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62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62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道之不明,己之不免为乡人,一息之或懈,忧也:居易以 俟命,下学而上达,仰不愧而俯不怍,乐也。乐以终身,无所于析,何所为报?文集二圣哲画像记涤生又有一名言,曰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此即其不祈报之理论,实即历古儒家相传义命之辨也。曾氏覆郭筠仙书亦谓:“吾尝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 气一囊之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之不可易也,然吾辈自尽之道,则当与彼赌乾坤于饿倾,校殿最于锱铢,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独败。”此实曾氏一 至坚碓之观念,亦即其毕生事业成功一至要之因素也。积其不求报之心理,而渐济之以学业,则其见之于外者曰器识,涤生又言之曰: 古之君子所以自拔于人人者,岂有他哉?亦其器识有不可量度而已矣。试之以富贵贫贱而漫焉不加喜戚,临之以大忧大辱而不易其常,器 之谓也。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器与识及之矣,而施诸事业有不逮,君子不深讥焉。器识之不及,而求小成于 事业,末矣。事业之不及,而求有当于语言文字,抑又未矣。故语言文字者,古之君子所偶一涉焉而不齿诸有亡者也。文集一黄仙峤诗序凡涤 生理想中之人格,将求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者,其规模大率如是。则试问当时之习俗又何如乎?涤生复贺耦庚书有云: 曾氏对于世风之嘅叹窃以谓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 物。”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至如仕途积习,益尚虚 文,奸弊所在,蹈之而不怪,知之而不言。彼此涂饰,聊以自保,泄泄成风,阿同骇异。故每私发狂议,谓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 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翫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书札卷一此书在道光庚子,按:是年 即沈子敦卒岁。当时官方士习,可参读子敦章犹远在大乱未起之前也。其复彭丽生书有云: 足下称今日不可救药之端,惟在人心陷溺,绝无廉耻云云,国藩私见实与贤者相脗合。窃尝以为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 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退缩者,果骧首而 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书札卷二其覆江岷樵左季高书有云: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 庶几万有一补。不然,但就局势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 此则已在咸丰癸丑,洪、杨过长沙而北,奉命办团防之后矣。又曰: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尝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 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 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中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挢之之苦衷也。书札四覆黄子春。道光三十年,咸丰初立,涤生应诏陈言,谓:“京官 通病退缩琐屑,外官通病敷衍颟顸。故习相沿,但求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难,国家必有乏材之患。”所言可与朱伯韩名实说并观,皆足为当时官方士习之写照也。 又曰: 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囷肝胆,又与掀振一番。与刘孟容又曰: 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于优容苟安,揄修袂而养姁步,倡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见有慷慨感激以鸣不平者,则相与议其后, 以为是不更事,轻浅而好自见。国藩昔厕六曹,目击此等风味,盖已痛恨次骨。与龙翰臣又曰: 方今世变孔棘,而宦场泄沓之风,曾无少为振作。有识者以是深惧,皆怀入山恐不深,入林恐不密之志。书札五与胡咏芝又曰: 今人心日非,吏治日坏,军兴十年,而内外臣工惕厉悔祸者,殆不多见。书札九覆吴竹如又曰: 今日局势,若不从吏治人心上痛下工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书札二十与胡宫保又曰: 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豪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