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害利 > 〔泻心猛将〕

本草害利 〔泻心猛将〕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牛黄:〔害〕小儿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忌之。东垣云∶牛黄入肝,治筋,中风入藏者,用以入骨追风。若中府中经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为害非轻。有平素积虚,而一时骤脱者,景岳以非风名之,尤忌用之。 〔利〕苦甘凉,泻心主之热,摄肝脏之魂,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能入筋骨以搜风,得丹皮菖蒲良,人参为使。 石菖蒲:〔害〕辛香偏燥而散,阴血不足者,禁之。精滑汗多者,忌用。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犯铁器,令人吐逆。恶麻黄,忌饴糖、羊肉、铁器,惟秦艽为使。 〔利〕芳香利窍,辛温达气,宣五脏,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结,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口噤虽是脾虚,亦有热闭胸隔所致。用山药、木香皆失,唯参苓白术散加菖蒲,胸次一开,自然思食。芳香利窍,心开智长,为心脾胃之良药。能佐地黄、天冬之属,资其宣导。鲜菖蒲汁稍凉,而功胜于干者。 〔修治〕二八月采,生水石间,不沾土,根瘦,节密,一寸九节者佳。去毛微炒。按菖蒲捣汁冲用,为斩关夺门之将,于痰火实者宜之。 黄连:〔害〕虚寒为病大忌。凡病患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卧,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虚人天明飧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症;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盖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则热矣。且苦寒沉阴,肃杀伐伤生和之气也。恶菊花、元参、僵蚕、白藓皮。畏款冬、牛膝。忌猪肉,令人泄泻。黄芩、龙骨为使,胜乌头解巴豆毒。 〔利〕大苦大寒,泻心肝火而燥湿,与官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或用甘草以调其苦,或加人参以节制之。 〔修治〕本经心火生用,肝火胆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炒;下焦火盐水炒,或童便炒;食积火土炒;湿热在气分,吴萸汤炒;在血分醋炒。点目,人乳浸亦可。二八月采根曝干。川中种连色黄,软毛无硬刺,味微苦而薄,服之无效。六七月根紧,始堪采。雅州连细长弯曲,微黄无毛有硬刺;马湖连色黑细绣花针头硬刺,形如鸡爪,此二种最佳。按黄连苦燥,血虚有热不可用者,入心恐助心火也。 木通:古名通草〔害〕苦降淡渗利窍。凡精滑不固,梦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均忌,妊娠尤忌。 〔利〕辛甘淡平,入心肺小肠膀胱,泻湿热,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下通大小肠,导诸湿热由小便出。通血脉,下乳行经,催生坠胎。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君火为邪,宜用木通;相火为邪,宜用泽泻;利水虽同,所用各别。又治胸中烦热,大渴引饮,淋沥不通,脾热好眠。 〔修治〕正二月采枝阴干,洗切片用,又与琥珀同功,但能泄热,不能通瘀。 辰砂:〔害〕镇养心神,但宜生使,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服之必毙,戒之。 独用多用,令人呆闷。畏盐水,恶磁石,忌一切血。若火炼,则有毒,服饵常杀人。须细水飞三次。 〔利〕甘凉、体阳性阴,泻心经热邪,镇心定惊,辟邪,清肝明目,祛风,解毒。胎毒痘毒宜之,色赤属火,性反凉者,离中虚有阴也。味甘者,火中有土也。 〔修治〕辰产明如箭镞者良,研末。 犀角:〔害〕大寒之性,非大热者不可滥用。凡痘疮气虚,无火热者,不宜用。伤寒斑疹,阴症发躁,因阴寒在内,逼其浮阳外越,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冲咽嗌,故面赤、手温、烦呕,喜饮凉物,下食良久后出;惟脉沉细、足冷,虽渴而饮水不多,且复吐出,为异于阳症耳,不宜误用。犀角凉剂,孕妇服之,能消胎气。忌盐,升麻为使。 〔利〕苦酸咸寒凉心、泻肝、清胃中大热,祛风、利痰,凉血、辟邪解毒、明目、定惊,治吐血下血畜血,发狂发斑,痘疮黑陷,消痈化脓。又云∶犀食百草之毒,故能解毒。 〔修治〕犀角有黑白二种,以西番生犀黑者,锉屑绵包,或磨汁,用入丸散,乌而光润者良。角尖尤胜。鹿取茸,犀取角尖,现成器物,多已被蒸煮,不堪入药。入汤剂当以绵薄纸裹,于怀中蒸燥乘热捣之,应手如粉,又云∶人气粉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