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备急千金要方(二) > 第三章

备急千金要方(二) 第三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卷十三心脏方,心腹痛第六<篇名>熨蒸法凡心腹冷痛者,熬盐一斗熨或熬蚕砂烧砖石蒸熨,取其里温暖止蒸,土亦大 心腹痛第六<篇名>针灸法凡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其俞。肾心痛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胃心痛取大都、太白。脾心痛取然谷、太溪。肝心痛取行间、太冲。肺心痛取鱼际、太渊。心痛引腰脊,欲呕刺足少阴。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阴。 心痛腹胀,涩涩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小腹满,上下无常处,溲便难,刺足厥阴。心痛气短不足以息刺手太阴。心痛不可按烦心巨阙主之。心痛有三虫多涎不得反侧上脘主之。心痛身寒,难以俯仰,心疝冲冒死不知人,中脘主之。心痛如针锥刺然谷及太溪主之。心腹中猝痛。石门主之。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心懊、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心痛冷气上灸龙颔百壮,在鸠尾头上行一寸半,不可刺之。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心痛坚烦气结,灸太仓百壮。心痛暴恶风灸巨阙百壮。心痛灸臂腕横纹三七壮,又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 胸痹第七(论二首、方十二首、灸法五首)论曰∶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痛,不治之,数日杀人。 论曰∶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人脉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第七<篇名>栝蒌汤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方。 栝蒌实(一枚)、半夏(半斤)、薤白(半斤)、枳实(二两)、生姜(四两)上五味、咀,以白、浆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三。(仲景、《肘后》不用生姜,枳实,半夏) 胸痹第七<篇名>枳实薤白桂枝汤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方。 枳实(四枚)、薤白(一斤)、桂枝(一两)、浓朴(三两)、栝蒌实(一枚)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仲景方用浓朴四两,薤白半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胸痹第七<篇名>茯苓汤治胸中气塞短气方。 茯苓(三两)、甘草(一两)、杏仁(五十枚)上三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为六服,日三,未瘥更合服。 治胸痹候胸中、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宜此方∶橘皮(一斤)、枳实(五枚)、生姜(半斤)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金匮》名橘皮枳实生姜汤。) 胸痹第七<篇名>治中汤治胸痹方(方见二十卷膀胱腑霍乱门)。 胸痹第七<篇名>通气汤治胸满短气噎塞方。 半夏(八两)、生姜(六两)、橘皮(三两)、吴茱萸(四十枚)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无橘皮,用桂枝三两。 胸痹第七<篇名>细辛散治胸痹达背痛短气方。 细辛、甘草(各二两)、枳实、生姜、栝蒌实、干地黄、白术(各三两)、桂心、茯苓(各三两)上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胸痹第七<篇名>蜀椒散治胸痹达背方。 蜀椒、食茱萸(各一两)、桂心、桔梗(各三两)、乌头(半两)、豉(六两)上六味治,下筛,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胸痹第七<篇名>前胡汤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方。 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又方、前胡、甘草、半夏、芍药、人参、茯苓、生姜、麦门冬、饧(各三两)、黄芩、当归桂心(各一两)、大枣(三十枚)上十三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二服。 胸痹第七<篇名>熨背散治胸背疼痛而闷方。 乌头、细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五两)、川芎(一两六铢)上七味治,下筛,帛裹微火炙令暖,熨背上,取瘥乃止,慎生冷,如常法。 胸痹第七<篇名>下气汤治胸腹背闭满上气喘息方。 杏仁(四七枚)、大腹槟榔(二七枚)上二味、咀,以童子小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再服,曾患气发辄合服之。 胸痹第七<篇名>槟榔汤主破胸背恶气声音塞闭方。 槟榔(极大者四枚,小者八枚)上一味二品、咀,以小儿尿三升煮减一升,去滓,分三服,频与五剂永定。 胸痹第七<篇名>灸法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胸痹心痛,天井主之。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壮,穴在鸠尾上一寸,忌针。胸痹满心痛,灸期门,随年壮,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一寸半。 头面风第八(方九十二首) 头面风第八<篇名>芎酒治脑风头重颈项强、泪出,善久目欲眠睡,憎风,剧者耳鸣,满眉眼疼闷,吐逆眩倒不自禁,诸风乘虚经五脏六腑皆为癫狂,诸邪病悉主之方。 川芎、辛夷、天雄、人参、天门冬、柏子仁、磁石、石膏、茵芋、山茱萸、白头翁桂心、秦艽(各三两)、松萝、羚羊角、细辛、薯蓣、菖蒲、甘草(各二两)、云母(一两,烧令赤研为粉)、防风(四两)上二十一味、咀,以酒二斗渍七日,初服二合,渐加至五合,日三。有女人少时患风眩发则倒地,为妇积年无儿,服此酒并将紫石英门冬丸服之,眩瘥,生儿平复。(紫石英门冬丸见前妇人门中。) 头面风第八<篇名>人参汤治头眩屋转眼不得开方。 人参、当归、防风、黄、芍药、麦门冬(各一两)、独活、白术、桂心(各三两)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头面风第八<篇名>防风汤治风眩呕逆,水浆不下,食辄呕,起即眩倒,发有时,手足厥冷方。 防风、防己、附子、干姜、甘草(各一两)蜀椒、桂心(各二两)上七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古今录验》有白术一两。)又方、治头风眩欲倒眼旋屋转脑痛方。 防风、枳实、杏仁、川芎(各三两)、茯神、麻黄、前胡、半夏、生姜(各四两)、细辛(二两)、竹沥(三升)上十一味、咀,以水六升合竹沥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顿服三两剂佳。 头面风第八<篇名>茵芋汤治风虚眩眼暗方。 茵芋(一分)、人参、甘草、苁蓉、黄、茯苓、秦艽、浓朴、乌喙(各一两)、防风(十两)、山茱萸、松实(各三两)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强者一日夜尽,羸劣者二日尽。 头面风第八<篇名>鸱头酒治头风眩转面上游风方。 飞鸱头(五枚)、茯神(一方无)、防风、川芎、薯蓣(各四两)、葛根、桂心、细辛、人参门冬)石南(一作上十八味、咀,绢囊盛,清酒四斗渍六宿,初服二合,日再稍加,以知为度。 头面风第八<篇名>大三五七散治头风眩口、目斜耳聋方。 天雄(《局方》用附子)、细辛(各三两)、山茱萸、干姜(各五两)、薯蓣、防风(各七两)上六味治,下筛,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千金翼》云,亦治面骨疼痛) 头面风第八<篇名>小三五七散治头风目眩耳聋方。 天雄(三两)、山茱萸(五两)、薯蓣(十两)上三味治,下筛,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头面风第八<篇名>茯神汤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方。 茯神、独活(各四两)、黄、远志、防风(各五两)、生姜(三两)、人参、白术、甘草附子、苁蓉、当归、牡蛎(各二两)上十三味、咀,以劳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夜尽。 头面风第八<篇名>防风散治头面风在眉间得热如虫行或头眩目中泪出方。 防风(五两)桂心、天雄、细辛、人参、附子、乌头、干姜、朱砂(各二两)、莽草、茯苓当归(各二两)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治风头眩恶风吐冷水心闷方。 防风(二两)、桂心(一两半)、天雄(《翼方》作人参)、细辛、附子、薯蓣、泽泻(一作泽兰)、茯苓(各一两)、干姜(半两)、白术(二两半)上十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常令酒气相接,则脱巾帽解发梳头百过,复投一升酒便洗手足,须臾自热,解发以粉粉之,快然便熟眠愈,亦可洗头面汗出。(《翼》云如服寒食散法)治风眩翻倒无定方∶独活(六两)、石膏、蒴、(各四两)、枳实(三两,一方用HT、实)上四味、咀,以清酒八升煮取四升,顿服之,以药滓熨头覆眠取汗,觉冷又纳铛中,炒令热熨之。 治患头眩经久得瘥,后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方曲(二斤)、白术(三斤)上二味为末酒和并手丸,如梧子,曝干,饮服三十丸,日三,断食土为效。 治头中五十种病方∶巴戟、菊花、川芎、干姜、栝蒌根、防风、南、白术、乌头、山茱萸、附子、细辛薯蓣、蜀椒、干地黄、人参、桔梗、秦艽、泽泻、甘草、天雄 羌活(等分)上二十二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头面风第八<篇名>摩头散治同前茹、半夏、蜀椒(各六分)、乌头(八分)、桂心(七分)、莽草(四分)、附子、细辛(各一两)上八味治,下筛,以大酢和摩头记日数,三日头肤痛,四五日后一着药如前,十日以酢浆洗头复摩药即愈。若生息肉并咽喉中息肉大如枣欲塞,以药摩之即愈。耳鼻齿有疾并用之良。 头面风第八<篇名>入顶散治头面胀满,脑螈偏枯,发作有时,状如刀刺失声,阴阴然疼,面目变青方山茱萸、芎、防风、独活(各一两半)、细辛、莽草、白术、薯蓣、牛膝、石南、甘草(各一上十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头面风第八<篇名>杏仁膏治上气头面风,头痛,胸中气满奔豚,气上下往来,心下烦热,产妇金疮诸杏仁(一升)上一味捣研,以水一斗滤取汁令尽,以铜器、火上从旦煮至日入,当熟如脂膏下之,空腹,酒服一方寸匕,日三。不饮酒者以饮服之,慎猪鱼蒜酢。 头面风第八<篇名>大豆酒治头风方。 大豆三升,炒令无声。 上一味,以一斗二升瓶盛清酒九升,乘豆热即倾着酒中,密泥头七日,温服之。 治中风头痛发热耳颊急方∶麻黄、葛根、石膏、桂心(各三两)、附子、芍药、甘草、秦艽、防风(各二两)、生姜(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 头面风第八<篇名>薯蓣散治头目有风,牵引目睛疼痛,偏视不明方。 薯蓣(三两)、细辛(二两半)、秦艽、天雄(各二两)、独活、桂心、山茱萸(各二两半)上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头中痛身热风热方竹沥(二升)、升麻、生姜、杏仁(各三两)、柴胡、芍药(各四两)、石膏、生葛根(各八两)上八味、咀,以水六升合竹沥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头面风第八<篇名>菊花散治头面游风方。 菊花(一两)、细辛、附子、桂心、干姜 巴戟、人参、石南、天雄、茯苓、秦艽、防己(各二两)、防风、白术、山茱萸、薯蓣(各三两)、蜀椒(五合)上十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头面上风方∶松脂、石盐、杏仁、蜜蜡(各一两)、薰陆香(二两)、蓖麻仁(三两)上六味熟捣作饼,净剃百会上发贴膏,膏上安纸三日一易。若痒刺药上不久风定。 头面风第八头风摩散方附子(一枚中形者)、盐(如附子大)上二味治,下筛,沐头竟以方寸匕摩顶上,日三。 治头风方∶服荆沥不限多少取瘥止。 又方、蔓荆子一升为末绢袋盛,以酒一斗浸七日,温服三合,日三。 又方、捣蒴、根一升酒二升渍服,汗出止。 又方、腊月乌鸡屎一升,炒令黄为末,绢袋盛,以酒三升浸,温服,任性常令醺酣。 又方、七月七日以麻勃三斗,麻子一石,末相和蒸之,沸汤一石五斗,三遍淋之煮取一石,渍神曲二十斤令发酿,黍米二石五斗熟,封三七日,服清一升,百日身中涩皮八风胸膈治猝中恶风头痛方∶捣生乌头以大酢和,涂故布上敷痛处,须臾痛止,日夜五六敷,逐痛处敷之。(捣乌头须又方、盐一升为末,以麻油二升煎一宿,令消尽,涂头。石盐尤良。 又方、芥子为末酢和,敷头一周时。 头面风第八<篇名>沐头汤治肺劳热,不问冬夏老少,头生白屑瘙痒不堪,然肺为五脏之盖,其劳损伤肺,气冲头顶,致使头痒,多生白屑,搔之随手起,人多患此,皆从肺来方。 大麻子、秦椒(各三升)、皂荚屑(半升,《肘后》无)上三味熟研,纳泔中一宿渍去滓,木篦搅百遍,取、乃用沐头发际,更别作皂荚汤濯之,然又方、菊花、独活、茵芋、防风、细辛、蜀椒、皂荚、杜蘅、莽草、桂心(等分)上十味作汤沐及熨之。 又方、猪椒根(三两)、麻黄根、防风(各二两)、细辛、茵芋(各一两)右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温沐头。 又方、蜀椒二升煮水沐发良。 又方、葶苈子煮汤沐,不过三四度愈。 又方、以桑灰汁沐头去屑神良。 治头项强不得顾视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纳囊中枕之。 又方、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卧良。 又方、八月后取荆芥铺床及作枕枕头,立春日去之。 又方、穿地作小坑,烧令赤,以水沃之,令小冷,纳生桃叶满布席就卧,令项当药上,以衣着项两边,令气蒸病上,汗出良久愈。若病大者,作地坑亦大。 头面风第八<篇名>犀角汤治风毒热头面肿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