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21章 盗贼纵横甚密迩形神寂寞甘辛苦3

翌日一早,云消雾散,风雨渐收,又是一个好天气。众人收拾昨夜剩下的野味,匆匆用罢了早餐。天赐向萧若男告辞,笑道:“荒山夜雨,得遇五位佳客,李某幸甚。希望以后有缘再会。” 萧若男道:“鸣环,取我的剑来。”鸣环送上那口乌黑的铁剑。萧若男捧剑在手,说道:“昨夜得聆壮士高论,足慰平生。若男无以为赠,这把长剑是我的随身之物,赠与壮士做防身之用。请壮士不要推辞。” 天赐接剑在手,沉甸甸足有数十斤重。剑法讲究轻灵迅捷,所以长剑份量往往很轻,多则三五斤少则一两斤。天赐不愿练剑正是为此。如今见此剑沉重,十分乘手,便有几分喜爱。拔剑出鞘,悄然无声。剑身乌黑,却暗隐流光。剑锋不利,却微露寒芒。天赐赞道:“好剑!我看它绝非凡品。” 萧若男道:“壮士知它不凡,足间高明。《兵器谱》中曾提及此剑,却未记述其出处,对其神奇之处也语焉不详。我曾试过此剑,剑锋并不锐利,无法斩金断玉。可是无论多锋利的宝剑也砍它不伤。” 天赐插剑归鞘,双手奉还,说道:“此剑乃兵中神物,又是小姐随身佩剑。在下不敢夺人所好,请小姐收回。” 萧若男早料到他会推辞,说道:“令友赠送落日弓穿云箭之时,壮士可曾推辞?”天赐道:“并未推辞。”萧若男笑道:“壮士是不把我当朋友了?”天赐笑道:“岂敢,岂敢!古人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在下与小姐虽只是一面之缘,蒙小姐不弃,推心置腹。在下非朽木顽石,焉敢有负小姐厚爱,不把小姐当朋友。” 萧若男道:“既然咱们是朋友,就请收下此剑。壮士无利器防身,只凭弓箭御敌,多有不便。此剑沉重,唯壮士能用。神剑英雄相得益彰,必能震动武林,大放异彩。” 天赐心中一动,忽然悟出萧若男赠剑的深意,说道:“小姐厚赐,却之不恭。在下愧领了。”提剑上马,抱拳道:“后会有期。”也不说声谢字,向众女挥手作别。乌骓马四蹄翻飞,卷起山路上的枯枝落叶,转瞬间便消失了踪迹。只有歌声隐隐传来,苍凉感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行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萧若男目送天赐远去,歌声字字入耳,令她黯然神伤。暗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伤心事,为何不肯对我说?”久久伫立,神情若痴。 四侍女暗自诧异。凝霜走上前轻扯小姐的衣袖,说道:“小姐,他已经去远了。咱们也该上路了。”萧若男幽幽一叹,说道:“是的,该上路了。”众女跃上坐骑,扬鞭启程。萧若男情不自禁又向天赐离去的山路上望去,难遣依依之情。 鸣环道:“小姐为什么要将佩剑送给他?好好的一把宝剑,多可惜。”她性子粗疏,没能察觉小姐神情的微妙变化,却为一把剑而耿耿于怀,心痛不已。 萧若男道:“你懂什么。这把剑只有他才配用。他有贲育之勇,管乐之才。方今群雄并起,不止龙在天一人。无论谁见了他都会百般笼络,图谋收为己用。我赠他宝剑是希望他莫忘今日之情,莫失忠义之心,将来不要与朝廷为敌,不要与父亲为敌。” 凝霜道:“他既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小姐为什么不劝他留下来辅佐公爷。他感念小姐赠剑之情,应该会答应的。” 萧若男道:“他不会留下来的。用一把剑收买人心,非君子所为。笼络不成,反让他看轻了。逼得过急他会将剑也退还。他天生傲骨,外和内刚。你们只看他外表随和,却不知他性格刚强,主意打定便百折不回。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 鸣环道:“他收下小姐的宝剑,连个谢字也不说就扬长而去,太不近情理。小姐又如何保证他将来不与公爷为敌?” 萧若男道:“他不是凡俗之辈,但有诺言在心,何必一定要诉之与口。季札挂剑的故事你们听过没有?”四侍女同声喜道:“我们最爱听小姐讲故事,小姐快说。”萧若男道:“季札是春秋时吴王的少子。有一次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盛情款待。席间徐君见到他的佩剑,十分羡慕,微露其意,并未说出。季札心已知之,可是身为一名使臣,不能没有佩剑,就没有相赠。后来季札出使返回,又路过徐国,徐君已经亡故了。于是季札便到徐君墓前拜祭,将佩剑挂在树上,飘然而去。” 四侍女奇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萧若男道:“当时季札的从人也不明白,就问他:‘徐君已死,这把剑又送给谁呢?’季札说:‘我心中早就允诺将此剑赠与徐君,怎能因他身死就违背我的心愿呢!’我深信李壮士正是季札一流的高士,心中一旦有了承诺,就算未宣之于口,不为人知,也永远不会违背。他收下宝剑,便是明白了我的心意。否则他会力辞不受的。” 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令四侍女如醉如痴。季札一诺在心,不因挚友的身死而相违。李壮士与小姐大可媲美古人,令人肃然起敬。鸣环却犹有未释,问道:“小姐与李壮士不过是一面之缘,相知不深,怎知他不会违背心中的诺言?”萧若男微微一笑,说道:“我相信不会看错人的。” 山向南行,地势渐趋开阔。天赐放马飞驰,一口气赶出了百余里。只见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村落点点,星罗棋布。红日将午之时,天赐来到一处小村庄。百十来户人家,房屋均为青砖红瓦,非常气派。天赐自兖州至此,沿途千余里,所见村落无不贫穷破败,只有此地还算富庶。天赐暗道:“人言江南富甲天下。此地距江南已近,可见一斑。果然与中原各地大不相同。” 行到村口,只见有数十名村民围成一圈,哄然叫好。圈中有人惊叫,有人喝骂,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天赐一时好奇,下马分开人群。只见七八名健壮青年围着一个灰衣人拳打足踢。灰衣人躺在地上,身子蜷缩,双臂紧抱头颈。拳脚招招落在他身上,砰砰作响,可见份量不轻。他却只管硬撑,一声也不出。 天赐实在看不下去,上前拦住众青年,说道:“几位快快住手,再打就要出人命了。”众青年听他的口音不象是本地人,立刻将他团团围住,怒目相向。一剽悍青年喝道:“外乡人,不要多管闲事,当心惹火烧身。”扬起醋钵大的拳头在天赐眼前一晃,又向那灰衣人狠狠踢去。 天赐大怒,喝道:“人命关天,不能不管。”抓住那青年的肩头向后一带。青年疾退数步,几乎跌倒,怒叫道:“小子,找死吗?”众村民群情激愤,齐声叫道:“揍扁他!”十几个壮汉一拥而上,拳脚相加。那剽悍青年怀恨在心,迎头就是一拳,又疾又狠。天赐引火烧身,暗叫晦气。怕失手伤人,只管闪身躲避,不敢还招。众村民却不肯罢休,大叫道:“这小子好滑溜。看他贼头贼脑,一定不是好人。打死他不必偿命,打呀!”拳头象雨点般落到天赐身上。 打死人不偿命,岂有此理!天赐大为光火。对付这群不知好歹的混蛋,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大叫道:“都给我滚开!”手臂横扫,众村民被震得东倒西歪。天赐冲上去乱抓乱丢,只见人影翻飞,痛呼之声不绝于耳。众村民惊叫道:“小贼厉害!”四散奔逃,转眼间全部钻进村子,无影无踪。只有那剽悍青年摔伤了腰,动弹不得,卧在地上大声呼痛。 天赐在他面前一站,摆出一副霸王面孔,喝道:“你们为什么无故打人?说!”拳头扬起,比剽悍青年之拳还要大上一轮。那青年惊道:“他……他是个小贼,偷了本村的鸡,被人发觉。所以才把他抓到村前,打他一顿出气。” 原来是个偷鸡贼。天赐顿时释然,这也怨不得村民动手打人。说道:“一只鸡所值几何,你们要打死他才肯罢手吗?”青年道:“他是个外乡人,又是个偷鸡贼。打死便打死了,谁会管这闲事?”天赐怒火又起,喝道:“草菅人命,实在该死。快快滚蛋,当心太爷憋不住火气,揍你个半死。”青年惊得魂飞天外,忘了腰间疼痛,连滚带爬溜进村子。 天赐走向那偷鸡的灰衣人,只见他依旧抱头趴在地上,不知大劫已过。天赐暗自好笑,说道:“起来吧,没事了。你偷食村里的鸡,挨一顿狠揍也不算冤枉。” 那偷鸡人爬起身,掸去身上的灰土,龇牙而笑。天赐看清他的相貌,几乎气歪了鼻子。只见他身材干瘦,面孔黝黑,头顶却油光鉴亮,赫然是将天赐金银洗劫一空的贼和尚宏元。当时天赐曾怒火冲天,发誓要揍他个半死。如今见了他的狼狈相,满腹的怒气竟发泄不出。冷笑道:“咱们缘分不浅,又见面了。大师真是不长进,又在偷鸡摸狗。若不是遇上我,只怕大师挨不过这顿狠揍。” 宏元僧理直气壮,不见半点愧色,说道:“施主别来无恙。贫僧今天让施主害苦了。”天赐为之气结,问道:“在下如何害了大师?”宏元僧振振有辞:“贫僧今天盗了一只鸡添肚子,真是天大的罪过,愧对佛祖。本想让这群村民饱打一顿,他们出了气,贫僧也赎了罪。谁想施主横插一脚,将他们赶跑。这不是坏了贫僧的修行吗?” 天赐啼笑皆非,无言以对。只听宏元僧罗嗦个没完:“施主的过错,贫僧也不想追究。施主请走吧!贫僧命中有此劫难,怪不得旁人。我佛慈悲,宽恕弟子吧!”合十当胸,口中念念有词,煞有介事。 天赐努力板住面孔,冷冷道:“大师佛法高深,以恕道待人,令人钦佩。在下却天生气量狭窄,无法与大师相比。大师欠下的帐必须讨回。”宏元僧道:“贫僧欠了施主什么帐?请施主明言。”天赐道:“大师不要装糊涂,欠在下什么应该心中有数。何必一定要在下说出口。” 宏元僧道:“贫僧实在不明白。”忽然又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说道:“啊!贫僧想起来了。施主说的是施舍的十两银子吗?如果施主舍不得,贫僧奉还就是。” 天赐道:“区区十两银子,不值得耿耿于怀。在下说的是另一笔帐。”宏元僧道:“另外还有一笔帐?施主把贫僧弄糊涂了。”这老和尚一味胡搅蛮缠,天赐脾气再好也免不了大为恼火。一把抓住宏元僧的手臂,五指收紧。宏元僧大声呼痛,叫道:“施主,快放手。”天赐笑道:“大师想起来没有?” 宏元僧吃过苦头,不敢再胡缠,说道:“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施主想必是指贫僧拿去的金银。施主有所不知,贫僧是为施主着想,并非贪图财物。” 天赐讥道:“狡辩!大师偷食农家一只鸡尚要设法赎罪。偷了在下许多金银,难道就不觉得愧对佛祖吗?” 宏元僧合十当胸,面色肃然,说道:“阿弥陀佛,施主此言差矣!在农家眼中,一只鸡便十分珍贵。而施主家境富裕,区区金银又算得了什么?自然不能与农家眼中之鸡相提并论。贫僧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天赐怒道:“你如何知我家境富裕。那一包金银是我所有的财产,被你洗劫一空。这些天我风餐露宿,衣食无着,吃尽了苦头。你不必耿耿于怀,我却要耿耿于怀。” 宏元僧道:“善哉,善哉!施主不解贫僧良苦用心。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施主浑金璞玉,如能经历一番磨砺,必成大器。可是施主行走江湖,身携巨金,宛如富家公子游山玩水,何谈磨砺?施主明鉴,当知贫僧深意。” 天赐哑口无言,明知他是在狡辩,却偏偏无法驳倒他。隐隐又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只听宏元僧继续道:“贫僧本想过几天就将财物如数奉还。可是现在身无分文,只有请施主原谅了。”天赐怒道:“难道你将财物都挥霍光了?你一个老和尚,每天鸡鸭鱼肉也花不掉这许多银子。一定是你有意赖帐不还。” 宏元僧叫道:“冤枉,冤枉!贫僧岂敢胡乱花施主的银子。是,是……”天赐喝道:“是什么?不要吞吞吐吐。”宏元僧道:“是在两天前,贫僧遇上了一伙强盗。财物都被抢走了。”天赐道:“胡说!就凭你这副穷酸相,会有强盗光顾吗?”宏元僧道:“善哉!贫僧乃佛门弟子,从来不打诳语。” 说来也巧,就在天赐半信半疑之时,忽听远处马蹄声疾,十余骑健马飞驰而至。马上均是相貌凶猛的劲装大汉,腰挎弯刀长剑。当先一名大汉高声问道:“小子,这里离县城还有多远?”这大汉傲慢无礼,天赐大为不快,佯作未闻,不加理会。宏元僧却忽然大叫道:“就是他们!是他们抢去了施主的财物,还要行凶伤人。若非贫僧腿快,老命几乎不保。”嶙峋黑手指向众大汉,神色惊恐之极。 天赐疑心尽除。这老和尚虽然油滑,这次却没扯谎。现在强盗就在眼前,绝不能放走他们。天赐当路而立,一指那为首大汉,说道:“朋友,下马!在下有话问你。” 那大汉见天赐神威凛凛,倒也不敢轻视。抱拳道:“少侠有何指教?”天赐道:“朋友两天前抢去这位大师的财物,敬请奉还。在下感激不尽。” 众大汉怒道:“一派胡言!咱们何时抢过他的财物?”又有一人怪笑道:“咱们抢也要抢豪绅大户。这老秃驴一副穷相,只怕一文钱也榨不出,抢他做甚。”为首大汉挥手止住众兄弟,向天赐道:“请教少侠尊姓大名。为何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我等抢了这位大师的财物?” 天赐冷笑道:“在下名号无关宏旨。诸位抢劫行凶,现有当事人在此,岂容抵赖。” 众大汉怒叫道:“原来是个无名小卒,居然胆敢在咱们兄弟面前卖狂,不知天高地厚。”为首大汉脸色一沉,说道:“小子,你何不到江湖上打听打听,咱们兄弟是何许人。识相的赶快让路,爷爷现在心情不坏,饶你一条小命。” 宏元僧叫道:“他们兄弟人称汉阳十三凶,奸掳掠,无恶不作。抢去贫僧财物的就是他们,决不会错。施主快去夺回财物,为民除害。”单凭十三凶的名号,就知这些大汉不是善类。天赐喝道:“竖起你的驴耳朵听着!太爷不管你们是十三凶十三恶,还是十三个乌龟王八蛋。财物可以不要,这笔帐却不能不算。快快下马受死。” 为首那大汉怒极,狂笑道:“咱们汉阳十三义一向敢作敢当,做下的案子从没有不敢承认的。你既然一口咬定咱们抢了财物,就算是咱们抢的好了。”众大汉附和道:“不错,咱们兄弟闯荡江湖许多年,何曾怕过谁。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哥,过去陪他玩玩。” 天赐冷笑道:“承认就好。在下正想试试尔等伎俩,谁先下场?不敢单打独斗,一起上也无妨。”探手拔出背上铁剑,悄然不闻龙吟之声。剑身乌黑,不见寒芒。 众大汉见到这把铁剑自然大为不屑,嘲笑道:“瞧这浑小子,居然拿一条烧火棍出来现世,真是活腻了。”那大哥翻身下马,抽刀出鞘,叫道:“收拾你这无名小辈,老子一人足够了。”众大汉哄然叫道:“大哥,露两手绝活给咱们瞧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