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东方玄幻 > 道家门徒 > 第56章:传承。

道家门徒 第56章:传承。

作者:匿名 分类:东方玄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王平境界稳固,魔僧颇为满意,说等到中元节拜祭天地后就正式收他入门。王平欢欣的同时,也颇有些不解,七月十五不是传说中的鬼节么,为何选在鬼气森森的日子祭拜天地? 魔僧笑道:鬼节只是民间的说法,在道门典籍中,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祭祀地官大帝的日子。 道教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为土地水三官神诞之日。道经又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每逢此三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在道教的理解里,这天地水三官,与其说是神灵,不如说是天地自然功能体用的拟人具象化的象征,代表着天地。比如这位地官大帝,道教又叫他他为清虚大帝,认为此神是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代表着大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祭祀神灵,就是祭祀天地。 这位清虚大帝在道教神道体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隶属上清境,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总管着五帝五岳诸地神仙。 用魔僧的话说:地官大帝他老人家就是大地上所有神仙的老大。凡人若要超凡脱俗,修仙得道,怎么也得跟上头打个招呼才行。” 王平一想,也是。就好比儒教中人求做官一样,在以前得拜至圣先师,在现在也得先宣誓。虽说拜圣人和宣誓并不能保证你一定就能做官,但却得先做完这些仪式后,然后才有做官的资格。当然现在有些民主人士,不用宣誓也能做官,但却只能做闲职,绝难做到最高层。 从这个角度来讲,祭拜天地,祭祀神灵,就是拜山头,目的是加入体制,纳入道门神仙系统。 王平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魔僧就笑了:“不错,就是这个理。要想成仙,就得先加入组织,不然,不被天庭承认,哪怕你像当初的美猴王一样修为通天,也只是个野仙、妖仙。” 说罢,魔僧不知想起了什么,悠然长叹了一声:“惊才绝艳的陈樱宁,为何未修练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是正统道人出身,不明白成仙得加入组织的道理,非但不加入体制不说,反而还意图另起炉灶,把丹道练养之术从宗教神学体系中脱离了出来,称为仙学。” 王平一想也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历代真仙,不管对宗教感观如何,但名义上都依附宗教。陈夫子意图剔除各种教义的束缚,把丹道仙学独立出来,本是一片好意。但从教派的角度看,就是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砸场子抢饭碗… 魔僧又说道:“就算是抛开拜山门的因素,祭拜天地神灵也是应该。道人,效法天地,窃阴阳之妙,盗日月之机。天地自然就是传法老师,偷天地的道,给天地磕两个头不过分吧?——就算是抛开超脱的因素,祭拜天地也应该。天地运转,生养万物,人类才有衣穿饭吃,才得以生存。这天地提供阳光、空气、雨水提供众生存活,从没收过一分钱,感谢一下人家不应该么?” “所以对于某些人动不动就要逆天弑神、镇天灭道的说法,老衲实在是不理解。人类纵享大自然的馈赠,无一物回报不说,反而还要逆天镇天,天地是哪点对不起你了?天地碍着你了么?——倘若这样的人都能成仙的话,估计鸿钧老祖都会气死。鸿钧容他,盘古大神也不会容他,会气活过来,然后一斧头劈了他…” 王平深以为然。确实,若真有鸿钧老祖,想必他老人家也是绝不会容许抱着奴役自己、镇压自己的心思而修炼的人成仙得道的… 魔僧道:“本来,天地水三官都要拜的,不过正月已经过,十月未至,就七月一次做了,到时候你就多磕几个头,劳烦地官大帝代领了吧。” 魔僧定下日期,王平就安心潜修,静待中元节到来。 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周就过去了,就到了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大帝生辰之日。 午课毕。魔僧就吩咐王平沐浴更衣,然后指导王平在客厅设了个小法坛,准备祭祀地官大帝。 先前早已斋戒三日,当下便按照仪轨,把黄纸、朱砂香烛,和三牲祭品等依次放好,然后三叩九拜,点燃信香,焚烧准备好的文表,并诚心正意,默念清虚大帝名号,请大帝保佑自己道途顺利。 王平面色肃穆,诚心正意的做完仪轨之后,按照魔僧的指导,撤了法坛,回到静室接受传承。 在正统道门的传承在道教是以道为本,师父教授下一代知识道法称为传,弟子以皈依道为本,接受师父的教导称为承。师传徒承故称为“传承”。 一般来说,传承由师承入门、传戒、传法三步组成。 道教里拜师是道门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不仅仅是饭碗那么简单。所以拜师求的传承必须要求得正统道教门派及明师的传承。 师徒之间如父子,又不同于父子。师在道教里有广义跟狭义的含义。 狭义的师父是指皈依学道修法的根本师父。 广义上所有道门耆硕前辈都是师长,诸大天尊及各位祖师也是师,在道门传承里真正拜师还要有经籍度三师,有的还约定要有登箓,证盟,保举等师。 拜师收徒需要师父先引导弟子入门,炼其心,观其行。看是否是可造之材,能否有成就。择黄道吉日,通过上表,传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宝,师徒传承仪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科仪,经纶,术数等学。无论神霄,清微各宗派基本如此,只不过略有差异不同而已。 弟子拜师后,由师父授戒,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利,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弈,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会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传戒后,弟子要在祖师前盟誓,对师父和自己承诺,约束自己。做完这些之后,师父才开始传法,弟子才开始真正的修行跟学习。并要按侍师的礼仪来供养,尊奉师父,与师父心心相印。 总之在正统道门,其传承是大事,有诸多规矩和讲究。因魔僧不是正统道教徒的缘故,所以一切尽皆简化,省去很多繁文琐节,才让王平省去很多功夫。 不过虽然简化,但传承、传戒、传法这三个关键步骤却未省略。 先前祭天拜神,便算是入门传承了。现在进行第二步传戒。 魔僧肃然道:“道门以无为清静为宗,以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贪、不饮酒、不茹荤。内行练养,外积功德。以仁为心,恤其困苦,救世济民,积累外功。三千功满,则位列仙籍,白日飞升,长生久视——老衲非正统道士,你也未曾出家。故老衲今天只有两戒传你,不贪、不懒。你能奉行否?” 见魔僧把五戒简化为两戒,王平心里也是一松,忙肃然回道:“能持!” 如此,传戒这关便算过了。 见王平回得甚是爽快,魔僧就笑道:“别以为老衲这两戒简单,能做到这两样,天下便再无难事。” 王平一想,也是。大师说这两戒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深意,不贪则不为物蔽,心智自然清明,就不会肆意妄为。不懒即是自强,便会奋发向上!能做到这两条,道门内养外功,自然蕴含其中。 魔僧又道:“戒传了,下面便传你法。你先跪下,给三丰祖师磕几个头吧。” 王平依言下跪,默念三丰祖师名号,磕了九个响头。 魔僧道:“今日传你这丹法,源自老衲的一位老友。你应该也隐约猜到了他的身份,就是当初与老衲齐名的修真界五大宗师之一,武当太乙金华宗的野鹤道人。一来,野鹤师徒流落域外,下落不明。二来,武当历来讲究言祖不言师,所以,老衲才让你给三丰祖师磕头。” “老衲传你这法,名唤武当太乙玄真悟元丹功,却是非比寻常,乃是道教五秘,玄门九真正脉宗传证道修真仙术,也是金华宗的镇派功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