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60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60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有志之士,固奋激而必兴;无志之徒,亦随时而易于为善。不 出数年,而天下之风俗不变者,未之有也。初集卷四。又与朱干臣书,谓乡者私作议俗一篇,以为当今之风,坏于好谀而嗜利云云,与此可互观。 异之有深议能持论,惜乎未极其年寿。姚氏卒后,其辈行最尊推祭酒者为梅伯言。梅氏亦本其师姚氏之言以为言,尝谓: 昔李文贞、方侍郎苞,以宋、元诸儒议论,糅合汉儒,疏通经旨,惟取义合,不名专师。其间未尝无望文生义,揣合形似之说,而扶树道 教,于人心治术有所裨益……其解经虽不必尽合于经,而不失圣人六经治世之意……后之学者,辨汉、宋,分南、北,以实事求是为本,以应 经义、不倍师法为宗。其始亦出于积学好古之士为之倡,而末流浸以加厉。言易者首虞翻,而黜王弼;言春秋者屏左氏,而遵何休。至前贤义 理之学,涉之惟恐其污,矫之惟恐其不过。因便抵巇,周内其言语文字之疵,以诡责名义,骇误后学,相寻逐于小言辟说,而不要其统。党同 妒真,而不平其情。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其患,未可谓愈于空竦不学者也。柏枧山房集卷五姚惜抱九经说书后此即姬传赠钱献之序之意也。又曰: 我朝文治翔洽,士之高节亢行,无所激而施,而专务于通经博古之学,则大科鸿博之士彬彬出矣。岂非士之趋舍,一视乎时之所贵贱为盛衰哉! 又曰: 以一时之习尚,使后世谓士气不可伸,而名贤亦为之受垢,驯至清议不立,廉耻道消,庸懦无耻之徒,附正论以自便,则党人者亦不能无后世之责也夫!卷四书复社人姓氏后又曰: 天下之患,居官者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为大患。卷一臣事论今以士之有类于商贾负贩,而谓用商贾负贩无异 于用士,此士之所以终不出。卷一士说此等即异之拟言风俗书之旨也。今读其集,于当时吏治之窳,民心之不就宁,大祸猝发之无日,无往而不流露其深忧焉。桐城派古文家, 议者病其空疏。然其文中尚有时世,当时经学家所谓实事求是者,其所为书率与时世渺不相涉。则所谓空疏者究当何属,亦未可一概 论也。同时有临桂朱琦伯韩,亦为姚氏学,为名实说,亦足见当时士风之一斑。其言曰: 天下有乡曲之行,有大人之行。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而不知此乡曲之行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 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身之便安不暇计,世之指摘不敢逃也。谨厚、廉静、退让三者,可以安坐无患,又 有天下美名,士何惮不争趋此?故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当其峨冠襜裙,从容步趋于庙廊之间,上之人不疑而非议不加,其深 沉不可测也。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桥舌莫敢言,而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其究乡愿也,是张禹、胡广、赵戒之类也。 而姚莹石甫,与其邑人刘开孟涂,于汉宋是非,主持益坚,诤辨尤力。李慈铭日记有评石甫中复堂集一则,于石甫尊宋诋汉门户之见 ,颇有纠弹。谓:“其覆黄又园书谓:『自四库馆开之后,当朝大老,皆以考博为事,无复有潜心理学者,是以风俗人心日壤,不知礼义廉耻 为何事。至于外夷交侵,辄皆望风而靡,无耻之徒,争以悦媚夷人为事,而不顾国家之大辱,岂非毁讪宋儒之过』云云,尤猖狂无理。道光中 年以后,时事日亟,正坐无读书人耳。夷变时,当国者潘、穆二公,非能为汉学者也。广事坏于耆龄、琦善、奕山,江事坏于牛鉴,浙事坏于 乌尔恭额、伊里布、奕经、文蔚,闽事坏于颜伯焘、怡良,皆不识一字者也。而御史陈庆镛一疏,最足持当时朝局之弊,陈固汉学名家也。石 甫非世外人,何竟混沌至此乎?又谓:“惜抱先生孤立于世,与世所称汉学诸贤持异趋。夫惜抱以郎中告归不出,诚为恬漠。然汉学诸贤中, 若西庄<王鸣盛>以阁学左迁光卿时,仕仅五稔,年力方盛,遽遂杜门。竹汀<钱大昕>以少詹,抱经<卢文弨>以学士,皆清华首选,毕志名山。 兰皋<郝懿行>官户部十余竿,不转一阶。此岂皆出姬传下者?他若顨轩<孔广森>之纯孝,北江<洪亮吉>之孤忠,皋文<张惠言>之鲠直,虚谷< 武亿>之廉峻,鄦斋<李赓芸>之循良,南江<邵晋涵>之清介,以论风节,奚媿宋儒?而檠斋<金榜>、左海<陈寿祺>,则锐屣词林;子田<任大椿> 、颐谷<孙志祖>,则投簪台府;小雅<丁杰>、孝臣<李惇>,终身进士;里堂<焦循>、叔辰<汪龙>,绝意公交车;懋堂<段玉裁>、申耆<李兆洛> ,宰县而早归;溉亭<钱塘>、仲子<凌廷堪>,注令而改教;又岂以郑、许为系援,虫鱼为钓弋者乎?李氏所举,颇足为汉学雪诬。门户之见, 持之已甚,均足以启不平,易地则皆然也。又刘孟涂文集卷二学论上、中、下,卷三上莱阳中丞书,卷四与蒋砺堂、上汪瑟庵,卷五与朱鲁岑 ,卷六姚姬传寿序、沈晓堂寿序,卷七论语补注自序诸篇,于人才风俗、教化政术之间,颇善持论。刘氏以才气为干谒,同时侪偶或未之推敬 ,要亦足见当时桐城派古文家持论之一面。此一派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