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80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80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康说微近东塾,然舍郑玄而取董仲舒,以西汉议政易东汉之说经,以经世 、义理为孔学两干,局度恢张,意趣宏括,实较东塾为胜。此长兴讲学之纲领也。至其教人读书则曰: 本原既举,则历朝经世之学,自廿四史外,通鉴着治乱之统,通考详沿革之故,及夫国朝掌故,外夷政俗,皆宜考焉。宋、明义理之学, 自朱子书外,陆王心学为别派,四朝学案为荟萃。至于诸子学术,异教学派,亦当审焉。博稽而通其变,务致之用,以求仁为归。 此处所举,首史籍,次理学,又次诸子,而干、嘉以来一切考据训诂必治之书不得与,此亦当时讲学态度之绝异于干、嘉者也。梁启超记初见长素之情景,谓: 余以少年科第,梁以十七岁中举,时年十八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 其所挟持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 ,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 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于南海之门。 又曰: 辛卯,余年十九,南海先生始讲学于广东城长兴里之万木草堂……先生为讲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推 断之……日课则宋元明学案、二十四史、文献通考等。梁氏三十自述当时长兴讲学,卓然与干、嘉以来学风划一新线之情景与其意义及影响, 亦俱可见矣。然长素长兴规模,盖有所受之,受之其师朱次琦也。 次琦字稚圭,一字子襄,学者称九江先生。亦南海人。生嘉庆十二年丁卯,卒光绪七年辛巳,年七十五。1807-1881以早慧受知于阮元, 为学海堂都讲。其学亦主融汉、宋,尝谓: 汉之学,郑康成集之;宋之学,朱子集之。朱子又即汉学而稽之者也。会同六经,权衡四书,使孔子之道大着于天下……朱子,百世之师 也。……然而攻之者互起。有明姚江之学,以致良知为宗,则攻朱子之格物。乾隆中叶至于今日,天下之学,多尊汉而退宋,以考据为宗,则 攻朱子为空疏。一朱子也,而攻之者乃相矛盾。……彼考据者,不宋学而汉学矣,而猎琐文,蠹大谊,丛脞无用,汉学之长有是哉?……学孔 子之学,无汉学无宋学也。简朝亮朱九江先生年谱讲学大旨是子襄虽亦主融汉、宋,而与陈东塾之为见复异。东塾之旨,在融朱子于康成;九 江之论,则在纳康成于朱子。故曰:“朱子又即汉学而稽之,会同六经,权衡四书,为百世师。”故东塾教人,不免于读注疏,而子襄居九江 ,讲学礼山下,诏学者以四行五学焉。其言曰: 礼山讲学规模修身之实四,曰:惇行孝弟,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读书之实五,曰:经学,史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辞章 之学。年谱讲学大旨此四行五学,即长兴学记之所本。节目之间,大同小异,要之万木草堂之规模,袭取之于礼山,其事甚显。长素年十九,始从子襄问学,自谓: 未冠,以回、参之列,辟咡受学,康父及伯、叔父,皆九江弟子则先生年垂七十矣。光绪二年,九江年适七十也。才质无似,粗闻大道之 传,决以圣人为可学,而尽弃俗学,自此始也。 又曰: 先生厉节行于后汉,探义理于宋人。既则舍康成,释紫阳,一以孔子为归。朱九江先生遗集序。按:朱卒光绪七年冬十二月,康文谓在八 年春,一误也。简朝亮编集九江诗文付梓,在光绪二十三年之冬,而康文在光绪三十四年,谓先生卒,同门友议遗文,简竹居、胡少恺相约勿 刻,至于今又垂三十年,二误也。康谓朱氏舍康成,释紫阳,恐特由融汉、宋之说而凿深扬高言之耳;亦不如简谱论学要旨一节为得朱氏真意。张伯桢南海康先生传,谓:“朱先生极推尊韩昌黎,先师<康>谓昌黎道术浅薄,朱先生素方严,贵为猖狂,同学亦暗讥之。是年冬即欲束装 归,明年别礼山草堂归卧云云,见康氏在朱门,实未深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