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恩怨情仇 > 乡关何处 > 第8章 莲花四语(中)

莫骥盛嘴巴张合几次,却又一言不发,似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又似诸般往事齐至喉头,喷薄欲出。众人知道他要讲的乃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无不耐心等待。 好一会儿才听他缓缓道:“莫家世代经商,自十三岁起,我就随先父辗转南北,久经世事。到得十八岁时,已能代父操劳。 “那年我送货去湖北孝感,交接完毕后便即北归。途经河南宛城,遇到一伙强人打劫,出手救了众人。当中有个叫褚卫璧的少年,与我年纪仿佛。我二人交好,结为异姓兄弟。褚兄弟家在豫东密城,做的珠宝生意。宛城产独山玉,洛城产梅花玉,此行他购得不少,正要回家。便邀我同归,好答谢于我。 “我本来经洛城,一路向北回太原。一来与他意气相投,二来盛情难却,只好调头向东。若非有此机缘,也碰不上三哥这位亘古未有的大英雄来。褚兄弟称我为恩公,实则他才是我的大恩人。” 普寂道:“阿弥陀佛,老居士既结善缘,福报亦在其中。”刘克用恍然明白:姑父逃难并不南下,却要东去,多半是要去密城了。 “密城离此间不远,我与三哥便在那里相识。我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后来相伴北上甘肃,骑快马,喝烈酒,舞长剑,唱大风,着实快活数月,浑不知日。” 马光汉乃豪迈之人,听闻之下,意气横生,高声道:“痛快痛快,马某与二位生不逢时,可惜可惜!” “之后父亲催归,不得不与三哥别过,此后数年不见。那日我途经湖南地界,得遇一人,叫蔡锷…”马光汉脱口道:“松坡先生!”莫骥盛道:“不错,那时我见他文文弱弱,却一身侠气,有心与他结为金兰。岂知蔡锷却道:‘实不敢当。’老夫当时年少气盛,自负过人,心中如何不恼。 “蔡锷却笑道:‘我师(蔡锷老师乃梁启超)与谭先生平辈论交,谭先生又与你是兄弟,我岂敢与老师也兄弟相称?’原来他与三哥处过一段时日,听三哥提起过我,早知我来历。我惊喜之余,忙打听三哥去向,才知他刚去京城不久。 “我心切难耐,当日便折转上京。终于在京城浏阳会馆找到三哥。其时三哥恰与康先生一起,替书斋撰写门联。三哥起初写的是‘家无儋石,气雄万夫’。康先生觉得口气太大,要三哥改得隐晦一点,作‘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于时处处,人亦有言’。不是老夫卖嘴,康先生毕竟乃一文人,比起三哥来,气量未免不足。 “三哥见我,自然欢喜。我知他此番来京,必有一番大目的。只是他却不提,带我四处游玩。那日在广和居,我终于按捺不住,说三哥,兄弟与你相交不长,却无不交心,便胜人一辈子交情。你来京目的兄弟业已知道。于此之际,赶来与你相见,难道你还不明白什么意思? “三哥料不能瞒我,才将变法维新的事情说了。他说的极是轻松简单。我却知道中间必有重大情故。得君行道,不过是古人的梦想。商鞅得其君,行其道,结果如何;王安石一生起伏,又能如何!更何况当今圣上,并无圣祖雄才大略,上边儿又有慈禧那老太婆把摄朝政…” 马刘二人皆知他受过慈禧太后嘉赏,不料提到慈禧,竟用“老太婆”三字称谓,不由惊奇。听他又道:“别说成功,就是杀头也在所难免。三哥见过大世面的人,又通晓历史,岂能不知轻重?如此轻描淡写,实是不想连累于我。我抓过辫子,割下一丛头发来。三哥见此,知道我心意,道:‘愚兄不才,待时机一到,定有差遣,还望兄弟莫辞劳苦。’” 听到这里,众人都想谭莫二人义气深重,莫逆于心,三言两语间,便生死相依,委实令人钦佩。莫骥盛续道:“后来我才知道三哥那句话原是下了套子,便于日后置我事外。只是那时却未想到此节。料想虽然是张飞捏笔杆,但能与三哥共事,却无异于并肩杀敌,痛快之极。” 普昭道:“张飞捏笔杆是什么意思?张将军原本写的一手好字儿。”张飞乃三国时蜀汉大将,因性格鲁莽著称于世。世人却不知张将军外粗内细,书法上颇有造诣,一贴《八濛山铭》,写得态若对峙凝重,意如杀敌风发,实乃书法中的名篇。 莫骥盛凄然一笑,道:“小师父说得好,我怎敢跟张将军比,只怕连李逵也不如。当晚回去,家人送来一封信,称是一个小和尚送来的,想必便是普寂大师了。”普寂道:“正是老衲。” 莫骥盛道:“我拆信一看,登时怒不可遏,抬手将家人打掉三颗牙齿来。”普寂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老衲原该亲手奉上,只因居士久不归来,才托付你家人,岂料致人受累。” 马光汉问道:“那信上写的什么?”莫骥盛道:“信上只写着十七个字:愚兄大难在即,盼兄弟来会馆一见。兄复生。一望便知是三哥笔迹,却不知何时送来。我心急如焚,若非如此,当时便要刺死那家人。 “我赶去会馆,却见三哥正在喝茶。不禁大喜过望,跪在地上哭了起来。三哥笑着扶我起来,道:‘兄弟害我久等了。’我抹一把泪说小弟要害了三哥性命,万死难赎。三哥笑道:‘正要兄弟救我,何吐死字?’ “我见三哥谈吐自若,才定住神来。三哥坐下身去,面色严肃,道:‘愚兄改良救国此举,实乃九死一生。’我说三哥既知危险,又何必再去?救国路子非此一条,咱们想个稳妥计策,徐图再进。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岂可躁进? “三哥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九死一生并非有死无生。从古至今,岂有旧例可循,稳妥二字又从何说起?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这条不通,再走他途。眼下改良维新是最好,最快的一条路子,于国有大利,于民无大害,便是成率几微,也不得不试。’” 任雷心道:“明知有死而蹈死不悔,谭嗣同果真英雄了得,堪称担当大义之脊梁。”莫骥盛道:“我对国家大事知道不多,三哥说是好的对的,我也不去怀疑。三哥又道:‘康先生,卓如兄(注:梁启超字卓如)以及众位同志和我,若此举全然失陷,岂不可惜?卓如兄说,非破家不能救国,非杀身不能成仁,显见是抱必死之信念。而我等大有为之身,岂可一役殆尽?是故愚兄不能不求贤弟。’ “我听三哥这样说,心中又宽了几分。想咱们山西人做生意,未虑胜,先虑败,跟三哥所讲大同小异。三哥道:‘如此,不得不委屈兄弟做一次冯援了’…”普昭道:“敢问施主,冯援是什么人?”任雷道:“小师父,狡兔三窟的成语听说过么…很好,冯援乃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曾替孟尝君营造三窟,使其高枕无忧。实乃一位高瞻远瞩的大豪杰。 “只是他初到孟尝君门下,并不受重用,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便弹着宝剑唱道:‘长挟归来乎!’老太爷,恕晚辈妄自猜测,谭公说委屈您做冯援,委屈二字只怕便应在‘长挟归来乎’上。” 莫骥盛浑身一震,灵台陡然清明,默想:“为何当年我竟没有想到!”神色不禁黯然。任雷道:“旁观者清,若非老太爷先前说谭公言语伏下了因头,晚辈也难猜到他一片苦心,还请老太爷不要介怀。” 莫骥盛摇了摇头,不知是否定任雷的猜测,还是说自己不再介怀。道:“我那时只当三哥叫我做冯援,乃是将生死托付于我。莫骥盛一命何足道哉,三哥生死却重如泰山。心中且喜且忧,既喜三哥重用,又怕不堪重负。但三哥吩咐,自当万死不辞。 “三哥见我应诺,神色却颇为沉重。我问为何,三哥踌躇再三,才道:‘兄弟有所不知,这中间尚有三个难处,愚兄说来与你知道。假若变法失败,朝廷定不会放过我辈,到时九门一闭,我等便是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飞,这是其一;其次就算我等逃出京城,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大,却也无我等暂栖之地。’ “我想了想说,三哥不必担心,以我看来,这些也不是什么难事。九门全闭,财路不通,总有些见钱眼开的。中国呆不下,还可去外国暂避,咱家与洋人交往多年,还是有些门路的,包在小弟身上便了。三哥默默点头,道:‘如此有劳兄弟费心了,只是还有第三个难处,叫愚兄放心不下。’ “三哥平日说话办事爽快利落,不想今日吞吞吐吐,叫人好生不耐。我一时怒道三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难道当我是个外人么?三哥笑了笑,替我倒杯茶,才道:‘咱们萍水相逢,肝胆相照。值此危难,本该兄弟相依,不离不弃。但形格势禁,若变法失败,朝廷禁严,京城弹丸之地,再无你周转余地。 “‘愚兄同辈多条性命,全交于兄弟之手。因此,兄弟早一日离开京城,我们便多一分生还机会,但此后遭际,将比愚兄凶险百倍千倍。愚兄倘若身死,或能博个忠烈节义的哀荣,兄弟却只能籍籍无名,人所不闻。’ “说到这里,三哥双膝一曲跪倒在地,道:‘愚兄一己私念,累贤弟身遭万劫,于心何安?若兄弟不幸于外,愚兄绝不敢偷生苟活,必自刎追随,咱们黄泉路上再结伴同行。’我一听此,不禁神为之夺,忙不迭跪下磕头,道三哥折杀兄弟了,小弟贱命何足道哉,便有千条万条,亦如鸿毛,死不足惜。更何况什么劳什子名头。三哥万金之体,岂可为小弟轻生?三哥道:‘兄弟待我之心如此,难道愚兄便是猪狗之辈?试问若愚兄先死,兄弟岂能独活?’ “那时我只当自己九死一生,一心盼三哥勿以我为念,便道三哥也太小看我了,岂能跟愚夫妇相似?若三哥先死,小弟定当继承兄长遗志,不见太平之日,绝不瞑目。若违此誓,纵连死了,也不得再见三哥清颜。 “三哥听罢微笑道:‘如此甚好。’我忙请三哥立誓。三哥道:‘若贤弟早我而去,嗣同定忍辱负重,含愤而进,非此虽万死难辞其咎。’当时我虽觉三哥此誓有些不对,但慷慨之情溢于心头,也无暇多想…” 普昭“哦”了一声,似有话要说,却不便插口。莫骥盛顿住道:“小师父,你有何见教?”普昭合十行礼,道:“见教不敢,老施主,小僧斗胆猜度您与谭施主意思,老施主誓言乃为人而做事,谭施主誓言却是为事而做人。前者是私,后者是公。家师曾说一心求佛乃是僧,一念度人方是佛…阿弥陀佛,小僧谵妄,还请老施主恕罪。” 莫骥盛微笑道:“小师父慧心妙语,何罪之有?老夫参悟半生,方才明白这个道理,无过无过。当日留下被我打掉牙齿的家人同三哥联系,我便东去天津,南下江浙广东,跟几个外国朋友联络一番。 “事情初定,而后快马加鞭赶回山西。一来取金银珠宝方便日后,二来与家人诀别。沿途听闻三哥已做了朝廷的章京,同康梁二公以及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干得轰轰烈烈。 “五月初我回到山西老家,将事情禀明父亲。先父痛哭流涕,却也认为该当如此。备下金银所需,留我在家歇息一夜。那晚全家吃了晚饭,个个强抑欢笑,此番生别,无异死祭。晚上回房睡觉,房间乃我自小住惯,并不疑心。 “岂知次日醒来,房门已经锁上。我想父亲岂能用道木门困住我来?一番剑削砸踹后,门上雕漆层层剥落,我才瞧出那门竟是生铁所铸。不仅房门,便连四壁里也灌了铁汁。我悲愤莫名,绝食明志。 “父亲也不求我,只道:‘莫家历代单传,既绝于你这逆子之手,为父也无颜见列祖列宗。’率了家人在我门前供上先祖灵位,乌压压跪了满院。我两面煎熬,所谓生不如死,当真如此。到第五日,我才吃饭,只吃得一口,便喷了血,自此人事不知。 “这一病便是月余,待我脑子清醒,细思前事,显见父亲早有准备,便连家母也瞒下,否则又怎会叫我轻易中计!是谁走漏了风声?除了与三哥联系的家人,再无二人。相通此节,我立下重誓,若不手刃此贼,我莫某生同猪狗。只是三哥音讯全无,我日日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的滋味,只怕天下再无二人领略得。” 说到这里,莫骥盛不禁泪流满面,众人设身处地想象,亦不禁黯然。莫骥盛唏嘘一阵儿,才续道:“一年后,家人回来,跪在我面前道:‘小的特来领罪。’我一见他登时红了眼,问道三哥呢。他伏在地上,道:‘三爷已经死了。’我一阵晕眩,仰天跌倒,大叫你为何如此害我。从地上爬起来,一拳砸掉几颗牙齿,吐到他身上…” 众人听他前言,知道他曾打落家人三颗牙齿,此举还报于他,自然是再不相欠的意思。“…那时我以为他记恨于我,才设下毒计如此相害。也当真叫痰迷了心窍,拔剑便刺入他胸口,他不言不语,一时竟也不死。 “我已了无生趣,提剑又要自刎。家人忽然道:‘少爷难道忘了与三爷的誓言?’我一听此话,胸口如遭重击,又呕出血来,心里闪电般划过一个念头,三哥骗我!家人垂死在即,才吐露真相,原来那日我走后,三哥便来见他,命他火速回家报与我父,务必留住。因此上先父才筑了间铁屋困我。家人奉我父命,又去京城,见机相助三哥。 “没想到,变法失败后,三哥一心求死,临死仍记挂着我,叫他归来嘱我勿违誓言,轻生丧义。但三哥已死,我心也死。自此行尸走肉,潦倒一生。三十载转瞬即过,我日夜所思,三哥能活而不活,一意求死,那是什么意思?他是大英雄大豪杰,难道不知道‘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道理么?哎,老朽惭愧,枉与三哥相交一场,竟连三哥心意却也不能领会。” 普寂这时开口道:“老衲或知一二。”莫骥盛起身抱拳一揖,道:“还盼大师见教。”任雷插口道:“大师稍住,晚辈想问老太爷家人名讳,任某佩服之至,不忍义士埋名。”普寂双手合十道:“或叫子虚,或叫乌有,结空为色,色又俄空。居士何必执着。”任雷还礼道:“晚辈受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