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13章 巧遇先贤

或许是方向有些偏差,下山之后,凌天才知道自己来到长安东南的小城蓝田,而非目的地长安城。 虽然时空异变后,已使得大地再度陷入互相攻伐、争战不休的混乱局面,唯蓝田算是例外;因为此地位于关中平原,完全属于大唐领地之故,而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百姓的生活作息与平常一样。 入城时,已是华灯初上。 走在石板路上,路上行人相当少,而凌天则注意到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于是从窗户往室内瞧,他才想到原来已是除夕夜了。 “唉!……” 看到合家团圆的情景,不禁让凌天仰天长叹;自己无缘无故地来到陌生的古代,根本不知道亲友的状况如何,遑论要团聚用餐。 漫无目的地走在空荡荡的街弄上,凌天不仅没有看到半个行人,更糟糕的是,自己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客栈都大门深锁,根本不得其门而入,看来在温馨团圆的除夕夜里,自己可能要露宿街头了。 想到此,凌天不得不摇头苦笑;因为在他来到古代之前,自己刚从法国巴黎回来不久,由于事前没有安排好住宿的酒店,就差点让自己成为街头的流浪汉到处徘徊,甚至于露宿香榭里榭大道上;从“过去”的二十一世纪到“现在”的古代,这种事情竟然都让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碰上,实在是有够倒楣了! 顶着冷冽的强风,已走遍蓝田城大街小巷的凌天,虽然不觉得的疲累或寒意,却很想找个地方好好地休息一下,以思索着自己的未来。 正当凌天无处可去时,感应到暗巷内隐藏有微弱的气息,表示里面应该有人,于是不动声色地接近。 探头一望,正好与对方的眼神接触,令凌天大吃一惊。 外观不起眼的房舍,就位在暗巷的尽头,离街角约有五丈远,在没有月光的黑夜里,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 房子内传出声响道:“外面风大,兄台何不进来坐坐?” 主人诚意的邀请,让凌天感到意外,不好意思拒绝,且自己亦无地方可去,于是迈步向前,洒然回应道:“谢谢!” 看来眼前陋巷内的民房,该是凌天在除夕夜的栖身之所了。 “伊!啊!” 凌天才走到门前,差可挡住强风的破旧木门赫然自动开启,同时房内亮起昏黄的灯光,微微照亮着斗室。 能够对自己的动作掌握如此精确,显示出室内之人是个身手不凡的高人,令凌天不敢小觑;略为迟疑后,还是大胆地跨步入内。 室内空间不大,扣除用布幕隔开的地方不清楚外,看见的部份长及深都不到十步宽;而映入凌天眼廉的,是一位文士装扮的主人背对着他坐在地蓆上,地蓆旁有一张小茶几,茶几上的有烛台,微弱的烛火是室内唯一的照明设备。 虽然没有看到屋主人的容貌,唯凌天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猜想小屋主人应该是个博览群籍的饱学之士。 凌天施礼道:“在下凌天,叨扰阁下清修!” 屋主缓缓转身,双眼熠熠生辉地打量凌天,泰然道:“凌公子,请坐!” 凌天依言坐下,并看到屋主的容貌;虽然室内灯火昏暗,仍可以看出后者俊秀的脸孔中带有些许惆怅,唯眉宇间却是透露出刚毅坚定的英气,让他认为屋主应该是个胸怀大志、经世济民的人物。 虽然凌天的历史知识普通,唯魏、蜀、吴三国、唐朝与南宋三个朝代的知名人物,从姜维、邓艾、房玄龄、王勃到辛弃疾,还是陆续浮现在他的脑海,而认为屋主很有可能是他们之一。 屋主默然不语,使得斗室异常安静,让凌天感到很别扭,只好打破沉默地问道:“恕在下冒昧,请教阁下如何称呼?” 犹自沉思的屋主闻言,慊然答道:“凌公子,对不起!在下竟然忘记自我介绍了!凌公子可以叫我子房吧!” 凌天听到“子房”两个字后,犹如失神般喃喃自语,令屋主感到疑惑,不禁问道:“凌公子,你还好吧!” 凌天闻言回神过来,心想不会这麽巧吧!坦然回应道:“在下没事!” 天啊!凌天实在不敢想像;若是屋主真的是名传千古、后人景仰的先贤张良,岂不是混乱的时空,并非只局限在三国、唐朝与南宋三个朝代而已,显然还有秦末汉初,甚至于其他朝代的存在。 由于心中仍存有疑问,凌天居然脱口而出地问道:“阁下是不是姓张?” 屋主闻言神色微变,疑然问道:“兄台莫非是官府中人?” 对方虽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让凌天更加深信自己的推测,于是欣然答道:“在下不是官府中人,张良先生!” 屋主闻言浑身大骇,双眼露出一闪而逝的杀机,神情肃穆地问道:“凌公子,你到底是什麽人,何以知道张良这号人物?” 凌天见到屋主凌厉的眼神,心中竟然感到一股寒意,觉得后者似乎不怀好意;接着,当他再听到屋主的话后,大脑则是一片紊乱,不由怀疑自己的判断,因而没有回应对方的问话。 因为凌天迟迟没有回应,使得屋主感到相当不耐烦,乃语气不悦地续问道:“兄台,你到底是谁?” 明显感受到屋主的态度不善,凌天唯恐前者骤然发难,于是暗聚真气,以免因状况突发而措手不及。 凌天沉思片晌,还是认定屋主应该是张良没错,且认为他可能是深居简出,或是正在躲避秦朝官兵追杀之故,因此浑然不知道时空已乱,才会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身份;所以,凌天露出无奈的表情,正重其事地声明道:“在下姓凌名天,不是秦朝的官兵,请阁下放心!” 不待张良回应,凌天一股脑儿将自己来到古代之后,所遇上的事快速讲一遍,只希望前者可以了解目前时空的状态。 听罢凌天匪夷所思的玄幻故事后,张良先垂首沉思,接着不禁摇头叹道:“唉!凌公子,你的话让在下一时之间,实在很难接受,无法全部体会;不过,话又说回来,当个人从华山下来之后,曾经注意到官兵的服装不太一样,还以为是秦兵换装了,原来自己看到的可能是来自数百年后的唐军。唉!假如公子之言属实,在下不知如何是好?” 连智比天高的张良,亦因时空错乱感到束手无策,而失去自信,让凌天感同身受而跟着叹道:“阁下之言,在下深有同感!” 两人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与泾、洛、灞、滻、涝、沣与滈合称关中八水,纵横交错,灌溉关中平原;黄壤千里、沃野弥望,华实分敷、桑麻条觞,墟舍桑梓、云霞一色,呈现出富足康乐的景象。 周、秦之兴起,汉、唐之强盛,实得助于关中平原的富饶物产;由此观之,前述之朝代,之所以定都于此,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绝非偶然。 长安城,是关中平原最富庶的大城,更是唐朝的京都。 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礡,城池周长广达数十里,城厚墙高,结构匀称,布局整齐;城内有南北并列的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平行的十一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里坊和东、西二市;大街的宽度从二十五米至一百三十四米不等,两旁成行成列地种植槐树,并挖沟渠以防雨季淹水。 为了证实凌天所说的一切,张良决定走一趟咸阳,察看秦始皇是否还在;而长安城则是往咸阳必经之路,因而两人结伴同行。 一路上,凌天将自己知道有关三国、唐朝与南宋三个朝代的历史,不厌其烦地告诉张良,让后者听得瞠目结舌,方知道同伴的真正来历。 虽然如此,张良心中依旧存有不少疑惑,于是慎重问道:“秦始皇吞并六国,文有李斯、武有蒙恬,且天下的资源全都集中到咸阳,纵使六国遗民有心反抗,然在缺乏武器的情况下,亦无力为之;试问公子,谁可亡秦?” 为了刺杀暴君秦始皇,张良游历天下,四处结交能人异士,寻找身怀绝技、视死如归的勇士为刺客,纵使散尽家财,亦无怨无悔;经过他数年的努力,终于结合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成立一个类似暗杀的组织,伺机而动。 凌天欣然答道:“当秦始皇病故后,老二胡亥在阉宦赵高等人的协助下,设计铲除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而登基为二世皇;然因倒行逆施,将神洲大地搅得天怒人怨,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引起全面性的动乱;最后,在项羽及刘邦两支最强的义军带领下,终于顺利推翻暴秦。” 对张良来说,自己曾在博浪沙附近安排刺客击杀秦始皇,只可惜误中副车,功败垂成;如今,暴君已不在人间了,闻言不禁叹道:“唉!想不到暴君赢政是病亡,而不是遇刺身亡,老天实在无眼。” 接着摇头问道:“刘邦、项羽,何许人也?他们两人凭什麽可以带领义军推翻暴秦,个人实在很难理解!” 凌天闻言微愕,旋即意会到自己碰到的张良,是青年时期的张良,是秦始皇仍在世时的张良,而不是帮助刘邦打天下时期的张良,难怪他没听过后来起义的项羽或刘邦两人;换句话说,包括陈胜、吴广等人,甚至于与其并肩作战的萧何、韩信、陈平或英布诸人,也应该都不认识才对。 由于自己对楚汉争霸的历史印象不深,因此很难向张良说个明白,凌天只能双手一摊,无奈地道:“我们到长安后,或许可以找到史书,里面一定会记载到阁下的事迹,在下就不用凭着片断的记忆说明哩!” 张良闻言表示认同。 由于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平时进出城门都要经过关防检查,何况是唐朝正与曹魏处于交战状态中;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以防敌人间谍的渗透及破坏,使得长安城的城防更为严格,几达滴水不漏的境地。 张良与凌天两个没有身份证明文件的外人,想要堂而皇之地进入长安城是比登天还难;所幸两人身手不凡,尤其是后者刚学会神奇的御风术,要跃过十丈高的城墙是轻而易举的。 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是手工业和商业店肆的集中地;东市内有货财行二百二十间,四方珍奇皆有积集;西市内则是遍布经营珠宝、香料的胡商和蕃客,热闹繁华的程度达到塞街斥市的奇景。 走在大街上,看到摩肩擦踵、熙来攘往的人群,在在表现出长安城的热闹,远非昔日的大梁、临淄诸城可以比拟,使得张良眼界大开,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身处在另一个时代里。 两人走进一间嘉宾云集的酒楼,且故意选在客人最多的大厅堂位置用餐,期能从食客的闲话家常中,听到最新的话题,了解目前的局势。 习惯坐在地蓆的张良,生平第一次坐在椅子上,感觉相当新鲜,对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至此,张良才尽去心中的疑惑,不但完全相信凌天的说法,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天下的大势。 在几乎座无虚席的大厅堂里面,虽然包括食客交谈声在内的各种声响颇为吵杂震耳,却不影响张良与凌天两人的听觉;尤其是前者更是功聚双耳,想从喧哗纷杂的声响中,听到一些讯息。 果然人多的地方消息特别得多,张良与凌天两人边用餐边闲聊,也陆续听到一些有关唐朝与曹魏两国交战的消息,以及东吴和南宋间的传闻。 虽然消息片片断断不完整,唯两人约略可听出目前天下的大势。在唐军精锐尽出且兵力众多的双重优势下,驻扎于秦岭以南的魏军遭到严重的打击,张合、乐进等魏将仅能退守到山区,凭险峻的山势作困兽之斗;唯曹魏亦非一败涂地,至少在黄河南北各地仍有斩获,仍是中原地区的霸主。 另外,在东吴与南宋两国的状况,因为消息较少且不明确,两人仅可感受到东吴好像不太乐观,有节节败退的迹象。 将零零落落的消息吸收后,张良心中认定唐朝与南宋两个朝代和三国的争斗,占有先天上的优势;所以,认为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两人认为没有新消息可听,且已酒足饭饱,于是离开酒楼。 在有计画的建造下,长安城的所有街道是井然有序地遍布于城内每个角落,故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妙喻。 看着张良默然不语地走着,显然心情相当沉重,使得凌天的心情亦受到感染,不禁叹道:“唉!我俩好像都来错地方了,来到一个不属于自己时代的空间,真不知茫茫未来要怎麽度过?” 对此,张良似乎没有生不逢时的感慨,亦没有颓丧失志的情绪,反而是神情愉悦地回应道:“当今天下之乱,实在不亚于战国时期七国逐鹿中原的情景;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楚局势的发展,在这个动乱不堪的时代里,仍是可以一展所长,你说是不是?” 凌天误以为静默不语的张良,应该是在感叹自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因而失去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于是自多作情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想不到,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令他感到相当地意外,竟然忘了回应后者的问话。 由于凌天没有如预期般的反应,反而让张良觉得奇怪,不禁安慰道:“凌公子,看开点吧!事实上,以阁下具有得天独厚的‘未卜先知’优势,要在当前的紊乱局势中出人头地,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的事。” 凌天闻言摇头苦笑道:“恐怕很难喔!因为自己知道的历史,已不是必然的方向或结果,而是仅供参考的故事而已,对大局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对于凌天的说法,张良不表认同,洒然笑道:“凌公子,不要小看自己的知识;纵然时空异变,历史不会重演,唯人的个性却不易改变。” 的确,“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点,凌天是认同张良的说法。 忽然,从横巷里走出几位顶上无发、身披袈裟的僧侣,由于服装穿着异于常人相当显眼,迅即引起“古人”张良的注意,于是问道:“凌公子,那几位穿着奇特的怪人,看来是来自西域吧!” 凌天摇头答道:“他们是佛门弟子,应该不是来自西域。” 话一说完,凌天才想到佛教传入中土始自东汉,难怪张良会有此一问。 凌天的说明,张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接着问道:“凌公子,你对蜀汉、曹魏、东吴、唐朝与南宋五国的君主评价如何?” 凌天不假思索地答道:“据个人看过的史书记载,好像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最高;因为‘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最被称颂的时代,在文治武功各方面都达到鼎盛的状态,使得唐人一词能够名扬四海。” 接着,缅怀追忆地续道:“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里,不管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或是澳大利亚等地,都有所谓的唐人街……” 虽然张良闻言动容,却对已不存在未来不感到兴趣,而中断凌天的述说,续问道:“很好,那其他四位呢?” 凌天略为思索及整理脑海中的记忆后,坦然答道:“严格来说,个人颇为认同一代枭雄曹操的才华及谋略,他可以擅用局势紊乱之际兴起,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霸主;不过,由于个性使然,心胸不如李世民的开阔。” 蓦地,张良感到有异,好像有人暗中跟踪的样子,于是不动声色地道:“不要左顾右盼,当成没事即可!” 张良与凌天两人随即展开身法,技巧性地朝着东边而走,趁跟踪者不注意时,两人迅即闪入热闹非凡的东市里。 东市的确是热闹非凡,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店家,更有在街道两旁摆摊的小贩,及在街角表演的杂耍团;放眼望去,尽是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的人潮,呈现出繁荣富足、安和乐利的景象。 巧妙地混入人群里面的张良与凌天两人,唯恐被暗中监视者发觉,尽量矮着身躯靠近店铺;除了可以一边观赏大唐盛世下,长安城欣欣向荣、物阜民丰的盛况之外,更能够一边留意跟踪者的动静,顺便来个反监视。 不知道是两人的身法太好,亦或是跟踪者的功力太弱,进入东市已超过一刻钟之久,仍没见到有形迹可疑的追踪者出现;因此,凌天不禁对张良的警觉性生出怀疑,淡然问道:“阁下确定有人跟踪嘛?” 经过一段不算短的逃亡日子后,而让张良养成小心谨慎的个性,尤其是对于四周环境有相当高的警觉性,几达杯弓蛇影的地步;所以,也不敢肯定刚才自己是否太敏感了,于是略表歉意地道:“凌公子,看来是在下多虑了!” 凌天像似自言自语地道:“应该是这样吧!因为在目前的时空里,认识我们两位的人肯定是不多才对。” 既然心中认定没有人跟踪后,于是两人不再掩藏身影,再次大大方方、堂而皇之地逛街,感受一下太平盛世的气氛。 两人边走边聊边看,对于长安城均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还有三位君主的状况不清楚,于是张良再问道:“凌公子,看来曹操与李世民两位君主都不是简单人物,那另外三位君主又如何?” 凌天不假思索地答道:“蜀汉君主刘备礼贤下士,体恤子民,颇能得到将士用命之心及百姓爱戴之情,确具王者之风;而东吴君主孙权虽然没有其父孙坚的雄才大略,亦没有其兄孙策的威猛勇武,但却拥有他们两人所欠缺治理内政和处事一丝不苟的独特能力,尤其是事母至孝,相当难得,仍可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君主;至于宋高宗赵构部份,个人不是很清楚,约略觉得他耳根软,忠奸莫辨,昏庸无能吧!算是表现比较差的君子。” 听完凌天对五位君主的评语后,张良一针见血地问道:“显然南宋君主赵构不如其他四位君主贤明,何以南宋军队能够战胜东吴呢?” 凌天欣然答道:“南宋高宗或许不是英明君主,然其麾下名将如云,其中就属武圣岳飞最负盛名;当时南宋主要的敌人是来自塞外的金人,其统帅兀术曾说过‘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言,足见岳武穆的能耐。” 听到凌天如此推崇南宋统帅岳飞,让张良颇为不解,质疑问道:“岳飞!他有姜太公、孙武、李牧或王翦的厉害吗?” 对凌天来说,上述诸人全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功勋彪炳的盖代名将,教他实在无法分出优劣,因而摇头答道:“既然他们都不是属于同一时代的风云人物,所以个人也不清楚他们谁强谁弱;不过,在下仅知道武圣岳飞在南宋时期,确实是勇不可挡,杀得敌人弃甲抛戈、人仰马翻,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敌统帅;何况事实摆在眼前,东吴的败战就是个明证。” 在凌天重覆地夸赞岳武穆的功绩后,张良也无话可说,只能苦笑道:“严格来说,凌公子的说法个人实在很难判断真伪;然而话又说回来,南宋还是握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不能轻忽的,那就是他们定当知晓三国与唐朝的历史状况,也一定了解相关将领的背景、个性及习惯,可以据此拟定出作战计画;也就是说,南宋早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闲聊中,两人忽然发觉行人好像变少了,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东市的外围,来到东城墙附近。 蓦地,张良与凌天两人同时感应到有人在暗中监视,全都大吃一惊。 一边是城墙,一边是宽阔的长街,都是不利于藏身的地方;纵使张良与凌天两人的身法已臻化境,也很难甩脱有心人的跟监。 凌天的惊讶程度远大于张良,因为后者先前在东市外时,就已经感应到有人跟踪,而自己直至此刻,才似醉方醒、如梦初觉地察觉到不对劲,可见得跟监者肯定不是个简单人物。 或许是张良表现出事不关己的神态,让凌天感到很不解,于是纳闷问道:“我们是沿着城墙跑,还是回到人山人海的市集呢?” 面对潜伏的危险,久经险境的张良倒是看得开,从容不迫地审视四周环境后,淡然答道:“日薄西山,即将入夜;与其我俩在人生地不熟的长安城乱跑,岂不是正中敌人的下怀吗?所以,不如以静制动,随机应变吧!” 看着张良沉着冷静、成竹在胸的神态,让凌天自认为自己尚缺这方面的处事能干,且终于能够体会出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因为前者在险恶的处境下,依旧可以保持从容应对、泰然处之的心情,更验证其先前所讲过的一句话;即使历史不再重现,然人的性格却不易改变。 虽然只是数秒钟的短暂时间等待,唯对凌天来说,却有时间被冻结的感觉,内心不免生出焦虑及压力。 张良已感应到跟监者的正确位置,乃神情不悦地道:“朋友,既然来了,何不现身一见!” 凌天低声道:“张兄,对方好像只有一个人而已。” 张良点头附和道:“没错!个人甚至觉得对方好像没有恶意。” 凌天闻言微愕,随口回应道:“哦!” 就在同时,一道身影骤然出现在两人眼前,更让凌天为之傻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