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70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70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又曰: 朱子云:“近日学者意思都不确实,不曾见理会得一事彻头彻尾。东边掉得几句,西边掉得几句,都不曾贯穿浃洽。此是大病。有志之士 ,尤不可以不深戒也。”答胡季随书朱子论当时道学之弊如此。然今之说经者,尤多此病。凌次仲与焦里堂书云:“足下不融会礼经之全而观 之,仅节取其一二语,宜乎多窒碍也。”论路寝书此最中近人学问之大病。但能全观礼经者已少,况欲其融会乎?皆节取一二语为题目,作经 解耳。节取一二语为题目不融会全体此皆言以好胜之心读书,专务小节,不暇通体细玩之病也。继此则复有一病相连而俱起者,曰浮躁。东塾论之曰: 近人治经,每有浮躁之病。自注:“阮文达公题凌次仲校礼图诗云:『浅儒袭汉学,心力每浮躁。』随手翻阅,零碎解说,有号为经生而 未读一部注疏者。……且浮躁者,其志非真欲治经,但欲为世俗所谓名士耳。此条见读书记卷九礼记东垫又曰: 余尝言近人多言朴学,然近人之经学,华而非朴。 又曰: 近来朋友说经者,只乾隆、嘉庆数十年间学派,若与论康熙、雍正以前学问,便不晓得,何况汉、唐、宋耶?云汉学者,妄语耳!媚近忽 远此皆箴当时学风浮躁不实之病也。李慈铭日记有一条云:“嘉庆以后之为学者,知经之注疏不能徧观也,于是讲尔雅,讲说文;知史之正杂 不能徧观也,于是讲金石,讲目录,志已偷矣。道光已下,其风愈下,尔雅、说文不能读,而讲宋版矣;金石、目录不能考,而讲古器矣。至 于今日,则诋郭璞为不学,许君为蔑古。偶得一模糊之旧椠,亦未尝读也,瞥见一误字,以为足补经注矣。闲购一缺折之赝器,亦未尝辨也, 随摸一刻划,以为足傲汉儒矣。金石则欧、赵何所说,王、洪何所道,不暇详也,但取黄小松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数册,而恶金石萃编之繁重, 以为无足观矣。目录则晁、陈何所受,焦、黄何所承,不必问也,但取钱遵王读书敏求记一书,而厌四库提要之浩博,以为不胜诘矣。若而人 者,便足抗衡公卿,傲睨人物,游谈废务,奔竞取名;然已为铁中之铮铮,庸中之佼佼,可不痛乎!观此云云,正与东塾为同感矣。东塾又尝 列举当时经学诸弊而总言之,总说经学诸弊曰: 今时学术之弊,说经不求义理,而不知经。好求新义,与先儒异,且与近儒异。着书太繁,夸多斗靡。墨守。好诋宋儒,不读宋儒书。说 文字太繁碎。信古而迂,穿凿牵强。不读史。以骈体加于古文之上。无诗人。门户之见太深。辑古书太零碎。原文下有汉易、虞氏易、泰誓、 孟子字义疏证、孙渊如讲天文凡十九字。盖东塾于此诸端均不满,特举示例,拟加箴砭也。今论惠氏汉易、张氏虞氏易,见读书记卷四;论戴 氏孟子字义疏证,见读书记卷二,已引见戴东原章。 凡此诸端,皆为当时汉学家大病。而推溯厥源,则以风尚既成,俗士羣趋,淳者渐漓,真者日伪,学术之变,必至于弊,固不独清儒考证之学为然也。东塾又论之,曰: 讲道学者以经书为讲学话头,作时文者视经书为时文题目,讲经学者看经书为经解题目,而五经之道亡矣。 此言道学、经学与夫时文科举之学三者之异途同归也。故曰: 彼徒以讲经学为名士,则其所作经解,不过名士招牌而已。即使解说可取,而其心并不在圣贤之经书,此不得谓之读经书之人也。试问其 心曾有一念欲依经书所言以做人否?以讲经为名士招牌因读震川论科举之学,感而书此。 科举之士以一句经书为题,作一篇时文;经学之士,以一句经书为题,作一篇经解。二者无以异也,皆俗学也,其心皆不在圣贤之经书也。 故一种学术之渐盛而成为风尚,乃至为俗士所羣趋,则必漓其本真,而终变为争名逐利之具。虽其流弊之为态有不同,而其情则一。学术 之弊至于是,而复有一象必相随以俱来者,曰贵近而贱远。盖近者即风尚之所由而起,俗士以争名逐利之心趋风尚,自亦以争名逐利之心贵乎其主风尚者尔。东塾论之曰: 我未见贵远而贱近者也,大都贵近而贱远耳。于近时之风气,则趋而效之;于古人之学术,则轻而蔑之。自宋以来皆如此。宋儒贵周、程 而轻汉儒,近儒贵惠、戴而诋宋儒,吾安得贵远贱近者而与之论学问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