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14章 奉为上宾

来者不是别人,赫然是奉李靖之命保护凌天,却在子午道附近遇到魏军,而生死不明的校尉薛仁贵。 看到自己的好友安然无恙,凌天喜出望外地道:“薛兄!” 由于张良听凌天说过,有关薛仁贵只身杀敌的英勇事迹,于是格外审视后者的神态,认为凌天所言不虚;因为自己从薛仁贵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勇者的气势,且具有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气魄。 薛仁贵语气疑惑地道:“真的是凌公子?” 凌天闻言讶异,纳闷地道:“薛兄,你怎麽了,我是凌天没错啊!” 确认身份后,凌天与薛仁贵两人相互拥抱,连张良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因为两人的对话颇为突兀,让张良觉得颇为奇怪,不禁问道:“兄台沿路跟踪我们,全然没有丝毫恶意,应该只是想要确认凌公子的身份而已!” 薛仁贵欣然点头答道:“恕薛某唐突,由于凌公子给在下的感觉有所不同,怕会认错人而产生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在自己没有确定前,实在不敢出面相认,让两位虚惊一场,敬请见谅!” 经薛仁贵一提,凌天只好仔细地看看自己,仍然不觉得自己有何不一样或改变地方,因而摇头笑道:“薛兄!不是小弟有何改变,而是你得了失忆症吧!” 只要能够确认对方是凌天即可,薛仁贵根本不在意前者的揶揄,反而注意到其身旁的文士,深觉此人风度翩翩、气宇不凡,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而认为他不是个无名小卒;于是好奇问道:“这位公子怎麽称呼?” 张良正要回答时,已被凌天抢先一步地答道:“薛兄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然不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张子房先生。” 薛仁贵闻言愕然,一对虎目目不转睛地看着张良,结结巴巴地道:“这……位…公子……就是…汉朝……开国它琚B名传千古的张良先生!” 张良礼貌性地微笑道:“正是在下,请薛将军多指教!” 连秦末汉初的超卓人物张良都出现了,是否意味着其他名人或政治势力也会跟着出现,则已是非常紊乱的局面将会更形复杂;想到此,简直让薛仁贵一个头两个大,实在不敢再想下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薛仁贵来说,能够在长安城遇见凌天,在于公于私上有双重意义;其一是,后者在长安城出现,等于是他已完成元帅李靖交付的使命,能够对国家及长官有所交待了;其二是,凌天算是薛仁贵个人的好友,两人曾经共患难、相扶持,交情匪浅,让他心中的遗憾完全解除。 在薛仁贵殷勤且热诚的招待下,张良与凌天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虽然三人分别来自不同时空,却没有因为身处环境的差异而相互排斥,反而因彼此年纪差不多,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听完薛仁贵惊心动魄的打斗经过后,凌天非常的感动,由衷地佩服道:“薛兄真厉害!能够在千军万马中顺利脱困,确实不简单。” 张良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薛兄弟真是英勇神武,为了完成使命,可以舍身保护凌公子,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气慨;不知阁下对汉中的战况清不清楚,以及对魏军的评价如何?” 薛仁贵不假思索地答道:“在元帅与长孙大将两面夹攻下,汉中的魏军根本不堪一击,连最后的城池上庸都守不住,目前已化整为零藏匿于偏僻的山区里;不过,我们还是不能小觑曹魏的实力,以免因轻敌而吃闷亏。” 凌天疑惑问道:“既然魏军不堪一击,薛兄又何必强调不可轻敌呢?” 薛仁贵欣然答道:“凌公子问得好!留在汉中一带的魏军,在我军阻断他们北上洛阳的通路后,已经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孤军;因此,李元帅首先采取速战速决的强烈攻势,突击敌军次要阵地,接着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全面压迫魏军的最后防线上庸与新城两座城池,取得压倒性胜利;严格来说,我军是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以多欺少,所以个人认为胜之不武。换句话说,个人认为当敌我双方兵力相当时,战况就很难预期了!” 对于薛仁贵的说明,张良认为很不简单;因为前者不因己方获胜而骄恣,反而会虚心自我检讨,重新评估敌人的实力,难怪可以成为一代名将。 张良点头表示认同薛仁贵的评论,接着问道:“薛兄弟,洛阳的争夺战关系着霸权归属,你的看法又如何?” 薛仁贵静默片晌后,坦然答道:“实不相瞒,个人只是一名小小校尉,从未真正指挥过部队作战,遑论是率领大军的正规战;因此,根本不够格去评析,关系着天下大势的洛阳争夺战,请两位见谅!” 凌天闻言失笑道:“薛兄是继李靖及李积两大名将之后,大唐最负盛名的虎将,焉能妄自菲薄!以薛兄的见识,绝对够资格评论洛阳争夺战。” 张良也有相同认知,油然道:“凌公子所言甚是,薛兄弟不该小看自己;既然你的看法对或错都不影响战果,说说又何妨!” 得到两位好友的鼓励,薛仁贵大胆评论道:“曹魏名将如云,如夏侯惇与夏侯渊昆仲、张辽、徐晃、顶u等人,俱是声名显赫的战将,他们的军事才华不亚于我方诸将领,自己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再加上司马懿、荀彧、程昱等谋士献计,其实力之强是我军未曾遇见过的;然而,个人认为真正影响战局的不是上述诸人,应该是系于一代枭雄曹操身上。” 张良与凌天两人闻言动容,不约而同地问道:“此话怎讲?” 薛仁贵欣然答道:“张公子或酗ㄡM楚三国的历史,所以不明白曹操在群雄环伺下崛起的过程,然凌公子应该明了吧!” 凌天点头表示认同。 薛仁贵昂然续道:“曹操凭其个人机智及魅力,从几无立足之地的处境,到击败袁绍、袁术、吕布等群雄而一统北方;这样的成就,绝不是等闲之辈可以完成的,而是能够忍耐,蓄积实力,觑准时机的霸者方能成央C” 听完薛仁贵对曹操的评语后,张良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得到张良与凌天两人的同意后,薛仁贵立即禀报左仆射房玄龄。 瑞雪纷飞,将长安城粧点成银白色的世界。 长安城是大唐盛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当然吸引张良与凌天两人的目光;一个是来自近千年之前的“前辈”,一个是来自逾千年之后的“后生”,二者再次走在大街上,均对长安城的宏伟气势,生出叹为观止的想法。 在时空异变之前,曾经到过新郑、邯郸、大梁、寿春、蓟、洛阳及临淄各大城的张良,实在无法想像天下有如此繁荣热闹的城池;若非自己亲眼目睹,而只听他人说起,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相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凌天来说,虽然他曾经去过像巴黎、上海、东京及新加坡等世界级的大都会,也见识过游乐区内潮来潮往的人群,却从没有见过像长安城城墙周围广达数十里的伟大城市;纵使他曾经凭空想像过,也不及实际大小的十分之一,内心感到相当骄傲。 树上、屋檐上、牌楼上都覆挽蛑n雪,在隆冬的季节里是正常的景象;倒是大街上没有相对的积雪,表示已清除乾净了。 看到如此景象,张良不禁竖起大拇指赞道:“从小地方即可看出唐朝在国家的治理上,确实有条不紊,难怪乎可以名留青史。” 两人继续前行,犹似走马看花地闲逛,其实是仔细观察整座长安城,用心感受一下“贞观之治”的盛世;二者的想法很简单,至少要在面见唐太宗李世民之前,能够多认识一些唐朝的文治武央C 事实上,凌天对于张良的印象,本来一直停留在学生时代读过的历史,只知道后者的韬略智计高人一等,得到后人的景仰,且能在辅佐汉高祖刘邦建国后,即见好就收,急流勇退,免遭杀身之祸,不得善终。 然而,经过数日的相处后,凌天反而愈来愈不了解张良,觉得后者常有欲言又止的现象,好像仍未将自己视为知己。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凌天试着问道:“张兄,应该对目前的天下大势有进一步的认识,小弟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良将目光自前方的建筑物收回,朝着右侧楼宇顶点望去,答非所问地道:“个人若没有猜错,好像又有人在监视着我俩;看来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走吧!” 已有一次经验,凌天当然相信张良的判断。 由于离东市或西市都很远,根本无法重施故技躲入人群中,因此两人只能施展出高人一等的身法,冀图简瞍胪H的监视。 显然张良在反跟监方面的技巧颇为内行,在街弄里来回奔走,忽快忽慢,一会儿向左,一会儿折返右侧,耍得跟监者团团转,让凌天觉得很有趣。 两人大约走了一柱香之久,仍然无法完全脱离敌人的监视范围,看来对方已在附近布下庞大的人力,务期掌握两人的行踪。 张良身体紧贴在一户人家的门扇上,疑然问道:“凌公子,你觉得薛仁贵这个人可靠吗?” 张良与凌天两人在长安城现身,到目前为止,照理说应该只有薛仁贵一个人知道而已;然而,就在后者离开居家上报朝廷后,当两人大大方方在街上溜躂时,居然遭到监视,难怪前者会有此一问。 对凌天来说,张良的问题着实不易回答;毕竟薛仁贵的为人如何,自己也不敢百分之百的确定,只能凭着彼此曾经共患难的经验,认定后者应该是一个正直坦率的好人;因而率然答道:“薛兄是个血性汉子,值得相信!” 周遭响起足音,表示敌人正在缩小监视范围,或是发现两人的踪影了。 在危机处理的经验上,很明显张良优于凌天;于是前者断然道:“既然薛仁贵值得相信的话,只要我们能够再回到大街就没事哩!” 两人前脚才离开,身后足音即响起。 看来敌人似乎是有备而来。 就在张良与陵天两人横过数条街巷,离大街仅有十来丈之遥时,已瞧见有七八名手持各式各样兵器的壮汉堵在街口;转眼间,两旁的房舍屋顶上亦出现敌人的身影,同时身后的巷弄也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也就是说,等于两人已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插翅难飞。 身处在恶劣的环境里,张良犹能保持冷静沉着,当机立断地道:“凌公子,击倒一个算一个,绝不能手软,冲吧!” 说完,张良不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一个箭步向前冲刺;凌天见状不敢迟疑,当然加快脚步紧跟其后。 从两人原先站立的位置到大街街口,虽然距离只有十二丈左右,却是比正常的十二里路还要遥远,更为难行。 “嗤!” 当张良与凌天两人才刚冲出数步,就听到两侧破空声响,表示敌人已从巷弄两旁的屋檐高处掷出暗器,企图阻止两人前进。 临敌经验丰富的张良,岂会因暗器的干扰而停下脚步;因此,本是佩挂在身侧的宝剑迅即飞鞘而出,不但及时格开近身的暗器,更是迫发出凌厉无匹的剑气攻击对手;倒是手无寸铁的凌天比较吃亏,仅能听音辨别暗器的方位,全力施展新学成的异术,在暗器近身前,都能巧妙地避过。 闯过一关又一关,在两人并肩作战下,已陆续击退数名敌人,终于离大街街口不到十步之遥;然而张良全然没有欣喜之情,反而是神情凝重,因为他已感应到有数股强横的杀气悄然掩至。 唯恐凌天没有注意到隐藏在暗处的威胁,张良故意扬声道:“是那条道上的朋友,在下与你们应该不认识吧!” 伏袭的敌人并没有答话,而是以更为猛烈的手段攻击两人作为回应。 蓦地,从大街正面闪出两位分别手持长枪及斩马刀的敌营高手,以肉眼难辨之速攻至,让张良与凌天两人不得不停下脚步,侧身应战;同时,来自二者身后及两侧的敌人也蜂拥而上,恰巧阻断两人的所有退路;由此看来,欲置两人于死地者,绝非是一般的江湖仇杀,而是有组织的暗杀行动。 对身为暗杀组织领袖的张良而言,对方的手段他是了若指掌,一定不能为了回避对方的攻击而迟延己方的动作,反而会陷入四面八方包围的绝对险境里。 张良胆识过人、武艺超群,且自己手中宝剑“龙泉”乃是出自越国铸剑名匠之手,是战国时代的名剑之一;因此,在避过敌人气势如虹的一击后,迅即以巧妙无比地身法回旋,人如箭矢般劲击手持斩马刀的敌营高手。 在十来名敌人的猛烈夹击下,面临危急存亡之际的凌天,为了自保,只好施展出新学成的御风术;虽然不能将敌人击伤,但要毫发未伤地躲过敌人的攻击,则是轻而易举的事。 “当!……” 耳际传来清脆的金铁交击声响,凌天只见到张良几乎人剑合一的身影,消没于刀光剑影中,生死不明;由于居高临下之故,他正好看到百丈之外,有一大队唐军火速赶来,却不知是敌是友。 一队队的唐军开进巷弄,将之前打斗现场全面封锁,并进行地毯式的搜索,期能找出线索,厘清案情。 重新站在大街上,张良与凌天两人均有历劫归来、恍如隔世的感慨。 纵使在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李世民英明领导下的唐朝,朝廷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仍是无法完全避免,差点让凌天与张良两人枉死长安城;类似的权力斗争,对后者而言并陌生,只是他没有想到距自己千年之后的朝代,还是会继续发生,显示出权力对人性影响,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 幸好薛仁贵反应快速,在回到自己居所找不到两人之后,随即折返左仆射府请求支援,方能率领唐军及时解围。 由于打斗时间极为短暂,巷弄两旁的里民听到声响,跑出来观看时,埋伏之人早已作鸟兽散,不见踪影,使得案情更为扑朔迷离。 虽然事出突然,不能怪责薛仁贵,但是张良仍不免抱怨几句,不禁调侃道:“在大唐天子脚下,也会发生这种事,实在意外!” 凌天觉得好奇,疑然问道:“薛兄,可知对方是谁?” 薛仁贵摇头答道:“抱歉!个人不清楚;不过,只要有蛛丝马迹,要查出是谁暗中唆使应该不难。” 接着脸露喜色,赞美道:“凌公子,宛若飞鸟般腾空天上,如此傲人的身法,纵使敌人再厉害,也只能望天兴叹,徒呼负负!张公子更不简单,凭着出神入化的剑法闯出敌人的包围网,的确让在下眼界大开,自叹不如!” 看着忙碌不停的唐军,在刚才打斗的地方仔细察看,甚至于跃上屋檐巡视,虽然张良心中感到很欣慰,却不禁消遣地道:“薛兄弟,长安城看来不太安全,在下觉得不如到其他地方去,也雪|好些!” 薛仁贵闻言颇为紧张,忙着解释道:“张公子误会了!待会儿房大人莅临后,我们立即进宫觐见皇上。” 说曹操,曹操就到;张良都还没有回应,一位带兵官跑过来报告道:“禀报薛副将,房大人到!” 凌天闻言微愕,旋即露出愉悦的神情,肃然起敬地道:“薛大哥何时高升副将,怎都没听你说过,该不会连请客的钱都要省掉吧!” 薛仁贵苦笑答道:“凌公子,你又何必挖苦在下呢?” 曾听薛仁贵解说过唐朝的官制,两人知道仆射一职等同战国时代各国的相国或丞相之类的大臣,尤其左仆射的权力远大于右仆射;换句话说,房玄龄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栋梁、朝廷重臣;张良与凌天两人均没有想到,大唐天子会如此重视自己,竟然会安排朝中第一重臣亲来招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