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大唐内典录序》 > 第13章大唐内典录卷第三2

右二百一十部。合三百九十四卷。月支国沙门昙摩罗察。晋言法护。本姓支。历游西域解三十六国语及书。从天竺国大赍梵本婆罗门经来。达王门。因居炖煌。遂称竺氏。后到洛阳。及往江左起武帝世太始元年。至怀帝世永嘉二年。其间在所遇缘便译。清信士聂承远执笔助翻。卷轴最多。而高僧传惟云护出一百六十五部。僧祐出三藏集记。止录一百五十四部三百九卷。其中释道安录又阙四部祐足。安云。遭值乱世录目星散更相错涉。信有是焉。所以杂录及诸别记。多注竺法护出。故知今之所获审是护公翻译不疑。故聂承远子道真与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等。前后并是笔受之人。已见别传。不复委载。又李廓及杂别众录。悉云。支菩萨译经六部一十六卷。僧祐录云。天竺菩萨译经数同群录。惟名不同。而祐下注。支菩萨共竺法护译。检上翻名昙无罗察。晋言即是法护。然支菩萨六部经目。并入法护录中。支竺姓乖始末异耳。言菩萨者。盖美其号。究检群录。其支菩萨即竺法护。无别两人。出三藏记便成二举小非审译十二游经(一卷) 右上一经武帝世。外国沙门强梁娄至。晋言真喜。太始二年。于广州译。见始兴及宝唱录大阿育王经(五卷光熙年出见道祖录)道神足无极变化经(二卷第二译或三卷即法护出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同本别译文小不同见竺祖录)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太安二年出或三卷一云示现宝藏经见道祖录)阿阇世王经(二卷太康年译见道祖录)阿难目佉经(一卷与微密持经本同译见道祖录有本作目法字) 右五部。合一十二卷。惠帝世。安息国沙门安法钦太。康年于洛阳译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第三出与汉世竺佛朔所译道行及小品并同本异译别名耳) 右一部二十卷。此经元是颖川朱士行睹其别本。行在洛阳。尝讲道行披览。窃觉文句隐质诸未尽善者。每嗟叹曰。此经实是大乘之要。而文未周译理不尽。誓志捐身发心寻取。行以魏末甘露五年。发迹雍州遂游西域。于于阗国得前梵本。九十章减六十万言。遣弟子弗如檀。晋言法饶。从于阗送还洛阳。未发之顷。于阗诸小乘学众遂以白王云。汉沙门欲以梵书惑乱正典。王为地主。若不禁之。城断正法聋盲汉地。王之咎也。王即不听赍经出境。士行懊恼深怀痛心。乃请乞求烧经为证。王即许焉。于是积薪聚置殿前。欲以焚之。士行至诚临火誓曰。若当大法应流汉地。经当不然。如其不获命也。如何。言已投经。火即为灭。皮牒如本。更觉光鲜。大众骇服咸称神异。遂得送来达到陈留。还遇于阗僧无罗叉竺叔兰等。当惠帝世元康元年五月十日。于陈留仓垣水南寺译之。而竺道祖僧祐王宗宝唱李廓法上灵裕等诸录。述着众经。并云。朱士行翻此盖据其元寻之人推功归之耳。长房云。余审详校勘支敏度录及高僧传出经后记诸杂别目等。乃是无罗叉竺叔兰等三人。详译。朱士行身留停于于阗。仍于彼化。唯遣弟子奉赍经来到于晋地。斯岂得称士行出耶大唐内典录卷第三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 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三东晋前秦后秦西秦北凉 东晋朝传译佛经录第五 序曰。经云。三界无常有为非久。晋氏之基。魏室远系。高标。诛曹爽而绝其宗。设帝策而陈其绩。及金承土运历数在躬。平蜀而降大吴。升平而曰宽政。文既允备武亦戢戈。百六奄臻王官失守。天下大乱莫匪斯焉。于时道俗崩离朝不谋夕。寄政江表法随政兴沙门信士于是攸集。故就录之 东晋录者。宣帝曾孙琅琊武王后恭王之子。名睿字景文。初生之辰。内有神光一室尽明。白毛生于日角之左。眼有精曜睇眄炜如也。累官使持节安东将军都督杨州诸军事左承相。怀愍败后百官分离。或走江南。或为曜戮。长安失据帝幽平阳。江东于时忽见五日。群下劝睿宜称晋王。统摄万机以临亿兆。愍帝崩后遂即居尊号建武年。因都建业。避愍帝讳改为建康。先太康二年。吴旧将管恭作乱。于时建业。伍振筮曰。恭已灭矣。然更三十八年。扬州当有天子。至是果如其言。又秦始皇世。望气者云。吴金陵山。五百年后当出天子。始皇忌焉。发兵因凿金陵山断改称秣陵。冀绝其王。自正于睿五百二十六年。乃有晋金行奄君四海。金陵之瑞其在于斯。时又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丧乱天下沦覆。唯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等五王获济江表。而睿首基为元帝矣。将知受命上感天灵。欲跨舆图下资地势。地负其势。始皇凿之弗亡。天降其灵刘曜歼而莫尽。自元皇建武元年丁丑创都。至恭帝元熙元年己未禅宋。其间一百四载华戎道俗二十七人。而所出经并旧失译。合二百六十三部。五百八十五卷。集为东晋一十二主建康录云东晋帛尸利蜜多罗(三部十一卷经咒)沙门支道根(二部七卷经)沙门康法邃(一部十卷经)沙门竺昙无兰(一百一十部一百九十二卷经咒戒)沙门支道林(七部七卷论指归)沙门竺僧度(一部一卷指归)沙门康道和(一部三卷经)沙门加留陀伽(一部一卷经)沙门僧伽提婆(五部一百一十七卷经论)沙门卑摩罗叉(二部五卷律杂事)沙门昙摩(一部二卷律要)沙门佛驮跋陀罗(一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经戒论)沙门释法显(六部二十四卷经戒论传)沙门只多蜜(二十五部四十六卷经)外国居士竺难提(三部三卷经)沙门释法力(一部一卷经)沙门释嵩公(三部三卷经)沙门释退公(一部一卷经)沙门释法勇(一部一卷经)沙门释慧远(一十四部三十五卷论赞)沙门释僧敷(一部一卷论)沙门释昙诜(二部六卷法论)沙门释道祖(四部四卷目录)沙门支敏度(一部一卷都录)沙门康法畅(一部一卷论)沙门竺法济(一部一卷传)沙门释昙微(二部二卷论指归)诸失译经(五十三部五十六卷经咒)灌顶经九卷(见杂录)大孔雀王神咒经一卷(见道祖及三藏记)孔雀王杂神咒经(本见道祖及三藏记然俱译未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