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8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8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又答沈枫墀论学,说此尤详,谓: 文求其是而学思其所以然,人皆知之,而人罕能之……缘风气锢其习,而毁誉不能无动于中也。三代以还,官师政教,不能合而为一,学 业不得不随一时盛衰而为风气。当其盛也,盖世豪杰竭才而不能测其有余;及其衰也,中下之资,抵掌而可以议其不足。大约服、郑训诂,韩 、欧文辞,周、程义理,出奴入主,不胜纷纷,君子观之,此皆道中之一事耳。未窥道之全量,而各趋一节以相主奴,是大道不可见,而学士 所矜为见者,特其风气之着于循环者也。足下欲进于学,必先求端于道。道不远人,即万事万物之所以然也。……人生难得全才,得于天者必 有所近,学者不自知也。博览以验其趣之所入,习试以求其性之所安,旁通以究其量之所至,是亦足以进乎道矣。今之学者则不然,不问天质 之所近,不求心性之所安,惟逐风气所趋,而徇当世之所尚。……风气与天姿夫风气所趋,偏而不备,而天质之良,亦曲而不全。……然必 欲求天质之良而深戒以趋风气者,固谓良知良能,其道易入,且亦趋风气者,未有不相率而入于伪也。其所以入于伪者,毁誉重而名心亟也。 故为学之要,先戒名心;为学之方,求端于道……风气纵有循环,而君子之所以自树,则固毁誉不能倾,而盛衰之运不足为荣瘁矣,岂不卓欤! 此所谓风气者,在当时,则汉学考订是也。实斋又特指陈其实例于所为淮南子洪保辨,见文史通义外篇一而曰: 君子之学,贵辟风气,而不贵趋风气。盖既曰风气,无论所主是非,皆已演成流习,而谐众以为低昂,不复有性情之自得矣。 又曰: 古今是非,只欲其平,不欲其过。自来门户干戈,是非水火,非必本质如是,皆随声附和者之求加不已,而激至于反也。天下事凡风气所 趋,虽善必有其弊。君子经世之学,但当相弊而救其偏,转不重初起之是非。谓既入风气,而初起之是非已失实也。 此实斋辨性情、风气,而终绾合于经世事功之说也。此其义又见于文史通义内篇卷六之天喻,曰: 学业将以经世也……其前人所略而后人详之,前人所无而后人创之,前人所习而后人更之……要于适当其宜而可矣。周公……孔子……孟 子……韩子……程朱……其事与功皆不相袭,而皆以言乎经世也。开风气与趋风气故学业者,所以辟风气也。风气未开,学业有以开之;风 气既弊,学业有以挽之。人心风俗,不能历久而无弊……因其弊而施补救。……风气之弊,非偏重则偏轻……非因其极而反之,不能得中正之 宜也。好名之士,方且趋风气而为学业,是以火救火而水救水也。 然则学者从入,必发端乎一己之性情,而成为经世之事业,乃得为学业之真。人之性情既万殊不同,世变亦千古常新,则为学更无一定之 规矩,亦无共遵之涂辙矣。实斋自述其意乃本阳明,故曰: 言学术功力,必秉性情,为学之方,不立规矩,但令学者自认资之所近与力能勉者而施其功力,即王氏良知之遗意也。博约下今以实斋风 气、性情之论,上观阳明拔本塞源论所辨功利与良知之异,则渊源所自,大体固若合符节耳。 专家与通识实斋论专家实斋论为学从入必本性情,而极其所至则以专家为归。故曰: 学问文章,须成家数。与林秀才又曰: 道欲通方,而业须专一。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类必要于扩充,道必抵于全量。博约下大抵学问文章,善取不如善弃。天地之大,人之所知所能,必不如 其所不知不能,故有志于不朽之业,宜度己之所长而用之,尤莫要于能审己之所短而谢之……诚贵乎其专也。……盖登太山绝顶,则知千万途 陉之所通,登者止择一陉,而以他陉谓非登山之道,人皆知其不可。而学术之封己,往往似之。故……成己欲其精专,取人贵乎兼揽。与周次 列举人论刻先集,刘刻遗书卷二十二又曰: 学人必有所自恃。如市廛居货,待人求索,贵于不匮,不贵兼也。居布帛者不必与知米粟,市陶冶者不必愧无金珠。是以学欲其博,守欲 其约。又答沈枫墀,刘刻遗书卷二十九患己不能自成家耳,譬市布而或阙于衣材,售药而或欠于方剂,则不可也。博约上然实斋之论专家,其 从入若易,各就资性之所近而致力焉,其事易。而到达则难,必本其所专精而扩充以抵于道之全量,则难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