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害利 > 〔补心次将〕

本草害利 〔补心次将〕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白芍药:〔害〕酸寒收敛,凡胃弱中寒作泄,腹中冷痛,及胃中觉冷等症,当禁。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忌用,血虚有热者宜之。产后酒炒用,又曰产后忌用。 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时珍曰∶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也。恶芒硝、石斛,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案∶肝脏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朱颜注。 〔利〕苦酸微寒,敛肺而凉血,制肝以安脾。心主血,凉血故补心,酸收而守其液也。 及一切血病。同白术补脾,同参补气,同归地补血,同川芎泻肝,同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止腹痛。盖腹痛,因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也。 〔修治〕八九月取根晒干,用竹刀刮去皮并头,锉切细,蜜水拌蒸。今多生用单瓣花者入药。用酒炒制寒,醋炒行血。下痢后重不炒用。多服则损人目。汗多人服之,亦损元气,夭人,为其淡而渗也。中寒者勿服。 茯苓神:〔害〕功专行水伐肾。病患肾虚,小便自利或不禁,虚寒精滑及阴亏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茯苓赤筋,若误服之,令人瞳子并黑睛点小兼盲目。二茯俱恶白蔹,畏地榆、秦艽、鳖甲,忌米醋酸物、雄黄等。马蔺为使。 〔利〕味甘平淡,治与茯苓同功。入心之用居多,交心肾而安神、定志、开心、益智,疗心虚惊悸,多恚善忘。 〔修治〕捣细,于水盆中搅浊,浮者滤去之,曝干切用。须于二八月采取阴干。凡用去心。宁心用辰砂拌。 按《神农本草经》止言茯苓,《别录》始分茯神。茯神中守,而茯苓下利,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小肠。 茯苓木,又名黄松节,即茯神中心。松节散,乳香木瓜汤,治一切筋挛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舒筋也。 茯神心木,宁心神,疗诸筋挛缩,偏风斜,心掣健忘。 猪心血:〔害〕宰猪惊气入心,绝气归肝,俱不可多食。 〔利〕用作补心药之向导,盖取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之意。 〔修治〕用竹刀将猪心剖开取出,拌炒补心药丹参之类。 琥珀:〔害〕淡渗伤阴,凡阴虚内热,火炎水亏者,勿服。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服之反致燥急之苦。 〔利〕甘平入心、肝、肺、膀胱四经,安神而鬼魅不侵。色赤入血分,故能消瘀血、破症瘕、生肌。能清肺而利小便。甘淡上行,能使肺气下降,而通膀胱,故能治五淋。又能散瘀血,而生新血,去翳障而能明目。经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凡淡渗药,皆上行而后下降,琥珀脂入土而成宝,故能通塞以宁心定魂,以燥脾土之功。 〔修治〕松脂入土年久结成。入地亦能结成。以手心摩热拾芥者真,以柏子仁入瓦锅同煎半日,捣末。 淮小麦:〔害〕小麦寒气全在皮,故面去皮则热,热则壅滞动气发渴助湿,令人体浮,皆其害也。 凡大人脾胃有湿热,及小儿食积肝胀,皆不宜服。然北人以之代饭,常御而不为患者,此其地势高燥,无湿热重蒸之毒。故面性温平,其功不减于稻粟耳。东南卑湿,春多雨水,其湿热之气,郁于内,故食之过多,每能发病也。夏月虐痢人,尤不宜食。 〔利〕甘微寒,养心除烦,利溲止血,止渴收汗。浮小麦涩敛、凉心、止虚汗盗汗,治骨蒸劳热。麸皮与浮麦同性,止汗之功稍逊。醋拌蒸,熨腰脚折伤,风湿痹痛,胃腹滞气。能散血止痛。面筋甘凉,解热和中。 面甘温,补虚养气,助五脏、浓肠胃,北方者良。《素问》云∶麦属火、心之谷也。 〔修治〕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四月采,新麦性热,陈麦平和。浮麦,即水淘浮起者,焙用。 合欢皮:〔害〕气味平和,与病无忤。 〔利〕甘平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和血止痛,明目消肿,续筋骨,长肌肉,杀虫,和调心脾,得酒良。 〔修治〕采无时不拘,去粗皮炒用,入煎为末,熬膏外治并妙。 龙角:〔害〕同龙骨,见肝部。 〔利〕辟邪治心病。 〔修治〕亦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