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25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25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惟东原谓去私莫如强恕,解蔽莫如学 ,二者分言之,于是有忠恕反躬与精察几微之两途;里堂则一以智愚说之,其不得时变之义者为不智,其不识旁通之情者亦不智,而智即吾性 之神明也。苟吾性之神明得畅遂而毋窒,则义之时变无不知,情之旁通无不得。惟其能变而通,故曰性善。此其为说,似较东原尤完密焉。然里堂时亦分言之,故曰: 圣之为言通也,通之为言贯也。……大戴记曰:“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性情者也。”圣人以通得名,非智无以 通,非学无以智,非恕无以测万物之性情,非能测万物之性情,无以应变而不穷。通释释圣此以智与恕分言也。然一归之于吾性之神明,则虽 分而仍合矣。智即义之变,恕即情之通。里堂既以义变与情通二者说孟子之性善,又复广推其说于六经,谓诗教主通情,毛诗补疏序礼教主时 变,礼记补疏序而会其义于周易。诗主通情礼主时变易义兼之里堂易学三书,处处发挥此通情与时变之二义,惜其拘牵于时尚,未能摆脱注 疏考据面貌,卓然自抒心胸之所得,效实斋通义体例为之,则其成绩,必远超于今诸书之为一鳞一爪,隐现出没于烟云雾霭之间者,无疑也。 郭嵩焘养知书屋集卷七周易释例序,谓:“焦氏循易通释,其辞博辨不穷,而颇病其舍本义而专意于互卦,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未闻错综其 言也。焦氏之弊,在以易从例。”所言颇中焦书之病。 里堂论异端与执一里堂论学,既尚情之旁通与义之时变,故其论学态度极明通广大,颇不喜唐、宋以来所谓异端之说。乃别为异端二字创新解,其说曰: 执一即异端执其一端为异端,执其两端为圣人。论语通释释异端圣人之道至大,其言曰一以贯之,又曰焉不学,无常师,又曰无可,无不 可,又曰无意、必、固、我。异端反是……执一即为异端。……圣人一贯,故其道大;异端执一,故其道小……执一由于不忠恕。同上里堂所 谓不忠恕,盖谓惟知己之所有,而不知人之亦各有其有也。故曰: 闻见之外,有不知;闻见之内,亦有知之,有不知……盖异端者,生于执一;执一者,生于止知此而不知彼。止知此而不知彼,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则不执矣。知其所知,知也;知其所不知,亦知也。执一者,知其一端,不复求知于所不知。不求知于所不知,非力不足 以知之也,以为此不知者,不必知者也,不必求知而已知其非也。通释释知不必求知而已知其非,此里堂之所谓执,而深恶焉者也。故曰: 杨子惟知为我而不知兼爱,墨子惟知兼爱而不知为我,子莫但知执中,而不知有当为我、当兼爱之事。杨则冬夏皆葛也,墨则冬夏皆裘也 ,子莫则冬夏皆袷也。趋时者裘、葛、袷皆藏之于箧,各依时而用之,即圣人一贯之道也。使杨思兼爱之说不可废,墨思为我之说不可废,则 恕矣,则不执一矣。善与人同则不执圣人之道,贯乎为我、兼爱、执中者也。善与人同,同则不异矣……孟子之距杨、墨,距其执也;距其 执,欲其不执也……记曰:“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太史公曰:“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文集卷九,攻乎异端解下里堂既恶执,故言权,曰: 趋时能权则不执易之道,在于趋时,趋时则可与权矣。若立法者必豫求一无弊者而执之,以为不偏不过,而不知其为子莫之执中。夫杨子 之为我,墨子之兼爱,当其时则无弊。文集卷十,说权一国奢示之以俭,国俭示之以礼,可以权,治天下如运诸掌。说权二春秋公羊传曰:“ 权者何?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说者疑于经不可反。夫经者,法也。法久不变则弊生,故反其法以通之。不变则不善,故反而后有善。说权三。说权凡八篇,可合观又曰: 子莫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执一者,不知有忠恕之道,不能自贬损,则至害道而害人。如执于礼而视嫂之溺而不拯,不欲贱其君而 使君止于敌,执一端以至于害人,既害人而道亦害。圣人所以重能权也。通释释权然则里堂言权,仍不越通情、达变之两义也。里堂言通情、 达变,言权,恶言执,故又不喜矜。不喜定。文集卷十有说矜一篇,说定上、下二篇,可参看。 里堂论一贯忠恕里堂深恶异端执一,乃反而言一贯忠恕。夫谓执一者不达于义之时变,此说犹显,知之者多,谓执一则不达于情之旁通,此说则晦, 知之者少。里堂于此,发挥特有深趣,此即其一贯忠恕之说也。其言曰: 孔子言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然则一贯者,忠恕也。忠恕者何?成己以及物也……善与人同即忠恕一贯凡后世九流 二氏之说,汉、魏南北经师门户之争,宋、元、明朱陆阳明之学,通释此处多近时考据家汉学、宋学之辨一语其始缘于不恕,不能舍己、克己 ,善与人同,终遂自小其道,近于异端。使明于圣人一贯之指,何以至此?……孟子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惟其不齐,则不得以己之 性情例诸天下之性情,即不得执己之所习、所学、所知、所能,例诸天下之所习、所学、所知、所能。故有圣人所不知,而人知之;圣人所不 能,而人能之。知己有所欲,人亦各有所欲;己有所能,人亦各有所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