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都市言情 > 追云 > 【追云】第32章

追云 【追云】第32章

作者:匿名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老梁等人做完检查,推着老太太回来后没多久,他的儿子出现了。一个身穿工地工作服的民工,还满身尘土。要不是小姑娘叫了他一声爸爸,大家还都不知道。 老太太见儿子来了,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要出院,不想做任何治疗。儿子还没来得及回答,护士小姐已经出现在他们身后,催促他们去交住院押金。老太太一听急坏了,使出全力从床上坐了起来,想要下床。病房里所有的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个角落,就像在看一台话剧一样,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儿子还算孝顺,安慰了母亲几句后,让她躺下,叮嘱了自己的女儿,看管好奶奶,快步走出了病房。 随后边上传来了病友们的窃窃私语,陈凯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几句,他们对这个身穿工地工作服的男人都不太看好,有人说他去交押金了,有人说他去借钱了,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去抢银行了。 没多久后,护士小姐就进来,不耐烦地给这位老太太开始输液,进行治疗。这位老太太在床上已经躺了快一天了,现在才对她进行治疗,就是因为没有交住院押金。 以前只是听说,现在陈凯亲眼所见,十分震惊。而身边的老梁却十分淡定,若无其事地忙着自己的工作。后来和老梁闲谈之后,才知道在他工作的几年里,早已看淡了这种凄惨故事,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又是疲惫不堪的一天,陈凯的父亲依然昏睡不醒。晚饭时间,陈凯照常回去母亲家与她共进晚餐,其它就交给老梁了,时间久了也习惯了,麻木了。 次日一大早,陈凯来到了病房,就像来到了办公室准点上班一样,发现身边这床老太太已经不见了。后来知道昨天晚上他们就因为交不起住院押金而出院了,医院人道主义,给他们输了一瓶营养液。 医院的床位就像餐厅的饭桌,一刻不闲,立刻又有了新的病人,迫不及待的进来占了这张床位。在之后的半个月里,小小的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此类故事,时间久了,陈凯也彻底麻木不堪了,懒得搭理别人,坐在父亲身边,看看小说,无能为力。完全不像电视剧上演的那样,病人到了医院,护士精心照料,医生耐心会诊,找出病人的病因,对症下药,解除病痛。 陈凯父亲的亲朋好友过来探望,见他昏睡不醒,只好放下礼物安慰了几句陈凯,就早早离开了。陈凯父亲传说中的女朋友也从未出现过,后来听家里人说在父亲病倒时就消失了,这种事情习以为常,陈凯也不再过问了。 看来这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新西兰了,需要有长远的打算才行。陈凯和妻子视频商量完了之后,陈太太准备抓紧时间考出驾照,这样就不用每天麻烦雄军过来帮忙了,王冰冰也快临产了,到时雄军一定手忙脚乱。 半个月后,陈凯的父亲终于苏醒了,这让等待许久的陈凯激动万分,紧握父亲的双手,热泪盈眶。而陈凯的父亲却用陌生的目光望着他,正如之前刘医生所说的那样,半边脑子因缺血而失忆,看来他已经不认识陈凯了。 陈凯父亲意识到自己右半边瘫痪,不能动弹,痛苦万分。一只能动的左手开始乱拉乱扯,嘴里胡言乱语,说不清话,只能发出简单的喊音,啵啵啵啵。老梁连忙上前阻止,用力抓住他的左手,要不然身上的插管都会被他一把拉出,重新再插,自讨苦吃。 见父亲疯疯癫癫不成人样,陈凯顿时泣不成声,老梁一边阻止陈凯父亲无理取闹的发疯,一边耐心与他交流。并安慰陈凯,他的父亲现在一定非常难受,因此脾气暴躁,情有可原。 老梁一不留神,陈凯的父亲就将自己的导尿管拉出,满床是尿。陈凯连忙起身,帮忙按住父亲乱挥的左手,好让老梁腾出空来清理床单。老梁刚刚一个转身,陈凯的父亲又大便失禁,臭气熏天。此时此刻,陈凯有一种想死的心情。而老梁却没有一点嫌弃之意,认真的清理着陈凯父亲的大小便,让陈凯觉得有一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感觉。 当老梁清理完大小便,准备换床单时,需要陈凯帮忙将他父亲翻身,这时陈凯才体会到,他一个人根本翻不动父亲。正如之前闲聊时其他病友说的那样,一人病倒,全家遭殃。再想想自己和妻子两人,还有三个老人需要赡养,简直有种想死的心。 又一个不留神,陈凯的父亲将自己插在鼻腔里的食管和氧气管拉出,老梁无奈之下,立刻叫来了护士帮忙。也许是因为大脑受损,陈凯的父亲变得疯疯癫癫,出手打人。两位护士小姐吓的逃离,直接叫了医生。 刘医生抽空过来看了一下,简单的说了几句:如果能正常饮食,就可以出院了,转到康复医院去。不要抱有太大希望,陈凯父亲需要人终身照顾了。也不要指望他能恢复记忆,受损的脑细胞是不可再生恢复的。 陈凯的父亲半身不遂,不能说话,只能靠叫喊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大小便不能自理,衣食起居都需要人帮忙管理,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废人。尽管陈凯尝试着每天与父亲聊天交流,但在父亲的陌生目光里,陈凯只不过是个不相识的人。 次日陈凯的父亲,在老梁的帮助下,可以坐起身来。但是神经兮兮的开始咬枕头,这让陈凯心酸不已,父亲已经成为了一个疯子。边上的病友指点,也许是因为饿了,于是立刻叫了外卖,陈凯父亲见有食物,先是开口猛吃,再是低头呕吐。陈凯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出了病房,找了个角落呆坐不起。 好在护工老梁尽心尽责,将陈凯的父亲照顾的妥妥当当,每天还帮他擦身洗脸。而陈凯只能呆坐在父亲身边,时儿搭把手罢了,看着自己的父亲一天比一天精神起来,陈凯心里有了几分慰藉,但是父亲完全不认识他了,就像一个陌生人一般,魂魄已去,只留下一具半身不遂的躯壳。 陈凯父亲的兄弟姐妹商量之后,决定将陈凯父亲送去康复医院治疗,根据现在的情况,估计以后永远都要住在医院里了。好在陈凯父亲有退休金,不够的部分有陈凯出钱补贴,合情合理,天下哪有儿子不养老子的事情。 陈凯父亲出院那天,他的姑姑帮忙叫了车来接送。同时和护工老梁结清了工钱,300元一天,一共28天,合计8400元。在这段时间里护工老梁对陈凯父亲的照顾无微不至,让陈凯十分感动。离开前与老梁闲聊了几句,将来有何打算? 老梁点完钱,小心翼翼的放进口袋里,憨厚的笑了笑,说道,“先好好洗个澡,这么久都没洗过澡了,然后好好的休息一周,一直没好好睡过觉,然后再开始工作。” 这番话让陈凯心里感觉十分凄凉,好像每一个人活的都十分艰苦,仿佛只有钱这个东西,才可以解决烦恼。这次要不是因为陈凯还有一些钱,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 陈凯推着父亲离开病房的那一刻,和各位病友挥手告别,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犯人,刑满释放那样,受到了众人的欢送。而实际上,在父亲生病住院的这段时间里,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感觉像个罪人。 老梁一直没有离开,直到陈凯的姑姑办完出院手续,帮忙将陈凯的父亲抱上车子后,才笑着挥手离去。 “再见,好人一生平安!”,陈凯心里默念着向老梁挥手告别。 康复医院的环境可要好多了,虽然不像市中心病诊医院那样,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但病床也是没得空闲,要不是提前一周联系预约,开个后门,根本塞不进去。 陈凯的姑姑托了关系,所以一切变得相对顺达。一到康复医院,就有两个大汉帮忙将陈凯父亲抬上轮椅送上了楼去。 病房环境相当不错,一个病房三张床,新的护工也已到位等候多时。将陈凯父亲安排妥当后,陈凯的姑姑就去办理了入院手续。陈凯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等着账单,付钱就行。这又让他想到了之前刘医生对他说的话,“花钱就行”。 陈凯的父亲在这位女护工的照顾下十分听话,虽然已经不认识人了,但是娱乐活动还依旧喜爱。看着墙上挂着的电视机,如同孩子一般,不愿被人打扰。 陈凯心里虽然有一丝凄凉,父亲不再认识自己和其他人了,但是父亲看着电视节目傻笑的样子,让陈凯心里十分慰藉。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躺在病床上受苦受难的样子,真的看不下去。现在开开心心,疯疯癫癫,虽然半身不遂,不识旧人,但没有恫瘝在身,吃苦受罪。同时自己心里也有一种如负重释的感觉,好像获得了新生和自由。 但,这一切还是要靠钱来解决问题。陈凯的姑姑办完入院手续后,就亮出了账单,按照陈凯的父亲现有退休工资,陈凯至少每月要补贴他的父亲一万元人民币,要不然就不能维持现状。 陈凯不了解中国的医疗环境和康复医院的收费制度,咨询了同学圈以后知道,这家康复医院的收费相对较高,属于高端康复医院,院里有很多精神有问题的病人,医务人员相对比较有经验。原来,陈凯父亲的兄弟姐妹商量后决定选择一家相对高端的康复医院,让陈凯的父亲少受点苦,多享点福。多花点钱无所谓,因为他的儿子陈凯在国外一定是赚大钱,发大财的,要不然怎么可能到国外去呢。 这也许是国内大多数人的一致想法,在国外不是发财难道是搬砖吗?每个月补贴父亲一万元人民币,是笔不小的数目。在国内普通月收入也就七千,就算在新西兰,平均收入每个月也就4000纽币,约20000人民币。长久下去,陈凯坚持不了几个月。要是回头其他老人家再倒下几个,那岂不是倾家荡产? 对,就是倾家荡产,有钱看病,没钱等死,有钱找佣人,没钱用自己,这就是国内生病的真实现状。虽然有医保,但是生病需要照顾,护工没多少人请的起。 自从陈凯的父亲进了康复医院之后,他每天除了去医院探望父亲,也真的没什么事情可让他做的了。除了看着他的父亲做一些康复运动,吃饭,看电视,就是呆坐在父亲身边。陈凯的父亲也不曾搭理过他,形同陌路,有时还嫌他坐在边上碍手碍脚。就算是陈凯的父亲,时而脾气暴躁,神经兮兮大发雷霆,他也帮不上忙,专业的医务人员立刻赶到处理的妥妥当当。 似乎一切已告一段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总不可能一直陪在这里,何况在新西兰还有自己的妻儿需要照顾。回到国内近一个月,也没有陪自己的母亲出去吃吃饭,更没有和老同学们聚会叙叙旧。 陈凯和妻子商量了一下,买了三天后回奥克兰的机票,在剩下的日子里,打算好好陪陪母亲,探望一下岳父岳母,和老同学们聚会。 在老同学聚会上,陈凯突然觉得出了国,好像到了另一个阵营一样,有些话题和好友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那天陈凯和几个昔日好友相约在茶室聊天叙旧,大家多日未聚,十分亲热,兄弟之间说话向来口无遮拦。 有一位老友突然问道,“陈凯,到国外可是二等公民,你有受到歧视吗?” “二等公民”,这个词让陈凯觉得十分奇怪,确实在出国以前,流传着这么一个词,去国外的都是二等公民,身份低人一等,受人歧视。但事实情况完全不是那个样子,陈凯耐心的给朋友们解释。 到了新西兰后,拿的先是工作签证,符合要求后转成绿卡,也就是居民签证,拥有永久居住权,这两类签证持有者都称为居民。在新西兰出生或者后期加入新西兰国籍的称为公民。 公民和居民都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和选举权,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等级区别,更谈不上有什么二等公民。 再说了,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两百多个种族,你和对方打交道,根本搞不清对方从哪里来的,何来歧视呢? 歧不歧视,也要看遇到什么样的人,有的人不光歧视外来人,还歧视任何看不顺眼的人,运气不好碰到,也只能自认倒霉,这种歧视并不针对特定种族。 陈凯说道,以前他刚到新西兰的时候,在一个郊外加油站时,就被人歧视了一下。当时他正在加油,有一个洋人正和他的女友吵架,火冒三丈。见陈凯已经加完了油,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就要求他赶紧让开。回想起来那个洋人也没有骂人,只是态度恶劣了一点,最多算是个流氓,也谈不上歧视。 就算是要被人歧视,也不是因为什么“二等公民”,在国外根本没有二等公民个分类,甚至没有地域管制这个制度。你可以去国外的任何地方生活,享受全国统一的福利制度,根本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而遭到不同的待遇。 说到这一点,反而是国内的户籍制度给老百姓分了等级。富裕地方的人看不起穷贫地方的人,外地人到了本地还享受不了本地人的福利,这才是活生生的把自己的公民分为不同的等级。 陈凯说到这里,有的人听不下去了,反驳道,“中国人歧视中国人,最多只看不起,而外国人歧视中国人,那才是真正的歧视。” 尽管陈凯实事求是的辩解道,在国外没有人歧视,本地人都非常友好,迎面走过时,总是面带微笑的打招呼。而恰恰相反,在国内,你要是和一个陌生人打招呼的话,人家会变得提心吊胆,以为你有什么恶意。 “国外什么都好,国外的月亮都特别大。”,一位老同学讽刺道。 陈凯无奈的闭了嘴,毕竟在国外生活了快两年,和国内相比,如同两个阵营,很多事情无法沟通交流,再谈下去只会伤感情。其实国内国外都有好坏,人各有志,只要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就好。 结束了同学聚会,回到母亲住处,陈凯开始整理行李。明天早上准备去康复医院见父亲一面,坐下午的飞机回奥克兰。陈凯的母亲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依依不舍,换个角度想了想,儿子在国外生活的开开心心,自己也心满意足了。 第二天陈凯来到了康复医院,父亲刚刚做完了康复训练,坐在病床上笑看电视。虽然半身不遂,但现在拄着拐杖,还能来来回回走几步,渐渐的开始康复了。但不能指望他再和正常人那样会说话认人,行走利索,因为脑组织损伤,不可修复,不可再生。 陈凯陪着父亲坐了几个小时,叙述了自己在奥克兰的工作生活,父亲似懂非懂,边看电视边点头,也不知道是在看剧情,还是听陈凯叙述。离开时陈凯表现的十分平常,向父亲打了招呼。他的父亲也和往日一样,没有理睬他,全神贯注的看着电视。转身走出病房,陈凯就热泪盈眶,黯然泪下。但这又是无可奈何,自己的人生还要继续勇敢的向前走。妻儿老母都需要他的照顾,总不能因为父亲而一蹶不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