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11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11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实斋学风之影响实斋以讲学反时趋,并世学者至不知其学业是何门路。实斋亦自言:“最为一时通人所弃置而弗道。”故钱林字东生,生乾隆二十七年, 卒道光八年。1762-1828文献征存录为邵晋涵作传,至称为张学诚,以明经终。是实斋没世未久,即其乡人,钱东生亦浙人已不甚知之。 惟征存录称实斋少从山阴刘文蔚豹君、童钰二树游,习闻蕺山、南雷之说,言明季党祸缘起,奄寺乱政,及唐、鲁二王本末,往往出于正史 之外,此语应有受。又嘉庆十一年唐仲冕刻纪年经纬考,亦误题实斋姓为张。盖实斋生时既无灼灼之名,其文史、校雠两通义,至道光壬辰 十二年始得刊行,据其子华绂跋生前文字流传,颇自谨重,其过背时趋者,未必轻出,故外人亦不深知也。惟焦里堂读书三十二赞,通义列 于十九,所赞大率皆当时朴学,独实斋一书非其类,而题注作章石斋,较之钱东生之误章为张,亦相胜一肩而已。是可征实斋当时声名之暗晦 矣。然实斋与邵二云论学书,遗书卷九谓:“生平所得,无不见于言谈;至笔之于书,亦多新奇可喜。其间游士袭其谈锋,经生资为策括,足 下亦既知之。近则遨游南北,目见耳闻,自命专门着述者,率多阴用其言,阳更其貌,且有明翻其说,暗剿其意。几于李义山之敝缊,身无完 肤;杜子美之残膏,人多沾丐。鄙昔着言公篇,久有谢名之意,良以立言垂后,何必名出于我?则实斋生前虽未享盛名,而思想议论之影响 于当世者,非无足道矣。余观实斋并世,即如焦里堂、凌次仲之徒,虽称私淑东原,而议论与实斋相通者已不尠。其后常州今文学起,治经羣 趋于春秋,旁及周礼,好言政制,而极于变法,训诂名物之风稍衰。而仁和龚自珍,着书亦颇剽窃实斋。时会转移,固非一端,而实斋平生论 学,所谓力持风气之偏者,要不得谓非学术经世之一效也。 实斋文字编年要目实斋为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文史通义外编二尝谓: 文章乃立言之事,言当各以其时,即同一言也,而先后有异,则是非得失,霄壤相悬。……故凡立言之士,必着撰述岁月,以备后人之考 证;而刊传前达文字,慎勿轻削题注,与夫题跋评论之附见者,以使后人得而考镜焉……前人已误,不容复追,后人继作,不可不致意于斯也。 则实斋自撰文字,宜每篇均注年月矣。然今刻本于其题注,复多刊削,良可惋惜。顷见武昌柯氏藏章氏遗书钞本,藏燕京大学图书馆题下 附注较详,虽不全备,所缺已稀,弗能详录,姑志与本篇较有关系者,为编年要目如次:实斋成学前之几个阶段◇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实斋年二十七。 是年参编天门县志,作修志十议。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实斋年二十八。 始学文章于朱竹君,始见刘知几史通,自称彼时立志甚奇,而学识未充,文笔未能如意之所向。跋甲乙剩稿◇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实斋年二十九。 是年有与族孙汝南论学书,谓: 往仆以读书当得大意……好立议论……攻排训诂……独怪休宁戴东原振臂而呼,曰:“今之学者,毋论学问文章,先坐不曾识字。”仆骇 其说,就而问之……重媿其言……可为惭惕。 按:是时实斋已识东原,亦已好立议论,攻排训诂,闻东原言而重媿。此后于东原云云,重有驳难,则是时实斋性趣已见,而识议未定也。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实斋年三十四。 始识邵二云。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实斋年三十五。 是年始着文史通义。有侯国子监司业朱春浦先生、与严冬友侍读两书,皆云录呈三篇,其目不可考。又戊午钞存有上辛楣宫詹书,亦在是 年,已言文史、校雠,与时异趋,欲有所挽救。盖其时议论尚未入细,而识趣大端已立。然上辛楣一书,似经晚年点定,非尽当日笔致也。又 按: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尝谓:『自惠、戴之学盛行于世,天下学者,但治古经,略涉三史,三史以下,茫然不知,得谓之通儒乎?』所着二十二史考异,盖有为而作也。”今按:钱氏考异自序在乾隆四十五年庚子,距戴东原卒三年耳;钱氏又称编次考异,始于丁亥,其 时戴学固未大行,江说不足信。惟钱氏治史,自与惠、戴路径不同,故实斋独希为针芥之投耳。又按:竹汀年谱:“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是岁 始读说文,研究声音、文字、训诂之原。”此尚在实斋贻书前两年。其时竹汀治学,已走上东原一路,则宜乎章书之不见契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