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22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22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且我辈立言,道固当如是耳。鄙着亦染此病,特未如尊者之甚耳。今已知悔,多所删 改九曰:天地之大,可一言尽,学固贵博,守必欲约。人如孔子,不过学周礼一言,足以尽其生平。别有专篇论着,容另录呈执事才长学富, 胆大心雅,问字堂集,未为全豹,然兼该其广,未知尊旨所在。内而身心性命,外而天文地理,名物象数,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不包罗, 可谓博矣。昔老聃以六经太泛,愿问其要,夫子答以要在仁义,说虽出于诸子,然观汉志所叙诸家流别,未有无所主者。昔人谓博爱而情不专 ,愚谓必情专而始可与之言博。盖学问无穷,而人之聪明有尽,以有尽逐无穷,尧、舜之知不遍物也。尊着浩瀚如海,鄙人望洋而惊,然一蠡 之测,觉海波似少归宿,敢望示我以尾闾也!十曰: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君子虽尚泛爱,气类亦宜有别。 简端刻诸家商订异同,是矣。集中与某人论考据书,可为太不自爱,为玷岂止白圭所云乎哉!彼以纤佻倾仄之才,一部优伶剧中才子佳人,俗恶见解,淫辞邪说,宕惑士女,肆 侮圣言,以六经为导欲宣淫之具,败坏风俗人心,名教中之罪人,不诛为幸。彼又乌知学问文章为何物?所言如夏畦人议中书堂事,岂值一笑!又如疯狂谵呓,不特难以取裁,即诘责之,亦无理解可入。天地之大,自有此种沴气,非道义所可喻也。此可与之往复,岂不自秽其着述之 例乎?别有专篇声讨,此不复详幸即刊削其文,以归雅洁,幸甚幸甚!嗟乎,学术岂易言哉!前后有风气循环,同时则有门户角立,欲以一人 一时之见,使人姑舍汝而从我,虽夫子之圣,犹且难之,况学者乎?前辈移书辨难,最为门户声气之习,鄙人不敢出也。鄙人所业,幸在寂寞 之途,殆于陶朱公之所谓人弃我取,故无同道之争。一时通人,亦多不屑顾盼,故无毁誉为之劝阻。而鄙性又不甚乐于舍己从时尚也,故浮沈 至此。然区区可自信者,能驳古人尺寸之非,而不敢并忽其寻丈之善。知己才之不足以兼人,而不敢强己量之所不及。知己学之不可以槩世, 而惟恐人有不得尽其才。以为道必合偏而会于全也。杜子美曰:“不薄今人爱古人,是矣。鄙请益曰:“不弃春华爱秋实。”故于执事道不 同科,而欲攀援调剂,以斟于尽善,是则区区相爱之诚,未知有当裁择否耳?行笈无书,而记性又劣,书辞撮举大指,如有讹悮,容后检正也。按:刘刻遗书附录,臧镛堂丙辰山中草跋云:“论学十规、古文十弊、淮南子洪保辨、祠堂神主议等,伟论闳议,又复精细入神,切中文学 之病,不朽之作也。有时文序二首及与人书之无要者,当删之。谷塍先生以此册惠读,即以鄙见质之,然否?据此,臧镛堂曾于王谷塍处见 此文,今刘刻遗书云王目有文缺,殆王氏删去之也。此钞本将题文十规二字贴去,又将文中十日下评简斋一节钩抹,殆亦嫌其语 过而欲删削存之耳。又妇学篇书后,今传刻本屡见不学之徒一语,观此钞本,知原文并不尔,亦后人代改也。然则论学而轻肆逾量之诋诃 ,诚何为者!此文实斋先以规孙,旋复自犯,白璧之瑕,不能为之掩也。 焦里堂阮芸台凌次仲 焦循,字里堂,扬之甘泉人。生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卒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763-1820年五十八。以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不出。母卒,即托疾闭户,构一楼曰雕菰楼,有湖光山色之胜,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着书数百卷,皆精博。 里堂着述大要里堂与东原里堂论学极重戴东原,谓东原生平所着书,惟孟子字义疏证三卷、原善三卷,最为精善。”雕菰楼文集卷七申戴又曰:“ 循读东原戴氏之书,最心服其孟子字义疏证。说者分别汉学、宋学,以义理归之宋。宋之义理诚详于汉,然训故明乃能识羲、文、周、孔之义 理,宋之义理,仍当以孔之义理衡之,未容以宋之义理,即定为孔子之义理也。”文集卷十三寄朱休承学士书是里堂论学,亦主以训故明义理 ,仍是经学即理学之见也。其先尝为论语通释,在嘉庆甲子,论语通释之年代此据文集卷十六论语通释自序,木犀轩丛书所刻论语通释 前序作癸亥,先一年。胡适文存三集卷七有焦循的论语通释一篇,考论与此异,可参看。时里堂年四十二,其书体例即仿东原孟子字义疏证而 作。文集序通释凡十二篇:曰圣、曰大、曰仁、曰一贯忠恕、曰学、曰知、曰能、曰权、曰义、曰礼、曰仕、曰君子小人。阮芸台通儒扬州焦 君传亦作十二篇,盖据文集序言之。今刻通释凡十五篇:曰一贯忠恕、曰异端、曰仁、曰圣、曰大、曰学、曰多、曰知、曰能、曰权、曰义、 曰礼、曰仕、曰据、曰君子小人;增异端、多、据三篇,而次序亦异。疑木犀轩本乃里堂以后改定之本。文集编次于嘉庆二十二年丁丑,里堂 年五十五,距其卒尚三年,今刻通释殆尤后,出里堂晚年也。里堂又为论语补疏,书成于丙子,里堂年五十四。自序谓:“向尝为论语通释一 卷,就正于吾友汪孝婴,孝婴苦其简而未备。迄今十二年,孝婴已物故,余亦老病就衰,因删次诸经补疏,订为论语补疏二卷,略举通释之义 于卷中,俟更广通释以求详备。”自丙子上推十二年,则甲子也。故知今文集所收通释序乃原稿,后通释略有增广而易其序文,乃误记为癸亥 耳。补疏中于异端执一诸义,言之极详,故知今刻通释,其异端、多、据三篇,乃向后增入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