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24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24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正义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按:此实焦 学歧点,上云性能觉于善,何以言心悟又为杨、墨耶? 又曰: 明人讲学,至徒以心觉为宗,尽屏闻见,以四教、六艺为桎梏,是不以规矩,便可用其明;不以六律,便可用其聪。于是强者持其理以与 世兢……弱者恃其心以为道存,……真邪说诬民,孟子所距者也。正义离娄章句条下。按:以赤子比洪荒固是,然今世只是洪荒变来,圣贤亦 从赤子植基,既主性灵,何以又不敢言觉悟?焦学从此入歧矣。绝事物习行而言觉悟,固不可;只有事物习行而无觉悟,亦不可也。 里堂此两条及前引人智明昧因习而殊诸义,极重学习,力斥心悟,且明举周官六德、六行、六艺为说,颇似颜李。里堂近似颜李处然里 堂似未见颜李书,故正义自序历引诸家着述,独颜李缺如。可见论学容有暗同,近人必主东原疏证闻之颜、李,实无的据,此亦可为旁证矣。 里堂既深斥心悟、心觉之说,谓人智之开通进化,必有赖于习行,而习行必有所因。故曰: 习先圣之道,行先王之道,必诵其诗,读其书,博学而详说之,所谓因也。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观于物,伏羲所因也。神 农则因于伏羲……黄帝、尧、舜则因于神农……惟其因,乃有所变通。通其变,使民不倦,通其所因,变其所因也。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神 其所因,化其所因也……先王之道,载在六经,非好古敏求,何以因?即何以通变神化?……故非习莫知所因,非因则莫知所述。同上习行必 有所因,而归于诵诗、读书,博学详说,此意近恕谷,可以矫习斋主习行而力攻读书之偏。里堂近恕谷远习斋处然后人学问,正不必全赖六 经羣籍,仍自有仰观俯察,近身远物可因也。习斋力斥读书,亦不能从此处着眼,乃专据礼乐为习行之主,失之益远。又里堂谓人初不知夫妇 ,伏羲教之有夫妇,人初不知熟食,神农教之有熟食,而曰:“非性善无以施其教,非教无以通其性之善。”其说是矣。然伏羲、神农所以能 发明人伦、火食以教人者,正亦由其性之善。则亦可谓非性善无以开其教,亦非能教无以证其性之善也。里堂性善论之不彻底圣人与我同类 ,后世非不能再有伏羲、神农。孟子言圣人,有性之者,有反之者。性之则自诚而明,自发自悟,开教创义者也。反之则自明而诚,因人之 教,反之吾心而知其诚然,信教服义者也。里堂因斥心悟、心觉之说,故其论性善,似偏于信教服义者言,于开教创义之理未能深阐,故其言 重因不重创。则以当时汉学家读书博古之风方盛,里堂浸染者深,遂不觉其言之偏倚。至习斋亦言性善,又力斥读书,乃亦未能从此层发 挥,则以习斋成学精神,本在其意志气魄之坚强,不在其心知识解之湛深也。三百年来学术大体,要之不能脱尊圣信古之一见。虽若里堂以 人智进化言性善,习斋以力斥读书言习行,而结局均不免。然则陆王发明本心之论,即孟子所谓彼人也,我亦人也,我何畏彼之义,其末流之 空言心觉、心悟者固可斥,其教人自发自悟,自开自创之风,苟言性善,决不能抹摋此路,又断断然矣。又按:里堂言因,本含二义:一则所 因,如通其所因、变其所因、神化其所因云云,所因者,指其所变通之事实言;一则所以因,如神农因于伏羲,及非好古敏求何以因之说,所 以因者,即指所以为变通之方法与事实言。则所以因者,即是革,即是创,非因袭之因矣。里堂以变通言因,故但惩空洞之陋,而无承袭之弊,此则犹贤于当时汉 学家,惟以读书博古为学者已。 里堂言性善,其主要义有二:一曰义之时变,里堂谓通变神化之道,全以随在转移为用,所谓『集义』。”正义义内章语是也,其说如上举。又其一则曰情之旁通。其言曰: 禽兽之情,不能旁通……人之情,则能旁通……故可以为善。惰可以为善,此性所以善……以己之情通乎人之情,以己之欲通乎人之欲。 ……如是则情通。……是性之神明有以运旋乎情欲,而使之善,此情之可以为善也。故以情之可以为善,而决其性之神明也……盖人同具此神 明,有能运旋乎情,使之可以为善;有不能运旋乎情,使之可以为善。此视乎才与不才,才不才则智愚之别也。智则才,愚则不才。正义乃若 其情则可以为善章里堂谓义之时变者,相当于东原之言解蔽;里堂谓情之旁通者,相当于东原之言去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