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铁血战神 > 第46章 宣传队

铁血战神 第46章 宣传队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1972年7月,为了参加军区司令部组织的直属部队文艺会演,我们部队也张罗着成立了业余宣传队。那年头,工农商学兵,排节目、搞会演似乎是个很普遍的现象。稍具规模的单位,都会弄一帮人唱唱跳跳,一来参加上级的会演,二来活跃本单位的文化生活。 说起我们部队,论规模--团级单位,论人数--300多人(还得算上在编职工),论人才--我们是典型的技术部队,技师、工程师一把一把的,要说搞通信装备那是整个军区的精英,可要唱歌跳舞,那真是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啊!因此组织这个宣传队,可让政治处伤透了脑筋。最后东打听、西推荐,七拼八凑总算拉起了20多人的队伍,正因为合适的人选实在匮乏,我趁机又浑水摸鱼--悄悄地混入了业余“革命文艺队伍”之中。 说业余,那真叫业余得一塌糊涂。成员里,有干部、有战士、还有工人;年龄大的30多岁,年龄小的15、6岁;有的参加过公社、中学级的演出,更多的人其文艺史只有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那么一小段。装备上,翻箱倒柜凑上了扬琴、二胡、中阮、琵琶、笛子、大提琴,又现买了手风琴,真个是中西合璧、半土半洋。服装上,为了省钱有些东西尽量自己动手制作,少数民族服装中一些绚丽的装饰,许多是女兵们用彩色棉线、毛线一针针编织出来,一顶藏式帽子上的皮毛,是有人裁了自己的狗皮褥子缝上去的,没有皮靴竟用水靴代替了(真够汗的)。 就这样,一支“杂牌军”宣传队终于成立了,副政委来给我们打气:“你们要树立信心,争取为402争光。”话好说,做起来就难了。但部队有部队的作风,军人有军人的性格,没比赛就认输不是我们的个性。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没有专业的指导和专门的人才,全靠众“皮匠”出谋划策、四处观摩,既要自编、还要自导。因为条件所限,宣传队不能集中封闭排演,平时大家都在各自单位忙工作,每周排练时就临时集中,在俱乐部礼堂的舞台上,唱歌的吊吊嗓、练练声,跳舞的压压腿、下下腰,乐队的调调弦、对对音,各自忙活二十分钟,然后就是在一起过节目、走台。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们真是一群典型的“土八路”。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排出近20个节目,独唱、合唱、表演唱、诗朗诵、群口词、枪杆诗、对口快板、相声、民乐合奏、手风琴独奏、舞蹈、歌舞,也算是短小精悍、品种齐全。为了确保质量、争取好成绩,政治处对节目的审查、修改,可谓精雕细刻,几乎是逢审必改,改得大家是肝脾肿大(来气啊)、头皮发麻(发怵啊),最后总算拍板落定。节目好了,我们就开始了实战练兵的过程。先是部队内部演出,然后再走出去,可是杀向哪里呢?按照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首先选了部队驻地的八里大队。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很是贫乏,农民兄弟更是如此。结果还真不赖,演出一炮打响,现场欢声笑语、掌声不断。第二天大队的有线广播就播放了我们演出全场的录音,声音顺风传到了部队院子里,我们听着自己的演出,那叫一个“爽”。 经过一些演出后,对我们的锻炼还是挺大的。我们整台节目总体上比较均匀,并且有两个“亮点”,一是男生独唱,那是我们政治处干事、宣传队队长,声音高亢、嘹亮,是典型的金嗓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声响起,必是掌声一片;二是手风琴独奏,此君在调入我部之前,曾被借调到军区前进歌舞团做手风琴演奏员,那琴拉得是入耳入心、动感动情,一曲“牧民心向毛主席”那叫一个如醉如痴,再一曲“快乐的女战士”那叫一个活泼灵动,绝对的专业水平。 这两个节目穿插其中,总是必掀高潮,加上最后压场的民族歌舞,可谓是满台生辉、满眼绚烂。几个月后,我们宣传队终于在司令部直属队南片文艺会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不过,我们占了地域划片的便宜。北片部队多,实力也强;而南片部队少、实力稍逊),司令部政治部的首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402宣传队的演出,有兵味儿,有民情,节目精彩、场面好看!此后,我们又在兄弟部队、地方单位等进行了多场演出,甚至金县(现大连市金州区)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也请我们进行了慰问演出,多少也算出了一把风头。就这样,宣传队一直延续到73年3月才解散,我的业余“革命文艺战士”的身份也就此终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