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江诗话1 > 北江诗话卷一

北江诗话1 北江诗话卷一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西汉文章最盛,如邹、枚、严、马以迄渊、云等,班固不区分别为立传,此文章所以盛也。至范蔚宗始别作《文苑传》,而文章遂自东汉衰矣。 汉文人无不识字,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扬雄作《训纂篇》是矣。隋唐以来,即学者亦不甚识字,曹宪注《广雅》以“{食弁}”为“饼”、颜师古注《汉书》以“汶”为“洨”是矣。 余最喜观时雨既降、山川出云气象,以为实足以窥化工之蕴。古今诗人虽善状情景者,不能到也。陶靖节之“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庶几近之。次则韦苏州之“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亦是。此陶、韦诗之足贵。他人描摩景色者,百思不能到也。 世俗以为月中有姮娥,又有蟾蜍,非也。张衡《灵宪》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是蟾蜍即姮娥所化,非有二也。高诱《淮南王书注》亦云:“姮娥奔入月中,为月精。”今人称美色者必曰“月中姮娥”,无论事涉轻亵,亦失之远矣。 唐诗人去古未远,尚多比兴,如“玉颜不及寒鸦色”、“云想衣裳花想容”、“一片冰心在玉壶”及玉溪生《锦瑟》一篇,皆比体也。如“秋花江上草”、“黄河水直人心曲”、“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降及宋元,直陈其事者十居其七八,而比兴体微矣。 《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迭韵。降及《楚辞》与渊、云、枚、马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唐诗人以杜子美为宗,其五七言近体,无一非双声迭韵也。间有对句双声迭韵,而出句或否者,然亦不过十分之一。中唐以后,韩、李、温诸家亦然。至宋、元、明诗人,能知此者渐鲜。本朝王文简颇知此诀,集中如“他日差池春燕影,祗今憔悴晚烟痕”,此类数十联,亦可追踪古人。然迭韵易晓,而双声难知。则声音、训诂之学宜讲也。 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韩与白亦素交,而韩不仿白,白亦不学韩,故能各臻其极。 咏古诗,虽许翻新,然亦须略谙时势,方不贻后人口实。如唐末李昌符《绿珠咏》曰:“谁遣当年堕楼死,无人巧笑破孙家。”意极新颖。然按《晋书》纪传:石崇被杀未久,赵王伦即败,秀亦同诛,不待绿珠之入而家已破矣。若崇肯遣绿珠,绿珠即从命以往,亦徒丧名节耳。诗人作诗,自当成人之美,如“一代红颜为君尽”,何等气色;而昌符顾为此语,吾卜其非端人也。 明御史江阴李忠毅狱中寄父诗:“出世再应为父子,此心原不问幽明”,读之使人增天伦之重。宋苏文忠公《狱中寄子由》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他生未了因”,读之令人增友于之谊。唐杜工部送郑虔诗:“便与先生成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读之令人增友朋之风义。唐元相悼亡诗:“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读之令人增伉俪之情。孰谓诗不可以感人哉! 昆明钱侍御澧,为当代第一流人。即以诗而论,亦不作第二人想。五言如“寒渚一孤雁,烟篱五母鸡”,“风连巫峡动,烟入洞庭宽”;七言如“夜不分明花气冷,春将狼藉雨声多”,“晓帘才卷燕交入,午睡欲终蝉一吟”,“拆皆成字蒸新麦,望即生津饤小梅”,“门接山光来异县,墙分花气与芳邻”,皆戛戛独造。至五言古《长风》三首及《还家》三首、七言长短句《赴随州》一篇,无意学古人而自然入古,其杜老《北征》、元叟《舂陵行》之比乎! 钱宗伯载诗,如乐广清言,自然入理。纪尚书昀诗,如泛舟苕霅,风日清华。王方伯太岳诗,如白头宫监,时说开、天。陈方伯奉兹诗,如压雪老梅,愈形倔强。张上舍凤翔诗,如伥鬼哭虎,酸风助哀。冯文肃英廉诗,如申韩着书,刻深自喜。蒋编修士铨诗,如剑侠入道,犹余杀机。朱学士筠诗,如激电怒雷,云雾四塞。翁阁学方纲诗,如博士解经,苦无心得。袁大令枚诗,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钱文敏维城诗,如名流入座,意态自殊。毕宫保沅诗,如飞瀑万仞,不择地流。舅氏蒋侍御和宁诗,如宛洛少年,风流自赏。吴舍人泰来诗,如便服轻裘,仅堪适体。钱少詹大昕诗,如汉儒传经,酷守师法。王光禄鸣盛诗,如霁日初出,晴云满空。赵光禄文哲诗,如宫人入道,未洗铅华。王司寇昶诗,如盛服趋朝,自矜风度。严侍读长明诗,如触目琳琅,率非己有。王侍讲文治诗,如太常法曲,究系正声。施太仆朝干诗,如读甘谗鼎铭,发人深省。任侍御大椿诗,如灞桥铜狄,冷眼看春。鲍郎中之锺诗,如昆仑琵琶,未除旧习。张舍人埙诗,如广筵招客,间杂屠沽。程吏部晋芳诗,如白傅作诗,老姥都解。曹学士仁虎诗,如珍馔满前,不能隔宿。张大令鹤诗,如绳枢瓮牖,时发奇花。汤大令大奎诗,如故侯门第,樽俎尚存。 张宫保百龄诗,如逸客游春,衫裳倜傥。舅氏蒋检讨蘅诗,如长孺戆直,至老益坚。汪明经中诗,如病马振鬣,时鸣不平。钱通副澧诗,如浅话桑麻,亦关治术。李主事鼎元诗,如海山出云,时有可采。姚郎中鼐诗,如山房秋晓,清气流行。吴祭酒钖麒诗,如青绿溪山,渐趋苍古。黄二尹景仁诗,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顾进士敏恒诗,如半空鹤唳,清响四流。瞿主簿华诗,如危楼断箫,醒人残梦。高孝廉文照诗,如碎裁古锦,花样尚存。方山人熏诗,如独行空谷,时逗疏香。赵兵备翼诗,如东方正谏,时杂诙谐。阮侍郎元诗,如金茎残露,色晃朝阳。凌教授廷堪诗,如画壁蜗涎,篆碑藓蚀。李兵备廷敬诗,如三齐服官,组织轻巧。林上舍镐诗,如狂飚入座,花叶四飞。曾都转燠诗,如鹰隼脱鞲,精采溢目。王典籍芑孙诗,如中朝大官,老于世事。秦方伯瀛诗,如久旱名山,尚流空翠。钱大令维乔诗,如逸客飧霞,惜难轻举。屠州守绅诗,如栽盆红药,蓄沼文鱼。刘侍读钖五诗,如匡鼎说诗,能倾一座。管侍御世铭诗,如朝正岳渎,卤簿森严。方上舍正澍诗,如另辟池台,广饶佳丽。法祭酒式善诗,如巧匠琢玉,瑜能掩瑕。梁侍讲同书诗,如山半钟鱼,响参天籁。潘侍御庭筠诗,如枯禅学佛,情劫未忘。史文学善长诗,如春云出岫,舒卷自如。黎明经简诗,如怒猊饮涧,激电搜林。冯户部敏昌诗,如老鹤行庭,举止生硬。赵郡丞怀玉诗,如鲍家骢马,骨瘦步工。汪助教端光诗,如新月入帘,名花照镜。杨大令伦诗,如临摹画幅,稍觉失真。杨户部芳灿诗,如金碧池台,炫人心目。杨布政揆诗,如沧溟泛舟,忽得奇宝。孙兵备星衍少日诗,如飞天仙人,足不履地。吕司训星垣诗,如宿雾埋山,断虹饮渚。张检讨问陶诗,如骐骥就道,顾视不凡。何工部道生诗,如王谢家儿,自饶绳检。刘刺史大观诗,如极边春色,仍带荒寒。吴礼部蔚光诗,如百草作花,艳夺桃李。徐大令书受诗,如范睢宴客,草具杂陈。赵大令希璜诗,如麋鹿驾车,终难就范。施上舍晋诗,如湖海元龙,未除豪气。伊大守秉绶诗,如贞元朝士,时务关心。方太守体诗,如松风竹韵,爽客心脾。张司马铉诗,如凿险追幽,时逢异境。张上舍崟诗,如倪迂短幅,神韵悠然。刘孝廉嗣绾诗,如荷露烹茶,甘香四彻。金秀才学莲诗,如残蟾照海,病燕依楼。吴孝廉嵩梁诗,如仙子拈花,自饶风格。徐刺史嵩诗,如神女散发,时时弄珠。吴司训照诗,如风入竹中,自饶清韵。姚文学桩诗,如洛阳少年,颇通治术。孙吉士原湘诗,如玉树浮花,金茎滴露。唐刺史仲冕诗,如出峡楼船,帆樯乍整。张大令吉安诗,如青子入筵,味别百果。陈博士石麟诗,如晴云舒红,媚此幽谷。项州倅墉诗,如春草乍绿,尚存冬心。邵进士葆祺诗,如香车宝马,照耀通衢。郭文学麐诗,如大堤游女,顾影自怜。张上舍问簪诗,如秋棠作花,凄艳欲绝。胡孝廉世琦诗,如陟险骅骝,攫空鹰隼。罗山人聘诗,如仙人奴隶,曾入蓬莱。僧慧超诗,如松花作饭,不饱狝猴。僧巨超诗,如荇叶制羹,藉清牢醴。僧小颠诗,如张颠作草,时觉神来。僧果仲诗,如郭象注庄,偶露才语。僧寒石诗,如老衲升坛,不碍真率。闺秀归懋昭诗,如白藕作花,不香而韵。崔恭人钱孟钿诗,如沙弥升座,灵警异常。孙恭人王采薇诗,如断绿零红,凄艳欲绝。吴安人谢淑英诗,如出林劲草,先受惊风。张宜人鲍茝香诗,如栽花隙地,补种桑麻。余所知近时诗人如此。内惟黎明经简未及识面。或问:君诗何如?曰:仆诗如激湍峻岭,殊少回旋。 陆放翁六十年中万首诗,可云多矣。然万首实不始于此。前蜀王仁裕生平作诗满万首,蜀人呼曰“诗窖子”,见《蜀梼杌》及《十国春秋》。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余于诗家咏物亦然。然亦有不可尽废者。丹徒李明经御,性孤洁,尝咏佛手柑云:“自从散罢天花后,空手而今也是香”;如皋吴布衣,性简傲,尝咏风筝云:“直到九霄方驻足,更无一刻肯低头。”读之而二君之性情毕露,谁谓诗不可以见人品耶? 诗有后出而愈工者,余自伊犁赦归,有纪恩诗云:“一体视犹同赤子,十旬俗已悉乌孙。”人以“乌孙、赤子”为工。后赵兵备翼见赠一联云:“足以乌孙途上茧,头几黄祖座中枭”,则可云奇警矣。后同年韦大令佩金亦自伊犁赦回,余登扬州高明寺浮图望海并怀韦中一联云:“梦里乌孙疑鬼国,望中黑子是神山。”亦为扬州人传诵。然卒不能及赵也。 怪可医,俗不可医。涩可医,滑不可医。孙可之之文,卢玉川之诗,可云怪矣。樊宗师之记,王半山之歌,可云涩矣,然非余子所能及也。近时诗人,喜学白香山、苏玉局,几于十人而九然,吾见其俗耳,吾见其滑耳。非二公之失,不善学者之失也。 近青浦王侍郎昶有《湖海诗传》之选,刊成寄余。余于近日诗人,独取岭南黎简及云间姚椿,以其能拔戟自成一家耳。侍郎诗派出于长洲沈宗伯德济,故所选诗,一以声调格律为准。其病在于以己律人,而不能各随人之所长以为去取,似尚不如《箧衍集》《感旧集》之不拘于一格也。侍郎居青浦之朱家角,昨岁二月,余自吴江至上海,因便道访之。侍郎已病不能起,耳目之用并废,盖年已八十矣。濒行,侍郎持余哭,谆谆以身后志铭见属。然尚能诗,口占一律赠余,末二语云:“一语望君须记取,好为有道撰新碑。”余亦为之挥泪而别。 诗固忌拙,然亦不可太巧。近日袁大令枚《随园诗集》,颇犯此病。 “老尚多情觉寿征”,商太守盘诗也。“若使风情老无分,夕阳不合照桃花”,袁大令枚诗也。二公到老,风情不衰,于此可见。 黄二尹景仁,久客都中,寥落不偶,时见之于诗。如所云“千金无马骨,十丈有车尘”,又云“名心澹似幽州日,骨相寒经易水风。”可以感其高才不遇、孤客酸辛之况矣。 孙兵备星衍,少日诗才为同辈中第一。如集中“干杯酬我上北邙”等十数篇,求之古人中,亦不多得。小诗亦凄艳绝伦,如《夜坐咏月》云:“一度落如人小别,片时圆比梦难成”;《广陵客感》云:“红烛照颜年少去,碧山回首昔游非。”读之皆令人惘惘。中年以后,专研六书训诂之学,遂不复作诗。即间有一二篇,亦与少日所作如出两手矣。 汪助教端光诗,如着色屏风,五采夺目,而复能光景常新。同辈中鲜有其偶。艳体诗尤擅场,尝有句云:“并无歧路伤离别,正是华年算死生。”描摩尽致,《疑雨集》不能过也。 学昌黎、昌谷两家诗,不可更过。朱竹君学士诗,学昌黎而过者也。然才气毕竟不凡。记其少时送人长句有云:“江南四月不成春,落尽桃花澹天地。”今北地有此才否? 刘文正统勋,不以诗名,然偶有作必出人头地。乾隆中,张桐城相国廷玉予告归里,奉勑作送行诗,时门下士如赵编修翼等,皆客公所,并令拟作,卒莫有称意者。公在机廷,忽自握管为之,中一联云“住怜梦里云山绕,去惜天边雨露多。”遂缮进呈,纯皇帝亦大赏之。 一时送行诗,遂无有出公右者。 管侍御世铭,以制举文得名。然所作诗,实出制举文之上。记其《汉茂陵》一律云:“要使天骄詟汉旌,登台绝幕远横行。雄心晚为泉鸠悔,万命先因宛马轻。独摄衣冠容汲直,不留弓剑待苏卿。凄凉玉盌人间出,起告曾无同舍生。”神完气足,非仅以格调见长者。 毕宫保沅诗,如洪河大川,沙砾杂出,而浑浑沦沦处,自与众流不同。平生所作,歌行最佳,次则七律。忆其《荆州水灾记事》云“劈空斧落得生门”,又云“人鬼黄泉争路入,蛟龙白日上城游”,真景亦可云奇景。至《河南使署喜雨》诗云:“五更陡入清凉梦,万物平添欢喜心。”则又民物一体,不愧古大臣心事矣。 余自伊犁蒙恩赦回,以出关入关所作,编为《荷戈》《赐环》二集,海内交旧作诗题集后者,不下百首,惟同年曾运使燠一绝最为得体云:“君得为诗是国恩,长歌万里入关门。请看绍圣元符际,苏轼文章戒不存。” 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然如前蜀安康长公主,见《后蜀纪》及《徐光溥传》;僧醋头,见僧智諲、后蜀贾鄂王昭远等传;而《前蜀公主传》《后蜀僧众传》不列及之,何也? 余于四时,最喜二月,以春事方半,百草怒生,万花方蕊,物物具发生气象故也。 一至三月,则过于烂漫矣。因喜此月,于是植物亦最喜杏,动物亦最喜燕。少日读《国风》“燕燕于飞”及《夏小正》“来降燕乃睇,囿有见杏”,辄觉神往。稍长,凡前人诗词之咏杏及燕者,无不喜讽之。杏诗如“海杏大如拳”,“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词如“杏花疏雨里,吹笛到天明”及“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春雨江南”之类是矣。自所作亦不下十数篇,在汴梁客馆有《杏花》诗四绝句,其二云:“倚墙临水只疑仙,艳绝东风二月天。要与春人鬬标格,有花枝处有秋千。”极为同人所赏。在贵州日,《行部至都匀驿馆》云:“无人知道春将半,时有出墙红杏花。”《里中檥舟亭即事》云:“一春消息杏花知”。余不尽录。燕诗如“燕燕尾涎涎”,“袖中有短札,愿寄双飞燕”与“金窗绣户长相见”、“飞入寻常百姓家”、“乱入红楼检杏梁”;词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软语商量不定,看足柳昏花暝”之类是也。自所作亦不下数十篇,童时《卖花声》词云:“燕子平生真恨事,不见梅花。”为江南北女士所传诵。按试贵州遵义府使院,有句云“与客生疏惟燕翦,背人开落有棠梨”。《伊犁纪事》四十首中有云:“只有塞垣春燕苦,一生不及见雕梁”。《沪渎客中杂咏》云:“避俗仍居云水乡,下安吟榻上雕梁。双栖燕子孤眠客,一室权分上下床。”他如《归燕曲》等,皆系长篇,不更录入。 吕司训星垣诗,好奇特,不就绳尺,曾用七阳全韵作柏梁体见贻,多至三四百句。末二句云:“乾坤生材厚中央,前后万古不敢望”。颇极奇肆,然古人无此例也。余亦尝赠以长句,末四语云:“识君文名已三载,才如百川不归海。银河倒注弱水西,努力沧溟欲相待。”亦颇寓规于奖云。吕又有句云:“桃花离离暗妖庙”,又《题博浪椎图》云:“人间十日索不得,海上大啸波涛声。”盖好奇不肯作常语如此。 古今咏月诗,佳者极多,然如“明月照高楼”、“明月照积雪”、“月华临静夜”等篇,皆系兴到之作,非规规于咏月也。李、杜为唐大家,即咏月诗而论,亦非人所能到。杜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李云:“青天中道流孤月”,又云“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能着笔耶!古今咏雪月诗,高超者多,咏正面者殊少。王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可云咏正面矣。吾友孙兵备星衍《终南山馆看月诗》:“空里辉流不定明,烟中影接多时绿。”亦庶几近之。 毕宫保有青衣周某,颇学作诗,尝有句云:“烛短夜初长。”余与同人皆赏之。 杨比部梦符,好学六朝文,小诗亦极幽峭。余尝以一联戏之曰:“诗笔四灵文六代,科名两度籍三州。”盖杨寄籍山东,补博士弟子,续举陕西乡试,成进士,则又浙江原籍也。比部后又寄居吾乡,宅在乌衣桥三将军巷,卒后,其子以比部遗命,乞余为六朝文格以表其墓,末云:“访将军之巷,大树犹存,过邗水之桥,溪流半涸。亦足以凄怆伤心者矣。”即指此也。 河豚以江阴为第一。鲥鱼以采石矶为第一,刀鲫以江宁栖霞港为第一。余《七招》中所云“牛渚银鳞,晴江石华,味或华而不清,质或清而不华,藐江乡之风味,首鯸\鮧之足夸”是也。 刘相国墉,继正揆席,人皆呼为“小诸城”。性滑稽,一日在政事堂早饭,忽朗吟曰:“但使下民无殿屎,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坐为之喷饭。 嘉庆十年正月,纪尚书昀奉命以原官协办大学士,乃未半月遽卒,年八十一矣。乾隆中四库馆开,其编目提要皆公一手所成,最为赡博。生平尤喜为说部书,多至六七种,故余哭公诗云:“最怜干宝搜神记,亦附刘歆辑略编。”先是,又误传翁阁学方纲卒,余亦有挽诗云:“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盖金石学为公专门,诗则时时欲入考证也。后乃知误传,而诗已播于人口。或公闻之,亦不以为怪耳。 山阴酒,始见于梁元帝《金楼子》,并呼之为“甜酒”。考前代酒最着名者,曰“宜城醪”、“苍梧清”、“京口酒”、“兰陵酒”、“霅下酒”,及酒泉郡本以酒得名,余曾历品之,究以山阴酒为第一,酒泉郡酒及“霅下”次之。“兰陵酒”,今沂州兰山县酿酒法,已失传。若“宜城、京口”酒,《南史,邵陵王纶传》称“曲阿酒”,皆重浊,又失之太甜,与今吴中之“福真”、锡山之“惠泉”相等,未见其美也。“汾州酒”、“沧州酒”,性又与“烧春”同,自当别论。“苍梧清”亦同“烧春”。(“霅下酒”今名“南浔酒”) 近时士大夫颇留意饮馔。然余谓必不得已,《酒谱》为上,《茶经》次之,至一肴一味皆有食单,斯最下耳。 果以哈密瓜为上。即古之敦煌瓜也。然必届时至其地食乃佳。若贡京师者,则皆豫摘,色香味多未全,非其至也。其次则绥桃、哀梨,又次则洞庭之杨梅、闽中之橘柚,又次则凉州之蒲桃、泉州之甘蔗、伊犁之苹果。若安石榴、广南荔枝,则实未尝至其地,俟再论定。 鱼则海鱼为上,河鱼次之,江鱼次之,湖鱼又次之。寻常溪港之鱼,则味薄而腥矣。 南中多禽,北中多兽。南中禽多巢居,北中兽多穴居。若南兽之巢居,(如熊楢之类。)北中禽之穴土,(如鸟鼠同穴之类。)则亦仅见者耳。塞外则凡禽皆穴居,以风多而林木少故也。 小说家所言,亦皆有本,如《西游记》之雷音寺、火焰山,皆在吐鲁番道中,余遣戍伊犁日曾过之。裴岑纪功碑在巴里坤南山顶关帝庙中,余本凝归日搨数十本以贻好古者,及归,乃取道于小南路不经此,遂无由搨取,迄今以为歉。至舍间金石,藏有此碑,尚系客西安时所购得。 终南山中牡丹高百余尺,均系木本,花皆大如斗,香气闻数百里。 “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唐钱起诗也。“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唐韦应物诗也。读之觉温厚和平,去《三百篇》不远。 杜工部诗:“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足见长句最难,非有十分力量十分学问者,不能作也。即以唐而论,以长句擅场者,李、杜、韩而外,亦惟高、岑、王、李四家耳。 “不知今夜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逼真神仙。“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逼真剑侠。“千回饮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逼真豪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逼真美人。“门前债主雁行列,屋里酒人鱼贯眠。”逼真无赖。“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逼真豪奴。近江宁友人燕山南《暑夜纳凉》诗云:“破芭蕉畔一丝风。”逼真穷鬼语。陈毅《感事》云:“偏是荒年饭量加。”逼真饿鬼语。 余蒙师唐先生为垣,素工诗,今集多散失,犹忆其《过殇女厝棺》诗曰:“白昼畏人依故陇,黄昏觅伴啸孤村。”荒寒萧瑟及小儿女情态,并写得出。 菜花诗始于张翰“黄花如散金”,太白所云“张翰黄花句”也。近人菜花诗又有“花枝不上美人头”句,余独以为不然,曾反其意作一诗曰:“摘得菜花何处用?嫩黄先衬玉搔头。”亦明此花之可以上美人头耳。客岁,又有句曰:“深红不艳深黄艳,菜申花开蝶四飞。” 沪渎城近海,土人为言:曾有蛟幻作人夜叩门者,故相戒夜不辟扉。余《纪事诗》有云:“一楼四面窗,面面临旷野。老蛟能变人,时来吓居者。”即指此。 伊犁地较西安已高八百一十里,见《元和郡县志》。故初一日即见新月,余《纪事诗》所云“月朔新蟾已抱肩”也。 汤泉以黄山朱砂泉为第一,久浴之实可延年益寿。骊山及昌平者次之。余则硫黄泉居多,水性酷烈,仅可以除风湿及疥癣之疾耳。余按试贵州,《浴郭外汤泉》诗云:“半生莫谓尘劳惯,已试人间第七汤。”盖指黄山及临潼、盩厔、昌平州、和州、句容与石阡也。后遣戍伊犁,又浴汤泉一,近头台芦草沟。 近时九列中诗,以钱宗伯载为第一,纪尚书昀次之。宗伯以古体胜,尚书以近体胜。汉军英廉相国,亦其次也。 黄二尹景仁诗:“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独立市桥人不议,一星如月看多时”,豪语也。“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翦裁”,“足如可析似劳薪”,苦语也。“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买得我拚珠十斛,赚来谁费豆三升”,隽语也。 江宁诗人何士颙,居长干里,有友人投一诗曰:“仰首欲攀低首拜,长干一塔一诗人”。 近人有《苹果》诗云:“绿如春水方生曰,红似朝霞欲上时”,新颖而不涉纤,亦咏物诗之佼佼者。 近时能为中、晚唐诗者,无过方上舍正澍,其《游仙》诗云:“钧天乐苦无新奏,唱我红墙梦里诗”,“无数仙官齐仰首,殿中一帝一书生。”读之飘飘欲仙。至若“月黑花台一个萤”,“红豆楼窗悬小影”,“年年一度忌辰开”,则又鬼气偪人矣。 吴祭酒伟业诗,熟精诸史,是以引用确切,裁对精工。然生平殊昧平仄,如以长史之“长”为平声、韦杜之“韦”为仄声,实非小失。 朱检讨彝尊《曝书亭集》,始学初唐,晚宗北宋,卒不能镕铸自成一家。 近来浙中诗人,皆办香厉鹗《樊榭山房集》。然樊榭气局本小,又意取尖新,恐不克为诗坛初祖。 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槩。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 “生不并时怜我晚,死无他恨惜公迟。”查编修慎行过红豆山庄作也。近湖北张明经本,有《题袁大令小仓山房集后》云:“奄有众长缘笔妙,未臻高格恨才多。”同一用意,而各极其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