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孤岛朱文耐 > 第27章 僭妄

孤岛朱文耐 第27章 僭妄

作者:匿名 分类: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禅让大仪之后,独孤占便由使者口中得到了索立舅舅第二道圣旨,限5日内长安城内30万鲜卑军民,要悉数东迁返乡。 妈的,毕竟鲜卑族人全民兵制,这30万的力量绝对不能忽视的。虽说东迁族众是之前商量好的,但索立舅舅这老狐狸,急欲以归乡名义,要强行消弱我的力量啊。心中做此想,嘴上却领旨称颂。待私下相询问,段中舟及呼延胜却踌躇不语,呼延胜还好理解,其人粗鲁无行,反复阴郁,部下多有不喜,他回去还不早晚被皇上随便找借口就给杀了。却是段中舟,历史上独孤占死后,他的确是接过王位的,但马上又被索英所杀。可那时他在情势所逼之下,也只能那样走下去。 可如今,索立舅舅继任大宝,他若领30万及其麾下数万铁骑归依中山的话,也许能得到大将军的封号的,但谁又能做得了保证呢?况且段中舟也的确有私下打算,他本人也是鲜卑大族后裔,自父祖起一直在索立舅舅帐下效力,但如今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正是开疆辟土的大好时机,是故才有历史上杀独孤占自立为王的举动。 可如今,禅让一事已暂时平息了独孤族内的矛盾,他不禁有些气馁,现在让他回去,他深知永世无翻身之日了,于是心下踌躇着想提前举事了。可独孤占早就防备他了,历史告诉他,段中舟这家伙,手段不高贪心不足,于是不容段中舟再犹豫,即刻命高苏文,独孤桓各领3000兵马,行护送之名,连同行仪的使团,与段中舟率30万鲜卑军民一同东归。既然这家伙有反骨,那就让他和那老狐狸斗去吧。 高苏文、呼延胜的留下,其部署要不是独孤占不想让皇上第一道行政旨意就被大打折扣,而强劝回乡的话,留下的还会更多,当然如此一来,军中便多是以平阳起事的军卒为主体了,也更稳固了他的地位。待送走了段中舟人等,独孤占盘算一下,其属下尚有兵卒4万有余,民众眷属12万有余,其中长安原有居民8万多,足够他打一场即将开始的长安保卫战了。 依照现代军事理论,在武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攻坚与防守比例在5比1,考虑到冷兵器的效率,这个比例还应该上调到7比1,至于自己现在打下了长安,那是围困了将近9个月,加上秦军遭逢大乱,朝中人心浮躁。未能做好战前准备,才失败的。 如今城内可战斗人员理论上可以达到7、8万左右,付如海又最多能拿出15万的兵力来进攻长安,所以只要他做足工夫,必能打一场城防战。 实在不行,有索英,诸渐离,杨国照,呼延胜,独孤桓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自己逃回中山应该没问题,到时候,想那索立舅舅也不会对自己这个残败王爷下毒手,能当个太平王爷也不错啊,他来自和平的现代,对于战争残酷没有多少认识,又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死过一次的人了,所以对许多生命也许会因为他一瞬间的决定而消失还没有概念,也促使他做出了这个胆大妄为的决定。 于是汉王府的军队改制、政体规划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了。 汉王府军政体制仿汉制,结合历史上盛唐政体,设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六部,及军队体制。 以独孤桓为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太宰,加相父,掌佐汉王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同秉军国政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下各置舍人六名。 以陈玄机为尚书省左尚书,因是索英发现的人才,但文武权臣不得兼往,因此陈玄机只是权行尚书令而已。负责处理全国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下属诸曹正式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与诸渐离协权医馆、食馆和布具馆以诸渐离为长安太守,负责地方事宜。兼镇山营,兵器营两营校尉,城防治安,并责辎重,兵器研发与存管。兼管战俘,仆从,军医,死伤抚慰,现有五千余人。多残弱老卒。 军队改革,首先编兵定制,由于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有:“胜则合击,败则散走”的习惯,所以军队建制极其不完善。而完备的军制,使很多原本普通的士卒得到了相应的官职,不仅有利于作战指挥需要,利于控制,使士兵具备了荣誉和归属感,还可以部营为单位来计算战斗单位,使军权分散,有力的避免中国历史上内讧不断的现象。 每6万余人设一副军,军主将为副将军,下设四偏军。偏军主将为偏将军,满编战斗人员1万5千多人,下设四营。营长官为校尉,每营3700人,下设四部。部长官为部帅,每部800人,下设四曲。曲长为指挥,每曲200人,下设四队。队长为队正,队正属士吏,不属军官,每队50人,下设5火,长为火头。 每一火配火仆一人,专事做饭、后勤等事。偏军主将及县令可配一曲亲兵,副军主将同郡守及候可配两曲亲兵,正军主将同州太守及公可配一部亲兵,上军主将同贵胄、权臣及王可配两部亲兵。皇帝独配四营。他的军队全称定为:“大卫征西招讨上将军汉王千岁麾下征西军”。加上临时自部族招募和收纳的降兵及杨国照的手下可以拥有战斗能力的,暂时有5万5千人左右。只好先设左前右3个偏军,及四个直属近卫营: 依照汉王府定制之后的标准,他所封的将官名号,及自己的配属各部,显然已经大大的违制擅越了。不过无论是他还是下属一干人等,都仿佛没注意到。毕竟现在只有长安,华阴,和平阳等地名义归他所有,加上天高路远,小小猖獗一下,又如何呢?更何况他是禅让帝位的先皇,越制也就越了吧。其次便是标定各类武器兵刃的制式,值此乱世谁以标准化制军,谁的战力便强一些。 以索英为猛虎将军,加大司马,领左偏军,以黑地银色翼虎为军徽。驻守长安东、北二门。 以高苏文为扬威将军,加大司徒,领右偏军,以黑地银色飞马为军徽。驻守长安西、南二门。 以杨国照为骁骑将军,加大司空,领前偏军,以黑地银色飞驼为军徽。镇守城北30里新建成的飞驼营。 以呼延胜为骠骑将军,狂风营校尉。黑地银色山狼绣风字为旗徽,悉数重骑精兵,将士皆每人配备二到三匹马。逢战时,伺机而动,作突击,追杀、机动、往来驰援之用。 以独孤韬(桓幼弟)为羽林营校尉,加振威将军。黑地银色雄鹰及林字为徽,轻骑劲弩。守城则持弓弦据木堡行高点狙击,野战时,与狂风营共往。满编二千五百人,现千人。 以索立为烈火营校尉,红地金凤及火字为徽,轻骑锐步。专职拱卫帅账,兼传令、督军、执法。现千人。 有旗徽的兵卒在左前臂铠,及盾上嵌徽,胸前及背部标字,服袍彩云绣边。镇山营为直属四营之一,兵器营则归中书省管辖。二营无旗徽,仅以蓝地绣山字,绣兵字为旗帜。 文官多召汉人,由于本身就只有长安一个城池,所以多数只是拿着秦的积蓄,干干文书的工作。不过这帮文人儒士,倒是在独孤占的提议下,拟订了一系列的宣传口号来。比如”居者有其室,猎者有其山,耕者有其田,官者有其政”、什么”汉王感于百年来,天下亡于兵祸,而家丧财罄者,十之七八。秉先圣,行明法。断不敢轻言加赋征役”等等等等。虽然无耻虚伪倒是迎合了汉人求安稳的口味,这点却显的独孤占的纯洁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