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铁血战神 > 第45章 走边防

铁血战神 第45章 走边防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时值八一,军旅回望。舞动青春,放飞梦想。红星头戴,红旗两厢。整齐步伐,威武雄壮。口号震天,歌声嘹亮。 革命熔炉,育我成长。军旗火红,军徽闪光。兵心依旧,终生不忘。 1971年8月,我们部队又开始组织人员下部队巡回修理了,这也是军区通讯部每年安排的例行任务。 正好我们的业务训练队已结束全部课程,并经过了一两个月的实习操作,于是我们这批下到车间的新兵也得以首次参与了任务。 当时,我部一共组织了17、8个人,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都按有线、无线、油机(主要是汽油发电机)专业来分配人员构成,采取以老带新方式,即每个专业都有老技师(其实所谓老技师,当时也大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干部)带着新人。 那时中苏关系十分紧张,因此军区通讯部安排我们到黑龙江省的各边防部队,做好通讯器材的维护。 8月中旬,我们这支维修队伍出发了。火车向北奔驰,我的心也随之起伏躁动,屈指算来入伍离家已经20个月了,我非常非常想念父母亲。 知道这趟列车将要经过长春,我就盘算起来:母亲被下放在车站小卖部劳动,到站停车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见到母亲说说话应该没问题。 我提前向组长请好假,当列车刚刚在长春站停稳,我就冲下车厢,跑到站台上的售货亭一问,才知道母亲在较远的西候车室小卖部。 想见母亲的急迫心情使我顾不上许多,拔腿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出站口跑去,在检票员惊愕的目光里,我喊了声“出去一下马上回来”,就穿过票口奔向西候车室。 在拥挤的旅客流中,我的鲁莽奔跑,让一些人纷纷侧目、躲闪,我却只想着“快、快”。 在小卖部的窗口,母亲正在热情地接待顾客,我冲上前喊了声“妈”,母亲抬头看见我,惊喜万分,我只说了一句:我乘XX次车去执行任务,时间来不及了我马上回列车。 说完我扭头就往回跑,也顾不上母亲在喊些什么。 回到车上,我的气还没喘匀,就见母亲急匆匆地拎着一网兜的水果赶到了站台上。 在车窗边,母亲让我把水果分给大家吃,并要带队的组长严格要求我、多多锻炼我…,列车开动了,我拼命地挥着手,望着母亲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 带着得偿心愿的满足,我又继续北上了。到达牡丹江后,三个小组就分头进发。我们小组去往绥芬河、东宁、密山等地,一路上火车、长途车、部队大卡车坐了个遍,我们所去的都是边防部队的师、团级单位,但却要翻山越岭,因为部队大都在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基本的购物、电话电报需求也要跑到十几公里远的镇上,生活的艰苦不言而喻。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住在某部无线连,宿舍就是连队自己盖的土坯房。战友们招待我们的是硕大的向日葵盘。 原来他们在深山里种了好多向日葵,丰收了就直接摘下葵花盘晾干保存。在欢迎的座谈会上,每个人都捧着一个葵花盘,边嗑瓜子、边聊天,倒成了难得一见的奇特一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需维修的通讯器材都集中到了我们这里,特别是破旧的电话单机更是堆起一大堆。于是我们不分有线、无线还是老的、少的,统统上阵。 虽然我是学无线的,但电话机毕竟原理简单,本着“一摇(摇单机摇把,试有无短路、开路)、二握(握住单机自测键)、三吹(向送话器吹气)、四听(在受话器中听吹气声)”的原则,没两天就把单机梳理了一遍,该报废的报废,该换件的换件,看到这些老旧单机在我们手上焕发了青春,心里还真是挺美的。 修理电台就不像电话单机这样简单了,有时明明判断出故障的大致范围,就是找不到故障点,急得一头汗,幸亏有老技师在旁边点拨着,才不至于出大丑。 这方面我倒是很佩服部队修理所的干部、战士,他们对装备特点熟悉、对常见故障熟悉,且都是多面手,拳打脚踢一把抓。记得有一次,送来一部“大八一”(当时部队装备的一种无线电台)的手摇马达,说是摇起来太重,让我们修一下,而恰巧负责油机的技师到其他连队去维修了。 于是,组长让我先接下来试试看,我顿时感到头皮发麻,一是从未接触过电台马达,二是无线电与发电机根本就是两个专业。正在我挠头之际,部队修理所的一位战士小马看出了端倪。 小马比我大不了两岁,但一看就是很机灵的样子,他主动过来说:这个我修过,我来帮你。他就和我一起检查起来,试摇了一下果然很沉重,我想会否有短路的情况,就请他和我一起拆卸(当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拆),拆开后我对着说明书又是测绝缘、量电阻又是试电压,忙活了一大气,也没查出什么毛病。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小马说咱们干脆把它彻底清洁一下,我们俩就把线包、碳刷、轴承等都过了一遍,该吹灰的吹灰,该清洗的清洗,最后重新装了起来,再摇着一试真是感到轻松了一些,我顿时松了一口气。 小马把送修马达的电台台长找来说:“你把这部马达与把那部正常的马达比较一下,看这部修过的是否摇着轻松一些”,那台长试了以后说道“还不是一个熊样吗”,一听这话,我心里一沉,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可小马却高兴的对我说:“好了,好了,这部马达与正常的马达是一样的,说明我们刚才的维修是有效果的”,闻听此话我也绽出了笑颜。 就这一件事,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你看看人家的思维怎么就这么灵活、这么辩证呢!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友!虽然他们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我们艰苦很多,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奋斗精神却是那样的昂扬,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业务能力丝毫不逊,让我们这些自诩为通信维修正规军的兵们大为叹服。 此一行,我们走了四个师、团级单位,行程五、六百公里。我们背负着沉重的仪器和器材,有时穿行在羊肠小道,有时跋涉在江滩沼泽,崇山峻岭印下了我们的足迹,浩瀚森林撒下了我们的汗水。 曾看到高高的望塔,曾走过浩浩的黑龙江,曾为赶修电台工作到黎明,曾送急需器材深入边防连队最基层。听边防官兵讲述边防斗争的逸闻趣事,感受他们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与赤诚,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忘怀。 本来计划在边防巡修两个多月,但到九月中旬,边防所有部队突然进入了一级战备,大有乌云压城、战争将临之感,搞的那边的苏联部队也异常紧张。当时,我们正在一个炮团里搞维修,战备命令下达,部队全部进入了阵地,战士们就守在炮位上。 黑龙江的九月下旬,正值凄风苦雨、秋风萧瑟,战士们披着雨衣坚守在阵地上,而他们的背包都统一放在不远处自行搭起的雨棚里,晚上就地休息,真可谓是披寒卧雨、枕戈待旦。看着战友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那种坚持、隐忍,我们真是感动和心疼。 当时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都以为“老毛子”要有什么行动,直到结束维修任务返回后,才明白了:原来发生了“九。一三”事件。10月5号,我们提前结束任务离开了边防。 五十天的时间,让我对边防产生了感情,感叹在那里给了我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经受了一次难忘的锻炼。 为此,在嫩江车站候车时,我写下了一段虽然稚嫩但却是当时真实心情写照的诗句:《再见了,边防》五十天的生活,战斗的诗篇。 仔细回顾,意义非凡。思想上的触动,生活上的锻炼,融入我的记忆,印在我的心间。 边防的战士,热情勇敢;边防的人民,伟大平凡;边防的生活,艰苦快乐;边防的山水,雄伟壮观。 我爱你,边防:我的足迹留在了你的土地上,你的教益激励我奋勇向前。但等到战备所需之时,让我们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