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78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78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光绪己丑十五年孟冬,鼎甫自端溪移主斯院,越三年十八年秋成此书,自言: 将两三年来与诸生问答之语钞录成帙。其中有订经史疑义者,有商古今学术者,有论边疆形势者,有谈国朝掌故者,门类甚多,而不别分 门类,似语录非语录,似札记非札记。汉、宋学术,务持其平……大旨学必期其有用,功必归诸实践。由训诂进求义理,而如汉学家溺于训诂 以害义理者则不取;由义理探源性道,而如讲学家空衍性天以汨义理者则不从。言治术必求可行……言时务必明大势……此书与干、嘉以前儒 者之言可相印证,与干、嘉以后儒者之言则多不合,与吾江、浙学者之言尤多不合。文存卷下答龚菊田刺史书此鼎甫自道其书之大略也。又两 年而鼎甫遽卒。大抵答问为书,不能如东塾读书记之湛深而坚实。盖兰甫治学,仍循干、嘉以来经学涂辙,而稍变其体,前有所承,易于为力 ;鼎甫欲移治经为治史,蹊径别辟,事待创探,难于为功。故自鼎甫论学之态度言之,尚不能跨出兰甫以至实斋范围之外。如其崇宋学,尊朱 子,见杂存卷下答陈生锺璋问王阳明学术发明孟子性善,见杂存卷下答周生梁基问苏颖滨驳孟子性善之说以辨戴氏字义疏证之失,答问卷三其 论旨大体,皆近兰甫。其主治史通今以致用,遂力辨老、释虚无之义,答问卷二因深驳颜习斋之泥古无变,杂存卷上答某生而并及黄梨洲之明 夷待访录,答问卷三其大意在规崇古而奖达变,亦无以异乎实斋之所持。而年仅中寿,无以赴其所志。故答问一书,遂若抨弹之高,过于建树 ,泛滥之广,胜其持守,徘徊汉宋,出入经史,博而无统,杂而寡要,旧辙已迷,新轸尚远,终于为一过渡之学者。同时两浙学人如李慈铭炁伯、谭献复堂之流,皆不免也。 鼎甫与康长素当鼎甫时而清代二百年经学复有轩然大波起为最后之一浪者,厥为公羊今文学之说。鼎甫亲与南海康有为相识,上下辨难, 其事亦可记。将以并着于康篇,此故不具。 康长素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生清咸丰八年戊午,卒民国十六年丁卯,1858-1927年七十。祖赞修,官连州教谕, 治程朱学。有为亲受教,有志为圣人,开口辄曰圣人圣人焉,里党戏号之曰圣人为。年十九,游同县朱次琦门。六年而次琦卒。光绪十四年戊 子,有为年三十一,初至京师,上书请变法,格不达。乙未,中日和议成,有为集各省公交车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事。是年,成进士, 复独再上书。南返,于上海开强学会。光绪二十三年丁酉,胶湾事起,适有为又赴京,上书陈事变之急。翌年戊戌,光绪命王大臣传见有为于 总理衙门,有为上疏,论变法须统筹全局。又立保国会于京师。是年得蒙召见,命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专折言事。旋召侍读杨锐、中 书林旭、主事刘光第、知府谭嗣同参预新政,废八股,开学堂,汰冗员,广言路,方锐意为维新。有为又奏请行宪法,开国会。未几而政变作 ,有为出亡。盖所谓新政之设施,先后仅三月也。自是亡命海外,作汗漫游者十六年,足迹所至,遍十三国。组保皇党,与革命党相抗衡。民 二归国,刊行不忍杂志,唱虚君共和之说。多掎摭时病为箴砭。民六,结张勋谋复辟,事败,避居美使馆,着共和平议一书,仍持夙见不少变。盖当前清时力主维新,举国目之为狂,至是力主守旧,举国又目之为怪云。所着书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 微言考、论语注、孟子微、大学中庸礼运注、大同书诸种。 康氏之长兴讲学言近三百年学术者,必以长素为殿军,而长素学术生命可记者,则始于其长兴之讲学。长兴,羊城里名,长素以陈千秋、梁启超请,讲学 于里之万木草堂,着长兴学记为学规。时光绪十七年辛卯,长素年三十四也。陈千秋为学记作跋,谓: 孔子剙造六经,改制圣法,传于七十,以法后王。虽然,大义昧没,心知其意者盖寡。汉之学发得春秋,宋、明之学发得四书,二千年之 治赖是矣。国朝之儒,刳心绌性而宋学亡,经师碎义逃难而汉学亦亡。陵夷至道、咸之季,大盗猖披,国命危阽,民生日顇,莫之振救,儒效 既覩,而世变亦日新矣。吾师康先生,思圣道之衰,悯王制之缺,慨然发愤,思易天下……爰述斯记……其词虽约,而治道、经术之大,隐隐 乎拨而檖光晶之。孔子之道,庶几焕炳。……缀学之士,知所趋向,推行渐广,风气渐移,生民之托命,或有赖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