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33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33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芸台同时如方植之,虽力诋汉学,而卒不能不先虑夫自考据之厌倦,而一变为陆、王。<详后>稍后陈兰甫、 曾涤生论学,虽均有主约之说,然特足为阮说之补充或修正,未能对阮说为反驳也。 抑余观芸台于古训,亦有未能明白求之适得古训之真者。如上论敬字之例兹仍举其性命古训为说,芸台误解性命其言曰: 性命之训起于后世者,且勿说之,先说其古者。古性命之训虽多,而大指相同,试先举尚书召诰、孟子尽心,召诰曰:“节性,惟日其迈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又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又曰:“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逸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 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赵岐注曰:“……美味……美色……音声 ……芬香……安佚……人性之所欲也,得居此乐者有命禄,人不能皆如其愿也。凡人则任情从欲而求可乐,君子之道则以仁义为先,礼节为制 ,不以性欲而苟求之也。故君子不谓之性也……恩爱施于父子……理义施于君臣……礼敬施于宾主……明智知贤达善……以天道王于天下,此 皆命禄遭遇,乃得居而行之,不遇者不得施行,然亦才性有之。……凡人则归之命禄,任天而已……君子之道则修仁行义,修礼学知,庶几圣 人,亹亹不倦,不但坐而听命。故曰,君子不谓命也。”按:孟子此章性与命相互而为文,性命之训最为明显。赵氏注亦甚质实周密,豪无虚 障。若与召诰相并而说之,则更明显。惟其味、色、声、臭、安佚为性,所以性必须节,不节则性中之情欲纵矣。惟其仁、义、礼、知、圣为 命,所以命必须敬德,德即仁、义、礼、知、圣也。且知与圣即哲也,天道即吉凶、历年也。今以此二经之说建首,而次以诸经,再随诸经古 训比而说之,可以见汉以前性命之说未尝少晦。诗曰:“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此之谓也。 今按:孟子此章,赵注本甚是,即朱子集注亦不误,自东原疏证别创新解,转嫌牵强,芸台又节外生枝,比附于召诰,说益支离。孟子命 字乃遭遇之命,赵岐一语已足,何得与哲命、敬德互相牵缠?芸台误认古训必大指相同,故为之比附,又误于东原疏证只认食色为性,不欲将 孟子仁义礼智云云,直捷认为性分中所有,故遂支离牵强说成如此。又如论语论仁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芸台谓:“心与仁不违,可 见仁与人心究不能浑而为一,若直号仁为本心之德,则是浑成之物,无庸用力为之矣。”然孟子论仁篇又谓:“孟子大指谓仁义为本心,故曰 :『仁,人心也。』以仁义为本心,与以仁为本心之德,所别何在?既认仁,人心也之说,又何以谓仁与人心究不能浑而为一?芸台讳言心 芸台此等处甚多,由其先未有一根本之见解;既牵缠于古训,又依违于新说,故时见矛盾模棱也。芸台专据康成以相人偶为仁,朱一新无邪堂 答问卷一辨之云:“当孔、孟时,小篆未兴,但有从千从心之字,安有从人从二之字?论语:『其心,三月不违仁』,孟子:『仁,人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皆言心不言事,初未尝以『相人偶』为仁也。”又谓:“仁当作内外动静言之。专求诸内近释,专求诸外近墨,必待人 偶而后仁,将独居之时仁理灭绝乎?万氏商兑对此亦有详辨,见卷中之上。无怪讥评汉学者,谓彼辈只能考订名物,谈及义理,便无是处,亦 由如芸台此等处授之口舌。然若谓古训自可有异同,则此异同之间,孰为得其义理?孰为不得?若谓愈古则得义理愈正,则孔孟尚非甚古,势 必至连弃孔孟而后已。若谓孔孟得义理独正,则古训之尚在孔孟以前者,何以转不如孔孟之可据?此皆无说以解。故既主自古训求义理,则必 认古训为大指相同,苟欲汇列并说,自不得不为之勉强比附,此亦势之有必至也。芸台性命古训凡举尚书皋陶谟、西伯戡黎、召诰、洪范、诗 大雅文王、卷阿、抑、周颂昊天有成命、春秋左氏传刘康公、邾文公语、谷梁传、周易文言、干彖、萃彖、系辞传、说卦传、孝经、论语、礼 记、中庸、礼运、乐记、王制、孟子诸书,凡言及性命,莫不同其意指,此固甚难之事。论、孟论仁两篇成绩较佳者亦在此然芸台要为辟此一 蹊径,要为实做从古训求义理之工夫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