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大唐内典录序》 > 第69章大唐众经录卷第九9

隋开皇初。有杨州僧。忘其名。诵通涅槃。自矜为业。岐州东山下村中沙弥诵观音经。二俱暴死。心下俱暖。同至阎罗王所。乃处沙弥金高座。甚恭敬之。处涅槃僧银高座。敬心不重。事讫勘问。二俱余寿。皆放还。彼涅槃僧情大恨恨。恃所诵多。问沙弥住处。于是两辞各疏所在。彼从南来至岐访得具问所由。沙弥言。初诵观音。别衣别所烧香咒愿。然后乃诵。斯法不怠。更无他术。彼僧谢曰。吾罪深矣。所诵涅槃威仪不整。身口不净救忘而已。古人遗言。多恶不如少善。于今取验。悔往而返 释道积。贞观初。住益州福成寺。诵通涅槃。净衣澡沐日为恒度。慈爱兼济固其深心。终于五月。炎气赫然。而尸不腐臭。百有余日跏坐如初。道俗莫不嘉赏 时蜀川又有释宝琼者。绵竹人。出家贞素读诵大品。两日一遍。无他方术。唯劝信佛为先。本邑连比什邡。并是米族。初不奉佛。沙门不入其乡。故老人女妇不识者众。琼思拔济待其会众。便往赴之不礼而坐。道党咸曰。不礼天尊非沙门也。琼曰。邪正道殊所奉各异天尚礼我。我何得礼老君乎。众议纷纭。琼曰。吾若下礼必贻辱也。即礼一拜。道像连座动摇不安。又礼一拜。连座反倒狼籍在地。遂合众礼琼。一时回信。乃召成都大德。就而陶化。以贞观八年终于所住 释空藏者。贞观时。住京师会昌寺。诵经三百余卷。说化为业。游浪川原。有缘斯赴。昔往蓝田负儿山诵经。赍面六斗拟为月调。乃经三周。日啖二升。犹不得尽。又感神鼎。不知何来。时至玉泉。以为终焉之地。时经亢旱泉竭。合寺将散。藏乃至心祈请。泉即应时涌溢。道俗动色惊嗟不已。贞观十六年终于京寺。还葬山所 释遗俗者。不测所住。游行醴泉山原。诵法花为业。乃数千遍。贞观中因疾将终。告友人慧廓禅师曰。比虽诵经意望有验。若生善道舌根不朽。可埋之十年发出。若舌朽灭知诵无功。若舌如初。为起一塔生俗信敬。言讫而终。至十一年。依言发之。身肉都尽。唯舌不朽。一县士女咸共戴仰。乃函盛舌大起塔于甘谷岸上 又郊南福水之阴有史村。史呵誓者。诵法华经。名充令史。往还徒步生不乘骑。以依经云哀愍一切故也。病终本邑。香气充村。并怪而莫测其缘。终后十年。其妻又殒。乃发冢合葬。见其舌本如生。余肉并朽。乃别收葬。斯徒众矣。余且略之 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令令狐元轨者。信敬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经。无由自捡。凭彼土抗禅师捡挍。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并老子五千文同在一处。忽为外火延烧。堂是草覆。一时灰荡。轨于时任冯翊令。家人相命拨灰取金铜经轴。既拨外灰。其内诸经宛然如故。潢色不改。唯箱帙成炭。又觅老子。便从火化。乃收取诸经。乡村嗟异。其金刚般若一卷题字燋黑。访问所由。乃初题经时。有州官能书。其人行急。不护洁净直尔立题。由是被焚。其人见在瑞经亦存。京师西明寺主神察目验说之 余曾于隰州有昙韵禅师。定州人。行年七十。隋末丧乱隐于离石比干山。常诵法华。欲写其经。无人同志。如此积年。忽有书生无何而至云。所欲洁净并能行之。于即清旦食讫入浴着净衣。受八戒入净室。口含檀香。烧香悬旛寂然抄写。至暮方出。明又如初。曾不告倦。及经写了如法嚫奉。相送出门斯须不见。乃至装潢一如正法。韵受持读之。七重裹结。一重一度香水洗手。初无暂废。后遭胡贼。乃箱盛其经置高岩上。经年贼静方寻不见。周慞穷觅。乃于岩下获之。箱巾糜烂拨朽。见经如旧鲜好。余以贞观十一年亲自见之 降州南孤山陷泉僧彻禅师。曾行遇癞者在穴中。彻引至山中。为凿穴给食。令诵法华。素不识字。加又顽鄙。句句授之终不辞倦。诵经向半。梦有教者。自后稍聪。得五六卷。疮渐觉愈。一部既了。须眉平复肌肤如常。故经云。病之良药。斯诚验矣 河东有练行尼。常读诵法华访工书者写之。价酬数倍。而洁净翘勤有甚余者。一起一浴然香熏衣。筒中出息通于壁外。七卷之功八年乃就。龙门寺僧法端。集众讲经。借此尼经以为揩定。尼固不与。端责之。事不获已。乃自送付端。端开读之。唯见黄纸了无文字。余卷亦尔。端愧悔还尼。尼悲泣受已。香水浇函顶戴绕佛。七日不休。开视文字如故。即贞观二年端自说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