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纲目(七) > 兽之四

本草纲目(七) 兽之四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内容:(寓类、怪类共八种) 猕猴 内容:(《证类》)【释名】沐猴(《史记》)、为猴(《说文》)马留(《倦游录》)、狙。时珍曰∶按班固《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 《说文》云∶为字象母猴之形。即沐猴也,非牝也。猴形似胡人,故曰胡孙。《庄子》谓之狙。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云。《梵书》谓之摩斯。 【集解】慎微曰∶猕猴有数种,总名禺属。取色黄、面赤、尾长者。用人家养者不主病,为其食杂物、违本性也。按《抱朴子》云∶猴八百岁变为猿,猿五百岁变为, 千岁变为蟾蜍。时珍曰∶猴,处处深山有之。状似人,眼如愁胡,而颊陷有。音歉,藏食处也。 腹无脾以行消食,尻无毛而尾短。手足如人,亦能竖行。声嗝嗝若咳。孕五月而生子,生子多浴于涧。其性躁动害物,畜之者使坐 上,鞭掊旬月乃驯也。其类有数种∶小而尾短者,猴也;似猴而多髯者,也;似猴而大者,也;大而尾长赤目者,禺也;小而尾长仰鼻者,也;似而大者,果然也;似 而小者,蒙颂也;似而善跃越者,也;似猴而长臂者,猿也;似猿而金尾者,狨也;似猿而大,能食猿、猴者,独也。不主病者,并各以类附之。 【附录】(音却)时珍曰∶,老猴也。生蜀西徼外山中。似猴而大,色苍黑,能人行。善攫持人物,又善顾盼,故谓之。纯牡无牝,故又名父,亦曰。善摄人妇女为偶,生子。又《神异经》云∶西方有兽名KT,大如驴,状如猴,善缘木。纯牝无牡,群居要路,执男子合之而孕。此亦类,而牝牡相反者。 (音据)按郭璞云∶建平山中有之。大如狗,状如猴,黄黑色,多髯鬣。好奋头举石掷人。《西山经》云∶崇吾之山有兽焉,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名曰举父。即此也。 肉【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诸风劳,酿酒弥佳。作脯食,治久疟(慎微)。食之,辟瘴疫(时珍)。 【发明】时珍曰∶《异物志》言∶南方以猕猴头为。《临海志》言∶粤民喜啖猴头羹。 又巴徼人捕猴,盐藏,火熏食,云甚美。 头骨【主治】瘴疟。作汤,浴小儿惊痫,鬼魅寒热(慎微)。 【附方】旧一。 鬼疟进退不定∶用胡孙头骨一枚,烧研。空心温酒服一钱,临发再服。(《圣惠方》)手【主治】小儿惊痫口噤(慎微)。 屎【主治】涂蜘蛛咬(慎微)。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烧末,和生蜜少许灌之(时珍。 出《心鉴》及《卫生方》)。 皮慎微曰∶治马疫气。 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狨 内容:(戎、松二音。《拾遗》)【释名】猱(难逃切)。 时珍曰∶狨毛柔长如绒,可以藉,可以缉,故谓之狨,而猱字亦从柔也。或云生于西戎,故从戎也。猱古文作,象形。今呼长毛狗为猱,取此象。 【集解】藏器曰∶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人将其皮作鞍褥。时珍曰∶杨亿《谈苑》云∶狨出川峡深山中。其状大小类猿,长尾作金色,俗名金线狨。轻捷善缘木,甚爱其尾。人以药矢射之,中毒即自啮其尾也。宋时文武三品以上许用狨座,以其皮为褥也。 【附录】猿时珍曰∶善援引,故谓之 ,俗作猿。产川、广深山中。似猴而长大,其臂甚长,能引气,故多寿。或言其通臂者,误矣。臂骨作笛,甚清亮。其色有青、白、玄、黄、绯数种。其性静而仁慈,好食果实。其居多在林木,能越数丈,着地即泄泻死,惟附子汁饮之可免。其行多群。其雄善啼,一鸣三声,凄切入人肝脾。范氏《桂海志》云∶猿有三种∶金丝者,黄色;玉面者,黑色;及身面俱黑者。或云纯黑是牡,金丝是牝;牡能啸,牝不能也。王济《日询记》云∶广人言猿初生毛黑而雄,老则变黄,溃去势囊,转雄为雌,与黑者交而孕。数百岁,黄又变白也。 时珍按∶此说与《列子》变化为猿,《庄子》狙以猿为雌之言相合,必不妄也。 独时珍曰∶独,似猿而大,其性独,一鸣即止,能食猿猴。 故谚曰∶独一鸣而猿散。独夫盖取诸此。或云即黄腰也,又见虎下。 肉及血【气味】缺。 【主治】食之,调五痔病,久坐其皮亦良(藏器)。 脂【主治】疮、疥,涂之妙(同上)。 果然 内容:(《拾遗》)【释名】禺(音遇)、(音又。或作KT)、(、垒二音。或作)、仙猴。 时珍曰∶郭璞云∶果然,自呼其名。罗愿云∶人捕其一,则举群啼而相赴,虽杀之不去也;谓之果然,以来之可必也。大者为然,为禺;小者为 ,为【集解】藏器曰∶案《南州异物志》云∶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状大于猿,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过头。鼻孔向天,雨则挂木上,以尾塞鼻孔。其毛长柔细滑,白质黑文,如苍鸭胁边斑毛之状,集之为裘褥,甚温暖。《尔雅》 ,仰鼻而长尾,即此也。 时珍曰∶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猿,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斓。尾长于身,其末有歧,雨则以歧塞鼻也。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后。食相让,居相爱,生相聚,死相赴。《柳子》所谓仁让孝慈者,是也。古者画 为宗彝,亦取其孝让而有智也。 或云犹豫之犹,即也。其性多疑,见人则登树,上下不一,甚至奔触,破头折胫。故人以比心疑不决者,而俗呼愚为痴也。 肉【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疟瘴寒热,同五味煮食之,并坐其皮,取效【发明】时珍曰∶案钟毓《果然赋》云∶似猴象猿,黑颊青身。肉非佳品。惟皮可珍。 而《吕氏春秋》云∶肉之美者,猱之炙。亦性各有不同耶? 【附录】蒙颂时珍曰∶蒙颂一名蒙贵,乃之又小者也。紫黑色,出交趾。畜以捕鼠,胜于猫、狸。 长毛,白色,似握版之状。《蜀地志》云∶猢似猴而甚捷。常在树上,然腾跃,如飞鸟也。 猩猩 内容:(本作。音生。《纲目【释名】时珍曰∶猩猩能言而知来,犹惺惺也。 【集解】时珍曰∶猩猩自《尔雅》《逸周书》以下数十说,今参集之云∶出哀牢夷及交趾封溪县山谷中。状如狗及猕猴,黄毛如猿,白耳如豕,人面人足,长发,头颜端正。声如儿啼,亦如犬吠。成群伏行。阮 云∶封溪俚人以酒及草屐置道侧,猩猩见即呼人祖先姓名,骂之而去。顷复相与尝酒着屐,因而被擒,槛而养之。将烹则推其肥者,泣而遣之。西胡取其血染毛不黯,刺血必 而问其数,至一斗乃已。又按《礼记》亦云猩猩能言,而郭义恭《广志》云猩猩不能言,《山海经》云猩猩能知人言,三说不同。大抵猩猩略似人形,如猿猴类耳。纵使能言,当若鹦鹉之属,亦不必尽如阮氏所说也。又罗愿《尔雅翼》云∶古之说猩猩者,如豕、如狗、如猴。今之说猩猩者,与狒狒不相远。云如妇人被发袒足,无膝群行,遇人则手掩其形,谓之野人。据罗说则似乎后世所谓野女、野婆者也,岂即一物耶? 【附录】野女唐蒙《博物志》云∶日南出野女,群行不见夫。其状且白,裸袒无衣襦。周密《齐东野语》云∶野婆出南丹州,黄发椎髻,裸形跣足,俨然若一媪也。群雌无牡。 上下山谷如飞猱。自腰以下有皮盖膝。每遇男子必负去求合。尝为健夫所杀,至死以手护腰间。剖之得印方寸,莹若苍玉,有文类符篆也。 时珍曰∶合此二说与前阮氏、罗氏之说观之,则野女似即猩猩矣。又雄鼠卵有文如符篆,治鸟腋下有镜印,则野婆之印篆非异也。亦当有功用,但人未知耳。 肉【气味】甘、咸,温,无毒。 【主治】食之不昧不饥,令人善走,穷年无厌,可以辟谷(时珍。出《逸书》《山海经》 《水经》)。 【发明】时珍曰∶《逸书》言猩猩肉食之令人不昧,其惺惺可知矣。古人以为珍味。故《荀子》言猩猩能言笑,二足无毛,而人啜其羹,食其肉;《吕氏春秋》云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是矣。 狒狒 内容:(音费。《拾遗》)【释名】(与狒同。亦作KT)、时珍曰∶《尔雅》作狒。《说文》作,从,从囟,从KT ,象形。许慎云∶北人呼为土蝼。今人呼为人熊。按郭璞谓山都即狒狒,稍似差别,抑名同物异欤? 【集解】藏器曰∶狒狒出西南夷。《尔雅》云∶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山海经》 云∶枭羊,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笑则上唇掩目。郭璞云∶交广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长丈余,俗呼为山都。宋孝建中,獠人进雌雄二头。帝问土人丁銮。 銮曰∶其面似人,红赤色,毛似猕猴,有尾。能人言,如鸟声。善知生死,力负千钧。反踵无膝,睡则倚物。获人则先笑而后食之。猎人因以竹筒贯臂诱之,俟其笑时,抽手以锥钉其唇着额,任其奔驰,候死而取之。发极长,可为头。血堪染靴及绯,饮之使人见鬼也。帝乃命工图之。时珍曰∶按《方舆志》云∶狒狒,西蜀及处州山中亦有之,呼为人熊。人亦食其掌,剥其皮。闽中沙县幼山有之,长丈余,逢人则笑,呼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 又邓德明《南康记》云∶山都,形如昆仑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目,开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食之。珍按∶邓氏所说,与《北山经》之山 ,《述异记》之山都,《永嘉记》 之山鬼,《神异经》之山,《玄中记》之山精,《海录碎事》之山丈,《文本指归》之旱魃,《搜神记》之治鸟,俱相类,乃山【附录】山都时珍曰∶任 《述异记》云∶南康有神曰山都。形如人,长二尺余,黑色,赤目黄发。深山树中作窠,状如鸟卵,高三尺余,内甚光彩,体质轻虚,以鸟毛为褥,二枚相连,上雄下雌。能变化隐形,罕睹其状,若木客、山 之类也。山时珍曰∶《北山经》云∶山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木客 又曰∶《南康记》云∶生南方山中。头面语言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居绝岩间,死亦殡殓。 能与人交易,而不见其形也。今南方有鬼市,亦类此。又有木客鸟,见禽部。山又曰∶东方朔《神异经》云∶西方深山有人,长尺余,袒身,捕虾、蟹,就人火炙食之,名曰山 ,其名自呼。人犯之则发寒热。盖鬼魅耳,所在亦有之,惟畏爆竹爆声。刘义庆《幽明录》 云∶东昌县山岩间有物如人,长四五尺,裸身被发,发长五六寸,能作呼啸声,不见其形。 每从涧中发石取虾、蟹,就火炙食。《永嘉记》云∶安国县有山鬼,形如人而一脚,仅长一尺许。好盗伐木人盐,炙石蟹食。人不敢犯之,能令人病及焚居也。《玄中记》云∶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伏。千岁蟾蜍能食之。《抱朴子》云∶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其名曰 ,呼其名则不能犯人。《白泽图》云∶山之精,状如鼓,色赤,一足而行,名曰夔,呼之可使取虎豹。《海录杂事》云∶岭南有物,一足反踵,手足皆三指。雄曰山丈,雌曰山姑,能夜叩人门求物也。《神异经》云∶南方有魃,一名旱母。长二三尺,裸形,目在顶上,行走如风。见则大旱。遇者得之投溷中,则旱除。《文本指归》 云∶旱魃,山鬼也。所居之处天不雨。女魃入人家,能窃物以出;男魃入人家,能窃物以归。 时珍谨按∶诸说虽少有参差,大抵俱是怪类,今俗所谓独脚鬼者是也。迩来处处有之,能隐形入人家淫乱,致人成疾;放火窃物,大为家害。法术不能驱,医药不能治,呼为五通、七郎诸神而祀之,盖未知其原如此。故备载之,非但博闻而已。其曰呼其名则无害,千岁蟾蜍能食之者,非治法欤?引申触类,必有能制之者。又有治鸟,亦此类,见禽部。精怪之属甚伙,皆为人害。惟《白泽图》、《玄中记》、《抱朴子》、《酉阳杂俎》诸书载之颇悉,起居者亦不可不知。然正人君子,则德可胜妖,自不敢近也。 肉【气味】无毒。 【主治】作脯,连脂薄割炙热,贴人癣疥,能引虫出,频易取瘥(藏器)。 罔两 内容:(《纲目》)【集解】时珍曰∶罔两一作魍魉。又作方良,《周礼》方相氏执戈入圹,以驱方良,是矣。罔两好食亡者肝,故驱之。其性畏虎、柏,故墓上树石虎,植柏。《国语》云∶木石之怪,夔、罔两;水石之怪,龙、罔象。即此。《述异记》云∶秦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若羊。 逢二童子曰∶此名弗述,又名,在地下食死人脑。但以柏插其首则死。此即罔两也。虽于药石无与,而于死人有关,故录之。其方相有四目,若二目者为 ,皆鬼物也,古人设人像之。昔费长房识李娥药丸用方相脑,则其物亦入辟邪方药,而法失传矣。 彭侯 内容:(《纲目》)【集解】时珍曰∶按《白泽图》云∶木之精名曰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食。千岁之木有精曰贾 ,状如豚,食之味如狗。《搜神记》云∶吴时敬叔伐大樟树血出,中有物,人面狗身。敬叔云∶此名彭侯。乃烹而食之,味如狗也。 肉【气味】甘、酸,温,无毒。 【主治】食之辟邪,令人志壮(《白泽》)。 封 内容:(《纲目》)【集解】时珍曰∶按江邻几《杂志》云∶徐积于庐州河次得一小儿,手无指无血,惧而埋之。此《白泽图》所谓封,食之多力者也。田汝成《西湖志》云∶董表仪撤屋掘土,得一肉块。术士云∶太岁也。弃之,亦无害。又《山海经》务隅之山,及开明南、北,东南海外并有视肉。郭璞注云∶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旧也。此皆封类可食者,但人不知耳。又海中一种土肉,正黑,长五寸,大如小儿臂,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可炙食。此又虫、鱼之属,类乎封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