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正蒙》 > 第2章

《正蒙》 第2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天道篇第三 天道四时行,百物生,无非至教;圣人之动,无非至德,夫何言哉!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上天之载,有感必通;圣人之为,得为而为之(也)[应]。 天不言而四时行,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 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诚故信,无私故威。 天之不测谓神,神而有常谓天。 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道也。圣不可知也,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 「不见而章」,已诚而明也;「不动而变」,神而化也;「无为而成」,为物不贰也。 已诚而明,故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富有」,广大不御之盛与!「日新」,悠久无疆之道与! 天之知物不以耳目心思,然知之之理过于耳目心思。天视听以民,明威以民,故诗书所谓帝天之命,主于民心而已焉。 「化而裁之存乎变」,存四时之变,则周岁之化可裁;存昼夜之变,则百刻之化可裁。「推而行之存乎通」,推四时而行,则能存周岁之通;推昼夜而行,则能存百刻之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默而成之,存乎德行」,学者常存德性,则自然默成而信矣。 存文王,则知天载之神,存众人,则知物性之神。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声;圣人之神惟天,故能周万物而知。 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 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得名,非得象者也。故语道至于不能象,则名言亡矣。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 有天德,然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 (正)[贞]明不为日月所眩,(正)[贞]观不为天地所迁。 神化篇第四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神无方」,「易无体」,大且一而已尔。 虚明照鉴,神之明也;无远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无间也。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故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 形而上者,得辞斯得象矣。神为不测,故缓辞不足以尽神,[缓则化矣;]化为难知,故急辞不足以体化,[急则反神。]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其在人也,(知)[智]义(用)利[用],则神化之事备矣。德盛者穷神则(知)[智]不足道,知化则义不足云。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非气非时,则化之名何有?化之实何施?中庸曰「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皆以其德合阴阳,与天地同流而无不通也。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时若非象,指何为时?世人取释氏销碍入空,学者舍恶趋善以为化,此直可为始学遣累者,薄乎云尔,岂天道神化所同语也哉! 「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着显微也。谷神不死,故能微显而不揜。 鬼神常不死,故诚不可揜;人有是心在隐微,必乘间而见,故君子虽处幽独,防亦不懈。 神化者,天之良能,非人能;故大而位天德,然后能穷神知化。 大可为也,大而化不可为也,在熟而已。易谓「穷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强也。 大而化之,能不勉而大也,不已而天,则不测而神矣。 先后天而不违,顺至理以推行,知无不合也。虽然,得圣人之任者皆可勉而至,犹不害于未化尔。大几圣矣,化则位乎天德矣。 大则不骄,化则不吝。 无我而后大,大成性而后圣,圣位天德不可致知谓神。故神也者,圣而不可知。 见几则义明,动而不括则用利,屈伸顺理则身安而德滋。穷神知化,与天为一,岂有我所能勉哉?乃德盛而自致尔。 「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吾内也。「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焉可也。存虚明,久至德,顺变化,达时中,仁之至,义之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之)[人]性矣。 圣不可知者,乃天德良能,立心求之,则不可得而知之。 圣不可知谓神,庄生缪妄,又谓有神人焉。 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 见易则神其几矣。 「知几其神」,由经正以贯之,则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几者象见而未形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吉之先见」云者,顺性命则所(先)[见]皆吉也。 知神而后能飨帝飨亲,见易而后能知神。是故不闻性与天道而能制礼作乐者末矣。 「精义入神」,豫之至也。 徇物丧心,人化物而灭天理者乎!存神过化,忘物累而顺性命者乎! 敦厚而不化,有体而无用也;化而自失焉,徇物而丧己也。大德敦化,然后仁智一而圣人之事备。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 无我然后得正己之尽,存神然后妙应物之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过则溺于空,沦于静,既不能存夫神,又不能知夫化矣。 「旁行不流」,圆神不倚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溺于流也。 义以反经为本,经正则精;仁以敦化为深,化行则显。义入神,动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动也。仁敦化则无体,义入神则无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