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76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76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其它鼎甫论汉学缺弊者皆甚精卓。如论考证则谓: 宋学以阐发义理为主,不在引证之繁。义理者,从考证中透进一层,而考证之粗迹,悉融其精义以入之。非精于考证,则义理恐或不确。 故朱子终身从事于此,并非遗弃考证之谓也。按:此言略近东塾,而较湛密矣。若汉之董江都、刘中垒、匡稚圭、扬子云诸人皆有此意,西汉 之学术所以高出东汉也。/考证须字字有来历;议论不必如此,而仍须有根据。所谓根据者,平日博考经史,覃思义理,训诂名物、典章制度 无不讲求,倾羣言之沥液以出之,而其文亦皆琅然可诵,并非凿空武断以为议论也。此其功视考证之难倍蓰,而学者必不可无此学识。考证须 学,议论须识,合之乃善。识生于天而成于人,是以君子贵学。学以愈愚,学而无识,则愈学愈愚,虽考据精博,颛门名家,仍无益也。识何 以长?在乎平心静气以读书,一卷之书,终身紬绎不尽,返之于身,验之于事,而学识由此精焉。 又曰: 引书与暗袭引书备着出处,近例始严,以为可免暗袭。然暗袭与否,仍视其人,吾见着出处而暗袭尤工者多矣。古惟疏体如是,传注不拘。 论校雠则谓: 刘中垒父子成七略一书,为后世校雠之祖。班志掇其精要,以着于篇。后惟郑渔仲、章实斋能窥斯旨,商搉学术,洞澈源流。……目录、 校雠之学所以可贵,非专以审订文字异同为校雠也。国朝诸儒,于此独有偏胜,其风盛于干、嘉以后。其最精者,若高邮王氏父子之于经,嘉 定钱氏兄弟之于史,皆凌跨前人。钱氏史学及王氏经学之短长竹汀史学绝精,即偶有疏误,视西庄辈固远胜之。第此为读史之始事,史之大 端不尽于此也。王文肃、文简之治经亦然,其精审无匹,视卢召弓辈亦远胜之,顾往往据类书以改本书,则通人之蔽。……然王氏犹必据有数 证而后敢改,不失慎重之意;若徒求异前人,单文孤证,务为穿凿,则经学之蠹矣……此学终古不废……第以此为登峯造极之事,遽欲傲宋、 元、明儒者,则所见甚陋。汉学家诃佛骂祖,不但离文与行而二之,直欲离经与道而二之,斯其所以为蔽。若舍其短而专取其长,庸非三代小 学之遗法乎?原注:“习斋于射与数略有所得,此亦艺事之常,而遂欲以此立异,毋乃虚骄之气未除欤?又曰: 世徒以审订文字为校雠,而校雠之途隘;以甲乙簿为目录,而目录之学转为无用。多识书名,辨别板本,一书估优为之,何待学者乎? 其论博约,则谓: 宋学有宗旨,犹汉学有家法。拘于家法者非,然不知家法,不可以治经;好立宗旨者非,然不知宗旨,不可与言学术。……故学虽极博, 必有一至约者以为之主,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六经无一无宗旨也。苟徒支离曼衍以为博,捃摭琐碎以为工,斯渺不知其宗旨所在耳。 论虚实则谓: 异端以虚无立说,其弊固不胜言,近人因攻宋儒之故,遂欲去无以言有,理既偏而不全,且欲去虚以言实……不知……凡物皆有虚有实, 非实无体,非虚无用,以实触实,未有不激者也。虚实之辩近人以虚灵二字出于道家,不可以状心体,然则心体固当实而蠢乎?……读书穷 理,实事求是……亦曰以致用焉耳。读书实也,穷理虚也;实事实也,求是虚也;虚实相资为用……近人惟读书而不穷理,实事而不求是,故 歧之又歧。程朱之学所以可贵者,以其本末兼尽也。……孙夏峯言:“晦翁没而天下之实病当泻,姚江没而天下之虚病当补。”此夏峯述张逢 元之言窃谓夏峯之言未尽确,若汉学家乃正当泻者耳。 鼎甫之见,仍主汉宋兼采,谓: 有义理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有词章之学。此较戴东原、姚惜抱所举,多经济一类,可征当时思想风气之变。故汉学必以宋学 为归宿,斯无干、嘉诸儒支离琐碎之患;宋学必以汉学为始基,斯无明末诸儒放诞之弊。此仍主汉、宋兼采之说……如黄梨洲、顾亭林、江慎 修,皆汉、宋兼治,学博而识精……故国初学术为极盛。干、嘉以后精深过之,而正大不逮矣。此正与江郑堂汉学师承记见解相反。东原与西 河……戴东原集其成……而偏戾之气,博辨之词,与毛氏西河相近。当时海内翕然从风,不七十年而魏默深诋之已无完肤矣。此知学贵定识, 不必随时俯仰也。按:此即章实斋勿趋风尚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