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17章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佞言巧似簧3

翌日一早,天赐辞别连四海,启程南下。他身着小兰为他缝制的的宝蓝色劲装,头带扎巾足蹬快靴,俨然是一位江湖武士。天赐本就生得高大雄壮,这身装束十分相称。只是肤色过于白皙,如果再经一段时日的风吹日晒,肤色加深,只怕无人能够认出他就是锦衣卫重赏追缉的逃犯,亡命天涯的李天赐。 离开归德分舵不到十里,忽听背后銮铃声响。一骑快马如飞而来,马上骑者大叫道:“李公子,请等一等。”天赐勒转马头,只见那骑快马转瞬间便驰到眼前,马上之人却是飞鱼江涛。 江涛跳下坐骑,俯拜于地,说道:“小人拜见公子。”天赐连忙下马相搀,问道:“江兄请起。是连大哥遣你来的吗?”江涛嗫嚅道:“不是。小人是私自出逃,没有让人知道。” 天赐诧道:“江兄,这是何故?”江涛腰杆一挺,环眼暴睁,说道:“小人此来,一来是为拜谢公子一言活命之恩,二来是欲追随公子闯荡江湖。小人武功低微,不值一提。可是小人自信对武林情势江湖门槛知道的不少,一定对公子有所帮助。冒昧前来,望公子收留。” 此事来得太突兀,天赐倍感诧异。说道:“江兄厚爱,小弟由衷感激,照理说决不应该拒绝。可是江兄想过没有,此番不辞而别,不但对不住你家舵主,对不住帮中兄弟,亦将陷我李天赐于不义。江兄知恩图报,本是君子之举,小弟不能苛责。但为此辜负兄弟之情,因小失大,让小弟如何心安。江兄还是马上返回,以后莫再提及此事。” 江涛道:“小人决不会再返回大河帮。”天赐道:“难道江兄还记恨你家舵主。”江涛道:“小人非心胸狭窄之辈,一点嫌怨不会介意。可是舵主刻薄寡恩,令人心寒。江某投效大河帮多年,卖过命,流过血。舵主却全不念兄弟之情,要杀便杀,全没当一回事。反而是公子不念旧恶,救了我一命。江某虽然愚鲁,却分得清好坏。” 天赐心想:“此事连大哥做得确实有些过分,难怪部属寒心。”说道:“此事因我而起,责任在我。连舵主并非真的要杀江兄,不过是借此致歉,平我心中怨气。江兄不必放在心上。何况江兄家有父母妻儿,岂能置他们于不顾。” 江涛笑道:“小人光棍一条,来去无牵挂。与大河帮也早已经恩断情绝,既然出来就不会再回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小人这些年因走投无路,被迫混迹于盗匪,杀人越货,自觉十分快意。可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每每暗中自责。几天前有幸得见公子尊颜,公子的为人处世,公子的气度风范都令我无地自容。小人双目非盲,看得出公子绝非凡俗之辈。如能追随公子左右,必能有一番作为,不负父母所遗的大好身躯。” 天赐颇为感动,心中暗赞:“向上之心,人皆有之。草莽之中也并非全是自甘堕落之人。”说道:“江兄怀此壮志雄心,何处不可去得。如今天下将乱,朝廷有意用武,以平匪患。江兄有一身好武艺,正是朝廷急欲招募的人才。何不前去投军,为国效力。河南总督萧定乾听说是一位能征惯战的骁将,不会埋没江兄。我李天赐身为朝廷通缉的重犯,自保尚且不及,实不能收留江兄。望江兄见谅。” 江涛急道:“李公子,小人并非趋炎附势之徒。正因为公子身在险中,小人更应追随左右。” 天赐正色道:“江兄相从于危难之间,足见隆情高义。可小弟却不能有误江兄的大好前程。江兄如果信得过小弟,便听小弟一次劝告。去开封府投军,杀贼报国,救万民于水火,胜过追随小弟一个无用之人。将来如果能有所建树,便是对小弟最好的答谢。小弟拙于言辞,希望江兄仔细斟酌,应该能明白小弟的苦心。” 江涛沉思良久,忽然抬起头,说道:“李公子,我听你的。请让我再送你一程。”天赐笑道:“难道江兄送得还不够远吗?好朋友贵在知心,何必效儿女之态牵衣不舍。” 两人各自上马。江涛却不催马启程,略为犹豫,说道:“我还有几句心腹之言,不说出来放心不下。”天赐道:“江兄请讲。”江涛道:“公子以为连舵主是真心与您结交吗?”天赐奇道:“江兄何出此言。连大哥虽身在黑道,却有一副侠义肝胆,古道热肠。怎能说不是真心。”江涛道:“说句不该说的话,希望公子不要见疑。我看他连四海是别有用心,万万相信不得。” 天赐暗道:“连四海有意拉拢我,当然别有用心。这位江老兄粗中有细,不是个莽夫。”连四海虽然怀有私心,这几日相待之厚总归不假,他也不便讲连四海的不是。说道:“江兄切不可无端猜疑。连大哥诚心与我结交,就算用些手段也怪他不得。” 江涛道:“我深知连四海的为人,心狠手辣,翻脸无情。他巴结公子绝非无因。那天他出手打伤公子,结下深仇。依他平素的为人,一刀杀掉岂不省下许多麻烦。可是他却不惜血本为公子疗伤,待如上宾,其中必有古怪。我猜想他是心疑公子与醉果老张大侠有渊源,有所顾忌。借此机会与公子结交,化解这段怨仇,企图利用公子的师门渊源作为大河帮的一大臂助,一举两得。公子如果深信不疑,不加提防,将来必吃大亏。” 天赐回想起那天与连四海交手时他的神情言辞,似乎确实认出了他的拳路,江涛之言只怕不是空穴来风。连四海不但想利用他的师门渊源,还想利用他忠臣之后的身份。不但要作为大河帮的一大臂助,还要他助什么龙老爷子兴兵造反。连四海的用心可谓良苦。不过无论如何连四海对他有疗伤之情,此事也不便深究。天赐道:“宁可他负我,不可我负他。咱们现在仅仅是心有所疑,尚不能妄下定论。他如果诚心诚意,我还把他当朋友。他如果存心不良,我李天赐也不是可欺之人。” 江涛道:“公子有所提防,我就放心了。”天赐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就此别过,后会有期。”江涛道:“公子请多保重。”天赐亦道:“保重!”抱拳一礼,扬鞭策马而去。江涛目送天赐转过一片树林,再也看不见了,方长叹一声,策马回程,自去开封府投军。 天赐迤逦南行,数日之后行至颍州地界。颍州古称南兖州,亦称谯县,是东汉末年奸雄曹孟德的故乡,至今尚留有曹氏宗族的墓地。据传说曾为曹孟德医治头风病的神医华陀死后也葬于此地。这些典故天赐烂熟于胸。可如今他孤身流落异乡,难卜生死祸福,哪有心情去凭吊古迹。 时至深秋,正午时分天气依然炎热。骄阳似火,万里无云,路边又无树木遮荫。天赐头顶烈日,自早至午一路急行,人马都已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官道上尘土飞扬,落到身上,混杂着汗水,粘腻腻难过之极。 转过一道山弯,忽见前边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乡村野店。高挑的酒幌子迎风招展,隐隐有一丝酒香飘来。天赐大喜。半日未进饮食,肚子早就饿瘪了。 蹄声得得,缓步行到野店前,天赐翻身下马。店小二忙上前相迎,说道:“客官请里面坐。”天赐将缰绳丢给店小二,说道:“先给马匹饮饱水,添足豆料。”店小二接过缰绳,赞道:“好神骏的龙驹!”只看这一人一马的气派,便知来头不小,小心伺候也许能发一笔小财。当下喜滋滋牵马去了。 天赐踱入店内,找了一处空桌坐下。不多久那店小二又匆匆回转,一边擦抹桌案,一边殷勤地问道:“小店烙饼馒头,牛肉羊肉,一应俱全。客官想用些什么?”天赐问道:“你们店里有酒吗?”店小二道:“小店没有什么好酒,只有自酿的米酒。”天赐道:“也好,打两壶酒,切一斤牛肉,再来几个馒头。” 那店小二手脚麻利,很快便送上酒肉,又去招呼其他客人。天赐埋头大嚼,饮了一壶酒,吃了两个馒头。忽听店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那店小二尖着嗓子叫骂道:“你这秃驴好没道理,吃饭不给钱,还要开口骂人。” 天赐抬头望去,只见那店小二死死抓住一个老和尚不肯放手。那老和尚又黑又瘦又老又丑,一袭僧衣千疮百孔,破旧不堪,又不知有多少年没有洗过,油光可鉴。手里兀自抓着一个馒头,不停地向口中塞去,想是饿极了。含糊道:“店家,你不要狗眼看人低。贫僧现在身边正好没带银两,暂时欠着,将会还你。” 店小二骂道:“你这秃驴一看就不是好人,敲骨榨髓也值不上一文钱,拿什么还我?你这号人我见多了,这一去准跑个没影,我到哪里找你?” 老和尚塞下最后一口馒头,立刻就来了精神,叫道:“贫僧吃你两个馒头,那是看得起你。当年城里的张大户李大户请贫僧到他们家中赴宴,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贫僧理都不理。你这两个臭馒头算什么?贫僧乃有道高僧,不与你一般见识。快快放手,否则贫僧告你个不知尊老敬贤,送到县衙,一顿板子打你个半死。” 天赐暗想:“这老和尚穷到如此地步,还死要面子胡吹牛。鸡鸭鱼肉,和尚也吃得吗?”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怜悯,朗声道:“店家,放了他吧!” 店小二仍死死抓住老和尚不放,叫道:“客官,你不知这等吃白食的有多可恶。今天放了他,明天还会来骚扰。小店本小利薄,如何供养得起。” 天赐暗道:“说来说去,还在一个钱字。”说道:“店家,他是个出家人,又上了几岁年纪,你就放了他吧!饭钱算在我的账上。”店小二大喜,立刻松开手。天赐又向那老和尚道:“大师赏光,请这边坐。” 老和尚乐得眉开眼笑,踱着四方步走到天赐桌前,双掌合十,说道:“小施主心地善良,惜弱怜贫。我佛慈悲,保佑小施主飞黄腾达,富贵无极。”恭维过后,也不客气,一坐在桌前,抓起馒头就塞,端起酒壶就喝,牛肉也不放过。不多时桌上的酒肉被他一扫而光。 天赐见他居然是个不守清规的酒肉和尚,心中不乐。可是既已有言在先请他吃喝,索性好人做到底,让他吃个饱。叫道:“店家,再来些酒肉。”店小二心道:“这贼和尚今天撞上了冤大头,算他祖上积德。”悻悻地去取了些酒肉,重重地摔在桌上。老和尚又是一阵风卷残云,拍拍滚圆的肚子,咧嘴笑道:“饱了,饱了!” 天赐早已等得不耐烦,叫道:“店家,算帐!”店小二应声而来,掐指算道:“牛肉二斤,馒头十二个,米酒若干,外加喂马的豆料,共制钱一百二十文。”这其中自然有不少虚账。天赐也懒得理会,摸出一小锭银子,扔到桌上,说道:“余下的赏你。”店小二一把攫过银子,连声道谢,欢天喜地地去了。 老和尚瞪大了眼睛,盯着天赐道:“原来小施主如此乐善好施。”重重地咳了一声,说道:“小施主将银两送与这贪婪成性的店小二,还不如送与我佛。送给这店小二只能博得一个谢字,心里说不定还要骂小施主一句冤大头。送给我佛却有无量功德。贫僧诚心向佛,正欲广结善缘,募化些银钱,修建庙宇,广传佛法,度化世人。小施主能否行个方便?” 他罗罗嗦嗦讲了一大套,只为讨些银钱。天赐更加看他不起,笑道:“原来大师是要向在下化缘,好说,好说!看在如来佛的面子上,这个方便一定要行。”从怀中摸出米粒大小的一块银子,交到老和尚手里,笑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大师笑纳。” 盯着这块小得可怜的银子,老和尚面有难色,堆笑道:“小施主,佛门虽然广大无边,却只保佑诚心向佛之人。小施主如果诚心诚意,这点银子未免……这个,这个,未免太少了些。” 天赐暗自好笑:“向佛之心诚与不诚,还要看给银子的多少,这倒是头回听闻。”笑道:“佛祖究竟值几两银子,大师请开个价,让在下斟酌斟酌。” 老和尚正色道:“小施主休得胡言乱言,亵渎我佛。佛祖究竟值几两银子,只在小施主心中。或为一钱不值,或为无价之宝。不必贫僧多言。” 天赐心中一惊,暗道:“我只顾与他开玩笑,没想到出言不慎有失忠厚,对佛祖大为不敬。这老和尚有点意思。”又从怀中摸出一大锭银子,放在桌上,笑道:“在下本想倾囊相赠,以示向佛之诚。无奈此行路途尚遥,不得不留些银钱花用。区区十两银子,希望大师不要嫌少。” 老和尚喜形于色,一把抓起银子,满脸堆笑,连声道:“不少,不少!”下面又是一大堆恭维之辞。天赐也懒得去听,笑道:“大师,告辞了!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大师修建的庙宇烧香拜佛。”又高声叫道:“店家,牵马来!”店小二牵来马匹,天赐出店上马而去。 天赐兼程而行,红日西斜之时赶到了西淝河。中原一带被称为淝河的河流共有三条:北淝河,西淝河和南淝河,其中以南淝河最为有名。南淝河发源于庐州府,在八公山注入淮河。肥水之战便发生于此。当年东晋八万北府兵大破符坚八十七万大军,八公山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西淝河也是淮河的一条支流,却与南淝河相距数百里之遥。 天赐当晚便在西淝河岸边一个名叫三塔集的小城镇投宿。找到一家喧闹的小客栈,安顿好马匹行囊,漱洗完毕,一天的疲劳为之一消。天赐向店伙要了几样酒菜,正打算在房中好好享用一番。忽然听到客栈门外有人大声吵闹,一人叫道:“秃驴,休要乱闯,这里是客栈,不是寺庙。快走,快走!”想来是店中伙计正在阻拦闲杂人等入店。 只听一人叫道:“放屁!谁不知这里是客栈,你当贫僧是瞎子吗?贫僧要找一为朋友,快快让路。否则莫怪贫僧开口骂人。”听声音甚是熟稔,正是日间所遇的那位老和尚。他得了天赐的银子,腰杆正壮,那店伙走眼了。 就听那店伙骂道:“你这贼秃驴,竟然胆敢开口骂人,不怕死后下拔舌地域吗?快滚快滚!本店没你的朋友。” 老和尚也不是省油的灯,叫道:“胡说八道。刚才贫僧亲眼看到朋友的马匹停在你们店门前。莫不是你们开的是黑店,将贫僧的朋友害死了,故而百般推托,不肯承认。贫僧要告发你们,送到县衙里治罪。” 那店伙大惊。此时正值傍晚,客人盈门。这老和尚在此大叫黑店,岂不把客人都吓跑了。忙换上一付笑脸,说道:“大师口下留德。请问您老的朋友是不是一位穿蓝衫的青年壮士?”老和尚道:“就是他,没做成人肉包子吧?”店伙哭笑不得。他刚才得了天赐一两银子的赏赐,对天赐的朋友自然不敢得罪,言辞客气了不少,满脸堆笑道:“原来大师是李爷的朋友。恕小人不知,多有得罪。李爷刚刚落店,小人这就领您去。” 店伙一口一个大师,老和尚心里好不舒坦,嘴上却依然不肯放松,说道:“伙计,以后招子要放亮点。真菩萨登门,可不要往外面赶。贫僧貌不惊人却大有来头,只要你好好招呼,包管不会吃亏。”店伙恭声称是,心中大骂不已。 老和尚随店伙来到天赐的客房门前,高声道:“小施主,贫僧又来叨扰了。”也不懂什么叫客气,径自闯进门来。天赐叫苦不迭,这老和尚如冤鬼缠身,甩之不脱,令人头痛。可是他登门相访,也算是客,实在拉不下面皮赶他走路。冷冷道:“大师追踪在下,不知有何指教?” 老和尚坐到桌前,端起酒壶狠狠灌了一口,笑道:“小施主心胸坦荡,才识过人。与施主相处,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贫僧欲与施主结为挚友,常聆教诲,于愿足矣。” 天赐心想:“常聆教诲是假,常讨银子是真。”笑道:“在下才疏学浅,大师谬赞,实不敢当。倒是大师道行高深,令在下由衷钦佩。” 老和尚大喜,笑道:“贫僧与小施主相识已有半日,还没请教公子贵姓高名。”天赐一身傲骨,不想藏头露尾,况且他也没将这老和尚放在眼里,实言相告:“在下李天赐,请教大师法号。”老和尚道:“贫僧法号宏元,年轻时在江湖上也曾风光一时,有一个如雷灌耳的名号,江湖豪杰闻风丧胆。现在吗,唉!老了。好汉不提当年勇,人老珠黄不值钱。往日的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不提也罢。” 天赐听他牛皮乱吹,人老珠黄四字用得不伦不类,如雷灌耳加到自家身上更是闻所未闻,心中不免暗暗发笑。说道:“原来大师当年也曾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失敬,失敬!”老和尚宏元要不是没有听出天赐话中之意,便是脸皮实在太厚。闻言反而面有得色,说道:“不敢当小施主盛赞。叱咤风云谈不上,只是略有薄名而已。” 天赐笑道:“大师当年如雷灌耳的名号,不知能否见告,也让在下这个初出茅庐的江湖后辈长长见识。” 宏元略作迟疑,说道:“贫僧当年的名号说出来小施主也不会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新人换旧人。这些陈年旧事提它做甚。贫僧现在又有一个新名号,叫做百晓奇僧。不知施主可曾听说过?” 天赐初入江湖,成名人物也没听说过几个,所谓百晓奇僧更加不得而知。心想:“只怕是你自吹自擂,杜撰出来的。我就看不出你奇在何处。”笑道:“这百晓二字之意,应该是指大师博学多识,断事如神。在下倒要请教。” 宏元僧摇头晃脑,万分得意,说道:“施主说的不差。百晓奇僧这名号一是说贫僧久走江湖,见闻广博,江湖上的事少有不知道的。二是说贫僧善于看相问卜,断人吉凶祸福。这二十年来贫僧为不少人看过相,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从八旬老翁到三尺童子,从来没看错过。” 天赐暗道:“佛家讲色空,讲因果,没听说还兼看相问卜。”佯做大喜状,说道:“原来大师还有这等神技,佩服,佩服!大师能否为在下相一次面?” 宏元僧故作迟疑,说道:“贫僧为人看相有三不看:心情不佳不看,卦金不足不看,不逢有缘人不看。小施主是贫僧的朋友,这些规矩自然都免了。小施主请端坐,待贫僧一观。”故作姿态,凝神看了半晌,忽然面现惊容,说道:“奇,奇!太奇了!” 天赐勉强忍住没有笑出声,暗道:“他准有一番恭维,不说我也知道。”果然不出所料,只听宏元僧道:“观施主之相,实是奇绝,千万人中只怕也寻不出一个。贫僧不敢妄下定论。不过可以断言,小施主乃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能位居千万人之上,妻妾子孙满堂,福泽深厚,心想事成,无病无灾,寿登百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