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16章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佞言巧似簧2

忽然连四海脸色一沉,向门外道:“来人!把江涛这混蛋给我带进来。”门帘一挑,两名劲装佩刀武士应声而入。中间夹着一个赤膊大汉,正是飞鱼江涛。被绳索捆做一团,惊得面如土色。两武士将江涛摔在地上,退在一旁。 连四海一脸怒色,厉声道:“江涛,你知罪吗?”江涛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说道:“属下有眼无珠,罪该万死。舵主饶命,李公子饶命。”连四海不再理他,重新换上一付笑脸,向天赐道:“李兄弟,这混蛋就是罪魁祸首,愚兄把他交给你发落。是杀是刮,贤弟看着办吧。”江涛闻言更惊,头磕得更加急了。 天赐不由得起了怜悯之心,即有些过意不去,又有些不以为然。暗道:“连大哥这一手未免太做作了。这江涛不论犯了多大的过错,毕竟是同帮兄弟。交给我一个外人任意处置,岂不令属下寒心。何况他并无大错。也许他们黑道中人行事一向如此,重恩怨轻生死。倒也怪不得连大哥。”天赐对江涛并无太多恶感,既然在小舟上曾放过他一马,现在不妨再救他一命。说道:“连大哥,这位江老兄说来有功无过,依小弟之见还是放了他吧。” 连四海奇道:“怎么个有功无过?”天赐笑道:“若没有江老兄居中为媒,小弟又如何结识连大哥这样的血性朋友。大哥不但不应罚他,还应该重重赏他。”言罢也不管连四海是否同意,扶起江涛为他解开绑缚。连四海既然说过将江涛交给他发落,他也就不必客气。 连四海心想:“这姓李的很会收买人心。他既然放过江涛,我又何必枉做恶人。”说道:“贤弟宽厚大度,愚兄佩服。”又换上冷面孔,向江涛道:“还不快谢过李公子不杀之恩。”江涛死里逃生,暗自庆幸不已。擦去额角的冷汗,又重重扣下头去,说道:“多谢舵主,多谢李公子!”连四海挥手道:“你们下去吧!”两武士与江涛躬身退出。 连四海持着天赐的手臂,说道:“来!咱哥俩坐下详谈。”两人分宾主落座。小兰送上茶水,随后也退出室外。两人一谈就是一个多时辰,无非是说些武学心得,江湖趣事,颇为投机。连四海并未问起天赐的师承,天赐也乐得不说,似乎忘记了那天过招,连四海识破他拳路时所流露出的惊讶神情。 谈到最后天赐提出有急事在身,明日便要告辞启程。连四海盛情挽留,说道:“再过三天便是中元佳节,孤身上路,一个人在旅途中过节,冷冷清清。何不在此小住数日,咱们兄弟多聚聚。何况贤弟重伤初愈,不宜多劳。过了中元节再上路不迟。”天赐不好推辞,笑道:“大哥盛情,岂敢有违。小弟遵命就是。” 当天晚上,连四海设宴为天赐接风,席间将天赐介绍给钱师爷与舵中兄弟。他并不言明天赐的真实身份,只说是新交的朋友。钱师爷自然也心领神会,守口如瓶。大河帮帮众听说天赐是舵主的朋友,哪个不想讨好?轮番敬酒,吹捧恭维。这一席酒直饮到深夜,宾主尽欢而散。 此后每日连四海钱师爷都与天赐饮酒谈心。一个有心奉承,一个诚意结交,十分投缘。侍女小兰贴身服侍,照料天赐的饮食起居,尽心尽力,小心周到。天赐在家破人亡之际享此清福,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他不明连四海的苦心,自然十分感激。 很快便到了中元佳节。这一天分舵之中张灯结彩。前庄的练武场撤去了刀枪兵器,摆上了数十张大桌。连四海招集舵中几百名兄弟在此设宴欢度佳节。二更时分,月上中天,众兄弟喧闹入席。天赐也应邀到场,与连四海钱师爷以及舵中的几名大头目团团坐了一桌。同座诸人都是性子粗鲁的江湖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讲起话来呼爹喊娘,无拘无束。天赐虽是读书人出身,本性却也十分豪爽,不久就同众人混熟了,称兄道弟,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 本来大家顾忌天赐在座,由钱师爷领头,欲行些文雅点的酒令。可是大家肚子里墨水不多,兴致不高。最后还是天赐出主意猜拳拼酒。大家哄然叫好,开始狂呼豪饮,闹得天昏地暗。天赐周旋其间,讲几段雅俗共赏的笑话,逗得大家不时捧腹大笑。钱师爷心中佩服,暗道:“此人能屈能伸,装龙象龙,装虎象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半夜帮中兄弟相继散去,天赐又向连四海告辞。这一次连四海不再挽留,只请天赐再住一日,明日为他设宴饯行。天赐爽快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傍晚,连四海亲来相请,偕天赐前往后庄花园中的一座水阁。这水阁建在一湾小湖之上,九曲桥直通湖岸。四面花木假山环绕,阁中凉风习习,月光如水。好一个清幽的所在。 钱师爷早已在水阁内相候。天赐一到,他起座相迎,说道:“水酒便宴,不成敬意,万勿见笑。”只见水阁中央的石桌上摆着一壶酒,几碟精致的小菜。从昨日的狂饮大嚼,一变而为今夜的月下小酌,别具风味。连四海没有这份文雅,自然是钱师爷的主意。三人略加谦让,各自入座。 连四海道:“能与李兄弟结交为友,愚兄万分荣幸。只可惜缘分浅薄,不能长久相聚。此地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逢。水酒一杯,略表寸心。愚兄先干为敬,祝贤弟此行顺利。”端起酒杯,一饮而紧。 天赐笑道:“古人云: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没有今日的分手,焉有来日的重逢之喜。”钱师爷赞道:“好个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秦少游词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使情义长在,何虑关山阻隔。”天赐暗自好笑。秦少游之词讲的是男女之情,用来形容朋友之谊未免驴唇不对马嘴。想来这位钱师爷是个半瓶醋,难怪他求取功名无望,只能为人捉刀执笔混口饭吃。 酒过三巡,连四海钱师爷相互一打眼色。钱师爷干咳一声,问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老朽以为,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已到变乱之时。不知公子有何高见?” 天赐深感诧异。这些天钱师爷只与他谈风论月,此时骤然提及国家大事,甚是突兀。天赐一时无从回答,反问道:“先生为何问起此事?” 钱师爷摇头晃脑,说道:“当今昏君无德无能,朝廷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横行无忌,黎民百姓离心离德,此皆大乱将生之兆。公子怀经天纬地之才,救国救民之志。当此关头应何去何从,请公子不吝赐教。” 天赐更为惊奇。这钱师爷学问平平,见识却不差,居然也看出天下将乱。他言中深意天赐一时难以明了,出言便十分谨慎,说道:“先生之言差矣。贪官污吏不过是癣疥之患,又有哪朝哪代不生变乱。你我何必杞人忧天。如今新君于即位之初便能明辨忠奸,除去奸宦王保,大快人心。假以时日,必能整肃纲纪,中兴我朝。先生请拭目待之。” 钱师爷放声大笑,笑声中尽是嘲弄之意。天赐心中不乐,问道:“先生何故发笑?”钱师爷面色一整,说道:“老朽笑公子太天真。有关新君杀王保之事,老朽也听到一些传闻,却与公子所言大不相同。其中内幕老朽虽不尽知,却可以断言并非出于忠奸之辨,而是缘于宫闱权力之争。新君杀掉王保之后,对许敬臣等众奸佞更为宠信,比昏庸糊涂的老皇帝还要不如。他年轻识浅,据传天性残忍,贪色如命,绝非公子所期望的中兴之主。若说他能整肃纲纪,铲除奸佞,老朽第一个不信。” 天赐又是惊异又是失望。父亲曾多次向他提及新君,言下颇多称道。天赐对新君早有好感,先入为主,只管往好处想。说道:“也许新君另有打算。那许敬臣独揽朝中大权几达二十年,根深蒂固,岂能一朝除之。还有刘进忠,手握重兵,实为心腹大患,更不能轻举妄动。” 钱师爷鼻子中挤出两声冷笑,又想出言反驳。连四海生怕他们闹僵,插言道:“李兄弟,愚兄没读过几天书,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一句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李大人忠心为国,却为昏君所杀。兄弟不思报仇,反替那昏君讲话。这份愚忠愚义,恕愚兄不敢苟同。” 天赐道:“大哥之言句句在理。杀父之仇,小弟无日或忘。恨不能生食奸贼之肉,以慰先父在天之灵。可是我李家世受国恩,先父临终之时殷殷嘱托,教我不可与朝廷为敌。何况先父之死是缘于奸臣贼子的陷害,新君虽有误信谗言之过,却非真凶。小弟岂敢心存不敬,加罪名于天子。” 连四海叹道:“我等江湖中人但知快意恩仇,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并无许多顾忌。贤弟出身官宦之家,见解自然有所不同。人各有志,愚兄不敢相强。可是贤弟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岂是朝中群奸之敌。锦衣卫中高手如云,贤弟武功未成,实在无力相抗。” 天赐道:“义之所趋,不敢反顾。事若不成,我李天赐一死而已,又谈什么敌与不敌。何况天下忠义之士非仅我李天赐一人,朝中奸佞非我一人之仇,而是天下人的大仇,岂能说势单力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有正义伸张之日。可是我李天赐不会坐等这一天到来,愿尽微薄之力,死而无憾。” 连四海抚掌叫道:“好!这才是我的好兄弟。义之所趋,不敢反顾。拼上性命又有何妨。贤弟尽管放心,若有用得着愚兄之处,刀山火海也决不皱眉。”天赐深受感动,紧紧握住连四海的双手,欲语无言。 钱师爷赞道:“壮哉!”话锋一转,又道:“壮则壮矣,却只能算是匹夫之勇,智者所不为。当年张良张子房为报亡国之耻,以管仲伊尹之才而行荆轲聂政之举,行博浪一击,生死悬于毫发之间。东坡公论及此处,叹他犹有不能忍,行险以求侥幸,非大智大勇之举也。及其忍常人所不能忍,圯下三拾履,受教于黄石老人。而后辅佐高祖刘邦,诛暴秦平天下,成王霸之业。可谓流芳百世,令我辈后人景仰。李公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要学当学张子房。” 天赐心神大震,钱师爷话中之意,他若有所悟,叹道:“李某一介俗士,岂敢比美于先贤。” 钱师爷道:“公子切莫妄自菲薄。事在人为,若不为,焉知不能为。依老朽之见,公子胸中才学,一身勇力,只在子房之上,不在子房之下。况且公子乃忠臣之后,若能借令尊之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这又是子房所不能及。张子房能佐高祖兴汉三百年,焉知公子就不能?” 他暗道:“他这是在劝我造反。将我比做张子房,荒诞无稽。却不知那汉高祖又是何人?”说道:“我朝江山稳固,非暴秦可比。更无雄才大略如汉高祖之人。即便我李天赐妄自尊大,自比先贤,又有何用。” 听天赐的口风略有松动,钱师爷以为时机已至,不再旁敲侧击,直言道:“当年暴秦并吞六国,收天下之兵,杀天下豪杰,也自以为江山永固,结果如何?一氓隶揭竿而起,指日间由盛而衰,分崩离析。如今朝廷无道,更胜暴秦,这且不说。只说那汉高祖,老朽心中倒有一人。” 天赐问道:“此人是谁?愿闻其详。”钱师爷道:“此事还是由连舵主来说。”连四海道:“此事说来话长。贤弟可知愚兄是什么人?”天赐笑道:“这一问问得古怪。难道大哥不是大河帮归德分舵的舵主吗?” 连四海道:“不错,愚兄加盟大河帮已有二十余年。当年咱们兄弟三十六人歃血为盟,立志共创大业。如今三十六位兄弟大多已不在人世,愚兄是硕果仅存的几人之一,算得上帮中元老。敝帮主姓贺,上震下天,江湖人称大河苍龙。当年只身孤剑行道江湖,杀贪官除恶霸,劫富济贫。后觉一人之力有限,于是联络志同道合之士,创立了这小小的大河帮。苦心经营二十年,日渐强盛,帮主侠义之名传遍天下。愚兄有幸侧身帮中,亦觉万分荣幸。” 天赐道:“贵帮主莫非就是钱先生所说的汉高祖?”钱师爷笑道:“非也,非也!公子请耐心听下去。” 连四海道:“两年之前,中州豪杰为对抗官府清剿,歃血为盟。共三帮五门十八寨,敝帮也在其中。大家共尊南阳卧龙山庄飞天神龙龙老爷子为盟主。两年来大家齐心合力,共图大事,豪杰之士争相归附,已能与江南武林盟湖广闻香教这两大江湖帮会分庭抗礼。” 天赐心想:“难道所谓汉高祖指的就是此人?武林盟闻香教又是什么江湖组织?”问道:“这位龙老爷子大名如何称呼?” 一提到龙老爷子,连四海精神顿时一振,向空抱拳为礼,说道:“龙老爷子大名上在下天。”天赐默念“龙在天”三个字,诧道:“这名字可有些犯忌。”连四海奇道:“这是怎么说?”天赐道:“飞龙在天,位尊九五,以相帝王。寻常平民百姓,岂能以此为名。”连四海大喜过望,说道:“贤弟不愧是读书人,比愚兄有学问。龙老爷子并非寻常之人,别人不能以此为名,龙老爷子却担当得起。 天赐心中了然,钱师爷所说的汉高祖必是此人。这位龙老爷子心怀异志,网罗天下英才,以为来日之图。连四海钱师爷一定是给他做说客的。先是旁敲侧击,探他的口风,最终说上了正题。 只听连四海道:“龙老爷子一身武功超凡入圣不说,他老人家的三位公子也都是武林中罕有的高手。尤其是三公子龙在渊,大有青出于蓝之势,玉面神龙之名威震中原。更难得的是他老人家为人仗义,礼贤下士,求才若渴。武林朋友如遇急难,不论亲疏贵贱都能尽心相助。但有一技之长便诚意招揽,待为上宾。故而能令中州豪杰心悦诚服,甘为效命。李兄弟,你说的很对。朝中奸佞是天下人的大仇,龙老爷子也决不会坐视。只等兄弟的一句话,咱们大河帮,咱们中州群雄,都愿助兄弟一臂之力。俗话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千万人同心,何愁大事不成。” 天赐好生为难。想起父亲临终时的留书,想起离家时好友孟文英王致远的嘱咐。他断不能自甘堕落,沦身为盗。连四海虽然是位血性汉子,可是他所在的大河帮卧龙山庄就未必是什么好路数。所谓等一句话,不外乎心悦诚服,甘为效命之类。这位龙老爷子行侠仗义要讲条件,其心可知。但连四海一片赤诚,断然拒绝有伤朋友之情。天赐踌躇再三,婉言道:“连大哥,兹事体大,容小弟多加考虑。小弟现有要事待理,不克分身。况且小弟如今武功未成,江湖阅历不足,对诸位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再过一年半载,如果小弟有所决定,一定来禀明大哥。” 连四海听出天赐的推托之意,大失所望,又待出言挽留。钱师爷在桌下偷偷踢了他一脚,笑道:“公子即有此意,老朽与舵主也不便多言,只能在此恭候了。请公子记住,咱们大河帮始终是公子的朋友。”又向连四海道:“舵主,李公子不马上应承此事,老朽深以为然。李公子并未见过龙老爷子,如果仅凭你我一面之词便仓促决定,未免有失慎重。君子不轻于然诺,一言既出则矢志不移。这正是李公子的可敬之处。” 天赐笑道:“让钱先生说中了。老子曰:轻诺必寡信。为了将来不失信于人,还是现在慎重些为好。” 钱师爷道:“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老朽与舵主的建议,还望公子多加考虑。他日若有缘见到龙老爷子,当知老朽所言不虚。” 当下三人话题一转,绝口不提此事。山南海北,觥筹交错,这一席酒直饮到深夜。当夜天赐辗转难眠,父亲信中之言不时在他脑海浮现:“不轨之徒,枭霸之属,妄生异念,窥伺鼎器,假称仁义以收豪杰之心。此辈狡狯,必多方游说吾儿,图为所用。”这些预言如今一一应验,天赐深为叹服。连四海与钱师爷所言或者有几分道理,却与他素来的志向不合。借助江湖帮会的势力为父亲报仇,固然是一条捷径,可父亲泉下有知一定不会赞成。为报私仇而忘大义,非君子所为。经过一阵天人交战,天赐终于有所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