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纲目(七) > 兽之三

本草纲目(七) 兽之三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内容:(鼠类一十二种) 鼠 内容:(《别录》下品)【校正】旧在虫鱼部,今据《尔雅》,移入兽部。 【释名】鼠(音锥)、老鼠(《纲目时珍曰∶此即人家常鼠也。以其尖喙善穴,故南阳人谓之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 其性疑而不果,故曰首鼠。岭南人食而讳之,谓为家鹿。鼠字篆文,象其头、齿、腹、尾之形。 【集解】弘景曰∶入药用牡鼠,即父鼠也。其胆才死便消,不易得也。 时珍曰∶鼠形似兔而小,青黑色。有四齿而无牙,长须露眼。前爪四,后爪五。尾纹如织而无毛,长与身等。五脏俱全,肝有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大如黄豆,正白色, 而不垂。《卫生家宝》方言其胆红色者何耶?鼠孕一月而生,多者六七子。惠州獠民取初生闭目未有毛者,以蜜养之,用献亲贵。挟而食之,声犹唧唧,谓之蜜唧。《淮南子》云∶鱼食巴豆而死,鼠食巴豆而肥。段成式云∶鼠食盐而身轻,食砒而即死。《易》云∶艮为鼠。《春秋运斗枢》云∶玉衡星散而为鼠。《抱朴子》云∶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鼠类颇繁。《尔雅》《说文》所载,后世未能悉知;后世所知者,二书复未尽载。可见格物无穷也。 【附录】鼠(音终)。郭璞云∶其大如拳,其文如豹。汉武帝曾获得以问终军者。 鼠(音平)许慎云∶一名KT鼠(音含)。斑纹。(音离艾)孙 云∶小鼠也,相衔而行。李时珍云∶按《秦州记》及《草木子》皆载群鼠数万,相衔而行,以为鼠妖者,即此也。 (音劬精)似鼠而小。即今地鼠也。又《尔雅》《说文》有、、、、、、、八鼠,皆无考证。音歉、斯、廷、吠、时、文、鹤、博也。 水鼠李时珍云∶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或云小鱼、小蟹所化也。 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甚柔,可为席,卧之却寒。肉可作脯,食之已热。 火鼠李时珍云∶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其山有野火,春夏生,秋冬死。鼠产于中,甚大。其毛及草木之皮,皆可织布,污则烧之即洁,名火浣布。 鼠(音突)郭璞云∶鸟鼠同穴山,在今陇西首阳县之西南。其鸟为KT(音涂),状如家雀而黄黑色。其鼠为,状如家鼠而色小黄,尾短。鸟居穴外,鼠居穴内。 鼠(音蹶)《尔雅》云∶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巨虚比,为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巨虚负而走。 其名曰。 李时珍曰∶今契丹及交河北境有跳兔。头、目、毛色皆似兔,而爪足似鼠。前足仅寸许,后足近尺。尾亦长,其端有毛。一跳数尺,止即仆,此即 鼠也。土人掘食之。郭璞以邛邛巨虚为兽名,兔前鼠后。张揖注《汉书》云∶邛邛青兽,状如马。巨虚似骡而小。本草称巨虚食庵子而仙,则是物之至骏者也。 牡鼠【气味】甘,微温,无毒。 《日华》曰∶凉。牝鼠并不入药。 【主治】疗 折,续筋骨,生捣敷之,三日一易(《别录》)。猪脂煎膏,治打扑折伤、冻疮、汤火伤(诜曰∶腊月以油煎枯,去滓熬膏收用。颂曰∶油煎入蜡,敷汤火伤、灭瘢痕极良)。治小儿惊痫(《日华》)。五月五日同锻石捣收,敷金疮神效(时珍)。腊月烧之,辟恶气【发明】刘完素曰∶鼠善穿而用以治疮 者,因其性而为用也。 【附方】旧六,新六。 鼠溃烂∶鼠一枚,乱发一鸡子大,以三岁腊月猪脂煎,令消尽,以半涂之,以半酒服。 姚云不传之妙法也。(葛氏)灭诸瘢痕∶大鼠一枚,以腊猪脂四升,煎至销尽,滤净,日涂三五次。先以布拭赤,避风。(《普济方》)疮肿热痛∶灵鼠膏∶用大雄鼠一枚,清油一斤煎焦,滴水不散,滤再煎,下(炒紫)黄丹五两,柳枝不住搅匀,滴水成珠,下黄蜡一两,熬带黑色成膏,瓷瓶收之,出火毒。每用摊贴,去痛而凉。(《经验方》)溃痈不合∶老鼠一枚,烧末敷之。(《千金方》)蛇骨刺人痛甚∶用死鼠烧敷。(《肘后》)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牙噤肢强∶用鼠一头和尾烧灰,以腊猪脂和敷之。(《梅师》)项强身急∶取活鼠去五脏,乘热贴之,即瘥也(《肘后》)。 妇人狐瘕∶因月水来,或悲或惊,或逢疾风豪雨被湿,致成狐瘕,精神恍惚,令人月水不通,胸、胁、腰、背痛,引阴中,小便难,嗜食欲呕,如有孕状。其瘕手足成形者,杀人;未成者,可治。用新鼠一枚,以新絮裹之,黄泥固住,入地坎中,桑薪烧其上,一日夜取出,去絮,入桂心末六铢,为末。每酒服二方寸匕。不过二服,当自下。(《外台·素女经》)。 令子易产∶取鼠烧末,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子母秘录》)乳汁清少∶死鼠一头烧末,酒服方寸匕。勿令妇知。(同上)杖疮肿痛∶未毛鼠同桑椹子入麻油中浸酿。临时取涂,甚效。(《西湖志》)汤火伤疮∶小老鼠泥包烧研,菜油调涂之。(谈野翁方)小儿伤乳,腹胀烦闷欲睡∶烧鼠二枚为末,日服二钱,汤下。(《保幼大全》)鼠肉(以下并用牡鼠)【气味】甘,热,无毒。 【主治】小儿哺露大腹,炙食之(《别录》)。 小儿疳疾腹大贪食者,黄泥裹,烧熟去骨,取肉和五味豉汁作羹食之。勿食骨,甚瘦人(孟诜)。主骨蒸劳极,四肢羸瘦,杀虫及小儿疳瘦。酒熬入药(苏颂)。炙食,治小儿寒热诸疳(时珍)。 【附方】旧三,新一。 水鼓石水,腹胀身肿者∶以肥鼠一枚,取肉煮粥。空心食之,两三顿即愈。(《心镜》)小儿症瘕∶老鼠肉煮汁,作粥食之。(姚和众方)乳汁不通∶鼠肉作羹食,勿令知之。(《产书》)箭镞入肉∶大雄鼠一枚取肉,薄批焙研。每服二钱,热酒下。疮痒,则出矣。(《集要》)肝【主治】箭镞不出,捣涂之。 耳出汁,每用枣核大,乘热塞之,能引虫也(时珍)。 胆【主治】目暗(弘景)。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耳,治聋(时珍)。 【发明】时珍曰∶癸水之位在子,气通于肾,开窍于耳,注精于瞳子,其标为齿。鼠亦属子宫癸水,其目夜明,在卦属艮,其精在胆。故胆能治耳聋、青盲,睛能明目,而骨能生齿,皆肾病也。诸家本草不言鼠胆治聋,而葛洪《肘后方》甚称其妙,云能治三十年老聋,若猝聋者不过三度也。有人侧卧沥胆入耳,尽胆一个,须臾汁从下耳出。初时益聋,半日乃瘥矣。后世群方祖此,亦多用之。 【附方】新四。 耳猝聋闭∶以鼠胆汁(二枚)滴之,如雷鸣时即通。(《本事方》)多年老聋∶《卫生家宝》方∶胜金透关散∶用活鼠一枚系定,热汤浸死,破喉取胆,真红色者是也;用川乌头(一个炮去皮)、华阴细辛各二钱,胆矾半钱,为末,以胆和匀,再焙干研细,入麝香半字。用鹅翎管吹入耳中,口含茶水,日二次。十日见效,永除根本。《圣惠》∶治久聋。腊月取鼠胆二枚,熊胆一分,水和,旋取绿豆大,滴耳中,日二次。 青盲不见∶雄鼠胆、鲤鱼胆各二枚,和匀,滴之立效。(《圣惠方》)鼠印(即外肾也)【主治】令人媚悦(时珍曰∶按南宫从《岣嵝神书》鼠印合欢注云∶雄鼠外肾之上,有文似印,两肾相对,有符篆朱文九遍者尤佳。以十一、二月,或五月五日、七月七日、正月朔旦子时,面北向子位,刮取阴干,如篆刻下,佩于青囊中,男左女右,系臂上。人见之无不欢悦,所求如心也)。 脂【主治】煎之,亦疗诸疮(弘景)。汤火伤(苏颂)。耳聋(时珍)。 【附方】新一。 久聋∶鼠脂半合,青盐一钱,蚯蚓一条,同和化,以绵蘸捻滴耳中,塞之。(《圣惠方》)脑【主治】针棘竹木诸刺,在肉中不出,捣烂浓涂之即出。箭镝针刃在咽喉胸膈诸隐处者,同肝捣涂之。又涂小儿解颅。以绵裹塞耳,治聋(时珍)。出《肘后》、《总录》)。 头【主治】疮鼻,汤火伤疮(时珍)。 【附方】旧一,新二。 鼻 脓血∶正月取鼠头烧灰,以腊月猪脂调敷之。(《外台》)汤火伤灼∶死鼠头,以腊月猪脂煎令消尽,敷之则不作瘢,神效。(《千金方》)断酒不饮∶腊鼠头烧灰、柳花末等分,每睡时酒服一杯。(《千金》)目【主治】明目,能夜读书,术家用之(陶弘景)。 【发明】见胆下。 【附方】旧一。 目涩好眠∶取一目烧研,和鱼膏点入目。兼以绛囊盛两枚佩之。(《肘后》)涎【气味】有毒。坠落食中,食之令人生鼠,或发黄如金。 脊骨【主治】齿折多年不生者,研末,日日揩之,甚效(藏器)。 【发明】见胆下。《雷公炮炙论》序云∶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 【附方】新一。 牙齿疼痛∶老鼠一个去皮,以 砂擦上,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焙为末,入蟾酥二分,樟脑一钱。每用少许,点牙根上立止。(孙氏《集效方》)四足及尾【主治】妇人堕胎易出(《别录》。足∶烧服,皮【主治】烧灰,封痈疽口冷不合者。生剥,贴附骨疽疮,即追脓出粪弘景曰∶两头尖者是牡鼠屎。 【气味】甘,微寒,无毒。 时珍曰∶有小毒。食中误食,令人目黄成疸。 【主治】小儿疳疾大腹。葱、豉同煎服,治时行劳复(《别录》)。 颂曰∶张仲景及古今名方多用之)。治痫疾,明目(《日华》)。煮服,治伤寒劳复发热,男子阴易腹痛,通女子月经,下死胎。研末服,治吹奶乳痈,解马肝毒,涂鼠 疮。烧存性,敷折伤、疔肿诸疮、猫犬伤(时珍)。 【发明】时珍曰∶鼠屎入足厥阴经,故所治皆厥阴血分之病,上列诸证是矣。 【附方】旧八,新十五。 伤寒劳复∶《外台》用雄鼠屎二十枚,豉五合,水二升,煮一升,顿服。《活人书》∶鼠屎豉汤∶治劳复发热。用雄鼠屎二七枚,栀子十四枚,枳壳三枚。为粗末。水一盏半,葱白二寸,豉三十粒,煎一盏,分三服。 男子阴易及劳复∶鼠屎汤∶用 鼠屎(两头尖者)十四枚,韭根一大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得粘汗为效。未汗再服。(《南阳活人方》)大小便秘∶雄鼠屎末,敷脐中,立效。(《普济》)室女经闭∶牡鼠屎一两炒研,空心温酒服半钱。(《千金方》)子死腹中∶雄鼠屎二七枚,水三升,煮一升,取汁作粥食。胎即下。(《子母秘录》)产后阴脱∶以温水洗软,用雄鼠屎烧烟熏之即入。(熊氏)妇人吹奶∶鼠屎七粒,红枣七枚去核包屎,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集要》方)乳痈初起∶雄鼠屎七枚研末,温酒服,取汗即散。(《寿域方》)乳痈已成∶用新湿鼠屎、黄连、大黄各等分为末。以黍米粥清和,涂四边,即散。(姚僧坦方)鼠 溃坏∶新鼠屎一百粒,收密器中五六十日,杵碎,即敷之,效。(《千金方》)疔疮恶肿∶鼠屎、乱发等分烧灰,针疮头纳入,大良。(《普济方》)鬼击吐血,胸腹刺痛∶鼠屎烧末,水服方寸匕。不省者,灌之。(《肘后方》)折伤瘀血伤损筋骨疼痛∶鼠屎烧末,猪脂和敷,急裹,不过半日痛止。(《梅师方》)中马肝毒∶雄鼠屎三七枚,和水研,饮之。(《梅师》)马咬踏疮,肿痛作热∶鼠屎二七枚,故马鞘五寸,和烧研末,猪脂调敷之。(《梅师》)狂犬咬伤∶鼠屎二升,烧末敷之。(《梅师方》)猫咬成疮∶雄鼠屎烧灰,油和敷之。曾经效验。(《寿域》)儿齿不生∶雌鼠屎(两头圆者)三七枚,一日一枚拭其齿。勿食咸酸。或入麝香少许尤妙。(《短剧》)小儿白秃∶鼠屎瓦 存性,同轻粉、麻油涂之。(《百一选方》)小儿盐∶鼠屎烧研,水酒空心服之。一岁一钱。 小儿燕窝生疮∶鼠屎研末,香油调搽。 毒蛇伤螫∶野鼠屎,水调涂之。(邵真人《经验方》)壤土见土部。 鼹鼠 内容:(音偃。《别录》下品)【释名】田鼠(《礼记》)、鼢鼠(音愤)、时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诸名。 【集解】《别录》曰∶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隐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尖鼻甚强,常穿地中行,讨掘即得。今山林中别有大如水牛者,一名隐鼠。 藏器曰∶隐鼠,阴穿地中而行,见日月光则死,于深山林木下土中有之。其大如牛者,名同物异耳。 颂曰∶处处田垄间多有之。《月令》田鼠化为者即此。其形类鼠而肥,多膏。旱岁为田害。 宗曰∶鼹,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最易取,或安竹弓射取饲鹰。陶引如水牛者释之,误矣。 时珍曰∶许慎言鼢乃伯劳所化。《月令》季春田鼠化为,《夏小正》八月为鼠,是二物交化,如鹰、鸠然也。 乃鹑类。隆庆辛未夏秋大水,蕲、黄濒江之地,鼢鼠遍野,皆栉鱼所化。芦稼之根,啮食殆尽,则鼢之化,不独一种也。 肉【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燔之,疗痈疽、诸蚀恶疮、阴烂疮(《别录》)。 久食去风,主疮疥痔(藏器)。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结成痈疽,食之可消。又小儿食之,杀蛔虫(苏颂)。 膏【主治】摩诸恶疮(藏器)。 粪【主治】蛇虺螫伤肿痛,研末,猪脂调涂(时珍)。 壤土见土部。 隐鼠 内容:(《拾遗》)【释名】鼹鼠(音偃)、偃鼠【集解】弘景注鼹鼠曰∶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亦名隐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灾年则多出也。 藏器曰∶此是兽类,非鼠之俦。大如牛而前脚短,皮入 辔用。《庄子》所谓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访山人无其说,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说,陶误信尔。颂曰∶鼹鼠出沧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彼人食其肉。 时珍曰∶按《异物志》云∶鼠母头脚似鼠,口锐毛苍,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灾。《晋书》云∶宣城郡出隐鼠,大如牛,形似鼠,脚类象而驴蹄。毛灰赤色,胸前尾上白色。有力而钝。《金楼子》云∶晋宁县境出大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时出山游,毛落田间,悉成小鼠,苗稼尽耗。《梁书》云∶倭国有山鼠如牛,又有大蛇能吞之。据此则隐鼠非无,而陶说有本;诸家辟之太甚者,未深考耳。又《尔雅》云∶ 身似鼠而马蹄,长须而贼,一岁千斤,秦人谓之“小驴”者,即此物也。 膏【主治】痔恶疮(陶弘景)。 鼠 内容:(音石。《纲目》)【释名】硕鼠(与同。出《周易》)、鼠(音酌。出《广雅》)、雀鼠(出《埤雅》)、鼠(音俊。出《唐韵》)。 时珍曰∶硕,大也,似鼠而大也。关西方音转为,讹为雀。蜀人谓之鼠,取其毛作笔。俊亦大也。 【集解】时珍曰∶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 形大于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善鸣,能人立,交前两足而舞。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鼢小居田,而大居山也。范成大云∶宾州 鼠专食山豆根,土人取其腹干之入药,名鼠肚。陆玑谓此亦有五技,与蝼蛄同名者,误矣。 肚【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时珍。出《虞衡 竹 内容:(留、柳二音。《纲目》)【释名】竹。时珍曰∶状其肥,【集解】时珍曰∶竹 ,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鸭肉。《燕山录》云∶煮羊以肉【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解毒(时珍)。 土拨鼠 内容:(《拾遗》)【释名】(音驼拨)、答刺不花(出《正要》)。 时珍曰∶按《唐书》有鼠,即此也。,言其肥也。《唐韵》作,音仆朴,俗讹为土拨耳。蒙古人名答刺不花。 【集解】藏器曰∶土拨鼠,生西番山泽间,穴土为窠。形如獭。夷人掘取食之。《魏略》 云∶“大秦国出辟毒鼠”,近似此也。 肉【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饮膳正要》云∶虽肥而煮之无油,味短,多食难克化,微动风。 【主治】野鸡疮,煮食肥美宜人(藏器)。 头骨【主治】小儿夜卧不宁,悬之枕边,即安(时珍)。 貂鼠 内容:(《纲目》)【释名】栗鼠(《尔雅翼》)、松狗。 及松皮,夷人呼为栗鼠、松狗。 【集解】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貂,鼠属,大而黄黑色,出丁零国。今辽东、高丽及女直、鞑靼诸胡皆有之。其鼠大如獭而尾粗。其毛深寸许,紫黑色,蔚而不耀。用皮为裘、帽、风领,寒月服之,得风更暖,着水不濡,得雪即消,拂面如焰,拭眯即出,亦奇物也。惟近火则毛易脱。汉制侍中冠,金 饰首,前插貂尾,加以附蝉,取其内劲而外温。毛带黄色者,为黄貂;白色者,为银貂。 肉【气味】甘,平,无毒。 毛皮【主治】尘沙眯目,以裘袖之,即去(时珍)。 黄鼠 内容:(《纲目》)【释名】礼鼠(《韩语》)、拱鼠(同上)、时珍曰∶黄鼠,晴暖则出坐穴口,见人则交其前足,拱而如揖,乃窜入穴。即诗所谓相鼠有体,人而无礼;《韩语》所谓礼鼠拱而立者也。古文谓之 鼠。辽人呼为貔狸,或以貔狸为竹、狸、獾者非。胡人亦名令邦。 【集解】时珍曰∶黄鼠出太原、大同,延、绥及沙漠诸地皆有之,辽人尤为珍贵。状类大鼠,黄色,而足短善走,极肥。穴居有土窖如床榻之状者,则牝牡所居之处。秋时畜豆、粟、草木之实以御冬,各为小窖,别而贮之。村民以水灌穴而捕之。味极肥美,如豚子而脆。 皮可为裘领。辽、金、元时以羊乳饲之,用供上膳,以为珍馔,千里赠遗。今亦不甚重之矣。最畏鼠野狼,能入穴衔出也。北胡又有青鼠,皮亦可用。银鼠,白色如银,古名鼠(音吸)。《抱朴子》言∶南海白鼠重数斤,毛可为布也。《百感录》云∶西北有兽类黄鼠,短喙无目,性狡善听,闻人足音辄逃匿,不可卒得。土人呼为瞎撞。亦黄鼠类也。 肉【气味】甘,平,无毒。《正要》云∶多食发疮。 【主治】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黄鼠,北方所食之物,而方书无载。按《经验良方》有灵鼠膏,云治诸疮肿毒,去痛退热。用大黄鼠一个,清油一斤,慢火煎焦,水上试油不散,乃滤滓澄清再煎。 次入炒紫黄丹五两,柳枝不住搅匀,滴水成珠,下黄蜡一两,熬黑乃成。去火毒三日,如常摊贴。 鼬鼠 内容:(音佑。《纲目》)【释名】黄鼠野狼(《纲目》)、鼠(音生去声)、鼠(音谷)、地猴。 时珍曰∶按《广雅》,鼠野狼即鼬也。江东呼为。其色黄赤如柚,故名。此物健于捕鼠及禽畜,又能制蛇虺。《庄子》所谓骐骥捕鼠,不如狸者,即此。 【集解】时珍曰∶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许慎所谓似貂而大,色黄而赤者,是也。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肉【气味】甘,臭,温,有小毒。 【主治】煎油,涂疮疥,杀虫(时珍)。 心、肝【气味】臭,微毒。 【主治】心腹痛,杀虫(时珍)。 【附方】新一。 心腹痛∶用黄鼠心、肝、肺一具,阴干,瓦焙为末,入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钱,烧酒调下,立止。(《海上仙方》) 鼷鼠 内容:(《拾遗》)【释名】甘口鼠。 时珍曰∶鼷乃鼠之最小者,啮人不痛,故曰甘口。今处处有之。 【集解】藏器曰∶鼷鼠极细,卒不可见。食人及牛、马等皮肤成疮,至死不觉。《尔雅》 云有螫毒,《左传》云“食郊牛角”者,皆此物也。《博物志》云∶食人死肤,令人患恶疮;《医书》云∶正月食鼠残,多为鼠 ,小孔下血者,皆此病也。治之之法,以狸膏摩之,及食狸肉为妙。鼷无功用,而为人害,故着之。 食蛇鼠 内容:(《纲目》)【集解】时珍曰∶按《唐书》云∶宾国贡食蛇鼠,喙尖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即愈。今虽不闻说此,恐时有贡者,存此以备考证。 尿【主治】蛇虺伤螫(时珍)。 内容:(《本经》中品)【校正】旧在虫鱼部,今据《尔雅》移入兽部。 【释名】(古字,或作)、时珍曰∶按∶《说文》字篆文象形,头足似鼠,故有鼠名。 宗曰∶皮治胃逆,开胃气有功。其字从虫从胃,深有理焉。 【集解】《别录》曰∶生楚山川谷田野。取无时,勿使中湿。 弘景曰∶处处野中时有此兽。人犯之,便藏头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见鹊便自仰腹受啄,物相制如此。其脂烊铁,中入少水银则柔如铅锡。《蜀图经》曰∶状如 、豚。大者如豚,小者如瓜。脚短多刺,尾长寸余,惟苍白色。脚似猪蹄者佳;鼠脚者次之。去肉,取皮火干。又有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尾端有两歧为别;又有虎鼠,皮亦相类,但以味酸为别;又有山豚,颇相似,而皮类兔皮,其色褐,味甚苦,俱不堪用。 时珍曰∶之头、嘴似鼠,刺毛似豪猪,蜷缩则形如芡房及栗房,攒毛外刺,尿之即开。《炙毂子》云∶刺端分两头者为,如棘针者为KT。与蜀说不同。《广韵》云∶似 而赤尾者,名暨居。 【正误】恭曰∶极狞钝。大如豚,小如瓜。恶鹊声,故反腹受啄,欲掩取之,犹鹬、蚌也。虎耳不受鸡卵,且去地三尺,何能跳之而入。野俗鄙言,遂为雅记,深可怪也。 宗曰∶《唐本》注摈陶,理亦当然。 时珍曰∶按《淮南子》云∶使虎申,蛇令豹止。又云∶鹊屎中。《纬书》云∶火烁金,故鹊啄。观此则陶说非妄也,而苏氏斥之,寇氏和之,非矣。蜈蚣制龙、蛇,蜒蚰、蛞蝓制蜈蚣,岂在大小利钝耶?物畏其天耳。《蜀图经》所谓虎鼠即鼠,亦中一种也。 孙云∶,鼠属,能飞,食虎豹。《谈薮》云∶虎不敢入山林,而居草薄者,畏木上有鼠也。鼠见虎过,则咆噪拔毛投之,虎必生虫疮溃烂至死。、音相近耳。 能制虎,观此益可征矣。今正其误。 皮【修治】细锉,炒黑入药。 【气味】苦,平,无毒。 甄权曰∶甘,有小毒。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主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本经》)。 疗腹痛疝积,烧灰酒服(《别录》)。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炙末,白饮服方寸匕。烧灰吹鼻,止衄血。甚解一切药力(《药性》)。 【附方】旧五,新八。 五痔下血∶《衍义》云∶用皮合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腹热米饮服二钱,妙。《外台》∶用 皮方三指大,熏黄如枣大,熟艾一钱,穿地作坑,调和取便熏之,取口中有烟气为佳。火气稍尽即停,三日将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风冷,羹 将养,切忌鸡、鱼、猪、生冷,二十日后补之。 肠痔有虫∶皮烧末,生油和涂。(《简要济众》)肠风下血∶白刺皮一枚(铫内 焦,去皮留刺),木贼半两(炒黑),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杨氏家藏方》)蛊毒下血∶皮烧末,水服方寸匕,当吐出毒。(《千金翼》)五色痢疾∶ 皮烧灰,酒服二钱。(《寿域方》)大肠脱肛∶皮一斤(烧),磁石()五钱,桂心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叶氏《摘玄》)塞鼻止衄∶ 皮一枚,烧末。每用半钱,绵裹塞之,数易之瘥。(《圣惠方》)鼻中息肉∶皮炙为末,绵裹塞之三日。(《千金》)眼睫倒刺∶ 刺、枣针、白芷、青黛等分为末。随左右目搐鼻中,口含冷水。(《瑞竹堂方》)反胃吐食∶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小儿惊啼,状如物刺∶用 皮三寸烧末,敷乳头饮儿。(《子母秘录》)犬咬伤∶皮、头发等分烧灰,水服。(《外台方》)肉【气味】甘,平,无毒。 藏器曰∶食之去骨。误食令人瘦劣,诸节渐小也。 【主治】反胃,炙黄食之。亦煮汁饮。又主(藏器)。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孟诜)。 脂【气味】同肉。诜曰∶可煮五金八石,伏雄黄,柔铁。 【主治】肠风泻血(《日华》)。溶滴耳中,治聋【附方】新一。 虎爪伤人∶刺脂,日日敷之。内服香油。 脑【主治】野狼(时珍)。 心、肝【主治】蚁蜂,瘰恶疮,烧灰,酒服一钱(时珍)。 胆【主治】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时珍)。治鹰食病(寇宗)。 【附方】新一。 痘后风眼∶发则两睑红烂眵泪。用刺胆汁,用簪点入,痒不可当,二三次即愈。尤胜乌鸦胆也。(董炳《集验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