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江诗话2 > 北江诗话卷六

北江诗话2 北江诗话卷六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开、宝诸贤,七律以王右丞、李东川为正宗。右丞之精深华妙,东川之清丽典则,皆非他人所及。然门径始开,尚未极其变也。至大历十才子,对偶始参以活句,尽变化错综之妙。如卢纶“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刘长卿“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白居易“曾犯龙鳞容不死,欲骑鹤背觅长生。”开后人多少法门。即以七律论,究当以此种为法,不必高谈崔颢之《黄鹤楼》、李白之《凤皇台》及杜甫之《秋兴》《咏怀古迹》诸什也。若许浑、赵嘏而后,则又惟讲琢句,不复有此风格矣。 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沈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光之沈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皮、陆诗,能写景物而无性情,又在唐彦谦、崔涂、李山甫诸人之下。 韦端己《秦中吟》诸乐府,学白乐天而未到。《闻再幸梁洋》、《过扬州谒蒋帝庙》诸篇,学李义山、温方城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 王建、张籍,以乐府名,然七律亦有人所不能及处。建之《赠阎少保》云:“问事爱知天宝日,识人皆在武皇前,”《华清宫感旧》云:“辇前月照罗衣泪,马上风吹蜡炬灰。”籍之《赠梅处士》云:“讲易自传新注义,题诗不署旧官名。”《寒食内宴》云:“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皆庄雅可诵。 《图经》:“冯夷,华阴潼关里人也。服食成水仙,为河伯。”今考王充《论衡》:“夏桀无道,费昌问冯夷”云云。是冯夷尚属夏末时人。然《山海经》已有“冯夷之都”,则与夏时冯夷又属两人。地书又云:“河伯冯夷者,本吕公子之妻。”是河伯又属女子。三人皆名冯夷,皆为水仙,又皆作河伯,可异也。(冯冰同音。) 同年秦观察维岳,壮岁悼亡,即不置姬侍。虽官盐荚,自奉一如诸生。诗不多作,然蹊径迥殊,语语超脱,五言如《泊舟江岸》云:“江渚鱼争钓,衡阳雁正回。”七言如《黄冈即事》云:“新茶雀舌关心久,旧牍蝇头信手钞。”他若《勘灾展赈》诸作,则又仁人之言,语语自肺腑流出者矣。 昌黎诗有奇而太过者,如《此日足可惜》一篇内“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岂此时时门复有龙鬬耶?若仅用旧事,则“窥”字易作“思”字或“忆”字为得。 皇甫持正不长于诗,故评诗亦未甚确。即如元次山诗文,皆别成片段,而持正乃云:“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余颇不为然。下云“长于指叙”,始得次山梗概。盖持正究长于评文,不长于论诗耳。 孟东野诗,篇篇皆似古乐府,不仅《游子吟》、《送韩愈从军》诸首已也。即如“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魏晋后即无此等言语。他若昌黎《南山》诗,可云奇警极矣,而东野以二语敌之曰:“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宜昌黎之一生低首也。次则“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造语亦非他人所能到。高常侍之于杜浣花,贺秘监之于李谪仙,张水部之于韩昌黎,始可谓之诗文知己。即如水部《祭韩公》诗云:“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亦惟此二语,可该括韩公诗文。外若白太傅何尝不倾倒昌黎,然仅云“户大嫌甜酒,才高厌小诗”而已。盖韩、白诗派不同,故所言只如此而已。 李樊南之知杜舍人,亦非他人所及。所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也。 谪仙独到之处,工部不能道只字,谪仙之于工部亦然。退之独到之处,白傅不能道只字,退之之于白傅亦然。所谓可一不可两也。外若沈之与宋,高之与岑,王之与孟,韦之与柳,温之与李,张、王之乐府,皮、陆之联吟,措词命意不同,而体格并同,所谓笙磬同音也。唐初之四杰,大历之十子亦然。欲于李、杜、韩、白之外求独到,则次山之在天宝,昌谷之在元和,寥寥数子而已。诗文并可独到,则昌黎而外,惟杜牧之一人。 又有似同而实异者:燕、许并名,而燕之诗胜于许;韦、柳并名,而韦之文不如柳;温、李并名,而李之骈体文常胜于温。此又同中之异也。诗与骈体文俱工,则燕公而外,唯王、杨、卢、骆及义山五人。 杜工部、卢玉川诸人,工诗而不工文。皇甫持正、孙可之诸人,工文而不工诗。 元和、长庆以来诗人如白太傅、杜舍人,皆有节槩,非同时辈流所及。其寄情深色亦同。余昨有《题琵琶亭》二绝云:“儿女英雄事总空,当时一样泪珠红。琵琶亭上无声泣,便与唐衢哭不同。”其二云:“江州司马宦中唐,谁似分司御史狂?同是才人感沦落,樊川亦赋杜秋娘。” 武元衡、沈询皆死于非命,未死前一日,皆为五言断句,遂皆作诗谶。询诗云:“莫打南来雁,从他向北飞。打时双打取,莫遣两分离。”果夫妇并命。元衡诗云:“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果日未出而先陨。又何其奇也。较潘岳《寄石崇》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其验尚在数年以后者,不为异矣。 汪文学璨,旌德人,随父贾于泰州,遂寄居焉。虽贾而工诗。其弟秀才瑸,受业于余,璨时以所作托瑸寄质,余心赏之。惜年未三十而卒,临终属其弟乞余为作诗序,余怜而许之。犹忆其《寄妇》诗云:“不知何处秋砧急,错认山妻捣药声。”《春闺》云:“陌上小桃红不了,可能开到壻归时。”盖工于言情者。余序中以唐李观为比,李翱所云:“观之文如此,官止于太子校书,年止于二十九。”今璨功名止于上舍,生年亦止二十九,均可云才人命薄矣。弟瑸亦能诗,其《寒食访余里第》有句云:“寒食连番雨,桃花到处村。” 高侍郎启,以宫词“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二语贾祸,至于杀身。不知迪诗实有所承,语意非创自启也。唐王涯《宫词》三十首之一云:“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词意与迪诗略同,但较迪诗稍蕴藉耳。 隋文帝独孤皇后,以高颎呼之为“一妇人”,遂衔恨刺骨。然唐太宗后长孙氏,亦开国皇后也,其病中论太子,即自称“一妇人”。何度量之相越,一至此也?卒之隋一传而亡,唐延祚至四百年,亦未始不由于阃德矣。 古人小葬,必先作买地券,或镌于瓦石,或书作铁券。盖俗例如此。又必高估其值,多至千百万。又必以天地日月为证,殊为可笑。然此风自汉、晋时已有之。明嘉靖中,山阴县民于本县十七都地垦得晋太康五年瓦莂云:“大男杨绍,从土公买冢地一邱,东极阚泽,西极南幐,南极北背,北极于湖。直钱四百万,即日交毕。日月为质,四时为任。太康九年九月廿九日,对共破莂,民有私约如律令。”后阅元遗山《续夷坚志》,载曲阳县燕川青阳坝有人起墓,得铁券刻金字云:“勅葬忠臣王处存,赐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九百九十九文。”事在唐哀宗时。则唐五代时土风尚然。其钱数必如此者,盖不欲满十万,或当时俗例然耳。不知此例自何代始止?然今人于墓前列界石,书四至,尚本于此。余为山阴童钰题《杨绍买地莂歌》,在集中。 今人言一日十二时,若古人止有十时,《左传》昭五年:“卜楚邱,曰:日之数十,故有十时”是也。今人推禄命者言八字,若宋以前只有六字。盖第用年月日,不取时也。 《宁国府图经》:“泾县西五里,有淳于棼故居。”云棼“南齐明帝时为相国,尝舍宅为寺”云云。《名胜志》“棼又作髡”,益非。今考唐李公佐《南柯记》云:“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累巨产,养豪客。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因酒忤帅,斥逐……家居广陵郡东十里。”当即其人。下云“贞元七年九月,因沈醉致疾”云云。无论公佐此传皆属寓言,即实有其人,亦唐中叶人,非南齐也。又云官相国,岂幻梦中位居台辅,即信以为实耶?《图经》及方志盖又因公佐所言而附会之,地理家遂采为名胜古迹,误之误矣。 又泾县名宦,于三国吴时首列陈焦,云生有善政,死即留葬桃花潭侧,宣德中《县志》并载焦葬后七日,穿土化为小儿,坐于墓上,久乃不见云云。皆因《吴志孙林传》于永安四年载安吴民陈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太平广记再生部》引《五行志》亦同。二《志》并云安吴民,则非泾县宰可知。方志之诬妄如此。而人辄信之,并列于祀典,何也? 诗虽小道,然实足以觇国家气运之衰旺。即如五代晋时冯道奉使契丹,高祖宴之于禁中,及使回,道赋诗云:“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盖是时燕云十六州已割属契丹,国势奄奄,如日之垂暮,故虽宰相作诗,而气象衰飒如此。至宋则不然,太祖太宗之世,宇内渐已削平,景物熙熙,已若日之初煦,故李昉《禁林春直》诗云:“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又《昌陵挽诗》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何等气象!盖同一宰相也,而吐属不同如此。孰谓诗不随气运转移乎? 谢灵运《山居赋》,李德裕《平泉草木记》,其川壑之美卉木之奇,可云极一时之盛矣。然转眼已不能有,尚不如申屠因树之屋、泉明种柳之方,转得长子孙永年代也。盖胜地园林,亦如名人书画,过眼云烟,未有百年不易主者。是知一赋一记,虽擅美古今,究与昭陵之以法书殉葬、元章之欲抱古帖自沈者,同一不达矣。 粤雅堂丛书北江诗话跋 右《北江诗话》四卷,国朝洪亮吉撰。按先生字稚存,阳湖人,“北江”其号也。志行气节,为儒林引重。于经史注疏、《说文》、地理,靡不参稽钩贯,着撰等身。为诗,涉笔有奇气,精思独造,远出恒情,仿康乐、仿杜陵、仿太白、仿杨诚斋,然实呕心镂肾,总不欲袭前人牙慧。迨荷戈万里,奇气喷薄而出,益如天马行空,不可羁靮。赐环后,枕葄坟典,管领湖山,当时词人,咸推祭酒。尝见其小印,作“旷代逸才”四字,亦唯先生不愧此言。吴谷人《骈体文续集墓表》,江郑堂《汉学师承记》,载其着述多至百十种,而均未及是书。道光戊申,始得诗舲中丞刻本,特重付梓人,俾后来谈艺者有所矜式焉。先是,赵瓯北撰《七家诗话》,欲以查初白配作八家。先生止之,赋诗云:“初白差难步后尘”;又云:“只我更饶怀古癖,溯源先欲到周秦。”自注云:“余亦作诗话一卷,自屈、宋起。”见《更生斋集》。则先生之宗旨可知。然是书无论及灵均辈语,殆亦不无遗佚欤?又先生尝赋《论诗绝句》,顾宁人、吴野人共一首,王阮亭、朱竹垞各一首。今读是书,所论几于迭矩重规,又如吴梅村、邵青门、沈归愚、袁简斋、蒋心余、厉樊榭、孙渊如诸子,均有宋玉微词,然俱精确不磨,固不同文人相轻积习,转贻笑柄者。至自述各诗,单词词组,亦如西子王嫱,嫣然一笑,即屏除绮语者,亦知其美。若“竹兜”五律,谓庶几前人《檐马》作,则未敢附和。然要其目光如炬,上下千古,龙子作事,固自不凡。又先生《论诗绝句》:“药亭独漉许相参,吟苦时同佛一龛。尚得昔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亦可谓不存乡曲之见。而是书仅及药亭之晚达,未论其诗;及屈陈诸子,至黎二樵明经,则推崇已极,与王兰泉《蒲褐山房诗话》同;顾谓“惜其年甫四十而卒”,而不知樵夫实久主粤中坛坫,年几七十余,生平足迹未尝度岭,与先生未及谋面,仅得之传闻故耳。 秋尽日,南海伍崇曜谨跋。 右《北江诗话》第五、第六两卷,先生哲嗣子龄明府宦粤,以续刻先生遗着数种见贻,此册与焉。亟重付剞劂,俾与前重刊张诗舲侍郎所刻四卷,得成完璧,亦厚幸也。 咸丰甲寅闰七夕,伍崇曜再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