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6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6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纂类记注之不得为着作,正即是功力之不得为学问也。学问不能无藉乎功力,正 犹着述之不能无藉于纂类记注。纂类记注为着述之所取资,实斋非有所訾议,而纂类记注者不自知其仅所以备着述之资,而自以为极天下之能 事焉,此则误认功力为学问,而学问之真境无由达矣。实斋又言之,曰: 仆尝谓功力可假,性灵必不可假。性灵苟可以假,则古今无愚智之分矣。与周永清论文,文史通义外篇三盖记注比类,惟在功力,着述创 造,有俟乎智慧,即实斋之所谓识,而其本则存乎人之性灵也。然为学者终不能长止乎功力而不求进于学问之成,则记注纂类,终必以着述创造为归宿。故实斋又言之,曰: 经之流变,必入于史。与汪龙庄书,文史通义外篇三征实者必极于发挥,纂类者必达乎撰造,盖经以藏往,而史则开来也。此处史字应本 述造而言实斋本此见解,故论学颇重文辞,曰: 语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着述一途,亦有三者之别:主义理者,着述之立德者也;主考订者,着述之立功者也; 主文辞者,着述之立言者也。答沈枫墀论学,文史通义外篇三又曰: 札录之功……不可以为着作……既以此为功力,当益进于文辞……孔、孟言道,亦未尝离于文也。但成者为道,未成者为功力,学问之事 ,则由功力以至于道之梯航也。文章者,随时表其学问所见之具也;剳记者,读书练识以自进于道之所有事也。与林秀才又曰: 文章与学问古人本学问而发为文章,其志将以明道,有所谓考据与古文之分哉?又自注云:“天下但有学问家数,考据者,乃学问所有事 ,本无考据家。”与吴胥石简,文史通义外篇三立言之士,读书但观大意;专门考索,名数究于细微;二者之于大道,交相为功,殆犹女余布 而农余粟也。而所以不能通乎大方者,各分畛域而交相诋也。答沈枫墀论学立言即着述,考索犹记注纂类矣。凡此皆实斋特提文史之学,以为当时经学家补偏救弊之要旨也。 着述与事功而实斋论学卓见,所以深砭当时学术界流弊者,犹不止此。盖实斋既本六经皆史之见解,谓求道不当守经籍,故亦谓学之致极,当见 之实事实功,而不当徒以着述为能事。此其意盖不仅为当时经学家专事考索比辑者发矣。实斋与颜李求之清代,差与颜、李之说为近,而较尤圆密。故曰: 书与学古人以学着于书,后人即书以为学。与林秀才,文史通义外篇三学术之未进于古,正坐儒家者流,误欲法六经而师孔子耳。孔子不 得位而行道,述六经以垂教于万世,孔子之不得已也。后儒非处衰周不可为之世,辄谓师法孔子,必当着述以垂后,岂有不得已者乎?何其蔑 视同时之人,而惓惓于后世耶?故学孔子者,当学孔子之所学,不当学孔子之不得已。然自孟子以后,命为通儒者,率皆愿学孔子之不得已者 也。以孔子之不得已而误谓孔子之本志,则虚尊道德文章,别为一物,大而经纬世宙,细而日用伦常,视为粗迹矣。与陈鉴亭论学,文史通义 外篇三此非酷肖颜、李之说乎?实斋此意,又深发于原道,曰: 实事与空言治见实事,教则垂空言矣。后人因宰我、子贡、有若三子之言,而盛推孔子过于尧、舜,因之崇性命而薄事功。于是千圣之经纶,不足当儒生之坐论。原道上又曰: 儒家者流,尊奉孔子。……孔子立人道之极,岂有意于立儒道之极耶?……人道所当为者,广矣大矣,岂当身皆无所遇,而必出于守先待 后,不复涉于人世哉?……所处之境,各有不同……学夫子者,岂曰屏弃事功,预期道不行而垂其教邪?原道中其重事功而抑着述,与颜、李 同旨。晚年又有书孙渊如观察原性篇后,谓: 性命非可空言,当征之于实用。文史通义外篇二又谓: 性理与履践果形有一定之恶,则天下岂有无形之性?是性亦有恶矣。秦王遗玉连环,赵太后金椎一击而解,今日性理连环,全藉践履实用 ,以为金椎之解。……宋儒轻实学,自是宋儒之病……顾以性命之理,徒博坚白异同之辨,使为宋学者反唇相议,亦曰但腾口说,身心未尝体 践,今日之学,又异宋学,则是燕伐燕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