妹她们回到渡口,庄姐已经下了小艇,她们也跟着跳上去。刘芜宇随即用桨撑开小艇。不想这时岸上却跑来一个着长衫的青年男子。 “等一等,阿基,等一等!”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到丝厂求职的刘凤山。 只见他眼睛里好象谁也没有看见似地登上小艇,找了一个较舒适的空位,用手抹了抹上面的尘土,然后坐下。旁边的刘九妹见他这模样,厌恶地换了个位子,好离他远一点。 刘凤山从来就不愿意和这些被他认为卑贱的穷人混在一起,更何况又是一群女人?今天,要不是来晚了,错过了“晏渡”,他是不会和这些鬼纽女同坐一只小艇的。为了表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他正襟危坐,不看刘九妹她们,眼睛一直望着岸上那逐渐远去的丝厂。 今天,对于刘凤山来说,是个不平常的日子。由于在丝厂谋得了差事,他那趾高气扬的神态,怎么也按捺不住,迫切地需要表现出来。尤其是上午,他遵照龙老板的意旨,和龙扬廷计议了一个如何催租逼租的办法—一他认为这是十拿九稳的。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架起二郎腿,得意地抖动起来。 刘凤山的这一切举止,全摄入刘九妹这个小姑娘的眼里。她一向讨厌刘凤山这种人,什么都不懂——不会耕田,也不会做工,却神气活现地摆出一副臭架子,家里破败得有时得靠别人接济,却还舍不得脱下那件旧长衫。 刘风山这种眼睛长在额头上,摇头晃脑抖腿的姿态,刘九妹越看越不顺眼。她和阿月做了个鬼脸,两人便同时翘起二郎腿摇头晃脑,学着刘风山那个丑模样,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小艇在行进着,把激起的层层水浪抛在后面。 刘凤山猛一回头,见自己成了众人嘲弄的对象,大为恼火,他想发作,但又不敢,弄得面孔涨得通红,十分尴尬。这么一来,更使九妹和阿月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连稳重的庄姐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凤山哥哪里来?”还是刘芜宇强忍住笑扯开了话题。 “我吗?”刘凤山挪动了一下身子,又摆出那副正襟危坐的架势,“上次你送我进省城学堂,读了半年多就觉得没有读下去的必要啦!现在——”说到这里,刘凤山不免得意起来,“现在,鼎伯我我去,我进了‘锦绣华’啦!” 刘芜宇只是“喔”了一声,并不觉得有什么稀罕;但庄姐和刘二女她们却引起了注意。 乘着大家对Z注目,刘风山自以为到了可以炫耀的时候了,于是他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再拿出本家兄长的架势,教训超刘九妹来:“我说,九妹啊!今天早晨,你怎么不识相呢?在丝场白白地讨了一顿打!你想想嘛,值不值得呀?依我说嘛,你呀——”他拖腔拉调,好象是出于一片至诚。 “我怎么啦?你说嘛!”提起今早挨打,九妹满肚子怨恨直涌心头,她眼睛一翻手一指,质问起刘凤山,要不是她姐姐连忙制止,她的手指头会一直指到刘风山的鼻子上。 刘凤山估计错了对方,他原以为这个小姑娘听了他的忠言劝告,会十分感谢他的关怀。谁知却碰了个硬钉子。这阵他很想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避开她,但又做不到,因为九妹的眼光太锐利了,象把利剑刺破了他的伪善。 四只眼睛对看着,缄口不语。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帮着扒艇的刘二女接过话头说起来。 “九妹,你顶撞了谔叔,他却报复我,扣罚了这么多钱,回家还不知道怎么圆报阿妈哩!今天田租到期啦。”她紧皱眉头;叹了口气,“认个错又有什么呢?” 刘凤山一昕刘二女这么说,认为这可找到了一个通情达理的明白人,于是连连点头,深表同意地说: “认个错又不吃什么亏的!” 刘凤山的话又激怒了刘九妹,她不顾小艇的摇晃,跳起脚,挥动小手,犹如连珠炮地质问刘凤山:“什么吃亏不吃亏?我没有错,为什么要认错?我有错吗?我有错吗?你说说,我有什么错?”她不但冲着刘凤山,甚至牵连到姐姐了,“我为什么要认错,阿姐?” 大家都怔住了,只有阿月气鼓鼓地瞪着刘风山。 “阿哥,你说我该不该认错?”九妹见没有人答腔,便找了她哥哥评理——刘芜宇在九妹的心目中是最有威信的人。“你说嘛,阿哥,你说嘛!”她逼着刘芜宇马上给她做出秉公的判断,完全用了一副小孩央告的语气。 “哎哟,这个——”刘芜宇连连摇头,笑着说,“是盘是碟,我还没有闹清楚哪!”刘芜宇这么一说,大家都被逗乐了。看得出他是偏向九妹的。 刘凤山绷紧的脸上连一丝笑纹也没有。他还没有忘记刚才九妹如此无礼地冲撞了他。这对他的尊严是个大大的冒犯,因此,决心回敬她两句,便开口道: “你啊,九妹!光顾口头上痛快,可到底吃了亏。不用说你一个毛丫头,就是前几年汉阳兵工厂那么多工人闷长工银,不熊说全没有理吧,可结果还是输给了东家,被赶了出去。”他用一种极尖刻的语气嘲讽地说,“哼!你一个小师仔,怎么能说没有错呢?” 刘九妹一听这话更为生气:“师仔不是人吗?师仔就该挨打吗?” “除非哪一天你当上了东家。”刘凤山带着挖苦的口吻说。 二女和阿月弄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九妹却象被毒蛇咬了一口似地跳了起来,举起拳头,赌咒发誓地大叫起来:“我才不做东家哩,东家都是黑心鬼!”因为她永远忘不了东家夺了他们家的佃;东家向他哥哥催逼船租;东家把她的老母从丝厂赶了出来——她阿妈年轻时也是一个缫丝女工哩……这虽然是孩子的赌气话,说得十分简单,却很有骨气,因而获得了哥哥的赞许:“你急什么,九妹。有理不在声高,有话慢慢说嘛!”刘凤山不再作声了,九妹却高兴得拍手大乐,嘴里连连叫着;“嗽,嗽,嗽……”表示自己得到了胜利,一面向阿月做了个鬼脸,要她和自己一致行动。 “轻点,轻点。”刘芜宇笑着提醒她们,“不要把小艇弄翻啦!”尽管这么说,她们还是叽叽哇哇地叫个不停,不肯老老实实地坐定。最后还是刘芜宇命令九妹帮助扒艇,这才使一场笑闹平息下来。小艇在河里箭也似地前进,时起时落的桨桡,撩起一阵又一阵的水花,在小艇的后面,连成了一线。大家都在看水,看天,看着远处,唯有刘凤山一时心绪平静不下来,深悔在这一群妇女面前出了丑,太不值得。但他竭力强打起精神,掩盖自己的沮丧。继而又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到丝厂任职,这些鬼纽女眼看就捏在自己手心里,因此,更觉得不必生气,应该摆出“高人一等”、“不屑一争”的架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