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东方玄幻 > 道家门徒 > 第41章:刘老太爷的故事!

“唉,冤孽啊…” 见金罗盘问起,刘老爷子就是长叹一声,看样子,对自家这病的根源,也是心知肚明… 长叹过后,才开口把自己的出身,生平,情感这些,向两位师傅一一交代清楚。 随着病人的讲诉,王平也是知悉了刘老爷子的身份,果然是不简单。 这刘老爷子,乃是功勋之后。 其父刘老太爷,本是桂西右江府一贫困农民,靠着耕作祖上留下的几亩薄田为生,虽出产不多,仅能裹腹。但胜在是自家的田地,收多收少,都是自家的事,不用受那地主大户盘剥劳役。这日子虽清苦了点,倒也悠闲自在…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日耕地时,健牛突然崩断缰绳发狂而跑…这一跑,就给主家带来了弥天大祸。这畜生光是发狂倒也不打紧,可万万不该去践踏青苗。踩到了别人家的也不打紧,大不了就是赔两句小心的事,可万万不该去踩地主家的。 话说这地主早已惦记刘家的田产多时了,只是一时没找到合适的由头下手而已。这畜生这一踩,简直就是喜从天降,立马就派出打手把刘老太爷的父亲请了去,用棍棒耐心的和刘老老太爷沟通,商洽赔偿事宜。 话说这几亩薄田,虽然贫瘠了点,但却是刘家的安身立命之基,这一家老小,都指着这个养活呢。这地赔给你了,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老老太爷,又如何肯放手? 任由地主百般说服教育,老老太爷都不肯屈服认账,这地主羞恼之下,就让手下加大了说服教育的力度,一个没注意,就把老老太爷给教育成老大人了… 去时是个活生生的一个爹,回来就变成故显考了——杀父之仇,不同戴天!刘老太爷当时正值年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如何忍得?不顾悲痛欲绝的母亲的百般劝阻,仗着平时里操练了些庄稼把式,提了把杀猪刀,连夜就摸上地主家,要血刃仇人,以慰老父在天之灵。 再说这地主家,早已防备,早安排保镖护院,严阵以待,只等着刘老太爷自投罗网。老太爷虽然英雄了得,但到底是孤身一人。有道是双拳抵不住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与一众护院一番交战中,虽也取得一些战果,操刀砍伤了几人,但最终还是筋疲力尽。未曾替父伸冤不说,反倒把自己也折了进去… 这地主擒住老太爷之后,突然又改变、态度,想起奉公守法这等事来了,先把老太爷好生一顿折辱,然后才五花大绑送官法办。 话说这地主先弄死人家的父亲在前。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人家报仇,天经地义。这地主又哪来的信心和勇气将人送官法办呢?他就不怕杀人的事情被衙门知道么? 这旧时衙门,与今时不同。这古时衙门,它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地方,所谓“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只要你肯使钱,那些衙商就敢答应顾客的一切要求。 古时衙门是买卖场,今时则不然。当今天子圣明,励精图治,施政走的是“以民为本,依法治国”方针路线。虽说,这古今官员都是一个尿性,黑眼睛仁见不得白银子。但这圣天子在位,英明神武,爱民恤物,天高听卑!再加上如今咨讯发达,民众有了各种上达天听的渠道,这下面的宦商们就不敢做得太过出格,到底是有所收敛… 闲话少扯,言归正传。话说这地主买通衙门,这宦商立马就判刘老太爷一个“入室抢劫、行凶伤人”的罪名,把刘老太爷子打入大狱,只等秋后处斩。话说刘老老太君,前后数日间,就夫死子判,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只是无奈一介女流,申诉无门,万念俱灰之下,只得搭乘一根磨索,去到那阎王殿,找那铁面无私的包爷爷申冤去了… 这转眼间,刘家就家破人亡。地主回去之后,顺理成章的,就把刘家的祖产占为己有。 法理不彰,豺狼当道,钱权苟合,草民伸冤无门,就只能任人鱼肉宰割!——听到这里,王平就有些义愤难平,对老太爷的遭遇,深感同情。 说到老太爷蒙冤入狱后,刘老爷子就停了下来,脸上就有些悲凄之色,显然是在缅怀自己那未曾蒙面的爷爷奶奶。 虽然王平明知刘老太爷另有遇合,未被地主所害…不然,就不会有刘老爷子了。但心有感触,关心刘老太爷的后续遭遇,忍不住问了一句:“老太爷后来怎么样了?” 闻言,刘老爷子总算是从缅怀中清醒过来,脸上多了点阳光的色彩,略有些振奋的继续讲述他父亲后来的遭遇。听罢讲诉,王平才知晓了刘老太爷的生平丰功伟绩! 话说这刘老太爷颇有些网络仙侠话本中的主角的意思,都是早年困苦潦倒,被人陷害之后,就遇到贵人打救,从此就福源深厚,一路逆袭,最终功成名就,成为人生赢家… 话说那地主买通官府,见这刘老太爷果然被判了个秋后处斩,又被打入大狱,就把这“蝼蚁”抛在脑后,放心回去接受刘家祖产去了。 民间有句古话说得好,人善人欺天不欺,木娘儿有天照顾。地主料定这“蝼蚁”再不能翻盘,不料这“蝼蚁”却是命不该绝。 话说这前朝的局势,又与现在不一样。前朝是军阀割据,连年征战。这中正帝名义上是四海共主,但实际上,也才刚在夺嫡之战中击败生平第一政敌汪敬瑭,初登大宝不久。手上控制的,也才几省之地。又忙着征讨把兄弟,割据陕·甘宁一带的“丘八公”。 故而这偏远的云桂川黔等地,还是军阀的地盘。所以,这桂地的一应军政,人事,吏治这些,中正帝都插不上手,全由“桂国公”黎德龄和“小武侯”柏健生商量着说了算。 话说黎柏二位公侯,都是行伍出身,这行军打仗,那都是一把好手。这治理内政嘛,虽然也不算外行,但比起那些专业的儒生嘛,那就要差点了。 再者来说,这军阀,靠的就手下的枪杆子多,这手下没兵,那你还当个屁的军阀啊?所以,这二位公侯都一门心思扑在了军队建设上,对于内政,就委任治下的儒生、或者亲厚的家人为官,让这些人帮忙打理。 话说这官员,其实就和现在那些国际大公司派驻到各地分公司的大区总、高级经理这些差不多,若公司制度严谨,管理得力,这些个经理、总监他就不管乱伸手。若你这公司制度松弛,管理不严嘛——嘿嘿!那就是…人不为己…天予不取… 所以,这公爷和侯爷都放手不管,这些官员他就敢乱来。他们便趁着天高公侯远,便巧立名目,相互勾结,上下其手,肆意侵吞公产;他们便官官相护,徇私舞弊,欺压良善,肆意搜刮,鱼肉百姓… 总之,他们就会趁此良机难得,能捞一点是一点,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思,在此当职期间,用尽所有的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天高三尺,大肆搜刮职权所管辖下的以及职权衍申辐射范围内的…一切东西! 所以这刘老太爷的冤狱,那些个宦商并未通报上级,也未曾依律用典,而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就以权代法,就私下胡判…反正,大狱里铺位多的是,牢里的伙食费也是公爷和侯爷拨下来的,又用不着本官掏钱…你就里面呆着去吧,想吃多久你就吃多久,养你一辈子都成! 所以这宦商收了这地主的黑钱后,随意找了个名目,把这刘老太爷往这黑牢里一扔,就忙着去吃地主请客的花酒去了。和这地主一样,也把这刘老太爷这“蝼蚁”抛之脑后了…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坐堂的宦商收钱了才办事,这管监的牢头他就不会打白工。话说这地主光记着给宦商塞钱了,却是未曾打点牢头。这牢头没收到好处,自然不会去为难刘老太爷,就任由着他在牢里混粥喝…反正,这米钱也是衙门拨下来的,又不用老子掏钱! 而这大狱里,除了个别穷凶极恶,名声在外,实在是无法通融的江洋大盗,和少许平素里就爱肆意挥霍,花天酒地,身无余财,没钱打点上下通融的那些真正的罪犯之外,其余的,就全是像刘老太爷这样,被人构陷的平头百姓。这同是天涯沦落人,了解情况之后,这些狱友们同病相怜,没人作难,都照顾着当时还年少的刘老太爷。这刘老太爷,才在这黑狱里,顽强的生存下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刘老太爷这冤狱,一坐,就坐了大半年,直到入秋,也没人来提审他。转眼,就到了九月底,刘老太爷才算是重见天日,与一干贫苦狱友一道,从这黑狱里脱身出来。 原来,却是时值壮年,还远未主政的太宗爷,受上级派遣,来到右江,联合一干同道,举行右江暴动,组织领导武装起义,意图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话说这老百姓,平时深受一干宦商和地主劣绅盘剥,对这些吃肉不吐骨头的虎狼,早已是恨之入骨。故而,这太宗爷才一举事,不堪盘剥的乡民们就扔掉地主家的锄头,踊跃参军。没几日,就让太宗爷聚集了数万大军。义军势若破竹,没几日,就打到府城,一干宦商,早已连夜就收拾细软,弃城而逃。义军进入府衙,打开黑牢,一一仔细甄别审判。 少许平时里打家劫舍,拦路剪径,劫财害命,穷凶极恶、罪大恶极之辈,就择日公审,明正典刑。诸如刘老太爷这等被人构陷,蒙冤入狱的贫苦百姓,就问明冤情,释刑还家 刘老太爷沉冤得雪,思及家中老母,早已是归心似箭,遂拜谢过太宗爷手下的主持此事的刑官之后,又婉言谢绝宣传人员的招揽,连太宗手下发送的路费都没要,带了点干粮,急忙忙的就连夜跑回家去看望老母。 这老太爷一片思母心切,日夜兼程,赶回家后,老母没见着,只见着一座空屋。惊慌失措过后,老太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自己被抓住后没多久,老母就一根磨索,下那阴曹地府,和老父团聚去了。 转眼又是一条人命,这狗地主不管不问说,还不准乡邻帮忙着收拾后事。还扬言说,这就是和本老爷作对的下场,谁敢收尸,便要谁好看! 狗地主气焰嚣张,又财雄势大,手下狗腿子众多。一众乡邻,是敢怒不敢言,只得任由老老太君的尸身挂着。挂了两天之后,一个德高望重,曾考取过前清秀才的族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仗着以前曾经教过这地主蒙学,到地主家要了个人情… 全靠老秀才这张老脸,老老太君,才得以入土为安…狗地主松口,一干乡邻,方才敢上门,解下尸骨,凑钱买了口薄棺。一众乡邻,怕狗地主反悔,就连超度法事都不敢做,收敛入棺之后,就抽出几个劳力,匆匆抬到老老太爷坟头挖了个坑,草草掩埋了事。 转眼间,就家破人亡,冤狱出来,未曾孝敬,老母却已化成一推黄土…闻言,刘老太爷就是晴天霹雳,半响才回过神来,随即,就是嚎啕大哭,哭了一回之后,随手就操了把锄头,就要跑到狗地主家去拼命… 在乡邻的劝解之下,才得知,仇人也化为了一堆黄土! 原来,太宗爷的队伍是一路惩恶锄奸,专打那些为富不仁、鱼肉百姓的地主大户,为穷苦老百姓出头。 太宗的队伍路过老太爷家乡之时,访得这狗地主平日里就作恶多端、勾结官府、强取豪夺、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就正是义军第一要铲除对象。太宗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便令大部队继续前进的同时,还派出一个小分队,杀了过来。轻易的就击溃了狗大户重金收买的狗腿子,还乡团。 这支小分队擒住狗地主之后,便抄家没产,一把火,把狗地主多年强取豪夺来的地契付之一炬,把他家种种手段侵吞得来的那些田地,全分发给穷苦乡民。然后就把此人和另外几个恶名昭彰的典型押在一起,择日公审,公布这些人的生平恶迹之后。就当着四乡八里的父老乡亲和一干平素里恶行不彰、口碑还算可以的仕绅的面,把这些人一起敲了沙罐。 一干狗腿子,也视其罪行深浅,该打靶的打靶,该责罚的责罚,没有一个遗漏…故而,这刘老太爷的冤仇,太宗爷的部下的天兵天将都已经替他报了,却是用不着自家涉险了。 闻言,刘老太爷就双眼含泪,跪地给远在府城的大恩人磕了九个响之后,就跑到地主家,翻出地主的祖宗牌位,拿到父母的坟前一把火烧了,又淋漓尽致的哭了一回,这一哭哭得天昏地暗,几度晕厥… 刘老爷子讲诉到这里,也是双眼发红,泣不成声,几度哽咽…王平和金罗盘也是心有戚戚焉,几度好言劝慰,刘老爷子才从这悲痛中缓和过来。 据刘老爷子讲述,他父亲好像要把这一辈子的泪水全在父母坟前哭完似的,任由旁人如何劝解,年轻的老太爷都是嚎啕大哭,一言不发。 说到这里,刘老爷子又回忆说,从记事起,就从来没见父亲哭过! 无论受多大的伤害,多大的打击,父亲都始终坚强,未曾掉过一滴泪水! 就连当年被关在牛棚里,眼睁睁看着患病的孩子离去…就连太祖驾崩这等举国同哀的日子里,父亲也未曾流泪!…就连父亲收到生平第一钦佩的文正公,和生平第一大恩人太宗爷离世的讯息后,也只是眉头紧锁,闷闷不乐,绝食数日,一言不发。也未曾流过泪水! 说到这里,刘老爷子又再三回忆,然后才肯定的说,收到太宗离世的讯息之日,他怕年迈的老父受不了打击,就把这消息死死的瞒着,后来父亲从其他渠道得知这一噩耗之后,他心忧老父,陪老父绝食期间,曾经仔细观察过,老父当时虽然眼眶发红,但确实是未曾掉过眼泪! 刘老爷肯定的说,他父亲确实是已经在当年爷爷奶奶坟前的那场痛哭中,把一辈子的眼泪全流完了… 可能是又想起往日里,和老父一起的那些点点滴滴。刘老爷子神情又是一阵闷闷不乐,接连几番叹息,在金罗盘和王平的几番劝慰之下,方才收拾心情,重新讲述起老父的故事… 话说这刘老太爷祭拜过父母之后,回到家里,就一言不发,滴米未进,就眼睁睁的睡在板凳上,躺了一天。 说到这里,王平就有些好奇,就问刘老爷子,知不知道,他父亲在这一天里在想些什么? 刘老爷子回忆说,后来他也问过父亲,父亲始终未曾言明。后来长大成人后,从母亲的一言片语中得到的提示,再结合父亲逝世后,收拾遗物,从父亲日记本上的记载的一些线索,再结合父亲生平履历,综合分析,方才弄明白父亲当时到底想的些什么? 王平按捺不住心头的疑惑,连忙就开口追问。 刘老爷子就说,他父亲睡了一天之后,就把帮忙埋葬老母的乡邻们全部请来,聚在一起,然后就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按照这些人的出力大小,挨个把自家的田地给一众乡邻分了。然后又跑到老秀才家,重重的给老秀才磕了九个响头。回到家中,就遣散众人,一把火把房子烧了,然后就拿起包袱,追太宗爷爷的部队去了… 王平就说道,老太爷当时是肯定是在考虑未来的道路? 刘老爷子就回道,确实是这样。 刘老太爷父母和他自己的悲惨遭遇,对他一生影响很大。老太爷的日记的线索显示,他在这不吃不喝的一天时间里,在仔细思考太宗爷的部下把他从监牢里打救出来之后,宣传队给他讲解的灌输的那些道理… 他在想宣传队教他的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佛陀!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之后,刘老爷子就颇有些感叹,说道,伟大导师,在研究高卢国大革命的过程中,以及研究人类所有的反抗史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规律——面对压迫,反抗得最为坚决的,就是无产阶级!越是富足的,就越容易接受统治!一无所有的人,反抗得最为彻底! 因为,除了生命之外,他们已经别无长物,除了一条贱命之外,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了! 一无所有的人,最有反抗精神的同时,也最容易被驯服!正是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随便给点东西,就可以收买他们!驱使他们!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统治者们的责任,长治久安的诀窍,其实很简单!那便是用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变得富足起来!无论任何方针路线,无论制度,任何措施政策,都务必要注意这一点,控制好方向,控制好度量,千万,千万,千万别让老百姓一无所有! 感叹后,刘老爷言归正题,述说道,正因为他老父亲苦大仇深,又家破人亡,除了一条烂命之后就一无所有,所以轻易的就加入到太宗爷的队伍。入伍后,因为不怕死,所以作战就十分勇猛,很快就在队伍中崭露头角,累计战功,从十夫长,百夫长,到把总,千总,平步青云,一路晋升。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为刘老太爷自身作战风格顽强,悍不畏死,每次冲烽,都是身先士卒,奋勇在前。所以,很得部下爱戴,无论职位如何调动,无论带那支队伍,都能很快上手。很快就能把手中的队伍操练成一支,不畏战,不惧战,想战,渴望战斗的虎狼之师。 刘老太爷作战勇猛,爱兵如子,又爱琢磨,时常请教那些老行伍,无论是上级还是部下,只要让他瞅见你有一技之长,他便会死皮赖脸,无赖一般的缠着你,非把你这绝活学到手之后,才肯罢休… 故而,刘老太爷虽然识字不多,但勤勉好学,又爱虚心求教,那些老行伍都爱提点他,于是这老太爷就进步神速,一天变一个样。没用几年,就从一个斗大的字认不得几箩筐的泥腿子,成长为一名精通兵法,能征善战的大将。 话说这刘老太爷从军之后,一生南征北战,职位多有变动,却始终追随太宗,一生未曾改变志向,就算是在太宗落难的岁月,也是一片赤胆忠心不改,被人视为太宗手下死忠铁杆,一起挨整,陪着太宗几起几落,时而总兵,时而草民,任那些聪明的同僚如何劝说,刘老太爷都如同那愚公一般,始终如一,无怨无悔! 刘老太爷十年沉浮起落,期间妻亡子夭,都未曾动摇,一番忠诚,终于收到回报。太祖龙御归天之后,朝政大权,落入青后以及一干党羽手中,青后野心勃勃,不满做个幕后推手,便欲谋朝篡位,学那武则天,行那牝鸡司晨之事。 青江后生出此念,就对太祖特意留下的牵制自己的太宗爷以及老帅等一干老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便指使党羽,打着太祖遗诏的旗子,对一干老臣,罗织罪名,百般构陷,意图除之而后快。 可惜这青后虽有武则天之心,却没武则天的手段,一干精心罗织构陷的罪名,还未及全部用出手,就被老帅联络一干早已对青后打着太祖的旗号,肆意妄为,大肆诛杀功臣心生不满的老兄弟,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轻易的粉碎了青后集团谋朝篡位的阴谋。 话说老帅,乃是朝中所剩不多的开国元老之一,在军队中门生故旧众多。按理说,老帅完全可以借助一举粉碎青后篡位阴谋的功绩,就振臂一呼,也学那宋太祖一般,就来个黄袍加身,自己上位。但老帅一身正气,一心只为国为民,粉碎青后阴谋,完全出于公心,丝毫不图个人私利。老帅思及太宗爷大才,便力邀太宗入朝主政。 再说太宗,也和老帅一样,同样是淡薄名利,一片公心,一心只为国为民的一代伟人。出山后,数次机会,帝位都唾手可得,太宗爷却都视若无睹,始终格守臣子本分,尽心尽责的做自己的辅政大臣,一生未曾称帝。所谓的太宗,乃是民间的称呼,民众感其恩德,怀念其治政功绩,认为其一生虽不为帝王,但其丰功伟业,却胜过帝王,就心中敬仰,称呼一声太宗爷罢了。 话说这太宗入朝辅政之后,思及刘老太爷一生忠肝义胆,赫赫战功,便举贤不避亲,大力提拔,委以重任。 太宗出山之后,刘老太爷又效力军中十八年,应工作需要,又历任粤东总兵,桂西总兵,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粤东总督,平虏大将军等职,为朝廷屡立功勋。最后,在大将军任上,因年老多病,数次上奏请求解甲归田,太宗闵其年高体弱,据其一生功绩,赐大将号,赠少师衔,准许其解甲荣归,颐养天年。 刘老太爷解甲之后,又活了三个年头,直到太宗逝世后的第二年,方才响应太宗和一干老帅“此去阎台招旧部”的召唤,追随一干老上司,继续闹革命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