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害利 > 〔泻心次将〕

本草害利 〔泻心次将〕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山栀仁:〔害〕禀苦寒之性,虑伤胃气而伤血,凡脾胃虚弱,及血虚发热者忌之。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忌。心腹痛不因火者尤忌。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亦不可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每以治血,不知血得寒则凝,反为败症。 〔利〕苦寒,清心肺脾胃,治胸中懊而安眠卧。疏脐下血滞而利小便。泻三焦之火,使屈曲下行。 栀皮苦寒性减,而清肤热之用长。 〔修治〕九月采实曝干,洗去黄浆,生用吐胃中邪热,当以伤寒类方参看,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苦寒之品,宜于实热者,盖伐生气故也。 连翘:〔害〕清而无补之品,痈疽溃后勿服,火热由于虚者勿服。苦寒碍胃,多饵即减食,脾胃薄弱,易作泄者勿服。 〔利〕苦寒,入心包、胆、三焦、大肠,手少阴主药也。除心经客热、阳明湿热、散诸经血凝气聚,利水通经。诸痛疡疮,皆属心火,故为疮家圣药。翘心更苦寒,泻心火尤胜。温热入心营,非此不能治。 〔修治〕八月采取阴干,手搓用之。按连翘除血热,山栀治火郁,虽同入血分,治法两途。 通草:〔害〕其气寒降,中寒者勿服,虚脱人及孕妇均忌。 〔利〕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故入肺经,引热下行,味淡而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凡利小便,必先上清心火,而后能下行也。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故名之。 〔修治〕采茎肥大围数寸者,取茎中瓤正白用。 车前子叶:〔害〕其性冷利,专走下窍。虽有开水窍以固精窍之功,若遇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肾虚脱者,皆在禁例。 〔利〕甘寒清心,利膀胱小水,以解湿热。催生止泻,明目益精,男女阴中有二窍,一窍通精,乃命门真阳之火;一窍通水、乃膀胱湿热之水。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外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则目明。服固精药,久服此,行房即有子。 车前叶,凉血去热通淋。 〔修治〕五月采取,洗去泥沙晒干,炒过用。入丸散,酒浸一夜,蒸焙研。使叶,勿使茎蕊。 竹卷心:〔害〕竹性寒凉,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者,忌用。竹能损胃气,故虚人食笋,甚不相宜。 〔利〕辛淡甘寒,入心、肺、肾。清心涤烦热,止嗽化痰涎。卷心者佳,竹叶力减。然药力薄弱,不可持以为君,不过借此佐使耳。 〔修治〕淡竹为上,甘竹次之,须用生长甫及一年者,为嫩而有力。 仲景治伤寒解后,气逆欲吐,用以竹叶石膏汤,去其三阳之余热,假其辛寒,以散风热也。 灯心:〔害〕性专通利,虚脱人不宜用,中寒小便不禁勿服。 〔利〕淡平清心,泻小肠而利水,烧灰吹喉痹,涂乳止夜啼。 〔修治〕入药宜用生,干剥,取生草宁心,辰砂拌用,入丸散,以梗粉浆染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灯心。 莲子心:一名莲薏〔害〕莲子性涩,大便燥者勿服。生食过多,微动气胀。 〔利〕莲子中青心,苦寒,清心去热。莲子甘平而涩,入心、脾、肾,能交水火,媾心肾而靖君相之火邪,浓肠胃而收泻痢之滑脱。频用能涩精,多服令人喜。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 石莲子:〔害〕沉阴之物,无湿热而虚寒者勿服。 〔利〕苦寒清心,除烦,开胃进食,去湿热,专治噤口痢,淋浊症需之。 〔修治〕八九月采坚黑如石者,破房得之。堕水入泥者更良。今肆中多以广中树上木实伪充,其味大苦,不堪入药,真者其味甘,味淡微苦,杵碎用。 安息香:〔害〕病非关邪恶气侵犯者,勿用。 〔利〕辛香苦平入心经,研服行血下气,安神,蛊毒可消。心经主藏神,神昏则邪侵之,心主血,血滞则气不宣快,安神行血故治也。 〔修治〕安息,国名也。或云辟邪安息诸邪,故名。出西番,树名辟邪,其脂结成状若桃胶,秋月采之,烧之能集鼠者真。 乳香:一名薰陆香〔害〕辛香善窜,疮疽己溃勿服,及诸疮脓多勿敷。 〔利〕辛温入心,通行十二经,活血舒筋,和气治痢,托里生肌,定诸经之痛,解诸疮之毒,护心,外宣毒瓦斯,是有奇功也。产难斫伤,亦治癫狂,能祛风散瘀。 〔修治〕出诸番,圆大如乳头,明透者良,性粘难研,水沸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今松脂枫脂中亦有此状者,市人或以伪之。 金银箔:〔害〕生金解毒恶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且难解。畏水银锡。 〔利〕辛平,入心、肝,安镇灵台,免于神魂飘荡。辟除恶祟,搜其脏腑伏邪。金制木,故能治惊痫风热,肝胆之病皆需之。又催生亦用之。银用足纹,功亦相仿。丸散用箔为衣。误吞金银,食炒熟连长韭菜,能裹住金银从大便而出。元丝银有硝毒害人。 〔修治〕凡使金银铜铁,只可悬煎于药铫中,借气以生药力而已,勿入药服,能消人脂。 入药金银用箔,或用簪环首饰,凡使银箔,须辨铜箔。 山豆根:〔害〕大苦大寒,脾胃所恶。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虚人亦忌。 〔利〕苦寒泻心火,以保肺金,去大肠风热,解咽喉痛蛊毒,消诸肿疮疡,喘满热咳,泻热解毒,治热极所致之病。 〔修治〕苗蔓如豆,经冬不凋,八月采根曝干。 天竺黄:〔害〕性寒凉,久用亦能寒中。 〔利〕甘寒入心经,祛风痰、解风热、镇心肝、安五脏、泻热豁痰、利窍养心。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其气味与竹沥同功而性稍和缓,无寒滑之患。 〔修治〕生南海镛竹中,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片如竹节者真。此竹极大,又名天竹,津气结成,其内有黄。本草作天竺者非。采无时。 黄丹:一名铅丹〔害〕性味沉阴能损阳,铅粉主治略同。内服虽能消疳、逐积、杀虫,然其性冷善走,如脾胃虚弱者,不宜用,妊妇亦忌。 〔利〕咸寒,镇心安魂,堕痰、消积、杀虫,治惊疳、疟痢,外用解热拔毒,止痛生肌长肉。凡使燥湿、坠痰、解热,但宜外用。 〔修治〕黑铅加硝、黄、盐,矾炼成。凡用水漂净炒紫色,出火毒。 象牙:〔害〕苦寒之极,不利脾胃,凡疳症、脾弱、目病、血虚者,不宜多服。 〔利〕甘苦凉,清心肾之火,疗风痫惊悸,骨蒸痰热疮毒,锉屑煎服,气和味平,于藏府无逆。象肉壅肿,以刀刺之,半日即合。治金疮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熬膏入散,为合金疮之要药,长肌肉之神丹。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诸物刺咽,磨水服之亦出。 〔修治〕出西番,象每脱牙,自埋藏之,昆仑诸国人以木牙潜易取焉。 真珠:〔害〕珠体最坚,研不细能损人脏府,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利〕甘咸寒,水精所蕴,入心肝二经,镇心安魂,坠痰明目,治聋、惊、热、痘、疔,下死胎胞衣,拔毒收口生肌。 〔修治〕河蚌感月而胎。取新洁未钻织者,人乳浸三日,研粉极细如飞面用。心肝藏神魂,大抵宝气多能镇心安魂,泻火定惊。如金箔、琥珀、真珠、龙齿之类,亦借其神气也。 赤小豆:〔害〕最渗津液,久服令人枯燥,肌瘦身重。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已即去,勿过剂也。 〔利〕甘酸平,入心小肠,性下行而通,行水散血,去虫止渴,行津液,清气分,涤烦蒸,通乳汁,胎产最要,除痢疾,止呕吐,脾胃最宜。 治有形之病,消胀散肿,凡疮疽溃烂几绝者,为末敷,无不立效。鸡子青调涂,性粘,干则难揭,入苎根末,则不粘。未溃者箍之,则四敛中起,已溃者敷之就瘥。相想子苦平,研服,能治心腹邪气,风痰瘴疟及蛊毒。 〔修治〕深秋八月采,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今肆中半粒黑者,是相思子,一名红豆,有毒。 郁金:〔害〕今医用此开郁,罕效。如真阴虚火亢吐血,不关火炎,搏血妄行溢出上焦,不关肺肝,气逆以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近日郁症,多属血虚,用破血之药开郁,不能开而阴已先败,致不救者多矣。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黄,并有以蓬术伪之者,俱峻削性烈,病挟虚者大忌。 〔利〕苦辛微甘,气寒,人心及包络、肺、肝四经。开血积气壅,生肌定痛,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吐血衄血,妇人经脉逆行者。血属火炎,此能降气,气降即火降。而性入血,故能导血归经,解肝郁,泻火凉血破瘀。 〔修治〕有川产、广产,其根体锐圆如蝉腹,外黄内赤,去皮火干,色鲜微香,折之光明艳彻,苦中带甘者乃真,敲碎入煎,或磨汁冲。 白茅根:〔害〕吐血因于虚寒者,非其所宜。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宜服。 〔利〕甘寒,入心、脾、胃、小肠四经,凉金定喘,平血逆,清血瘀,利水湿,疗淋沥崩中。 茅花止血,茅针溃痈,一针溃一孔。能泻火消瘀,凉血止哕。 〔修治〕三月采针,四月采花,六月掘根,去毛用。 人中黄:〔害〕苦寒之极,不利于脾胃虚寒,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利〕苦寒入心(一作胃),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阳毒发狂,清痘疮血热,解百毒,敷疔肿。金汁主治同人中黄而功胜,泻实热。 〔修治〕用竹筒刮去青皮,纳甘草末于中,紧塞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干取末。制金汁法∶棕皮绵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入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弥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