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古代言情 > 乱世之英 > 第十七章 如此朝廷

乱世之英 第十七章 如此朝廷

作者:匿名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终于到达了帝国的都城,临安。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就算元军已将兵临城下,却依旧是如此的繁华。 楚玉走在热闹的街头,有一些兴奋,“将军,不如我们今天就去西湖泛舟吧,京城真是太好了!” 王想有些奇怪,在他的脑海里,一直以为现在的临安应该处于高度戒备的战时状态,充满紧张的气氛,可现在却依旧是一片祥和,难道朝廷和百姓们都如此的有信心? 西湖。 湖边的凉亭,李潮也来到了这里。王想与他四手紧握,各自都有一些激动,一别两月,每个人的心里都平添了一份对战友的思念。 “李先生,你一路辛苦了!” 李潮笑道:“总算不负将军所托,将这支队伍顺利带到了临安。” 王想望向无垠的湖面,“来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这百年以来总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想收复北方的山河。” 李潮负手走了两步,“人生短短数十年,又何苦冒那些风险呢?小时侯,听过柳永的那一首‘望海潮’,就对临安向往不已。” “先生现在可以吟唱一曲呀。” “将军取笑了,如今的我可丝毫不会陶醉于良辰美景,现在我与将军一样都壮志满怀,我看这一次我们要受到朝廷重用了。” “哈哈,先生和我想的一样,原来勤王的军队并没有太多,如果论及人数,我想无人可超出我军了。朝廷若想确保临安,想必也要倚仗我们了。”王想有一些得意,“昨日,文天祥大人已经被授为枢密副史,得到重用,若真能击败鞑子,我等也将成为民族英雄!而且我们的将来更是光明一片。” “唉,可是我们真能取胜吗?”李潮似乎没有什么信心,“将军,朝中的斗争岂是我等所能左右,纵是主战派得志,此次我们面对的可是元军主力呀!” 轻舟靠岸,楚玉已跑了过来,“将军,你怎么还在喋喋不休呀,不是说一起来泛舟吗?” 李潮用折扇轻轻敲向她的头,“喂,小玉,你多少给我点面子呀。” “李先生,你可是个文人雅士呀,在如此的美景之下,怎么也应该沉醉其中,诗兴大发吧?” 王想鼓掌道:“不错,不错。” “不会吧,你们可是存心为难我了,谁说文人都会做诗,我也只会欣赏罢了。” 夜晚。 文天祥一脸的怒气,对面坐着王想与李潮。他感觉自己无法面对他们,“王将军,没想到朝廷里的这帮大人物居然不肯给将军的部队正名!” 他很在意王想的大军,如果因此失去了这支义军,临安会战胜利的希望就又少了一分,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挫伤几万颗报国之心。 王想与李潮对视了一眼,这个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为什么连为国一战他们都不许!”文天祥一拳击在了桌上,茶杯翻落,茶水四溢。 “大人!”王想有一些感动于文天祥的真情流露,“无论怎样,我们还会战斗下去的。” 李潮将茶杯扶正,“文大人,你自己还需多多保重。只是实在没想到在这国家存亡之刻朝廷还是如此,真是让人寒心。” 文天祥重重地坐了下来,在椅背上,“尤其是朝中大臣大多主张议和,现今连太后也主张和议了,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改变不了这些人的思想。” 他的眼里有了一丝难以觉察的绝望,他自己也感到前方的迷茫,如果议和,自己这些人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就算你想如此,元人会答应吗? 王想大惊失色,“议和!” 李潮长叹一声,“今日再想议和,不若痴人说梦,如果朝廷还不改变,最后恐怕就只有献城投降一条路了!” 王想愤然道:“如果真是这样,大人,我等可起大军清君侧,振朝纲,再若不行,另立明君又有何不可!” 一席话让文天祥目瞪口呆。 伯颜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到达了临安,一路之上并没有面对太多的抵抗,大批的宋军倒戈,也使得他无需留下太多的兵力留守。 也许前一年襄阳的失陷已经完全摧毁了宋人的信心。 江南的春天是温暖的,心情又是那么愉快,张弘范作为前军元帅也没有什么紧迫感。 宋朝的使臣已经来到,想割地求和。他想这一次伯颜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换作自己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灭亡已历三百余年的大宋王朝应该可以青史留名吧。 张弘正从后面骑马追了上来,“大哥!伯颜下令让我们在这里扎营,暂时不进攻临安。” 张弘范有些诧异,看了看有些气喘的弟弟,“是吗?难道伯颜想和宋室议和?”随即他自己也摇了摇头,伯颜这次决不会这么轻易同意和议的。 当得知元军在离临安三十里外扎营之后,陈宜中已经完全没有了主意,派去的使者还没回来,蒙古铁骑半日就有可能打进临安,到那时自己不但是没有了丞相之位,而且性命也难保全。 他相信大家都与自己一样慌乱。 当召来众大臣之时,他发现就连一些平素主战的大臣都已经闭口不言,他苦着脸,双手一摊,“众位同僚,眼下该当如何?” 文天祥大声道:“大丈夫死则死尔,有何可惧,丞相,我愿率军与鞑子野战!” 众人虽知文天祥素来主战,也不禁为他的勇气折服。 大将苏刘义也出班拱手,“丞相,文大人所言极是,背城一战,最多不过是个死字,尚可名垂青史,某愿随文大人出城决战!” 陈宜中哼了一声,“二位大人勇气可嘉,可是二位可曾想过,一旦失利,天子与太后尚在临安,难道二位只想着个人声名吗?” “丞相,你。”文天祥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恰在此时,使者回来了。 众人眼巴巴的望着使者,当听见使者说出,“丞相,元人同意谈判。”这句话时,众人都轻松了。 “太好了!”陈宜中喜道:“如此一来,黎民免遭涂炭,你细细讲来元人有什么条件?” “是,元人提出说谈判一切皆好商量,但说我们召集勤王之军就是没有谈判的诚意,让我们先让勤王军退兵,再派一位重臣前去元营谈具体条件。” “一派胡言!” 文天祥冲至人群中间,“众位大人,这是明显的缓兵之计,待这不多的勤王军一走,元军主力齐集之时,临安还不是被他们唾手而得,到那时我们才是无颜以对圣上,黎民呢!” 陈宜中见文天祥非常激动,心中也有些发毛,他轻咳一声,“文大人无需激动,此等大事,还需待老夫奏明天子与太后圣裁,这样,大家就先散了吧,老夫现在就进宫。” 袍袖一甩,陈宜中不理众人,快步走了出去。 终于王想的大军在城外会师了。 虽然分别只两月时间,但众人相见却都感觉亲切愉快。 王想的大军已经成为了临安最大的一支勤王军了。王想本部人马由两千增至一万,李潮陈洋由一万增加到两万,秦远由五千增至一万,只有李巨王永一路由一万减员到八千,全军达四万八千人之众。 众人纷纷诉说离情别意,与一路的风情,战斗。 王想下令大宴全军将士。 这一夜,每个人都很快乐,忘记了即将面对的敌人。 酒桌上。 李巨流着眼泪,“大哥,我觉得我对不起大家,我一时的冲动,损失了那么多的兄弟,我恨我自己,不能替他们报仇!” 王想搂住李巨,“二弟,别哭,坚强一点,我们要让鞑子在临安城下血流成河!” 李潮压低了声音,“众位兄弟,我没有想到,我军达到如此规模,更加没有想到朝廷如此对待我们,不消几日我们的补给就有问题了,大丈夫顶天立地,将军,是决断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